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学概述定稿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4.16 KB
- 文档页数:5
欧美中世纪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概述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大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5—11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12—14世纪)是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晚期(15—17世纪中叶)是封建社会衰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
就文学史的时间划分来看,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不包括上述最后一个阶段,因为它已经成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发端。
一、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基本特点毫无疑问,欧洲中世纪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得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农民阶级的文化形态的对立,是中世纪欧洲新质文化和文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但也要看到,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这种融合首先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
据史料记载,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有蛮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实际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群。
例如关于古代日耳曼人生活状况、社会制度以及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情况,在塔西陀于公元前1世纪末所写的《日耳曼尼亚志》中就有过丰富的记载。
这种古代蛮族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着整体性欧洲文化的形成。
其次,这种文化融合也体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上。
例如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些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士常常就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宣传其思想,利用古代天文知识编撰教会历书,利用民间音乐伴唱圣诗等。
有些人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典故和材料加以改造,用拉丁文将其写成宗教故事。
欧洲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这主要体现在欧洲的本土文化与希伯莱文化的融合上,也体现在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构成上。
处于中东地区的古代希伯莱人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希伯莱人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诗歌、小说、预言、箴言等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这些古代的文学成就后来被收入犹太教的经典之中。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约 5 世纪-1485)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
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
公元 5 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
《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
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 8 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
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 7、8 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 1066 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
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
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 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况一、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二元对立在内部,由于奴隶制度内在矛盾的激化,强大的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在外部,地处北方的“蛮族”不断向南扩张,这两种力量的合力终于使西罗马帝国灭亡,它的首都罗马在476年被西哥特人占领。
往后,人们把476年视为欧洲中世纪的开端。
1453年,土耳其人又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一年也就成了中世纪结束的标志。
很长一段时期中,人们对欧洲中世纪文化的评价是相当负面的,认为:从政治上说,中世纪的欧洲处于封建割踞的混乱状态,封建领主们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战争不断。
从经济上说,毁灭了罗马帝国的“蛮族”本来就远未开化,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由于他们的入侵,不少原来繁荣的城镇沦为荒草遍地的废墟,以后,长期的封建割踞又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发展似乎一下子倒退了若干年。
特别是在文化上,蛮族的入侵造成了古代文化的浩劫。
这种看法虽然很有道理,但却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它以中世纪早期的情况代替了整个中世纪,忽视了中世纪后期在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的成就。
中世纪早期(约500年)是所谓黑暗时期,此后是建设时期。
这时,首先在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苏,欧洲文明开始从过去500年的混乱与破坏中复苏过来。
多数学者把14世纪以前的300年看作中世纪思想文化的顶峰。
中世纪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历史现象,要全面把握这种历史现象,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时期“人”与“神”、“人”的文化与“神”的文化的二元对立。
教堂和城堡这两种中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巍然耸立,象征着那个时代生活的二重性。
在中世纪,有严肃的教会文化,也有相当活跃的民间文化。
文学上,中世纪同样存在肯定现世和肯定来世两种不同倾向的对立,这特别集中地反映在骑士文学中。
对基督教文化本身的分析更需要坚持科学的观点。
二、基督教与中世纪文化基督教是欧洲中世纪的精神支柱。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基督教:1. 由于教会的影响,在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期中,古代人本主义文化不是堙没无闻就是因为它是“异教”的而遭到压抑。
中世纪文学概述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一、中世纪简评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出来的。
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都从头做起。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a?a恩格斯
社会属性是封建社会,指欧洲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时期,是居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历史时段。
?a?a马克思
辩证看待中世纪:
负面:教会思想与封建制度两大支柱的双重残酷统治和压迫(宗教审判庭、贞操带、站笼)。
正面:生产方式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先进,孕育新的思想。
诞生了欧洲最早的大学(1168牛津大学,1209剑桥大学,1253巴黎大学);建筑艺术(哥特式宏伟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经院哲学(哲学、美学、神学浑融一体)中蕴含西方思想传统重要理性思辨的特征。
二、历史与文学史上“中世纪”概念的差异
1、历史上的?°中世纪?±(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即欧
洲封建社会时期)
(1)(5-11CT)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初期)
(2)(12-15CT)封建社会全盛期(中期)
(3)(15-17CT)封建社会衰落、资本主义产生
(末期)
(封建等级制度、政教合一的统治、庄园经济;基督教统治了思想文化领域。
)
中世纪城堡
2、文学史上的?°中世纪?±
(1)(5-15CT)?°千年暗谷?±,欧洲封建社期和中期文学
(2)(15-17CT)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Middle Ages),即西方中古,双峰之间的暗谷,即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双高峰之间的历史时段,对此时期文学总评价有两种对立观点:黑暗世纪(Dark Ages)与罗曼蒂克时代
四、世俗文学
1、英雄史诗与?°谣曲?±
(2)14世纪以后的?°谣曲?±故事诗
*内容:生活悲剧或历史题材;农民与封建主间的斗争
*代表:英国《罗宾汉谣曲》:罗宾汉与绿林好汉
2、骑士文学
(1)性质:封建主阶级的世俗文学
(2)内容:表现?°骑士精神?±:
* 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
* 骑士的荣誉:勇敢、冒险、战斗、爱情;
* 骑士的风度:即礼仪。
(3)体裁
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表现?°典雅的爱情?±为内容,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着名。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中心在法国北方,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亚历山大传奇》
-不列颠系统: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特里斯丹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城市文学
(1)内容:反映市民的生活与思想意识,有强烈的现实性与反封建反教会色彩
(2)艺术风格:生动、诙谐,多采用讽刺手法。
(3)体裁
韵文故事:《驴子的遗嘱》、《牧师阿米斯》
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讽刺叙事诗:《列那狐故事》
狐狸列那是上层市民的化身,他机智地反抗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大动物,也狡诈地欺凌象征下层人的弱小动物
城市戏剧:笑剧《巴特兰律师》
市民抒情诗:
吕特博夫《吕特博夫的穷困》、《吕特博夫的婚姻》
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