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结构严谨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2
精确分析文章结构的技巧总结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精确分析文章结构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路,还能提升我们自身的写作水平,使我们的文章条理清晰、逻辑连贯。
那么,如何才能精确分析文章结构呢?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明确文章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章往往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比如,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议论文则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说明文多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方式来介绍事物或事理。
因此,在分析文章结构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所属的类型。
这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大致框架,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二、寻找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就像是文章结构的“骨架”,能够为我们揭示文章的脉络。
1、标题往往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2、开头和结尾段落通常包含作者的核心观点和总结性话语。
3、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也常常具有概括性,能够引领或总结该段落的主要内容。
通过留意这些关键语句,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梳理出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三、划分段落层次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段落层次是分析结构的重要步骤。
可以根据内容的转换、主题的变化或者叙述的推进来划分。
比如,一篇记叙文可能会按照事件的不同阶段来划分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其特定的情节发展;议论文可能会根据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阐述和论证的过程来划分层次。
在划分段落层次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看作者是如何自然地从一个部分过渡到另一个部分的。
四、关注文章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情感、物品等。
比如,以人物的经历为线索,文章会围绕这个人的活动和遭遇展开;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能够感受到作者心情的起伏和态度的转变。
找到文章的线索,就能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组织结构。
五、分析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对于议论文来说,分析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是把握结构的关键。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第三节结构要严谨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高考作文命题一般文体不限,这里仅就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介绍几种文章结构的方法。
一、常规结构方法1.记叙文结构比较灵活,开头、结尾、过渡,都有一定的讲究。
如开头的方式有:开门见山式、设置悬念式、气氛渲染式、环境描述式、结果交代式等;结尾的方式有:呼应开头式、议论抒情式、自然结束式、戛然而止式等;构思的方法有:欲扬先抑法、埋下伏笔法、正反衬托法、虚实相应法、误会巧合法、设置悬念法等。
2.议论文结构一般有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的方式有:揭示论点式、引用名言式、设问启示式、叙述事实式、对比争议式、描述靶子式等;本论的方式有:分论点并列式、层层递进式、正反对照式;结论的方式有:卒章明志式、问题启发式、希望号召式等。
3.说明文结构一般为“总分总”或“总分”“分总”式。
说明对象不同,说明展开的方式也常常不同。
如动态说明常用时间顺序,静态说明常用空间顺序,事理说明常用逻辑顺序,可以用因果式、分类式、比较式、层进式等方式说明。
二、创新结构方法1.片段结构文章在结构上由看似独立的几个片段又能围绕同一主题而展开。
这种片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结构自由,可以避免起承转合,平铺直叙,使写作更为便利、容易;各片段相对独立,但又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描述人物、事件,表达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形式更为自由灵活。
如作文《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结构的形式,将自然中的“鸟的心事”“蓝天的担忧”“鱼儿的规劝”的感慨组合成文,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
2.借用文体写话题作文时文体不限,这时借用一些特殊的文体表现主题,往往能出奇制胜。
这些特殊的体裁包括某些文学体裁,如小说、寓言、戏剧、童话、杂文等;某些应用文体如讲演稿、书信、日记、采访录、调查报告、现场演播、新闻报道以及某些领域内所专用的文体,如医疗诊断书、说明书、广告、调查报告、判决书、招标书等等。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之表述准确结构严谨
在进行公文写作时,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是基本要求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这一要求的具体内容。
首先,表述准确要求使用准确、确切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汇或措辞。
在公文中,要注重使用标准的、规范的词语,避免使用随意、口语化的表达,以确保读者对文意的准确理解。
同时,要遵循逻辑顺序进行表述,准确地陈述事实、观点和论证。
其次,结构严谨是公文写作的重要要求之一。
公文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
开头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公文的目的和背景,正文部分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清晰地组织论述和事实,结尾部分应该进行总结或提出建议。
此外,段落之间的过渡要流畅,段落内部的句子也应当有层次清晰、相互关联的逻辑结构。
另外,要注意避免在公文中重复使用相同的标题文字。
公文中的标题通常应当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本内容。
因此,在正文中不应再次出现与标题完全相同或相似的文字,以免重复性和冗余性。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表述准确,即使用确切、准确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遵循逻辑顺序进行表述。
同时,要求结构严谨,即按照开头、正文和结尾的结构组织文本,注意段落之间和段落内部的逻辑衔接。
此外,要避免在文中出现与标题相同的文字,以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指导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指导方法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指导方法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文体。
作文写作特点作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形式,通过文字表达观点、陈述事实、阐述理论等,具有自己独特的写作特点。
本文将探讨作文写作的一些特点,并以例子进一步说明。
一、主题明确,逻辑严谨作文写作通常有明确的主题,作者通过正文全面、系统地展开论述。
文章的组织结构严谨,内容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使读者容易理解。
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的作文中,作者可以从问题引入、原因分析、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
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句,并通过合理的过渡词将各个段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观点鲜明,有说服力作文是作者表达观点和主张的方式,因此作文的观点应该鲜明、明确,并能够给读者以说服力。
作者可以通过提供事实、引用专家观点、举例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以“是否应该禁止动物园的存在”为题的作文为例,作者可以通过列举动物园能够提供的教育和保护功能,同时也要指出动物园存在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通过呈现全面的观点,作者能够更加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立场。
三、语言简练,用词准确作文要求作者使用简练的语言,避免啰嗦和冗长。
用词应该准确,并且符合文章的风格和内容。
例如,在写一篇叙述性作文时,作者应该使用具体、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人物、场景等,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在议论性作文中,作者可以使用一些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结构灵活,文体多样作文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题材而决定,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文体。
例如,在写一篇记叙文时,作者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不同的结构方式,使故事更加连贯。
而写议论文时,可以采用比较、对比、因果等不同的逻辑结构,使论述更加清晰。
此外,作文可以以散文、抒情诗、小品文等多种文体表达。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题材和个人风格来选择适合的文体。
总结:作文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特点。
它要求主题明确,逻辑严谨;观点鲜明,有说服力;语言简练,用词准确;结构灵活,文体多样。
只有在满足这些特点的基础上,作文才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的享受。
一篇好的记叙文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篇好的记叙文标准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或经历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
它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人物的情感与思想变化,展现作者的观点和感情,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在写作一篇好的记叙文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标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的标准。
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有清晰的线索和结构。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应该明确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合理安排叙述的顺序,确保内容的连贯性与逻辑性。
记叙文的结构也需要符合常规的文学规范,包括引子、承接、高潮和结尾等部分,使整篇文章有序、完整。
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情感描写。
通过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和情感的深刻。
作者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人物形象、场景背景和情感变化,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入感受故事的内涵。
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具备独特的主题和观点。
在写作记叙文时,作者应该选择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情节来展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情感。
只有通过独特而深刻的主题,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注意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需要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修辞和难懂的长句,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作者也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丰富文章的表达形式,增强文学感染力。
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线索和结构、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情感描写、独特的主题和观点,以及注意语言的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只有通过这些标准的努力,才能写出一篇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好记叙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为大家写作一篇好的记叙文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第二篇示例:一篇好的记叙文标准记叙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叙述事实、人物或事件的方式来展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特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让读者产生共鸣。
记叙文的写作要求:1、要素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求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既然是记人叙事的,而事情总是有时间、地点、前因后果的,因此,写记叙文总要交代清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做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如果不把这些记叙的要素说清楚,文章就显得内容不完整、脉络不清晰。
也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交代记叙的要素有两点应该注意。
第一因为事情有时是比较复杂的,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活动在增减,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场景在变化,所以写作时要随时把这些变化交代清楚。
第二,在一篇具体的记叙文中,这些要素如何交代,不是死板的,也不需要平均用力,某些要素,例如时间和地点,如果读者已经熟悉,或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有时也可以不写或略写,有的事,应当写明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甚至某分);有的事,只说“十几年前”或“我小时候”就可以了,一切要根据表达需要而定,切不可机械照搬某种模式。
2、立意要深刻新颖从“深”处立意。
“深”是指深刻。
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体验,从中找出我们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去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质。
某些生活细节、平凡小事,在不经意间,会触动我们的心弦。
在感动之余,我们何不揭开事件表面的面纱,去体会、咀嚼一下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呢?从“新”处立意。
“新”是指具有时代精神。
每个人的思想经验,都是时代的产物。
如果你能时时站在全新的角度,把握时代的主旋律,那么,你一定能从一些常见的事中翻出一些新的感受来。
从“小”处立意。
“小”是指平凡的小事。
你要善于借日常生活中细小的材料来反映生活中的典型意义。
吃饭、走路是小事,但唐人李绅能在吃饭时慨叹“粒粒皆辛苦”,鲁迅能在回“故乡”时思考走什么样的人生、社会之路。
其实,你也可以从读书交友、梳洗穿衣等琐屑小事中找出生活表层之下的典型意义,从而提炼出恰当的主题。
3、中心要明确集中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是对所有文体的基本要求,所选的材料都是要紧紧围绕着中心思想的,让读者在看完文章之后对文章所写内容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识。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六要素齐全。
一般而言,文章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描写生动细腻。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有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在描写中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摇曳多姿,会令阅卷老师喜欢。
③结构安排合理。
结构安排合理既指结构完整、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合理、详略得当等,也指结构具有跌宕起伏之美。
④感情真挚。
写记叙文时,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真情实感要如涓涓泉水从心底缓缓流出。
忌空喊口号,忌无病呻吟。
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论点明确。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因而议论文的观点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②结构严谨。
可采用三种结构方式,一是并列辐射式,二是正反对照式,三是层层深入式。
并列辐射式要求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地列出若干个分论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具有对称美,行文清晰。
正反对照式要求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用事例或事理进行比较分析。
其优点是对比鲜明,说服力强。
层层深入式要求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肤浅到深入。
论证过程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推进。
其优点是说理严密,环环相扣。
③说理透彻。
议论文以说理为主,想要写出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必须恰当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等。
在论证过程中,要避免“论点+事例”的论证模式,即在论证过程中只有事例的堆砌,而无理论的阐述,这是议论文写作之大忌。
记叙文写作之结构严谨【小引】“结构”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它是文章思路的外化。
“结构严谨”,就是要用清晰的思路,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等。
一言以蔽之:思路有序,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方法说略】一.思路要清晰,层次要分明思路,是作者构思行文的线路;层次,是文章内容按排的次序,这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文章的基本骨架。
记叙文层次安排的方式有:1.时间为序。
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叙写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如写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写到老年;写一件事,从发生、发展写到结束。
事情有头有尾,文章脉胳清楚。
以时间为序作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二要学会彩线串珠,用一条红线把所有的材料贯串起来,做到脉胳贯通,头绪清楚。
三要巧设悬念,灵活穿插,运用先抑后扬、疏密相间、张驰结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以免落入记“流水帐”的俗套。
2.空间为序。
文章以空间转移为序,通过对人物在不同地点、场合表现的描述,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或通过对不同地点、方位等发生的事件的描述表现一个主题。
以空间为序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按作者行踪的顺序来写。
二是按景物所处的空间方位来写。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写作,都要交代清楚方位,要让读者清楚人物的立足点。
3.事件为序。
文章以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为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描述,以表现某种主题。
以事件为序行文,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作者要明确事件本身的含义,并能将这种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是要善于使用悬念、抑扬、渲染等艺术手段,把故事讲得跌宕多姿、曲折动人。
4.情感为序。
文章以人物的情感跌宕为序,让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事件的发展中时起时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以情感为序作文,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情感要有波澜。
感情跌宕,文势起伏,恰恰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要避免无冲突、程式化,力求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显美。
二是要感情真挚,人的喜、怒、哀、乐都有其原因,或触景生情,或因事动情,或写物寄情,绝不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二.段落要完整,线索要巧妙安排段落的基本原则,是要保持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
所谓单一性,是说一个段落中只能表达一个意思、一个矛盾、矛盾的一个方面、过程的一个阶段,而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混杂在一个段落中。
所谓完整性,是说一个意思一定要在一个段落中讲清楚、讲完全,而不能把一个意思拆开放在几个段落中。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如果把叙述中种种的人物与事件比做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彩线,有了彩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异彩纷呈的项链。
有了线索,才能把文中的场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连接起来,形成贯穿全文的整体。
一般一篇文章有一条线索,也有多条的:主线和副线,明线和暗线等。
写记叙文,往往先确定线索。
尽管题材多种多样,笔法千变万化,构思各有奇妙,但只要安排好线索,行文自可变化自如。
记叙文安排线索有如下几种方法:①以实物为线索。
文章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②以人物为线索。
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人物就成为文章的线索。
③以事件为线索。
事件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④以时间为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那么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以地点为线索。
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⑥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对某一件事,开始时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怎样看待的,结果又是怎样人为的。
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便成为文章的线索。
用线索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又浑然一体。
三.过渡要自然,照应要紧密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承上启下,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
下列情况要安排过渡句或段:1.开头段与正文之间使用过渡。
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景物的触发引出事情的叙述,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要使用过渡。
2.在叙述顺序转换时使用过渡。
在顺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外一些有关的情节,再叙述原来的事,这时需要使用过渡。
3.一件事情叙述完毕需要转换内容时,要使用过渡。
4.几件并列的事情之间要使用过渡,使本来各自独立意思的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
5.在变换描写角度时,也需要使用过渡。
所谓照应,就是把文章中意思相关而处于不相邻位置的段落和层次前后沟通起来,使相关的内容能超越段落层次的距离而集中在一起,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①首与尾照应;②前与后照应,③文与题照应。
要运用好照应,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前面有交代,后面一定要有照应。
否则,就会造成内容的残缺和结构的散乱。
2.前面作铺垫,在什么地方,铺垫什么内容,要根据需要确定,不要乱设埋伏。
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写记叙文时只有做到过渡自然、照应紧密才能使文章环环相衔、浑然一体。
4、起句如爆竹,结句当撞钟古人认为,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
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应该美丽、短小、引人入胜;中间应该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结尾则应该有力,言已尽而意无穷。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
开头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变化。
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马上展开情节。
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
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这方面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堆砌词藻,哗众取宠;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离题万里,绕来绕去。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选择结尾的方法,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要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的效果。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望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遐想不已。
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这方面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草草收场,虎头蛇尾;絮絮叨叨,拖泥带水。
【标杆作文】今晚,月儿真圆……胡妍拚命挤出汽车,踮起脚尖,瞪圆了眼睛翘首而望——晚了,完了!站台下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
我们错过了那可爱的末班车。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已悄悄爬上了树梢,冷冷的月光带着一丝凄凉。
晚归的货车不时地带着疲惫急驰而过,阵阵冷风吹来,打消了我们搭车的念头。
渐渐地,月光下只剩下两个匆匆闪动的身影。
路边的玉米秸杆和着瑟瑟秋风簌簌地响,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心跳不由地加快了,一个个恐怖镜头争先恐后地浮现在脑海中,身后似乎有脚步声。
同伴颤颤地说:“咱们还是别走了,万一前边……”话还没说完,我鼓足勇气安慰道:“别怕,有我呢!”惊奇地发觉,我的声音竟也变了味。
“叮当——叮当——”一阵清脆的铃声由远及近,是一辆马车。
“大伯,让我们搭段车行吗?”我试探着问。
“哎呀!我就是前边这个村的,你们到哪呀?”我的心一沉,我知道这个村离我家至少还有3里路。
“要不,你们先上来,咱再一块儿想办法。
”声音让人好感动,让我想起我那慈祥的老爸!我俩使劲地点点头,迫不及待地跳上马车。
“你们胆子不小,庄稼这么高,万一……要不,先到我家去吧!”我不放心,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便答应了。
月亮静静地跟着我们走,清爽的夜风轻指着面颊,“难道真的遇到了好人?”我在想。
“回来啦,咋这么晚?”一位中年妇女出现在月光下,不用问,是这家的女主人。
“哟!你从那儿拐了两个姑娘?哈哈……”一听这话,我的心咯噔一下,莫非……“瞧你,孩子们都吓坏了,你还开玩笑。
”女主人仍旧笑着,过来拉住我的手“怕啥,到了大娘这儿,你就是到家了,走,进屋去。
”不由分说,她已把我俩拉进了屋。
好暖和!“大娘,我俩是学生,回家没赶上车……”“啥也别说了,大娘早看出来了,别说你们不敢走,常有过路的小伙子来住上一宿哩!”她的声音那么爽朗,一环一环解开了我的疑虑。
相“助”何必曾相识,细打量这位女主人,朴素的衣着,可亲的笑容,显得和善、亲切。
“先坐会儿,大娘给你们弄点吃的,今晚就住这儿。
”y我虽然急着回家,但那又要给他们添烦,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我们明天下午还要返回学校的。
”同伴突然不知轻重地冒出一句。
“那——”她略一考虑,“要不,你们先吃点儿饭,待会儿我和她爹送你们回去!”路上,大伯带着我的同伴,大娘带着我。
大娘有说有笑,不时蹦出一两句逗笑的话,乐得我差点摔下车去。
“快坐好,小心摔着!”几多关切,几多怜爱。
猛抬头,月儿正笑着注视着我们,真亮、真圆……【简评】文章巧设月光这条线索,不仅串起回家途中的等车、搭车、护送回家几个片断,而且还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的作用。
塑造的大伯、大娘的形象,鲜活而生动,真实而感人。
【习作展示】回忆曾爷佚名村子周围一篷篷的酸刺树开花了,细碎的小花,为初夏装点暂时的温馨。
酸枣树旁,睡着曾爷。
腆腆的肚子和着微微的鼾声一起一伏。
我拔起一根狗尾草,蹑手蹑脚地爬到曾爷跟前,忍着笑,用草尖捅曾爷的耳朵眼儿。
曾爷不用睁开眼,一把便把我抓住,搂到怀里,于是甩给旷野一串串笑声……这是梦。
每每梦醒,我总禁不住续着梦,和着苦涩忆起曾爷来。
夏天的午后,曾爷总是去岗南的酸枣树旁,铺把麦秸,枕半块土坯,躺在树荫下打呼噜,一睡就是半天。
凋落的酸枣花洒在身上,蚂蚁也到上面去爬。
我在一旁掏蚂蚁洞,玩腻了就拿根草棍拨拉曾爷的脚心,熟睡的曾爷蹭蹭脚,嘟嚷着翻个身,又睡去了……时光就这样伴着酸枣蓬间聒噪的蝉鸣溜走,一直到日落西山。
曾爷不愿回家,我知道。
一次,我去曾二叔家玩。
他们一家正在吃饭。
曾爷端着一碗粥蹲在墙根下,呼噜呼噜地喝着。
喝完一碗,又去锅里舀,曾爷一勺捞起个白生生的鸡蛋,曾二婶的眼睛立刻瞟了过去。
曾爷看了看,又放进锅里。
曾二婶赶忙夺过勺子,捞起鸡蛋放进凉水瓢里,嘴里还嘟嚷着:“吃饱喝足了,还和孩子争一口吃的。
”曾爷喝完粥,起身进了屋。
等鸡蛋凉了,曾二婶就捞出来,剥去皮,掰成两半,自己一口吞下一块,另一块递给了小波。
小波拿着鸡蛋,看着娘,磨磨蹭蹭地想去曾爷屋里。
曾二婶喊道:“回来!看我不搧你。
”曾二叔在一旁只顾喝粥,头似埋到碗里。
我知道,有我这个“外人”在场,这样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总喜欢凑在一块儿,晒太阳,聊大天,或拱“车马炮”。
曾爷却不,他喜欢逗小孩儿玩,还会用狗尾草编小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