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特点1.思想内容方面:A.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B.情感思想: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具体表现有: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王维《汉江临泛》、李白《望庐山瀑布》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驾《社日》④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杜甫《江村》、张舜民《村居》⑤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苏轼《题西林壁》、王维《过香积寺》⑥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2.画面的共同特征:①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②听觉角度:宁静。
③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安详、和谐、静谧、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4.常见的写景技巧和表现手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②点面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2.表现手法:(1)写景:衬托(动静明暗虚实点面正侧)远近高低绘声绘色白描拟人(2)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附――主要诗人: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三、鉴赏指导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看表达1)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2)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3)、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4、明主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归隐向往田园厌恶官场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恬静自由欢愉四、实战演练1、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山水田园诗鉴赏第十讲山水田园诗鉴赏按表现内容诗可分: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恋诗、哲理诗、游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按艺术手法分: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
第八讲、第九讲我们分别学习了登临诗、咏物诗。
这一讲,我们来学习田园诗(山水诗)一、山水田园诗的含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面对气象万千的自然风景、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诗人总会情动于衷,形诸于文。
诗人以景传情,独抒性灵;我们就要诵其诗,绘其景,品其情。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简析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山水田园诗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山水田园诗时,笔者认为,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一、意象——把握诗中意象的特征和寓意1、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植物类意象及其寓意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杨柳(垂柳、柳枝、柳)表怨别、伤感、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江枫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枫叶愁思、悲凉。
青苔田园之景、寂寥之情、沧桑之变。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荷高洁、雅致、宁静等。
残荷衰败、对逝去光阴的叹惋,生活环境破败。
杏花梦幻理想、热烈奔放、春残留恋、追求爱情。
桃花明净喜悦、清新明朗。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山水田园诗中常见的动物类意象及其寓意。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其它常见意象及其寓意。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高中语文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三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四鉴赏训练:1、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
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2、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析】1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虚景柳絮、实景葵花,前后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恬静的情调。
2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阳,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
五总结、归纳: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有一定的规律,有的诗歌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正在遭贬谪的诗人,寄托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有的抒发诗人独特的哲理感受。
六首意境超美的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了解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流派,描绘了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乡村生活,以唤起读者对自然景观之美和人间淳朴之情。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中,山水田园成为一种崇高的境界,诗人们通过写景、赞美和描绘情感等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理想生活的向往。
二、诗人李白及其山水田园诗1. 李白简介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山水田园诗以奔放豪迈、不拘一格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2. 《望庐山瀑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通过婉转流畅的句子和极富韵律的读音,将庐山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人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形容广阔的山河景色,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山水的磅礴之音。
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对追求不断上进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三、诗人杜甫及其山水田园诗1. 杜甫简介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咏史抒怀、表达民生疾苦著称。
他的山水田园诗也充满了思想性和抒情性。
2.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个人遭遇的无限感慨。
通过大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心情与之相融合,使整首诗更富有情感。
四、诗人苏轼及其山水田园诗1. 苏轼简介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
他的山水田园诗以豪放的笔墨、清新的意境而闻名。
2.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这首诗通过描写狩猎场面,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和猎人们的英勇。
同时,诗人故意使用了质朴的语言和活跃的行文方式,使诗歌充满了活力,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五、诗人王安石及其山水田园诗1.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是北宋中期时的重要政治家和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以描写田园生活、讴歌劳动人民著称。
•••••••••••••••••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水田园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
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
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安定,南北统一,给人们提供了怡情山水的物质条件,使人们能四处游览,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也不断提高,漫游之风在文人中间吹开。
另外,隐逸之风在唐代也很盛行,唐代士人把隐居待仕当作与应举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隐士的生活正是与山水田园分不开的。
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使得一些文人身在官场而心存江湖,向往到山水田园中荡涤污浊,平息纷争,求得安宁。
这些构成了山水田园诗流行的基础。
鉴赏山水田园诗可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把握:一、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山水田园诗鉴赏
【思想内容】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2、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3、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5、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6、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视听结合、各种修辞等。
【抒情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巩固测试】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羁旅诗鉴赏
主要感情:
1、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创作手法: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乐景衬哀情、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常用意象:
1月亮
2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3梧桐(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
4杜鹃(凄切哀伤、哀怨、思归)4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5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6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7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
8浮云(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9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落日、夕阳
【课堂练习】
村行王禹偁(chèn)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①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诗人的心境。
②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③《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山水田园诗
--①天色已晚。
②下起细雨。
-- 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参考答案】(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
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羁旅: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作简要分析。
(2)答: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3)《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字好,还是“在”字好?(4)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答: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答:以到处飞翔的沙鸥(次要形象)衬托作者(主要形象)的孤单漂泊。
闺怨诗鉴赏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思想感情:1、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2、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3、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4、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课堂练习】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
(2分)
⑶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