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170.91 KB
- 文档页数:22
诗歌鉴赏专题之《山水田园诗》讲与练【一】山水田园诗略说1.定义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常见意象与意境: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③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④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二】表达的思想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山水田园诗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一、思想感情(一)热爱自然、生活,钟情山水、田园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2.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隐者、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三)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四)淡泊宁静,志趣高远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
山水田园诗怎样鉴赏?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思想内容:(1)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2)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3)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5)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艺术特点:盛唐田园山水诗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来寄寓情感,其特点:意境空灵,韵致高远,想象奇特,情丰意密,含蓄蕴藉,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抒怀诗怎样鉴赏?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歌咏的对象。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比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这类诗歌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象征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解题点拨:1.首先是要意象分析。
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2.把握“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遇、情趣爱好以及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