关于出口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85.03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并持有对外实体企业的股权或投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方式和领域也日益多元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不仅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也对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成果。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自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起初,中国企业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领域也逐渐扩展到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等领域。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规模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之一。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资源获取途径,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有助于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对外投资活动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为全球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动因和效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
1. 发展模式、动因和效果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模式、动因和效果的研究较为广泛。
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文献综述第一节引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是一个新现象,与此相关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现有的描述性和实证性研究多数认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关。
换言之,在主流FDI文献中讨论过的影响OFDI的动机和决定因素,仍然适用于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解。
因此,本章将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对FDI的一些主流理论加以回顾,并将对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些经验研究做出批判性评论。
本章的第二部分将回顾两种FDI的基本理论,即权衡理论和知识资本模型。
此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往往与本国国内的发展情况有关。
因此,本章的第二部分还将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
本章的第三部分将介绍在FDI实证研究中常用到的引力模型。
本章的第四部分将简要回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和背景。
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改革已经使中国的审批体制变得更加透明和宽松。
在经济改革之前,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是被禁止的;在经济改革初期,则是由政府严格审批。
但是目前,中国政府不仅鼓励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在财政上给予了支持。
本章对最近一些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描述性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都聚焦于改革的历史、模式、案例和政策,有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研究却十分有限。
本章将对最新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将结果列示在本章最后的表格中。
结果表明,多数已有研究都采用了改革早期或者短时期的数据,对投资东道国也做了筛选,但还不足以说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调整过程及其对其他FDI来源国投资的影响。
最后一部分是对本章内容的总结。
第二节对FDI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回顾一 FDI基本理论与实证检验权衡理论和知识资本模型是解释FDI的两大基石。
在本节中,将回归这些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在实证中的应用。
(一)权衡理论权衡理论(OLI理论)最初是由Dunning(1977)提出,此后的大量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一综合分析框架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赵㊀倩ꎬ杨㊀婧摘㊀要:本文在OFDI出口效应相关理论基础之上ꎬ对当前发展阶段中国OFDI与出口规模效应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ꎮ利用2005—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OFDI出口规模效应进行实证检验ꎮ结果显示:在当前发展阶段ꎬ中国的OFDI并没有导致相关产业出口萎缩ꎮ相反ꎬOFDI能够通过产业关联作用拉动配套产业产品出口ꎬ通过产业竞争力提升来扩大出口产品市场占有率ꎮ因此ꎬ我们从政府角度给出宏观政策参考ꎬ并在中国当前开放形势下提出企业OFDI的发展方向建议ꎮ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ꎻ出口规模效应ꎻ出口创造ꎻ出口替代中图分类号:F74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5-0138-02一㊁引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ꎬ冲破国家间的阻碍ꎬ迅速与世界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建立起经济伙伴关系ꎬ我国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ꎮ一方面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ꎬ全球经济贸易形势普遍不乐观ꎬ贸易出口外部需求的紧缩也成为中国难以回避的问题ꎮ在市场需求不足的背景下ꎬ各国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而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ꎬ而中国作为不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ꎬ在这一过程中ꎬ遭受了不少国外 反倾销 ꎮ另一方面ꎬ伴随2002年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连年增长ꎮ在此之后ꎬ 走出去 工作体系不断完善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十五年的增长ꎬ增长约78倍ꎮ近些年来ꎬ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真实性和合规性ꎬ政府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把关并取得一定成效ꎬ市场主体对外投资更趋成熟和回归理性ꎮ在传统优势下降的形势下ꎬ我国开始将劳动密集型生产链转移到海外国家进行ꎮ同时ꎬ部分企业为了拓宽产品市场ꎬ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ꎬ也开始将投资延伸到发达国家ꎮ稳步增长的OFDI与并不向好的出口形势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ꎬ是当前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ꎮ早期的局部均衡理论认为ꎬOFDI是对对外贸易的替代ꎮ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被视为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两个重要途径ꎮBrainard(1993㊁1997)在研究集中生产与邻近生产关系决策中发现ꎬ当邻近生产优势大于集中生产优势时ꎬ相比于出口贸易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直接投资ꎮ当东道国向第三国出口成本更低ꎬ分公司会对母公司出口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ꎮBelderbosa和Sleuwaegen(1998)利用500多家日本企业的OFDI与对外贸易的数据分析ꎬ指出在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影响下ꎬOFDI对出口是替代的ꎮHejazi和Safarian(2001)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美国1982 1994年间对51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出口相关数据ꎬ指出美国的OFDI对其对外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ꎬ但不同行业的促进作用不同ꎮ魏刚和谢臻(2009)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在1983 2007年OFDI与进出口贸易关系ꎬ指出OFDI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非常微弱ꎬ原因可能是当时我国OFDI还处于起步阶段㊁规模较小导致的ꎮ蒋冠宏ꎬ蒋殿春(2014)利用1498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是促进了企业出口ꎬ且对高收入国家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更为显著ꎮ毛其淋ꎬ许家云(2014)认为OFDI不仅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占销售的比例ꎬ同时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概率ꎮPain和Wakelin(2002)利用OECD成员国1971 1992年的相关数据ꎬ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发现OFDI对出口贸易影响相对复杂ꎬ法国㊁德国和瑞典三个国家OFDI对出口贸易影响为负ꎬ但在日本㊁美国以及英国的研究中呈现相反的结论ꎮ王飞ꎬ朱璋ꎬ庄雷(2015)对1995 2014年OFDI存量数据并结合钱纳里 标准结构 模型对产业升级进行的实证分析中发现OFDI没有显著推动产业升级ꎬ而引入政策变量后则发现政策支持有助于推动出口贸易和产业升级ꎮ在OFDI对出口规模的影响中ꎬ因为样本选择和时间上的差异ꎬOFDI出口规模效应仍旧没有一致的结论ꎮ在全球经济下行㊁中国出口遭遇寒冬的背景下ꎬ重新研究OFDI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仍旧具有现实意义ꎮ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2005 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快速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不断下降出口规模之间的替代或创造效应并给出合理解释ꎮ二㊁影响机制OFDI的贸易效应有两种ꎬ一种是 贸易创造效应 ꎬ即OFDI拉动母国对外贸易增长ꎻ另一种是 贸易替代效应 ꎬ即OFDI对母国的贸易增长起阻碍作用ꎮ无论是拉动还是抑制ꎬ本质都是OFDI增加或减少进出口贸易ꎮ那我国OFDI究竟是拉动还是抑制出口呢?接下来将从两个角度进行影响机制分析:(一)出口创造效应从理论上看ꎬ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拉动母国企业的出口ꎬ其潜在的影响机制体现为:1.产业关联带动出口增长原材料㊁零部件㊁中间产品或生产设备出口等对东道国的不断输出会促进母国出口增长ꎮ当跨国公司为了拓展现有市场而不断在东道国建立分支机构或设厂时ꎬ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原材料㊁零部件㊁生产设备等也会不断地增加ꎮ这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如果这些资本品ꎬ东道国没有生产或生产不达标ꎬ正好可以由母公司部门或母国其他供应商提供时ꎬ可以促进母国出口增加ꎻ二是随着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开展多项业务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时ꎬ可以促进原材料㊁中间品等进口ꎬ从而扩大了母国的出口规模ꎬ由此产生了出口创造效应ꎮ2.质量提升带动出口增长技术寻求性OFDI的对象一般是技术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ꎬ因此母国可以近距离接触东道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ꎬ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ꎬ掌握东道国有而母国不曾拥有的先进技术ꎬ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ꎬ从而扩大出口规模ꎮ比如电子科技㊁生物工程等方面的企业ꎬ可以通过OFDI的方式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前沿技术ꎬ从而提高本企业的产品附加值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ꎬ促进本国出口规模ꎮ3.结构优化推动出口增长一些投资国为了获得国外先进的资本㊁高技术㊁战略性831国际贸易Һ㊀资产ꎬ会直接在被投资国建立分支机构ꎬ吸收当地的资本㊁技术㊁人才等要素ꎬ然后将这些成果转移给投资国ꎬ投资国就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ꎬ提高生产率ꎬ优化出口产品结构ꎬ从而增加出口量ꎮ(二)出口替代效应对外直接投资也可能会抑制母国企业的出口ꎬ其潜在的影响机制体现为:1.根据H-O理论ꎬOFDI引致的资本㊁劳动力等要素的跨国流动ꎬ会降低两个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价格差异ꎬ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差异的趋同而缩小ꎮ2.一些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ꎬ设置各种贸易规则ꎬ阻碍了投资国进一步的市场开拓ꎮ同时由于投资国缺乏相关要素禀赋ꎬ生产某种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ꎮ因此这类寻求资源和效率的投资国会选择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㊁分公司ꎬ并在当地进行生产销售ꎬ减少从母国进口同质产品ꎬ所以母国出口量会受到抑制ꎮ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ꎬ原先从母国进口的东道国企业可能会通过学习模仿掌握母国生产产品的技术ꎬ进而开始自己生产ꎬ减少从母国进口该产品ꎮ尽管当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规模关系的研究并不在少数ꎬ通过上述对作用机制的梳理ꎬ当前中国OFDI与出口规模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ꎬ仍没有得出一致意见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进一步分析ꎮ三㊁实证分析(一)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为了更加准确的估计OFDI的出口规模效应ꎬ基于数据可得性ꎬ本文最大限度地选取全国29个省㊁市和直辖区(除贵州省㊁西藏自治区)在2005 2016年间相关面板数据ꎮ选取省份层面每年度对外贸易出口额作为被解释变量ꎬ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作为核心解释变量ꎬ借鉴以往文献ꎬ地区GDP㊁地区技术水平㊁劳动力成本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均会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ꎬ同时考虑到地区GDP本身包括进出口贸易额ꎬ这里选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代替地区GDP衡量各省收入水平ꎮ因此在模型设定时ꎬ引入外商直接投资㊁R&D水平㊁劳动力成本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ꎮ另外ꎬ通过对所采用变量取对数来尽可能避免宏观数据回归过程中的异方差问题ꎮ其中ꎬ省份层面OFDI流量来自2005 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ꎬFDI实际利用额变量来自2005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年鉴ꎬ其他控制变量来自各省㊁市㊁自治区统计年鉴ꎮ基于以上讨论ꎬ建立以下面板回归模型:lnexit=β1lnoFDIit+β2lnFDIit+β3lntecit+β4lnlaborit+β5lnassetit+uit(1)其中ꎬlnexit中代表i省在t年份中对外贸易出口额的对数ꎬlnofdiit代表i省在t年份中对外直接投资额的对数ꎬlnfdiit中fdi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且i为地区变量㊁t为时间变量ꎬlntecit中创造性的采用技术市场成交额变量衡量地区技术水平ꎬi㊁t解释同前ꎬlnlaborit代表i省在t年份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对数ꎬlnassetit代表i省在t年份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ꎮ系数βk是对变量k出口弹性的衡量ꎮ(二)模型检验及结果分析(见表1)表1㊀我国OFDI对出口总量的实证检验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lnOFDI0.556∗∗∗0.275∗∗∗0.240∗∗∗0.304∗∗∗0.306∗∗∗lnFDI0.610∗∗∗0.557∗∗∗0.529∗∗∗0.531∗∗∗lntec0.118∗∗∗0.142∗∗∗0.142∗∗∗lnlabor-0.384∗∗∗-0.383∗∗∗lnasset-0.009_cons11.008∗∗∗6.193∗∗∗6.764∗∗∗10.401∗∗∗10.429∗∗∗R20.51520.73250.74010.74520.7452F389.02433.13302.36243.10199.77注:∗∗∗㊁∗∗㊁∗分别表示相关变量系数在1%㊁5%和10%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ꎮ模型1中没有加入任何控制变量ꎬ通过观察R2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解释出口变动的51.52%ꎬ并且平均而言ꎬ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ꎬ出口增加0.556%ꎮ改革开放以来ꎬ大量涌入的外商直接弥补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板ꎬ并且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溢出拉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ꎬ于是模型2中进一步控制外商实际投资ꎬOFDI对出口弹性系数下降但仍旧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ꎬ并且OFDI每增加1%ꎬ出口贸易平均上涨0.275%ꎬ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对外贸易出口ꎮ模型3中ꎬOFDI㊁FDI和技术研发水平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了对外贸易出口ꎬO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ꎬ对外贸易出口增加0.240个百分点ꎮ在模型4中ꎬ对劳动力成本㊁FDI㊁技术市场成交额变量进行控制ꎬ以OFDI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对外贸易出口额进行回归ꎬ我们得出OFDI对对外贸易出口的影响是促进的ꎬ并且解释变量均能够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ꎬ其中劳动力成本变量系数为负数ꎬ这也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ꎬ适龄劳动力不足和中国不断上涨的高物价水平倒逼劳动工资需求上升ꎬ同时面对东南亚地区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ꎬ曾经一度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低成本优势ꎬ转而成为其在出口过程中的阻碍ꎮ模型5中加入全部解释变量后ꎬ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系数与我们的预期相反ꎬ但并不显著ꎬ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ꎮ四㊁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对现阶段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ꎬ我们能够发现不断增加的OFDI并不会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ꎮ相反从出口总量上看ꎬ我国OFDI对出口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ꎬOFDI每增加一个百分比ꎬ出口总量增加0.306个百分比ꎮ大量涌入的FDI㊁技术研发也能显著的促进我国出口规模ꎮ从政府角度讲ꎬ在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过渡期ꎬ要进一步推动供给侧改革ꎬ减少无效供给ꎬ增加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ꎮ此外要开展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活动ꎬ加大产业科研投入ꎬ培养世界级创新力产业集群ꎮ面对发达国家高筑的税收壁垒ꎬ企业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投资促进政策带动出口ꎮ加强跨国企业母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联系ꎬ以保证子公司在东道国获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能够最大程度为母国企业所利用ꎮ参考文献:[1]蒋冠宏ꎬ蒋殿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出口效应 [J].经济研究ꎬ2014(5).[2]毛其淋ꎬ许家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抑或抑制了企业出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ꎬ2014(9). [3]王飞ꎬ朱璋ꎬ庄雷.基于产业政策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ꎬ2015(2).[4]魏刚ꎬ谢臻.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间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ꎬ2009(4). [5]HejaziWꎬSafarianAE.ThecomplementaritybetweenUSfor ̄eigndirectinvestmentstockandtrade[J].AtlanticEconomicJournalꎬ2001(4).[6]BelderbosaRꎬSleuwaehenL.TariffJumplingFDIandExportSubstitutionJapaneseElectonicsFirmsinEurope[J].Internatio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ꎬ1998(5). [7]S.LaelBrainardꎬDavidMartimort.Strategictradepolicywithincompletelyinformedpolicymakers[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ꎬ1997(1).[8]ExportPerformanceandtheRol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J].NigelPainꎬKatharineWakelin.TheManchesterSchoolꎬ2002(3).作者简介:赵倩ꎬ女ꎬ山东德州人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ꎻ杨婧ꎬ女ꎬ江苏扬州人ꎬ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ꎮ9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近期文献综述李莹;沙文兵【摘要】This paper will try to systematically comb and discus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mechanism of OFDI,the effect factors,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it.We will try to build a main line of the overflow cycle model with "R & D Interactive-Results Transfer -Internal Absorbing" to progress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work in this area.%从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影响因素、研究视角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差异性四个方面,尝试对该领域研究最新动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并尝试构建一条以“研发互动—成果传递—内部吸收”为主线的循环技术溢出模型,据此分析已有研究的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7(037)010【总页数】6页(P148-153)【关键词】OFDI;逆向技术溢出;最新动态【作者】李莹;沙文兵【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4;G256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相对较晚,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学者对有关技术溢出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中国企业通过跨国投资等方式,在境外投资建立企业或者购买外国企业的股权,以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或者降低成本等目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展,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型投资向技术密集型、品牌推广等领域扩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样化、区域分布广泛和行业涵盖广泛。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行业涵盖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并且逐渐向高附加值、科技密集型领域拓展。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地区,形成了一个全球化的投资布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对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如宏观环境变化、跨国投资风险等。
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往。
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能面临多种挑战和机遇。
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机制,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评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等问题,对于制定科学有效的对外投资政策,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作者:李程来源:《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年第08期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市场经济的建设,并同时辅以对外政策。
三十年来,成效显著。
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的是飞速增长的来自世界各地的FDI流入额。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1979年时流入我国的FDI流量仅为0.57亿美元,然而截止至2011年,这一指标已增至1239.85亿美元,是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随着2000年国家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号召,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也增长迅速,逐渐成为资本输出大国。
1999年时我国对外的FDI流量仅为17.74亿美元,至2011年这一指标增至651.17亿美元,增长十分可观。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进行对外投资(OFDI)的动因、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上。
一、对我国OFDI动因的研究何俊(2007)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取技术和融入全球供应链。
具体来说,首先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技术上往往处于劣势,因此需要通过直接投资获取技术,加速技术的积累。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应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谋求更大的利益。
Ping Deng(2009)在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资源驱动模型来解释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获取海外战略资产的动机。
在通过对中国TCL、BOE以及联想集团的并购案例的分析后,他认为中国企业获取战略资产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东道国制度环境,以在未来具备更强的竞争性。
衣长军(2010)通过比较中国与美国、日本直接对外投资的特点后发现,发达国家的OFDI主要以控制和垄断国外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为目标。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OFDI资并不具有对抗性与掠夺性。
相反,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才是中国企业OFDI的主要动因。
FDI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献综述1、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FDI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其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量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索洛等人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提出了新古典增长模型,又被成为索洛—斯旺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FDI是资本的一种重要来源,其会导致总的投资量上升,而总投资的增加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
而宏观经济增长理论的乘数效应则提出投资的改变会使得产出的倍数发生改变,即当对一国的投资增多时,则该国产出的倍数也会相应的增加。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来自于外力的推动,反而依赖于内在的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等要素(Romer,1986,1987;Lucas,1988)。
FDI能够对一国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甚至制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该国的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此外,通常来说FDI在生产过程中更多的引进和使用新的生产技术,这一方式与国内投资研发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
大量的国外学者就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Lee、Rana和Iwasaki(1986)基于多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私人投资和外国援助数据,探究了二者对该国经济的发展和储蓄的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国私人投资能够有效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而对于储蓄状况的影响相对不显著。
而Firebaugh(1992)则将国内经济与FDI对经济的影响效果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资本和FDI对于国内经济发展均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国内经济对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国外资本的影响。
Borenztein、Gregorio 和Lee(1998)则从探究缘由的角度出发,他们的研究表明FDI为东道国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提供了渠道,且与Firebaugh研究结果相悖,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FDI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FDI在东道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被学者所验证,甚至有的学者将一国经济不景气乃至衰退归结于外国投资的不足。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通过收集我国1987—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回归(var)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
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平稳的互补关系,并且出口贸易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向前。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 var模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其中出口贸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向前的两大动力,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相互影响。
而在我国,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促进,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至今没有较统一的结论,因此,研究两者之间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蒙代尔较早提出贸易与投资相互替代理论,他认为关税等贸易障碍的出现会对不同国家的资本边际收益产生影响,因此会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或直接投资,这种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以克服贸易障碍对资本效率的抵消作用,表现为投资对贸易的替代。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投资国的对外投资应从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的技术差距越小,技术就越容易为东道国吸收和普及,使两国间的比较成本差距扩大,为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
可见,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存在互补关系。
在国内研究方面,蔡锐(2004)、刘泉(2004)运用岭回归方法,利用1990-1999年间的数据,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于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与出口的关系则不显著;我国对非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累计对于进口没有影响,而对出口有一定影响。
张如庆(2005)对1982至2002年的fdi与ex、fdi与m等时间序列进行经济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