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2反比例函数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2
青岛版(新)数学九年级下册 5.2 反比例函数一、概念介绍在数学中,反比例函数是指一种特殊的函数关系,表示为y = k/x,其中k为常数。
当x增大时,y的值会减小;当x减小时,y的值会增大。
其特点是x和y之间的积始终保持不变。
反比例函数也可以表示为y = kx^(-1),可以看出,反比例函数是一个一次函数的倒数。
二、图像特点1.角平分线: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任意两点和原点连线的夹角都相等。
2.对称中心: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关于坐标轴的交点与原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称为对称中心。
3.渐近线:对于反比例函数,当x趋近于无穷大时,y趋近于0;当x趋近于0时,y趋近于无穷大。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两条渐近线,即x轴和y轴。
三、性质和运算1.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是除了0以外的实数集,值域也是除了0以外的实数集。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x轴和y轴上有渐近线。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关于对称中心对称。
2.运算:–反比例函数的乘法:两个反比例函数相乘仍然是一个反比例函数。
–函数与常数的乘法:反比例函数与一个常数相乘,仍然是一个反比例函数。
–函数的加法:两个反比例函数相加得到的是一个通式为y = k(x+a)(x+b)的二次函数。
四、解题方法反比例函数常常出现在数学习题和实际问题中,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将问题翻译为数学语言,使用变量表示未知量。
2.根据问题的要求,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4.检验解的合理性,回答问题。
举个例子:例题: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时间为6小时,求该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距离 = 速度× 时间。
设x为时间(小时),y为距离(公里),则反比例函数为 y = 60/x。
代入题中已知条件,可以得到方程 y = 60/6,解方程得到 y = 10。
因此,该车行驶的距离为10公里。
《反比例函数》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函数?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写出关于t的解析式吗?1463vt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形式的函数.二、探究归纳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000y x=,41.6810S n ⨯= 归纳概念:一般地,形如k y x=(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强调: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例题指引:例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注水速度v (单位:m 3/h )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 (单位:cm )随底面积S (单位:cm 2)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例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3,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三、应用提高1.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4y x =,3y x =,2y x =-,61y x =+,21y x =-,21y x=,123xy =. 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当x =1.5时,求y 的值;(3)当 y =6时,求x 的值.四、体验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我们是如何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五、课内检测1.在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A .85y x =+B .37y x =+C .5xy =D .22y x= 2.已知函数7m y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 = .3.已知函数75m y x -=是反比例函数,则m = .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3时,y =-8.。
5.2 反比率函数教课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运用一次函数与反比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抽象反比率函数看法的过程,意会反比率函数的意义。
【感情态度价值观】
感知数数形结合思想。
教课重难点
【教课要点】
用一次函数与反比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实质问题。
【教课难点】
用一次函数与反比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解决实质问题。
课前准备
无
教课过程
一. 复习:
1反比率函数的一般形式?
2反比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二、新授:
指引学生研究上边图中的S1、 S有什么关系?为何?
如图,已知点C,P 的坐标分别为(2, y)和( x,3),这两点在反比率函数y=的图象上,过点 C,P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A,Q. 过点 C,P 作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B,R.矩形 OACB与矩形 OQPR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设 CA与 PR交于点 D,求矩形OACB与矩形 OQPR公共部分的面积.
已知反比率函数y= 的图象与直线y=ax+b 订交于点A( -2,3 ), B( 3, m) . 求 k 及 a, b 的值.
三. 课堂练习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个交点为 A( -1 , n).y2x 的图象与反比率函数y k的图象的一
x
k
(1)求反比率函数y的分析式;(2)若P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PA=OA,直接写出
x
点 P 的坐标.
2. 如图 ,A 是反比率函数y= 的图像上的一点,过 A 作 AB Ox,垂足为 B. 已知OAB面积为 3,求这个反比率函数的表达式.。
4.已知函数25(1)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5、当k>0时,反比例函数1k y x +=
的图象在 象限。
6、当k<0时,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图象在 象限。
(二)根据图象完成下列填空
1、已知反比例函数12m y x -=
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m 。
2、已知点A(x 1,y 1)、B (x 2,y 2)、 C (x 3,y 3)在反比例函数5y x =-
的图象上,并且x 1<x 2<0<x 3,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三)、下面给出了反比例函数x y 4=
和x y 4-=得图象,你知道那个是x y 4-=的图像吗?为什么?
教学活动4 四、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
2、当K 〉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3、当K 〈 0时,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且关于直线y x =和y x =-对称。
五、思考:反比例函数、正比例、一次函数的性质有何异同?
作业布置 教材:
4647P -,3、8
60P 2、3
教学反思
O x 图1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