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105.17 KB
- 文档页数:4
模具加工工艺流程模具加工是指使用加工设备和工具对钢铁和非金属材料进行切削加工,以制作出模具的过程。
模具加工工艺流程是模具加工的一系列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模具加工工艺流程。
1. 设计确认: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产品要求,设计出模具的结构和尺寸,并与客户进行确认。
确定好模具的设计参数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加工工艺的策划。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材料作为模具的原材料。
常见的模具材料包括高速钢、合金钢和硬质合金等。
在材料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材料的检验和筛选,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工准备:在进行实际的模具加工之前,需要进行加工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制定加工方案,确定加工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然后需要准备加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数控机床、铣床、车床、钻床和磨床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工具和夹具,以便进行材料的定位和夹持。
4. 粗加工:在粗加工阶段,主要进行模具的切削和铣削工作。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要求,使用不同的切削工具和切削参数进行加工。
常见的切削方法包括铣削、车削、钻削和切削等。
在进行粗加工时,需要注意保持加工表面的平整度和粗糙度,以确保切削表面的质量。
5. 精加工:在精加工阶段,主要进行模具的磨削和抛光工作。
磨削可以通过磨床或手工进行,以提高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在进行抛光时,可以使用研磨机或抛光机进行,以获得光滑的表面和高光泽度。
6. 零件装配:在模具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零件的装配工作。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设计要求,将不同的零件进行拼装和组装。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零部件的调整和校正,以保证装配的精度和稳定性。
7. 调试和试模:在模具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和试模的工作。
通过调整模具的位置和结构,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在试模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样品或原料进行试模操作,以评估模具的功能和使用性能。
8. 模具加工完成后,还需要对模具进行保养和维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对于长期使用的模具,还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修工作,以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和精度。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模具,通常由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组成。
注塑模具的装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配件准备:首先,要对所需的配件进行准备,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活动模板、蓝牙座、导柱、导套等。
对每个配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
2.上模板加工:上模板一般是注塑模具的主要承载部分,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其中,开料是通过铣床将上模板的轮廓切割出来;铣底是在开料的基础上,对模板的底面进行加工;钻孔是为了安装螺丝等零部件;镟平是为了保证模板安装时的平整度;磨底则是为了提高模板的精度。
3.下模板加工:下模板同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下模板的加工过程与上模板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内部需要加工出塑料制品的壁厚、孔洞等结构。
4.活动模板加工:活动模板一般用于开启模具,方便模具脱模。
活动模板的加工工序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
活动模板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与上下模板的配合度,确保开合顺畅。
5.蓝牙座加工:蓝牙座用于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一般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蓝牙座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与模板的配合度,确保装配时的精度。
6.导柱、导套加工:导柱和导套用于模具的定位和导向,需要进行精密加工。
加工过程包括开料、铣底、钻孔、镟平、磨底等工序。
导柱和导套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尺寸的精度和光洁度,以确保模具的准确定位和导向。
7.模具装配:在进行模具装配之前,还需要清洗和涂抹模具表面,以便于模具的装配和操作。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模具各个配件组装起来,修整配合面,调整配合精度,确保模具的功能正常。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完成了注塑模具的装配工艺过程。
模具装配工艺的质量和精度对于注塑成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和精度。
第五章模具装配工艺第一节装配尺寸链一、装配尺寸链的概念装配的精度要求,与影响该精度的尺寸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
如图5-1a所示,为落料冲模的工作部分,装配时,要求保证凸、凹模冲裁间隙。
Z/2 一-*工门a)图5-1凸、凹模的冲裁间隙根据相关尺寸绘出尺寸链图,如图5-1b所示。
二、用极值法解装配尺寸链与工艺尺寸链的极值解法相类似。
以图5-1所示落料冲模为例。
解:A1为增环,A2为减环计算封闭的基本尺寸m _ n -1 .A、= Z = A i-為A i二29.74「29 .64 二0.10 (mm )i =1 i +计算封闭环的上、下偏差m _ n」-ESA ESA i - ' El Aj = 0.024 -(-0.016 )= 0.04 (mm )i 亠i h +n」二ESA =0i h ""1求出冲裁间隙的尺寸及偏差为0.10 o"40mm,能满足Z min 二0.10mm , Z max =0.14 mm。
第二节装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一、互换装配法1•完全互换法(1)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理、选择和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的精度要求。
n」T\ T2 匚丄=、T ii 二(2)特点装配简单,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装配质量稳定,易于流水作业,生产率高,产品维修方便;但其零件加工困难。
试用范围广。
2•不完全互换法按Tv二..'、T2确定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零件的尺寸公差,可使尺寸\ 7链政治中个组成环的公差增大,使产品加工容易和经济,但将有0.27%的零件不合格。
适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二、分组装配法1 •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将产品各配合副的零件按实测尺寸分组,装配时按组进行呼唤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先将零件的制造公差扩大数倍,按经济精度进行加工,然后将加工出来的零件按扩大前的公差大小分组进行装配。
2 .特点1)每组配合尺寸的公差要相等,以保证分组后各组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都能达到原来的设计要求。
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模具制造的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重要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过程,确保逻辑通顺、内容完整且没有重复。
1. 设计阶段模具制造的第一步是进行设计。
设计师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性能要求,使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出模具的三维模型。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模具的结构、加工方法等因素。
设计师还需与产品工程师和客户沟通,确保模具设计满足所有需求。
2. 材料选择与准备设计完成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模具。
模具材料的选择取决于产品的性质、生产数量以及成本要求。
常见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铝合金、镁合金等。
材料准备好后,需要进行热处理、切割和打磨等预处理,以提高材料的性能。
3. 加工阶段加工是模具制造的核心环节。
它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个阶段。
粗加工主要是通过铣削、车削等方法去除大部分余量,形成模具的基本形状。
半精加工则是对模具进行进一步的修整,使其接近最终形状。
精加工则是最后的修整过程,通过磨削、抛光等方法使模具达到设计要求。
4. 装配与调试加工完成后,需要将各个部件装配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模具。
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各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位置精度。
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检查模具的动作是否顺畅、尺寸是否合格等。
5. 试模与修正调试合格后,开始进行试模。
试模是在生产条件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以检验模具的性能和可靠性。
试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如尺寸超差、表面质量不佳等。
这时需要对模具进行修正,直至达到生产要求。
6. 验收与交付修正完成后,模具需要进行验收。
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多个方面。
验收合格后,模具就可以交付给客户使用了。
交付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文件和操作说明书,以便客户能够正确地使用和维护模具。
7. 维护与保养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这包括清洁模具表面、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润滑模具的运动部件等。
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模具加工工艺及流程模具加工是指设计、制作、组装、加工、试模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得到能够生产出理想产品的模具。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因此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模具加工的工艺及流程。
一、设计模具制作的第一步是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模具设计。
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产品的形态特征、使用要求、生产工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制定出合理的模具结构。
设计注意事项:1.要按照零件原理、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2.设计前要对所需材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
3.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加工和使用的方便性,以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失败率。
4.设计完成后要结合实际情况仔细斟酌,进行模具设计优化和改进。
二、制模制模是模具加工的主要环节之一,它的精准度和成功率直接关系到整个加工过程的成败。
制模工序包含模具主体加工、零部件加工、元件制作、组装调试等环节。
1. 模具主体加工:模具主体是模具的主体结构,包含了模腔壳体、模心、导柱等。
在模具设计合格后,需要进行主体加工。
2. 零部件加工:零部件主要包括模具底板、卡板、顶板、定位销等,这些零部件需要与主体进行组合而形成完整的模具。
零件加工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工精度。
3. 元件制作:元件主要包括弹簧、卡簧、顶针、定位圈等,这些元件起到了对模具加工过程中防止伤害和保护作用。
4. 组装调试:在模具中应用到的零件必须进行预装和调试,避免出现安装过程中的不匹配问题,确保模具的高效运行。
三、加工精度控制对模具加工的加工精度进行控制非常重要。
通过引入计算机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生产的效率和精度。
加工精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精度加工设备的选择和应用:数控机床、电火花加工机、线切割加工机等具有较高加工精度,能够保证模具的高精度加工。
2. 加工刀具的选择:高精度加工刀具精度高,寿命长,性能稳定可靠。
简述模具装配工艺过程和装配方法模具装配工艺过程和装配方法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对其进行简述。
一、模具装配工艺过程1. 零件检查:对模具零件进行检查,确保零件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符合要求。
2. 零件清洗:将模具零件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3. 零件调试:对模具零件进行调试,确保各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符合要求。
4. 模板组装:将模板进行组装,包括上、下模板、模板支撑、模板螺栓等。
5. 模芯组装:将模芯进行组装,包括上、下模芯、模芯支撑、模芯螺栓等。
6. 滑块组装:将滑块进行组装,包括上、下滑块、滑块导柱、滑块导套等。
7. 弹簧组装:将弹簧进行组装,包括上、下弹簧、弹簧座、弹簧螺栓等。
8. 液压组装:将液压系统进行组装,包括液压缸、液压管路、液压阀等。
9. 试模调试:对模具进行试模调试,检查模具的开合、滑动、顶出等动作是否正常。
10. 模具调试:对模具进行调试,检查模具的加工精度、使用寿命等是否符合要求。
二、模具装配方法1. 按照装配图进行组装:根据模具装配图,按照顺序进行组装,确保各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符合要求。
2. 调整零件配合:对于配合不良的零件,可以采用打磨、加工等方法进行调整,确保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符合要求。
3. 采用专用工具:对于一些装配难度较大的零件,可以采用专用工具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4. 严格控制装配质量:在装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装配质量,确保各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符合要求,避免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对模具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的影响。
5. 进行试装和调试:在完成模具装配后,要进行试装和调试,检查模具的开合、滑动、顶出等动作是否正常,确保模具的使用效果符合要求。
以上就是模具装配工艺过程和装配方法的简述。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模具装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注塑模具的制作工艺流程一、模具设计与制作注塑模具的制作首先要进行模具设计。
设计师根据产品的形状、尺寸和注塑工艺要求,制定出模具的结构和零部件的尺寸。
设计完成后,将进行模具加工。
模具加工包括车铣、线切割、电火花、抛光等工序。
首先是车铣工序,将模具的基础部件进行铣削,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尺寸。
然后进行线切割,将模具的轮廓进行切割。
接下来是电火花加工,通过放电腐蚀的方式加工模具的细小零部件。
最后进行抛光,使模具表面光洁平整。
二、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加工完成后,将进行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然后进行模具的调试。
调试主要包括模具的开合动作、顶出机构的调整、冷却系统的检验等。
通过调试,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
三、注塑成型完成模具的装配与调试后,开始进行注塑成型。
首先是将塑料颗粒加入注塑机的料斗中,然后通过加热和螺杆的推动,将塑料熔化并注入模具腔中。
在模具中,塑料逐渐冷却凝固,并形成所需产品的形状。
四、冷却与脱模注塑成型后,需要进行冷却与脱模。
冷却系统通过循环的冷却水将模具中的热量带走,使塑料迅速冷却。
冷却完成后,打开模具,将脱模装置推动,使产生的制品从模具中脱落。
五、修整与检验脱模后,还需要进行修整与检验。
修整主要是去除模具留下的切削边和冲击痕迹,使产品表面光滑。
检验则是对产品进行尺寸、外观质量等方面的检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六、模具保养与维护完成一次注塑成型后,需要进行模具的保养与维护工作。
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模具、防锈处理、润滑等,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注塑模具的制作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等多个环节的配合和协调。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注塑模具。
同时,模具的保养与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保证注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装配和拆装的知识要点引言模具装配和拆装是模具制造和维修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进行模具的装配和拆装可以保证模具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模具制造和维修的效率。
本文将从模具装配和拆装的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模具装配和拆装的知识要点。
模具装配的步骤模具装配是将模具的各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具。
下面是模具装配的一般步骤:1.准备工作:熟悉模具的各个零件以及装配的顺序,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2.清洁和检查:将模具零件清洗干净,并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没有损坏或缺损的零件。
3.零件预配:根据装配顺序,将各个零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预配,方便后续的装配操作。
4.零件装配:将各个零件按照预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装配,确保零件之间的配合良好。
5.试装和调整:装配完成后,进行试装和调整,检查模具的工作性能和配合情况。
6.换模试模:对装配完成的模具进行换模试模,验证模具的使用效果和稳定性。
7.记录和整理:记录各个零件的装配情况和问题,整理装配过程中的工具和设备。
模具装配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模具装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仔细阅读装配图纸:在进行模具装配前,应详细阅读并理解装配图纸,了解各个零件的装配顺序和方法。
2.注意零件的配合关系:在装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各个零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确保零件的配合良好,避免出现过紧或过松的情况。
3.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根据模具装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装配操作,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工具导致零件的损坏。
4.保持清洁和整洁:在装配过程中,保持工作台面和零件的清洁和整洁,避免杂物或灰尘进入模具内部,影响模具的工作效果。
5.注意装配顺序:按照装配图纸上的顺序进行装配操作,避免错位或遗漏零件。
6.小心操作,防止损坏零件:在装配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撞或过度力的施加,以防损坏零件。
7.保持沟通和合作:在模具装配中,多与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及时解决装配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教你模具装配的过程
模具装配的具体装配要求如下:
位置精度:动定模之间、上下模之间的位置精度。
运动精度:进料装置的送料精度,顶块与卸料装置。
配合精度: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与过程度。
接触精度:弯曲模的上下成型表面的吻合一致性等。
标准件互换:紧固螺栓与定位销钉。
模具在注塑机上的安装尺寸须符合选用设备的要求。
模具装配过程流程图如下: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示例。
精修定模->精修动模型芯及动模固定板型孔->导柱、导套孔->复钻各螺孔、销孔及推杆孔->动模型芯压入动模固定板->压入导柱导套->磨安装基面->复钻推板上的推杆及顶杆孔->将浇口套压入定模板->装配定模->装配动模->修正推杆、复位杆、顶杆长度->试模与调整
模具零件的精度影响了塑料产品的精度,决定着某项模具装配精度,这个精度问题我们将在以后讨论。
模具制定工艺规程的具体步骤装配工艺过程:压入导柱--装导套--压入导套--检验。
1)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型孔工艺过程:(1)毛坯准备(2)刨六面,将毛坯刨成六面体(3)磨上下平面及角尺面(4)钳工划线、并加工销孔和螺钉孔(5)去型孔内部废料(6)热处理(7)平磨上下两面和角尺面(8)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型孔(9)将加工好的凹模进行稳定回火(10)钳工研磨销孔及凹模刃口,使使型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加工阶段划分: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光整加工阶段。
/划分目的: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
对刀点:当用夹具时常用与工件零点有固定联系尺寸的圆柱销等进行对刀,则用对刀点作起刀点。
定位:块规角尺定位法、十字划线定位法、定位板定位法。
19、记住数控程序常用的指令代码:G01G02G03G17~19G40~44G90~91万能夹具组成:正弦头、尾架、底座、十字托板(由一双相互垂直的精密丝杆螺母副组成)电极丝初始位置确定:目视法(基准面法、十字基准线法);电阻法。
D、量具的选择:单件小批量使用通用量具;大批使用量规和高生产率的专用检具。
35、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组成:床身、坐标工作台、运丝机构、工作液循环系统、高频脉冲电源、数字程序控制系统。
10、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1)对产品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分析与工艺审查正弦精密平口钳:可用于加工平面、斜面、刚性较大的材料。
加工顺序的安排: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基准先行,先面后孔。
)3)工序卡片:工序加工过程所必须的工艺资料。
7)数值计算工艺方法:a、单电极平动加工法(先高效低损耗电规准进行粗加工--依次改变电规准,加大平动量--最后使用的电极加工规准小,损耗量小)。
正弦分中夹具主要组成部分:正弦头、尾架、底座。
B、夹具的选择:单件小批量生产应尽量选用通用夹具;大批量使用专用夹具。
34、线切割与成形加工相比的特点:a、不需要制专用电极,电极丝可反复使用,成本低。
模具装配工艺过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装配详细说明
一、装配工艺
1.按图尺寸检查所有零件的水、气、油路孔并去毛刺,吹干净(特别是油孔)装好中堵、堵头,用顶针、镶针来检查顶针、镶针孔,配合间隙以用手轻轻推进为好。
2.试装主镶件,检查与模框的配合,装不进去时,按零件图基准,单面或双面修磨主镶件,对滑块限位面在主镶件上的,主镶件外形尺寸单面磨小不能超过毫米
3.斜顶杆配入主镶件,斜顶杆顶部形面与主镶件形面接平(以受压后稍低为好)配好后拆下斜顶杆上油。
4.按图尺寸检查所有的小镶件、镶针、内滑块的配合尺寸,倒角去毛刺后分别装入主镶件,配合间隙视零件大小以单面小到毫米为好,如遇不能达到要求时以加工外形为原则,凡从正面装入的小镶件全部用螺丝固定。
5.检查整套模架有否在搬运加工过程中碰撞而产生的变形(凸起)视情况用锉刀或油石修平,吹、擦、吹把水、气、油路孔、螺丝孔彻底搞干净。
装入密封圈,把组装好的动、定模主镶件再吹一遍装入模板用螺丝固定(螺丝必须对角慢慢旋紧)装冷水接头、连接水管试压,确认后拆下水管、接头。
6.滑块耐磨片表面应有毫米左右余量待配,装上滑块、压条,配准滑块到位,当滑块的头部与主镶件封料口有余量时要看清该零件的工艺卡片或与工艺人员沟通了解应加工哪一个零件,装好滑块斜面上的耐磨片。
7.合模前先把滑块拆掉,装上直身锁、精定位,看清工艺卡片有否特殊要求,有细长、薄型芯需要插穿的,小模具人工合模时,模具必须竖起来用小的铜榔头轻轻合模,稍有感觉立即分开,重复此动作直到有其它零件接触方可正常合模。
8.小镶件有余量需要修磨时以修凸模为原则、分型面需要修磨时以修凹模为原则,所有被修磨的面不能塌角,遇到避空位碰穿时,余量不多可先打磨,合模完成后上机床重新加工,总之所有部位仍应保持横平竖直圆是圆角是角。
9.装上滑块再次合模,滑块耐磨片角度有误差时应先检查,纠正后继续合模,不容将错就错造成耐磨片不平行,螺丝柱头高出耐磨片时不能车、磨柱头,如果时间紧,先车、磨柱头但事后必须纠正。
10.垫上大于顶出高度的木块,放上顶针固定板、插入回程杆开始装顶针,装入时的手感以拇指轻轻推进为好,包括带定位的顶针,当手感很紧时应检查顶针固定板与动模板的位置偏差或动模板避空孔不直所致,误差在毫米之内时可通过放大孔来解决,超过时应与设计或工艺沟通,不可强行敲入,顶针台阶不能高出平面,而且至少要看见光线表示台阶低于平面,如果看不见光线,可用铜榔头边转顶针边敲,如果高出平面,可用红丹检查孔口圆角、测量台阶厚度,在台阶厚度没有超差的情况下不能修磨台阶,清洁表面装上顶针垫板及模脚底板包括支承柱、垃圾钉,上紧模脚螺丝。
11.利用推管内针从推管内孔深入,在底板上引出定位尖。
开始磨顶针,透明件的顶针端面光洁度应等同动模型芯的光洁度,非透明件光洁度可低一个等级。
12.在翻转机上动模再翻身,拆底板,顶针垫板,将顶针编号,连同顶针一起拆下顶针固定板,在动模底板(以引出定位)钻、攻推管内针安装孔。
13.有顶针板复位弹簧的模具准备对应的工艺螺丝,清理动模板各部位包括顶针孔,大模须二人配合,基准朝下(竖起)吊起动模板至工作台,把顶针固定板也吊上工作台,上面用行车吊着起保险作用,回程杆装入顶针固定板,套上弹簧一起装入动模板,利用工艺螺孔旋上工艺螺丝压缩弹簧至尺寸,按编号装入顶针、斜顶杆,旋紧工艺螺丝,插入斜顶杆与顶针板的连接块,旋松工艺螺丝至
原位。
装上顶针垫板、模脚动模底板连同导向柱及模脚包括支承柱、垃圾钉,上紧模脚螺丝,拆下工艺螺丝。
在翻转机上把动模部分翻平吊到下地吹干净,喷上防锈剂。
14.定模底板装入导向限位柱、浇口推板、定模板、加垫片锁紧螺丝。
限位柱加油后用行车吊住定模板上下吊放几次,确认上下自如后吊起,在定模底板下垫二张高凳子或木块,使底板腾空200毫米左右,装入限位杆、装入延迟块、锁紧螺钉,确认分型面腔面干净后喷上防锈剂。
大模的话通过翻转机使定模腔面朝下,合上模具。
15. 装拉料钉、浇口套,分别压紧螺钉,确认定模底板与浇口板贴合,装上水管接头装锁模块,用油漆标上天号。
用翻转机翻到天号朝上,吊到规定地点。
16.热流道模具按类型分别做好热嘴安装孔、定位销孔、电热分流板安装孔深度的尺寸检查,(定模底板暂不安装)新模,第一次请专责人员安装。
二、装配工具、量具一览表
三、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和调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