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知情同意书
- 格式:docx
- 大小:14.02 KB
- 文档页数:1
机械通气知情同意书
姓名:______ 科别:________ 床号:_____ 住院号:_______
尊敬的患儿家嘱:
您好!您的孩子___________因______病随时可能需要行机械通气,该方法为挽救生命的必需措施。
但该方法有可能导致以下并发症:
1、感染: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气漏:气胸、皮下气肿、纵膈气肿;
3、肺出血;
4、颅内出血;
5、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6、其他不可预测的情况。
谈话医师签名:
经过医生以通俗的语言详细告知,我已充分理解了机械通气的作用和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并理解这是目前医学上难以避免的风险。
经过认真慎重考虑,我(□同意/□不同意)由医务人员根据病情需进行机械通气,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愿意承担可能面临的风险。
患儿法定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与患儿关系:
性别:年龄: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住址:签字时间:年月日时分。
浅谈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10-14T08:13:36.956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2期作者:田文静邹姗[导读] 研究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田文静邹姗遵义市中医院 563000摘要:目的:研究俯卧位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率。
结果:从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常规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30.00%,研究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是6.67%,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治疗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组治疗效率中无效的例数仅为1例,而常规组则有6例,治疗效率分别为96.67%(29/30)和80.00%(24/30),研究组治疗效率更优(P<0.05)。
结论:选择服务为统计的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临床医治操作,可以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获得更好的临床医治效果。
关键词:俯卧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医治效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在进行临床医治操作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因为多种因素的过度影响,出现全身性严重感染的情况,属于高危手术的一种类型,所以在医治期间医疗工作者必须要对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重点分析,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在医治时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等等,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和咳痰,一旦发病之后需要立即到医院进行医治,若不及时医治,很有可能导致死亡的情况。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在医治的过程当中,使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医治,对医治效果产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于此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市中心医院
EICU机械通气知情同意书
病案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 入院日期20___年___月___日诊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患者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需行机械通气紧急抢救治疗。
经治医师严格按各项临床技术要求进行工作,但由于此项措施为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手段,尽管病人处于生命危险状态中,需紧急救治,但仍有发生以下情况的可能;
1 呼吸性碱中毒
2 肺气压伤
3 低血压
4 呼吸性酸中毒
5 水电解质紊乱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7 呼吸机肺,即呼吸窘迫综合征
8 气管套管脱落
9 脱机困难,终身使用呼吸机
10 其他
当出现上述并发症时,医院将尽力进行恢复治疗,但仍有部分病人会遗留各种后遗症状,属正常医疗结果,如您理解和同意此治疗,并愿意承担上述风险,请签字,并转告所有相关亲属。
病人或亲属(单位)意见:_________________
病人或亲属(单位)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与患者关系:_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注:紧急抢救情况下无家属时,为挽救患者生命,科室主任和医院有关部门领导有权代为签字。
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团标标准解读试题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俯卧位通气前( )小时暂停肠内营养? 【单选题】 [单选题] *A.1小时B.2小时(正确答案)C.3小时D.4小时2. 俯卧位通气的患者应保持气道通畅,双重固定气管插管,维持气囊压力( ) 【单选题】 [单选题] *A.15~20cmH2OB.20~25cmH2OC.25~30cmH2O(正确答案)D.30~35cmH2O3. 进行俯卧位通气前,应充分清理口鼻腔、气道分泌物,呼吸机纯氧通气分钟? 【单选题】 [单选题] *A.1分钟B.2分钟(正确答案)C.3分钟D.4分钟4. 实施俯卧位通气时,至少( )名操作者执行,必须有医生在场。
【单选题】 [单选题] *A.3B.4C.5(正确答案)D.65. 实施俯卧位通气翻身时,宜选用重要管路的()作为翻身方向。
【单选题】 [单选题] *A.对侧(正确答案)B.近侧6. 俯卧位治疗期间,应使用RASS或SAS评分量表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维持RASS评分()分? 【单选题】 [单选题] *A.0~-1B.-1~-2C.-2~-3D.-3~-4(正确答案)7. 俯卧位治疗期间,应调整患者体位为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床头抬高()。
【单选题】 [单选题] *A.10°~30°(正确答案)B.30°~40°C.15°~30°D.30°~45°8. 为预防非计划拔管,俯卧位机械通气期间,宜每()小时检查管路固定情况。
【单选题】 [单选题] *A.0.5B.1C.2(正确答案)D.39. 俯卧位通气期间,患者( )等情况时,应立即终止俯卧位通气。
【单选题】 [单选题] *A.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B.心搏骤停C.气管导管异位D.以上均是(正确答案)10. 实施俯卧位通气时,1号位负责的是()【单选题】 [单选题] *A.固定人工气道,发号施令及指挥(正确答案)B.负责预留足够长的输液管,确保翻身过程中用药安全。
案例分析1.某男性患者,65 岁,既往有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因上消化道出入院,经输血输液后,测 cvp12cmH2o,血压 70/50mHg,请问此时该患者可能发生了什么?如何处理?答:1、可能发生了心功能不全或容量不足。
2、应立即采取补液实验a、取等渗盐水 250ml 于 5--10min 内静脉注入;b、若 BP 升高而 CVP 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c、若 BP 不变而 CVP 升高 3--5cmH2O,提示心功能不全。
2.患者刘青,男,72 岁,诊断为 ARDS,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VT360ml/min ,测量平台压大于 30cmH2O,呼吸机给的氧浓度为 90%,血氧饱和度在 90%,此时可以采取给予患者通气模式?如何进行此项操作?答:1.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流程1,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俯卧位通气目的及相关并发症)2,医生开医嘱行俯卧位通气责护评估患者禁忌症、意识,体重、生命体征、用药、,管道,皮联状况、有无特殊治疗(如: CRRT, ECMO)用物准备:水枕或防压疮脂肪垫,软枕3~5个,泡沫水胶体敷料、电极片,约束带人员准备:至少5名医护人员(主管医生站于床头固定头部及气管插管;床两侧各站2人: 1名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放软枕或水垫,发出号令和指挥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准备: 1、暂停饮食30min,清醒患者给予解释,遵医嘱给予镇静镇痛或肌松药物(镇静评分RASS处于-3~-4分,镇痛评分2分2、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及各引流管,暂时夹闭引流管,保持液路通畅3、倾倒冷凝水,充分吸痰及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头部及臀部垫好护理垫、脱下病号服,去除电极片,保留指脉氧夹4、泡沫敷料保护压疮好发部位(前额、眼、颧骨、鼻及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峰前侧面、胸部、乳房、双侧臀前上棘、双时关节、膝关节、髌骨面、会阴部及足趾)翻身步骤1.将患者平移至远离呼吸机床边缘,转为侧卧位(手臂放在身体下面),迅速将枕头置于病人的额部、肩部、髋部,小腿对应的床上位置,进而将患者俯卧于床上,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注意避免眼部受压),评估气管插管位置,保证通气,将手臂与身体平行放置或与头部平行放置,给予双上肢适当性约束2、调整男性患者阴囊和女性患者乳房位置3、将电极片及心电导联移于青部,左右两侧交接各导管,整理液路,开放并固定各引流管,调整舒适卧位防止颜面部水肿及减少眉残留:床头抬高15~30度至少每2h变换一次头部及上肢体位,不能变换头部位置者可Q1h将头托起腾空减压至少60s俯卧位通气结束1.妥善固定各管路,暂时夹闭引流管,去除青部电极片,将患者平移至靠近呼吸机床边缘,转为侧卧位,撤出较枕和泡沫敷料,将患者摆放至仰卧位2.将电极片及心电导联贴于胸前,左右两侧交接各导管,整理液路,开放并固定各引流管,穿好病号服,调整舒适卧位记录俯卧位通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及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3.患者,男性,72 岁,发现右下腹肿物 5 个月,肿物站立时明显,平卧时可缩小,今晨排便时肿物突然增大,伴疼痛,疼痛逐渐加重,之后有发热、腹胀、恶心、呕吐。
「汤医科普」俯卧位通气一、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为什么提倡俯卧位通气?(一)病情需要:对于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除防护方面的特别要求外,呼吸支持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中俯卧位通气已成为危重型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接受机械通气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生理机制包括: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改善氧合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改善患者膈肌运动;促进分泌物排出(气管内分泌物由于重力作用进行引流),廓清气道等。
(二)优势所在:俯卧位通气不仅可改善患者氧合、缩短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而且可降低28天和90天病死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建议,具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中型、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应该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建议每天不少于12小时。
也有研究显示,对于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及无创通气的清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俯卧位通气也可以改善氧合并减少呼吸努力,这有助于降低自发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
二、俯卧位通气的具体操作规范(一)评估1.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俯卧位通气。
2.人工气道:确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
3.胃肠道:俯卧位通气前2小时暂停肠内营养的供给,避免过多胃残余量致误吸。
4.其他:检查各导管是否通畅,并确认能否暂时夹闭;检查药物是否需要更换;检查易受压部位的皮肤状况。
(二)患者准备1.确定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位置及患者体位反转的方便性,决定俯卧位的操作是由患者左向右或右向左进行翻转;2.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3.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胃管等),妥善固定各导管,防止滑脱,整理各管路方向与身体纵轴方向一致,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4.在患者面部骨突处、双肩部、胸前部、小腿部等俯卧位易受压处垫上软枕减压。
(三)俯卧位通气后操作流程1.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1)呼吸控制(BC)主要作用:使紧张的呼吸肌放松下来,避免气道痉挛,激活膈肌。
清醒俯卧位通气研究进展王丽娜1,2,刘云娥2,陈洁2*,白洁21.长江大学医学部,湖北434023;2.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Research progress of awake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WANG Lina,LIU Yun′e,CHEN Jie,BAI JieYangtze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Hubei43402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Jie,E⁃mail:*********************Keywords awake prone position;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hypoxemia;nursing;review摘要阐述清醒俯卧位的理论基础、应用效果、适应证与禁忌证,探讨清醒俯卧位的应用方法及护理现状,为清醒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应用及综合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完善相关的共识指南提供参考。
关键词清醒俯卧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氧血症;护理;综述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2.23.015俯卧位作为一种改善通气的方法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Bryan[1]提出,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严重低氧血症的一种方法[2]。
Wu等[3]随机对照试验表明,ARDS病人俯卧位可以降低死亡率。
Cohen等[4]研究显示,对于轻中度缺氧病人,采取清醒俯卧位(awake prone position,APP)可以防止病情恶化。
清醒俯卧位的使用可追溯到1977年,Douglas等[5]对合并胰腺炎、肺水肿的呼吸衰竭病人进行面罩吸氧联合俯卧位,病人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同时避免了气管插管。
Scaravilli 等[6]对于非插管低氧性呼吸衰竭病人采用俯卧位配合不同呼吸装置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仰卧位。
新冠俯卧位通气小组职责
新冠俯卧位通气小组职责:
1.监测和评估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情况,确保患者根据医生的指导按计划实施俯卧位通气管理;
2.根据新冠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管理方案,确保其成功地实施相关护理,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通气;
3.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通气设备、采取护理措施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4.联系其他科室(如呼吸科、护理科),共同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5.提供新冠肺炎患者通气护理方面的培训;
6.协助临床医生给新冠肺炎患者评估有效的通气护理方法。
7.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医生、护士;
8.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及时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护理治疗;
9.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协助临床医生开药;
10.及时按照新冠肺炎患者的检查结果,给临床医生反馈护理建议;
11.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新冠肺炎患者的科研,帮助医护人员进一步探索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法。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这篇图文讲得太详细啦!导语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关于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规范。
俯卧位通气实施指征的评估1.实施指征:中/重度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当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氧合指数≤150 mmHg时应积极行俯卧位通气。
2.相对禁忌证:俯卧位通气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1)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颅内压增高;(3)急性出血性疾病;(4)颈椎、脊柱损伤需要固定;(5)骨科术后限制体位;(6)近期腹部手术需限制体位者或腹侧部严重烧伤;(7)妊娠;(8)颜面部创伤术后;(9)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俯卧位通气操作规范(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1)血流动力学: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可耐受俯卧位通气。
(2)镇静状态: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通气时建议深镇静,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4至-5分。
(3)人工气道:确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位置,清理气道及口鼻腔分泌物。
(4)胃肠道:俯卧位通气前2 h暂停肠内营养的供给,操作前回抽胃内容物,避免过多胃残余量致反流误吸;危重型重度ARDS患者早期置入鼻空肠管。
(5)其他:检查各导管在位通畅,并确认可否暂时夹闭;检查局部敷料是否需要更换;检查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
2.物品准备:翻身单(可承担患者重量且大小合适的单子)、方形与椭圆形泡沫辅料数张、头枕(软枕或马蹄形枕头)、2~3个圆柱形枕头、硅胶软枕数个。
3.患者准备:(1)确定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体位反转的方便性,决定俯卧位的操作是由患者左向右或右向左进行翻转;(2)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3)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胃管等),妥善固定各导管,防止滑脱,整理各管路方向与身体纵轴方向一致,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4)在患者面部颧骨处、双肩部、胸前区、髂骨、膝部、小腿部及其他骨隆突俯卧位易受压处垫上泡沫型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
重症肺炎应用 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效果摘要:目的:给予重症肺炎患者在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于我院患者中选择应用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实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分别针对性护理或常规护理。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肺炎应用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重症肺炎;ECMO;俯卧位通气;针对性护理ECMO即为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属于一种持续的体外生命支持疗法,核心在于膜肺和血泵,能够起到人工心肺的作用,使患者的循环血量以及氧气供应更加稳定,也就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更多时间,这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说意义重大[1]。
我院本次研究将96例应用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研究对象共96例,均为应用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性别比例为36(男):12(女),年龄跨度为19(岁)——78(岁),平均为48.33±5.32(岁);对照组:性别比例为35(男):13(女),年龄跨度为19(岁)——77(岁),平均为48.45±5.13(岁),P>0.05.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 ECMO护理为患者进行ECMO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各个管道紧密连接,且无打折、扭曲等不良情况出现,同时将管道与相应的仪器进行妥善固定,查看其中是否出现凝固、渗血、气泡等。
对患者的膜肺颜色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其颜色加深,则可能出现凝血症状,应立即为患者替换膜肺,并以实际情况为根据,适当调节肝素使用量,同时禁止进行管道内的输血、输液以及加药,也不可于管道中采集血液标本,以避免空气进入管道并引起空气栓塞[2]。
俯卧位通气治疗知情同意书
特殊检查/治疗名称:俯卧位通气
特殊检查/治疗目的:改善肺部氧合,肺复张,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
1.面部、胸部及肢体压伤,肢体溃烂、感染等;
2.痰液引流不畅,肺部感染加重;
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脱落,可能需要再次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抢救过程中出现心
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可能等;
4.血压降低、休克,严重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危及生命;
5.治疗效果不佳,无法达到治疗目的;
6.深静脉置管、尿管、胃管等脱出;
7.其他难以预知的风险;
医师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检查治疗的必要性、检查治疗的方式、此次检查治疗及检查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检查治疗的相关问题。
我同意将要进行检查治疗方式,并同意在此检查治疗中医师可以根据病情对预定的检查治疗方式作出调整。
医师签名:
患者家属签字: 与患者关系:
签署日期: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