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53 M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古诗三首二《长相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5古诗三首二《长相思》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榆畔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重点难点感知词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教学过程3.1导入教学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师:歌词熟悉吗?谁来介绍下歌词?(学生回答)真好,在XXX的眼中乡愁就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明月,那么在XXX眼中,乡愁会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XXX,走近他的《长相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讲授】简介XXXXXX,(1655-1685)字XXX,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文武双全,娴熟经史,XXX填词。
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XXX二十四年XXX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XXX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豪迈衰飒乡关怨忧的行役之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学生看简介后,问:看完了吧,你对XXX有了哪些了解?3【讲授】词牌名《长相思》是XXX在出山海关前后的途中所作。
“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白板书写词牌名)多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XXX(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XXX)、水调歌头、菩萨蛮、卜算子、浣溪沙)请看大屏幕,观察这首词,有几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分别叫词的上阕和下阕(白板书写上阕、下阕)。
4【活动】团体感知,研究生字。
1、看导学案,自由朗读两遍,注意找出词中的三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榆关,那畔,千帐灯,XXX,XXX,齐读强调“畔”的读音,自由读词,音读准。
2.音读准了,还要读出词的节奏,也就是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自由读《长相思》,要读出自己的节奏,开始。
学生自由读词,教师巡视学生诵读情况。
长相思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相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词。
2. 理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并能进行适当的翻译。
3. 深入领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意境。
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生僻字词的理解和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诗词全文、生僻字词的解释、图片等。
2. 字典:用于查找生僻字词的意思。
3. 笔记本:用于学生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音乐的形式引入诗词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 诗词全文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3. 逐句解析:对诗词的每一句进行详细解析,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4. 领悟意境:让学生思考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包括诗词的题目、作者、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等。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诗词《长相思》。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长相思》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查找其他描写思乡的诗句,进行比较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
3.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
拓展延伸:1. 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描写思乡的诗。
2. 组织一次诗词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3. 邀请家长参加诗词朗诵活动,增进家校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教学的难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以及理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一、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1. 引入背景: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引入诗词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长相思》。
该诗歌为清朝纳兰性德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分析、诗句解析、意境领略和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相思》的字词、句式、韵律特点,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 领悟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同理心,提高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朗读、分析、讨论等方法鉴赏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相思》中意境的领略和主题的探讨。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和朗读技巧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思念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思念主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纳兰性德和《长相思》的创作背景。
3. 诗句解析: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分析诗句的字词、句式、韵律特点,理解诗句的意义。
4. 意境领略: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领略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感悟思念之情。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长相思》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思路和技巧。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诗句解析、意境领略和主题探讨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长相思》2. 作者:纳兰性德3. 诗句解析:重点字词、句式、韵律特点4. 意境领略:描绘诗中画面,感受思念之情5. 主题探讨:亲情、思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长相思》的鉴赏短文。
答案要求:(1)分析诗句的字词、句式、韵律特点;(2)描绘诗中的意境,表达对思念之情的理解;(3)不少于500字。
2.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背景介绍、诗句解析、意境领略、主题探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长相思》。
《长相思》完整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诗海拾贝》中的《长相思》。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介绍,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诗歌的朗读与鉴赏,分析词句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的主题解析,探讨作者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相思》的朗读技巧,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2. 使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同理心。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主题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词句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亲人思念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纳兰性德及《长相思》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词句鉴赏: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短诗,并进行互评。
六、板书设计1. 《长相思》2. 作者:纳兰性德3.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4. 诗句解析:列出诗句,标注关键词,解释意境5. 主题:思念亲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短诗。
2. 答案示例:长相思·思亲月明星稀夜漫漫,思绪翩翩随风翻。
梦回故乡亲人畔,泪湿枕巾心儿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体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背景介绍与主题解析。
2. 教学目标的第二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意境理解和主题把握。
长相思全国公开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长相思》。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及修辞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思乡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辅导阅读困难学生。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并做好笔记。
4.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讨论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思乡之情。
5.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课文内容的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教师点评。
7.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者思乡的原因,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生字词列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思乡的短文。
2. 作业题目:请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比喻句如“月亮如银盘”,拟人句如“夜色拥抱大地”。
这些句子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深,但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思乡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组织一次以“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乡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教学难点中的课文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思乡短文创作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01课程介绍与背景Chapter《长相思》简介及作者背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朗读与背诵课程导入讲解与讨论课堂小结拓展与延伸课程安排与时间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本背景及主题思想文本背景主题思想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重点段落一01重点段落二02赏析03写作风格及特点写作风格写作特点03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Chapter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妻子杨玉环诗人李白通过对她的容貌、气质、举止等方面的刻画,呈现出一个美丽动人、温柔体贴、忠贞不渝的女性形象。
友人元丹丘情感表达及内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妻子的爱恋之情对友人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人物关系及情感纠葛李白与杨玉环的爱情纠葛李白与元丹丘的友情纠葛04艺术手法与审美体验Chapter独特艺术手法分析意象的运用通过细腻入微的意象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悠远的艺术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抒情与叙事的融合诗人在抒发内心情感的同时,巧妙地融入叙事元素,使得诗歌既具有情感的张力,又富有故事性。
音韵的和谐诗歌运用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在朗读时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
审美体验与感受深沉的情感共鸣悠远的历史情怀细腻的自然描绘1 2 3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学生文学视野激发情感共鸣与人文关怀文学价值及意义05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Chapter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拓展古代诗词中的离别情怀纳兰性德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古代音乐与诗词的关系类似作品比较阅读《长恨歌》与《长相思》的比较选取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两者在主题、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其他离别诗词赏析选取几首与《长相思》主题相近的其他离别诗词,如李白的《送友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等,进行赏析和比较,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延伸思考与讨论离别情怀的现代解读01《长相思》的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02文学创作与个人经历的关系0306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Chapter交流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长相思》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长相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长相思》课件、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图片相关的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相思》。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画出生字词,跟读生字词。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对课文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相思山高水长故乡考试难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长相思》。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表达作者思念故乡的画。
3.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理解和感悟都表现得比较好,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故乡的文学作品,如《荷塘月色》、《背影》等,进一步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长相思》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情怀念的古诗,其内容丰富,情感细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这首古诗。
这首诗选自教材第四章《古诗两首》,详细内容主要描绘作者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通过描绘山水之景,表达深深思念和牵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
2. 理解并掌握诗中生字词,解古诗背景和意境。
3. 领悟作者表达思念之情写作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生僻字词和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意,感受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长相思》原文、译文、生字词解释等。
2. 生字卡片:准备诗中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认读。
3. 画纸、彩笔:用于课堂上绘画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思念故事,引出本节课主题《长相思》。
2. 新课内容学习:(1)让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读音。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3)讲解诗中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分析诗结构,体会作者写作手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话描述诗中画面,并进行绘画。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首类似古诗,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古诗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中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原文、译文对照。
2. 生字词解释。
3. 诗结构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长相思》诗意,画一幅画,并配上一段描述。
2. 答案:画面要求表现出山水之美,体现出思念之情。
描述要简洁生动,符合诗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表达思念之情古诗,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处理我必须确保教学内容紧扣教材要求,针对《长相思》这首诗章节和详细内容,我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
这首诗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切思念,我要引导学生不仅仅理解文字表面,更要体会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