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890.50 KB
- 文档页数:32
气胸护理查房护士长总结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是指胸腔内发生气体积聚并造成肺部充气不畅的疾病。
气胸的护理是重要的一环,护士长在查房时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本文将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评估、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提高气胸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一、患者观察1.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了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
2.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检查有无发绀现象,判断氧合情况。
3.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精神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意识改变等情况。
4.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
5. 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及时给予镇痛措施。
二、治疗效果评估1. 根据医嘱,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了解气胸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2.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胸痛等,评估治疗效果。
3. 密切关注患者的氧合情况,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判断气胸治疗的效果。
4. 注意观察患者的排气情况,判断胸腔引流的畅通情况。
5. 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调整镇痛措施。
三、护理措施1.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帮助气体排出胸腔。
2. 保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3. 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4. 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如胸部按摩、呼吸训练等,促进气体排出。
5. 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
6. 规范胸腔引流,定时记录排液量和排液性质。
7. 定期更换胸腔引流瓶和引流管,避免感染风险。
8.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总结:气胸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护士长在查房时要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提高气胸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护士长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不断总结和学习,提高气胸护理的技能和水平,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气胸的护理查房气胸是指胸膜腔内积气的疾病。
根据不同的原因,气胸可分为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和医源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年,可能与吸烟、瘦高体型、非特异性炎症瘢痕或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有关。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则是在其他肺部疾病的基础上产生的,常见于COPD、炎症后纤维病灶等疾病。
特殊类型的气胸包括月经性气胸、妊娠合并气胸、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和创伤性气胸。
根据脏层胸膜破口的情况和气胸发生后胸膜腔内的压力情况,自发性气胸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
闭合性气胸是指空气经肺或胸壁的伤道进入胸膜腔,伤道迅速闭合,不再有气体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压力仍低于大气压。
轻度的闭合性气胸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重度的闭合性气胸则会导致胸闷、胸痛、气促、气管移位等症状。
护理查房时,需要关注患者的气胸类型和临床表现。
对于闭合性气胸,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以确定肺压缩程度。
对于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需要及时进行紧急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
同时,对于气胸患者,需要保持患侧体位,减少活动,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呼吸。
对于重度气胸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胸腔镜手术等治疗措施,以恢复肺功能。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根据气胸的不同类型,处理原则也有所不同。
闭合性气胸是指胸膜腔内积气,但胸壁完整,没有开放性伤口的情况。
对于小量气胸,一般无需治疗;而对于大量气胸,则需要进行胸穿或胸膜腔闭式引流,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开放性气胸是指胸壁有开放性伤口,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相通,呼吸时空气可经伤口自由出入胸膜腔,引起纵隔摆动,甚至出现呼吸、循环功能严重障碍。
常见于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等导致的胸部穿透伤。
病人常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缺氧、休克等症状,胸壁可见吮吸性伤口。
治疗上,需要紧急封闭伤口和抽气减压,然后进行清创缝合、胸膜腔闭式引流、剖胸探查等专科处理,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