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及答题技巧(简洁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11
绘景入境品情——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备考要点文章作者:李玉涛赵英屏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9·12A 2010—3-25 10:21:59近几年高考中,山水田园诗较受命题者青睐,2002年至2009年高考共考了9首山水诗和4首田园诗。
品析炼字和分析意境是考查山水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手法是考查山水诗的命题核心点,我们应在备考中给予足够重视。
一、考点解析,要点透视1。
注意品读“诗眼”。
“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或一首诗的某一句中最传神、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也是理解和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之处。
诗歌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含蓄的,很多诗词都是“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因此,品读“诗眼”有助于把握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生鉴赏时应善于发现“诗眼"、分析“诗眼"。
2.注意炼字、炼意。
炼字、炼意也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
苏东坡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强调的主要意思就是“炼字”和“炼意”。
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光芒四射。
考生在鉴赏诗歌时应注意那些在节骨眼处、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词句,并加以深入分析、理解。
3。
注意手法、技巧。
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其表达技巧更是臻于完美。
我们评价一首诗歌的优劣,也常常从表达技巧上进行分析,所以“表达技巧”自然成为高考古代诗歌命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熟悉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4.注意比较鉴赏。
比较鉴赏试题为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拓宽了命题视野,丰富了命题形式,减少了高考试题与模拟试题选材撞车的几率,自然受到许多命题研究专家的好评。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虽然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有了新特点,但其考查的内容基本不变.主要是全诗或全词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山水田园诗高考知识点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它以描绘山水自然风光和农村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乡土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在高考复习中,对山水田园诗的了解以及对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山水田园诗的高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
1. 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典型代表古代山水田园诗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熟于唐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王维和杜牧。
王维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和《送别》等。
杜牧则以写田园生活为主题,抒发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代表作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一》等。
2.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描写自然景色的形象美:山水田园诗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美感,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优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精神追求。
(2) 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山水田园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田园生活,表达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山水田园诗除了描写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以此传达给读者深思。
(4) 文化意蕴的丰富性:山水田园诗因其充满文化意蕴而被广泛传颂。
在这些诗作中,不仅有对大自然的描绘,还可以找到丰富的历史、哲理和文学典故等。
3. 山水田园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虽然山水田园诗起源于古代,但其影响力远不止于此。
在现代文学中,山水田园诗对于诗歌和散文的写作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诗人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从而创造出更为多样和丰富的作品。
同时,在散文创作中,山水田园诗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追求也被广泛运用。
4. 高考备考中的山水田园诗应试技巧在高考中,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备考技巧供考生参考:(1) 了解典型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特点,能够准确分析和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010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山水田园诗是高考常见的题材之一,近年来颇受命题者青睐。
那么山水田园类诗歌有哪些特点?常见题型有哪些呢?品析炼字和分析意境是考查山水诗的两类主要题型,借景抒情手法是考查山水诗的命题核心点,我们应在备考中给予足够重视。
下面就教你快速赏析山水田园诗,实现山水田园诗轻松提分的梦想。
一、概念解读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二、山水田园诗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三、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
注意积累常见意象与寓意。
例如:(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高中语文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三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四鉴赏训练:1、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
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2、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析】1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虚景柳絮、实景葵花,前后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恬静的情调。
2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阳,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
五总结、归纳: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有一定的规律,有的诗歌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正在遭贬谪的诗人,寄托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有的抒发诗人独特的哲理感受。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三山水田园诗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二、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①归隐田园之情,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对现实的不满,厌弃官场黑暗,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④抒发闲适情调,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田园诗的典型物象: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四、山水诗常见意象: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附部分常见意象的寓意:江水:时光的流逝。
忧愁烟雾:情感的朦胧、迷惘、惨淡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五、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清幽、明净、飘逸、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孤寂、凄凉、凄清、萧瑟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六、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质朴绚丽洗练浅显明快清新自然朴实无华不加雕饰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简洁淡雅等七、、技巧方法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山水田园诗特点与鉴赏答题思路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这类诗歌赏析考查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把握的难点。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做这方面试题,可在以下几方面花功夫:了解此类诗歌特点,夯实基础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特点1.思想内容方面:A.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B.情感思想: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具体表现有: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王维《汉江临泛》、李白《望庐山瀑布》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驾《社日》④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杜甫《江村》、张舜民《村居》⑤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苏轼《题西林壁》、王维《过香积寺》⑥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2.画面的共同特征:①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②听觉角度:宁静。
③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4.常见的写景技巧和表现手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②点面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要诀山水田园诗鉴赏要诀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
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
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考诗歌鉴赏之⼭⽔⽥园诗【经典诵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转苍翠,秋⽔⽇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墟⾥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以接舆⽐裴迪,以陶潜⽐⾃⼰。
风光⼈物,交替⾏⽂,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的真切情谊。
开头⼆句写景,着意刻画⽔⾊⼭光之可爱,虽深秋,⼭依然苍翠,⽔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由⾃在。
五、六句⼜间写景致。
渡头落⽇,墟⾥孤烟,地道⼭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情。
接舆、五柳、洁⾝⾃好,⾼风脱俗。
风光⽆限,加之⼈物疏狂,怎不叫⼈情趣陶然?鸟鸣涧王维⼈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前两句捕捉了“花落”这⼀动态⽤以反衬春⼭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之幽静。
末句“⽉出惊⼭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惊”⼀“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声⾳的描述衬托⼭⾥的幽静与闲适:⽉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光流泻下来,⼏只鸟⼉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声,和着春天⼭涧⼩溪细细的⽔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若耶溪》)有异曲同⼯之妙。
⼭居秋暝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注释】1.暝:⽇暮,傍晚。
歇:⼲枯。
2.随意:任凭。
3.浣:洗。
4.浣⼥:洗⾐服的姑娘。
5.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凋谢。
春芳:春草。
6.王孙:原指贵族⼦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此处指诗⼈⾃⼰。
【赏析】这是⼀⾸写⼭⽔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的⾼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联写⼭居秋⽇薄暮之景,⼭⾬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
颔联写皓⽉当空,青松如盖,⼭泉清冽,流于⽯上,清幽明净的⾃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渔⾈。
古代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一、何为山水田园诗?1.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2.开山鼻祖:谢灵运(山水诗鼻祖)、陶渊明(田园诗鼻祖)唐代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3.发展概况:源于老庄哲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画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2、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物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三、常表达的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水田园诗特点与鉴赏答题思路作者:杨安成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年第02期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这类诗歌赏析考查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把握的难点。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做这方面试题,可在以下几方面花功夫:了解此类诗歌特点,夯实基础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特点1.思想内容方面:A.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B.情感思想: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具体表现有: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王维《汉江临泛》、李白《望庐山瀑布》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驾《社日》④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杜甫《江村》、张舜民《村居》⑤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苏轼《题西林壁》、王维《过香积寺》⑥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2.画面的共同特征:①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②听觉角度:宁静。
③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4.常见的写景技巧和表现手法: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②点面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考点分析及解题技巧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主题是歌颂恬淡的田园生活和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将自然景色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之中,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代表人物有XXX、XXX、XXX、XXX、XXX、XXX等。
鉴赏山水田园诗,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山水田园诗常见内容情感: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④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见表现手法:描写、抒情。
二、边塞诗(凡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例如,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即使是失败而归,也虽败犹荣。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许悲壮,几多忧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辱不断,国难当头,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分类:边塞诗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颂战,如XXX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XXX的《兵车行》、XXX的《征人怨》;一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