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1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举例说明:
例1:各期生产量不变,销量变动
1)生产量与销量相等(期末、期初存量为0)某企业201×年生产甲产品60000件,销售60000件。
该产品销价40元,单位产品直接材料8元,直接人工10元、变动制造费用6元,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4元;全年固定制造费用360000元,全年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160000元。
根据以上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该企业甲产品的年度收益表。
①完全成本法:××企业损益表(201×年度)
②变动成本法××企业损益表
2)生产量大于销售量
如上例:假定生产量仍为60000件,销售50000件,其他资料不变。
(期末存量为10000件)
①完全成本法:××企业损益表
②变动成本法:××企业损益表
3)生产量小于销量
该企业期初结存10000件,本期生产60000件,共销售70000件,其他资料如前。
①完全成本法××企业收益表
②变动成本法××企业收益表
例2、各期销量不变,生产量变动
长城公司三年的销量均为6000件,三年的生产量分别是:6000、8000、4000件;第一年存货量为0。
每件产品售价1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固定生产成本总额24000;单位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为0元,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6000元。
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来编制损益表。
长城公司收益表(完全成本法)
长城公司收益表(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损益计算的差异分析吴晓涵诸灵摘要:在传统会计中,基于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组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完全成本法的利润核算会出现销量提高反而利润下降,销量下降反而利润提高,销量不变利润却有变动,这一系列的“利润怪相”,因此完全成本法无法有效地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变动成本法从成本性态角度对成本进行重新分类并以此进行利润核算,有效弥补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陷,更有利于企业成本管控。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润核算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及作用(一)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直接在当期扣除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变动成本法的作用1.变动成本法更强调成本费用和期间的配比。
变动成本法基于成本性态分析,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尽管发生在生产领域,但是其更多的是和时间配比,因此在变动成本法下将固定制造费用当作期间费用处理,就能有效避免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在各期进行迁移而造成的利润失真。
2.变动成本法下,能让企业更多关注销售。
变动成本法下利润不受产量影响,因此能避免企业通过产量调整利润,美化利润表的情况。
3.变动成本法有利于成本分析,从而能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节约。
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因此通过变动生产成本的变化就能追踪企业成本控制的情况,权责明确能极大调动成本降低的积极性。
4.变动成本法能耐简化成本核算工作。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生产成本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因此不会像完全成本法下,各期产量变动就要调整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从而成本核算工作量减少,也避免了因为固定制造费用分配而导致的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影响而影响利润的情况。
5.变动成本法能满足企业短期经验决策,成本管理的需要。
变动成本法下计算边际贡献,能反映出产品对于利润的贡献度,从而更明确地揭示业务量和成本、利润之间的对应关系,方便企业管理层进行成本预测、利润分析、进而为经营决策服务。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例题在讨论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时,咱们得先了解这俩家伙到底是什么。
想象一下,你在开一家蛋糕店,每天的忙碌不亚于一场马拉松,生意兴隆的同时,成本也是一头雾水。
变动成本法就像你朋友那句“只要你愿意,钱就能赚到”,它关注的就是那些跟生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比如面粉、糖、蛋和奶油——你做的蛋糕越多,这些成本就越高。
简而言之,变动成本法关注的是“灵活的朋友”,能随着你做的蛋糕数量而波动。
而完全成本法则像是个认真八卦的邻居,什么都想知道。
它不仅计算了那些直接材料的费用,还把所有的固定成本,比如租金、员工工资和水电费,都算在内。
用完全成本法,你就能看到每一个蛋糕的“真实成本”,虽然这让人感觉有点沉重,但它能给你更全面的财务状况。
不过,别忘了,这样一来你的成本可能就像高峰期的地铁,拥挤不堪。
1. 变动成本法的计算1.1 计算直接成本想象一下,你今天决定做十个巧克力蛋糕。
每个蛋糕需要200克面粉,200克糖,两个鸡蛋。
面粉的价格是每斤5元,糖每斤4元,鸡蛋一元一个。
总之,你得先算算面粉和糖的成本,咱们按斤算。
面粉一斤大约450克,所以需要十斤面粉,总共就是50元;糖呢,十斤也要40元。
鸡蛋方面,十个蛋糕需要20个鸡蛋,也就是20元。
把这些加起来,直接成本就能一目了然,轻松搞定。
1.2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可多了,首先,它能帮你清楚地知道,生产每个蛋糕的直接成本是多少,这样你就能制定合理的售价。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在需求波动时,灵活应对。
比如,暑假来了,冰淇淋蛋糕成了热销品,你就能根据销量调整原材料采购,既省钱又不损失生意,真是聪明绝顶。
2. 完全成本法的计算2.1 计算总成本接下来咱们说说完全成本法。
当你计算完变动成本后,别急着庆祝,固定成本可不能忘!想象一下,租金是每月3000元,员工工资6000元,水电费1000元,总共是10000元。
现在咱们得把这些分摊到每一个蛋糕上。
案例2: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
2008年3月12日某医药工业公司财务科科长根据本公司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
经理阅后,将财务科长召去。
他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颇感困惑:一个是专门生产大输液的甲制药厂。
另一个是生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
甲制药厂2006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
2007年该厂对此积极努力,—方面适当生产,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广开渠道,扩大销售,减少库存。
但报表上反映的利润2007年却比2006年下降。
乙制药厂情况则相反,2007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2006年下降,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上几项经济指标,除资金外,都比上年好。
被经理这么一提,公司财务科长也觉有问题,于是他将这两个厂交上来的有关报表和财务分析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均为1,008,000元。
销售成本用先进先出法。
2005年成本同2006年。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降原因时,认为这是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制造费用作为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乙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下:
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均为360,000元。
销售成本也采用先进先出法。
2005年成本同2006年。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上升的原因时,认为这是他们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多交利润、保证国家利润不受影响,全厂职工一条心,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增产节支的结果。
问题:
1、甲制药厂和乙制药厂的分析结论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公司财务科长你将得出什么结论,并且如何向你的经理解释?。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例题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用于计算产品成本的两种不同方法。
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为主要计算对象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产品或服务的直接变动成本,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力成本,来确定产品的成本。
其他间接变动成本,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成本,则被归属到制造费用中。
变动成本法适用于需要快速和准确计算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情况。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以所有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主要计算对象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力成本以及所有间接成本(固定和变动成本),来确定产品的成本。
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需要全面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成本对企业做出决策的情况。
以下是一个示例,说明如何使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假设一个制造企业生产一批产品。
以下是每个产品的相关成本数据:- 直接材料成本:每个产品100元- 直接人工成本:每个产品50元- 间接材料成本:总计1000元- 间接人工成本:总计2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总计5000元使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每个产品的变动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100元 + 50元= 150元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每个产品的成本:每个产品的总成本 = 变动成本 + 固定制造费用 + 间接材料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150元 + 5000元 + 1000元 + 2000元= 8150元因此,使用变动成本法,每个产品的成本为150元;而使用完全成本法,每个产品的成本为8150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情况中,具体如何计算产品成本可能会因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异,这只是一个示例。
另外,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和用途也可能有所不同,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企业的需求和决策背景。
【例1】两种本钱法产品本钱和期间本钱的计算: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本钱资料如表3—2所示。
要求:分别用变动本钱法和完全本钱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本钱和期间本钱。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本钱法和完全本钱法计算当期的产品本钱和期间本钱如表3—3所示。
本例计算结果说明,按变动本钱法确定的产品总本钱与单位本钱要比完全本钱法的相应数值低,而它的期间本钱却高于变动本钱法,这种差异来自于两种本钱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本钱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例2】两种本钱法存货本钱和销货本钱的计算: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变动本钱法和完全本钱法确定产品的期末存货本钱和本期销货本钱,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解: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
在本例中,变动本钱法下的期末存货本钱全部由变动生产本钱构成,为10 000万元。
在完全本钱法下,期末存货本钱为12 500万元,其中,除了包括10 000元变动生产本钱外,还包括2 500万元(2.5万元/件×1 000件)固定性制造费用,因而导致变动本钱法下的期末存货本钱比完全本钱法下的存货本钱少了2 500万元。
同样道理,变动本钱法下的30 000万元销货本钱完全是由变动生产本钱组成的,而完全本钱法下的本期销货本钱中包括了30 000万元变动生产本钱和7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导致变动本钱法的销货本钱比完全本钱法少了7 500万元。
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动本钱法下,10 0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额计入了当期的期间本钱,而在完全本钱法下,这局部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被计入了产品本钱〔最终有2 500万元计入存货本钱,7 500万元计入销货本钱〕所造成的。
【例3】两种本钱法营业利润的计算: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奉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当期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核算差异比较分析王昕婷程柯摘要: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因对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不同,导致两种方法对营业利润核算存有差异。
探讨差异背后遵循的内在规律是管理会计学基础的和重要的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尚存分歧。
本文从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核算营业利润原理出发建立模型,两种分析方法对营业利润核算差异的内在规律可以在算式结果中得到简洁、直观的体现与说明。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差异一、引言根据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划分口径和损益确定程序的不同,管理会计的成本计算和利润核算存在两种方法,即完全成本法(full costing)和变动成本法(variable ac-counting)。
完全成本法(亦称吸收成本计算法,absorption cost-ing )以经济职能分析为基础,产品成本的计算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亦称直接成本计算法,direct costing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产品成本计算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
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以上内容概括如表1所示。
表1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成本项目构成比较由于理论基础和成本项目的构成不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核算营业利润可能存在差异。
现行管理会计教材中,基本通过具体实例或文字揭示,要么过于繁琐,要么过于抽象,给初学者带来诸多困惑。
笔者从两种成本法下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接推导出差异转换的规律,供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者和学习者参考。
二、基本假设假定一家制造企业某期生产并销售一种产品,售价为p 元,产量为x 1件,销量为x 2件,产品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三项,其中固定制造费用为a 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b 0元,单位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合计为b 元,期间费用为F 元。
案例一: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对收益的影响雷切尔·雅布隆卡于2002年1月1日担任办公家具和装置公司(Office Furniture andFixtures, Ins.,OFF)座椅分部的总经理,接替最近升迁的前任。
雷切尔自己的业绩评价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分部年度营业净利润直接挂钩,而且她的季度奖金是按营业净收益的一定百分比计提的。
雷切尔立即着手采取措施削减今后各期的成本。
她的成本削减举措的一部分涉及采用更好的处理存货的方法。
在仔细检查了该分部上季度的销量和产量后,雷切尔认定存货堆积得比销售还快。
该分部依订单生产,一般不会结存任何过量的存货。
她确信过量存货的堆积有可能造成利润低下。
雷切尔明白,过量的存货可以导致材料整理、仓储、保险和审计的成本上升,并且还占用了资本,使其不能在别处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一步的调研揭示,过量存货被储存在别处新租用的仓库里,因为该分部自有仓库的存储空间已不够用。
雷切尔立即着手消除过量存货,办法是放慢2002年首季的生产率。
然而当看到2002年首季的结果时,她很失望。
利润不但没有提高,甚至在销售平稳且存储成本和材料整理成本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还发生了营业净亏损。
这两季度的每季度业绩数据列示如下:2001年第四季度2002年第一季度期初存货单位0 50000销售单位200000 200000产出单位250000 150000单位平均售价(美元)500 500单位生产成本(美元):每产出单位的直接人工成本50 50 每产出单位的直接材料成本200 200 每产出单位的变动制造费用30 25 分配到每产出单位的固定制造费用70 115 单位成本合计350 390 收入(美元)100000000 100000000 销售成本(美元)70000000 76000000 毛利(美元)30000000 24000000 销售和管理费用(美元)25000000 25000000 营业利润(美元)5000000 (1000000)要求:A.为什么在2002年第一季该分部的利润较2001年第四季度大幅下降?B.你为什么认为存货堆积发生在前任经理的任期之末?C.如果你是雷切尔,你会如何处理这一情形?你应该将存货保持在高水平还是低水平?D.如果你是OFF的首席执行官(CEO),你会改变对雷切尔的业绩度量吗?为什么?请解释。
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案例分析比较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两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因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收益计算方法及提供的信息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两个具体案例出发,通过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加以引申结合运用。
一、概述(一)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部分而不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间接成本,所以也称之为“直接成本法”。
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冲减当期的利润额。
因为固定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无直接联系,而与时间联系较密切。
(二)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部分又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又被称为“吸收成本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
完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都是产品生产必须要支出的费用,所以不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来处理,而要把当期发生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去。
案例1:某企业本月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下:本月投产100件产品,领用原材料1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生产车间支付水电费7,000元;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9,000元;支付固定管理费用1,000元,固定销售费用1,000元。
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80件,期末在产产品20件,完工程度50%。
本月对外销售产品50件,单位售价800元。
(假设期初存货为0)案例2:某企业本月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下:本月投产100件产品,领用原材料1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生产车间支付水电费7,000元;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9,000元;支付固定管理费用1,000元,固定销售费用1,000元。
已知: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3—2所示。
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3-3所示。
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确定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解: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在本例中,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为10 000万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为12 500万元,其中,除了包括10 000元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2 500万元(2。
5万元/件×1 000件)固定性制造费用,因而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少了2 500万元.同样道理,变动成本法下的30 000万元销货成本完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组成的,而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中包括了30 000万元变动生产成本和7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导致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少了7 500万元.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10 0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额计入了当期的期间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被计入了产品成本(最终有2 500万元计入存货成本,7 500万元计入销货成本)所造成的.【例3】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当期营业利润。
解: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10×3 000=30 000(万元)变动成本=30 000+600+300=30 900(万元)贡献边际=60 000—30 900=29 100(万元)固定成本=10 000+1 000+2 500+600= 14 100(万元)营业利润=29 100—14 100=15 000(万元)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营业成本=0+50 000—12 500=37 500(万元)营业毛利=60 000-37 500=22 500(万元)营业费用=1 600+2 800+600=5 000(万元)营业利润=22 500-5 000=17 500(万元)【例4】两种成本法利润表的格式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期利润表(其中贡献式利润表应按三种格式编制);(2)结合本例比较三种格式的贡献式利润表的异同;(3)结合本例比较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相关例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引言在企业经营中,了解利润的计算方法对于决策和评估企业经营状况非常重要。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计算税前利润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并根据相关例题进行详细解析。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以变动成本为基础,计算税前利润的方法。
它主要考虑了与销售数量相关的成本项目,并将其他固定成本视为间接费用。
以下是使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步骤:1.计算销售收入: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销售价格,得到销售收入。
2.计算变动成本: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变动成本,得到变动成本。
3.计算贡献余额:将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得到贡献余额。
贡献余额可以用于支付其他固定成本和利润,如果贡献余额能够覆盖其他固定成本和利润,那么企业就会实现盈利。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以全部成本为基础,计算税前利润的方法。
它考虑了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项目,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每个单位产品上。
以下是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步骤:1.计算销售收入: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销售价格,得到销售收入。
2.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得到直接材料成本。
3.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得到直接人工成本。
4.计算制造费用: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制造费用,得到制造费用。
5.计算全部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相加,得到全部成本。
6.计算税前利润:将销售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得到税前利润。
如果税前利润大于零,那么企业就会实现盈利。
例题分析题目:某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内销售500个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3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20元,单位制造费用为10元。
根据以上数据,使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分别计算税前利润。
解答:使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 1. 计算销售收入:销售数量× 单位销售价格= 500 × 100 = 50000元 2. 计算变动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变动成本= 500 × 60 = 30000元 3. 计算贡献余额: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50000 - 30000 = 20000元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 1. 计算销售收入:销售数量× 单位销售价格= 500 × 100 = 50000元 2.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直接材料成本= 500 × 30 = 15000元 3.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直接人工成本= 500 × 20 = 10000元 4. 计算制造费用:销售数量× 单位制造费用= 500 × 10 = 5000元 5. 计算全部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15000+ 10000 + 5000 = 30000元 6. 计算税前利润:销售收入 - 全部成本= 50000 - 30000 = 20000元根据计算结果,使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均为20000元。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例:一家化工厂为了保持其所有产品的市场方向,雇用了一些产品经理。
这些经理在销售及生产的决策上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种大量生产的化学品的资料:原材料及其他变动成本 60元/千克固定制造费用每月 900000元售价 100元/千克10月份报告的销售量比9月份多出14000千克。
因此,产品经理预料10月份的利润会比9月份的多,他估计会增长560000元。
但将9月份和10月份的财务结果互相比较,该产品10月份的利润竟然由9月份的340000元下降了100000元,只有240000元。
产品经理被这些差别困扰着,所有他找你帮忙。
经过详细的研究后,你发现该公司采用完全成本计算系统:把固定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数量每月按30000kg来分摊。
所有分摊过低或过高的固定制造费用会在当月的损益表上调整。
9月份的期初存货为10000kg,生产为34000kg,而销售为22000kg。
10月份的期末存货为12000kg。
要求:1、把该产品9月份及10月份的生产、销售及存货量列示出来。
然后利用这些数字计算出题中所示的9月份和10月份利润。
2、解释100000元的利润减少和经理预期560000元的增加之间660000元的差别。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例1、在一个小镇中有一个加油站,油站内设有一所卖报纸和杂货的商店,该商店在本地社区的销售每周达到3600元。
除此之外,来买汽油的顾客也会光顾这商店。
经理估计,平均每100元花费在汽油上的车主便另花费20元在商店的货品上。
在汽油销售量波动时,这比率仍维持不变。
本地社区的销售与汽油的销售是独立的。
汽油的贡献边际率是18%,而货品的贡献边际率是25%。
现行的汽油销售价是每升元,而每周的销售量是16000升。
场地每周的固定成本是4500元,而每周工人薪金是固定的2600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核算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23-0103-02摘要: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是成本核算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二者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税前净利润的计算程序也不同。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固定性制造费用期间成本生产成本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计入和产品生产量直接有关的变动成本,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法。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的全部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成本计算法。
本文拟从两种方法的定义、前提及区别,通过案例分析两种方法在核算过程中的差异,并验证其差异,旨在为企业运用提供参考。
一、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前提及核算流程产品成本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并随产量而变动。
根据这一原则,只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随产量变动,所以产品成本只包括这三大部分。
固定制造费用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这些生产经营条件一经形成,不管其实际利用程度如何,有关费用照样发生,同产品的实际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并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增减。
也就是,这部分费用联系的是会计期间,而不是产品,它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其效益不应该递延到下一会计期间,而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作期间成本,从本期的销售收入中直接扣减。
核算流程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在变动成本法下,变动制造费用视为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成本。
因此,仅有变动制造费用列为产品存货成本,在产品售出之前,变动性制造费用随存货的变化而增减,在产品出售之后,存货成本转入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相配比决定损益。
二、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前提和核算流程凡是同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比研究1引言1.1研究背景如今的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以至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就变得越发明显。
目前,完全成本法是我国工业企业所采纳的成本核算法,虽然它足以给予企业外部有关部门和个人所想得到的会计信息,但是它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层的需求。
正是因为这样,变动成本法的诞生是形势所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1936年,美国,变动成本法在全球范围内被首次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市场竞争和加强事前预测、决策方面的需要,也就从那时起这种方法被广泛传播,运用于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之中。
1960年以后,变动成本法渐渐地开始盛行起来。
这是由于变动成本法相对于完全成本法来说,在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这个方面能发挥的更有效的作用。
以上提及的两种成本核算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倡导的方法也因此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更新。
目前,最适应现状也是最优的方法为结合制。
而结合制中既有如李秀英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结合案例分析》中提出的“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 Li Xiuying,2010];又有如孙超、钟瑛和刘子先在《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及改革设想》中提出的“以完全成本法为基础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Sun Chao,ZhongYing ,Liu Zixian,2004]。
1.2研究意义在目前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因为国内外的会计准则都有对于某些方面必须采用完全成本法的规定,因此,必须知道并且在这几个方面遵守这个规则。
这几个方面分别是:一、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二是会计报告。
国内外的所有极具公众影响力的威望的组织均规定了不可以采用变动成本法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计算和反映的,同时不能用该方法来对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计算和反映。
虽然变动成本法不满足会计准则的规定,但是却能在内部管理方面发挥出其独特的意义与作用。
其中包括:一、促进有效地运营;二、企业资本运用时适得其所;三、管理制定企业的目标;四、通过经营业绩来对责权利分析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