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千古一帝秦始皇
- 格式:ppt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3
名人名言之“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名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
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人物导引】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出生于赵国,姓嬴,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后继承王位。
嬴政在位时锐意革新,整肃军队,国力强大。
成为始皇帝,在位期间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衡量以及车马规格等,同时常年对外使用武力,打下了现在中国的基本版图。
他修筑的长城被称为当今世界“第八大奇迹”,他陵墓里的兵马俑更是令世人惊叹。
他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人生经历】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嬴政即秦王位。
由于嬴政年少,因此国事由相国吕不韦主持,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
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便将假宦官嫪毐给了太后,结果太后生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地为山阳、太原等,并且网罗了很多人。
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嬴政虽然年少,但已经心智成熟,他知道嫪毐随时都可能发生政变,所以暗自作好了准备。
前238年,嬴政的雍城蕲年宫举行成人礼,为了防止嫪毐发生叛乱,便在周围埋伏了精兵。
嫪毐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派兵向蕲年宫进攻。
嬴政早已布置好,乱军很快被打败。
嫪毐见蕲年宫难以攻下,便转打咸阳宫,岂知咸阳宫也早有军队埋伏,乱军被彻底消灭,最后只剩嫪毐一人落荒而逃,但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嬴政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他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嬴政随后免去吕不韦的职位,把他逐放到巴蜀。
他提拔尉缭子、李斯等文官,重用王翦、王贲、蒙武和蒙恬等武将,重视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嬴政迅速扩充自己在宫中的实力,这充分显示了嬴政高明的政治手腕和用人手段。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人物。
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本文将从嬴政的生平、政治理念、经济和文化措施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位传奇皇帝的一生。
一、生平简介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的赵国都城邯郸,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他在年幼时便被送往赵国作为质子,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理念嬴政的政治理念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君主专制。
他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中央政权,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设立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等,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经济和文化措施在经济方面,嬴政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他实行了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标准化等制度,以加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交流。
此外,他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打击盗贼和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在文化方面,嬴政实行了焚书坑儒等措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使得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同时,他也大力支持法家思想的发展,推广法家学派的学术成果。
四、历史影响嬴政的统一六国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状态,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他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等措施,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最后,他推广的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然而,嬴政的统治方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
他实行的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专制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残酷和霸道。
同时,他也因为焚书坑儒等文化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对文化的摧残。
五、结论总的来说,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汉民族实际奠基人、旷世难出的伟大帝王、中华人文始祖,别号祖龙、千古一帝。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九年后,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
从此,走上了灭六国,统一天下征途。
正是这样一位皇帝,有人说他千古一帝,他的推崇者李白在自己的诗《古风》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他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等,加上后来的“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
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所以,有人说他的伟绩归功于他从谏如流的态度,以及他的开创精神,正如《史记》里说的:“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而被罢官。
桓齮为将军。
齐国和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
齐国人茅焦劝说秦王道:“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大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恐怕诸侯听说了,因此而背弃秦国啊。
”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
还有当时,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
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
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
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这些都说明秦始皇善于纳谏,当然,他任选贤能丞相李斯,大将王翦,蒙恬等人也是关键因素,他也富国强兵,他还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并统一了全国的法规刑律。
他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修筑驰道,还连接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这一系列大刀阔斧、前无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铁腕行动,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秦始皇帝的历史故事及生平简介秦始皇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秦始皇的简介秦始皇, 姓名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统一封建王朝——秦王朝的皇帝。
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生平身世秦王政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在赵国邯郸,名为政,姓赵氏.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本为吕不韦的姬妾。
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生下了赵政,实则为吕不韦与赵姬之子。
秦王政是秦庄襄王嬴异人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该姬的真实姓氏失载,《史记》中称之为“吕不韦姬”、“子楚夫人”、“帝太后”。
后世为了方便,称其曰“赵姬”。
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因《史记》两处描写不一,故始皇为何人之子,后世众说纷纭。
到如今依然也是一个谜。
登上王位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近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
秦始皇嬴政的一生概述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前259年,逝世于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统一的皇帝。
他的原名为嬴政,也被称为赵政、赵正、吕政或祖龙。
嬴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嬴异人,母亲是赵姬。
嬴政在赵国邯郸出生,因为他的父亲在赵国做人质。
后来,嬴政被带回秦国,并在前247年继承了王位。
在他的统治期间,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并在前238年平定了长信侯嫪毐的叛乱。
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改革,包括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以及统一度量衡等。
此外,嬴政还修建了万里长城,以防御北方的匈奴。
嬴政的统治手段严厉,他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加强了对国家的控制。
他对内的政策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尤其是焚书坑儒事件,这一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嬴政的这些措施对于巩固秦朝的统治和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位期间,嬴政还进行了多次巡游,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
最终,他在前210年病逝于沙丘平台,享年49岁。
他的继任者是秦二世胡亥。
秦始皇嬴政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统一行动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为中国带来了一个相对和平和稳定的时期。
尽管他的某些政策和行为受到了批评,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秦始皇,又称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统一战争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时代。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诸侯割据的结束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本文将就秦始皇的背景、统一战争、法制改革、修建兵马俑、对汉字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秦始皇的背景秦始皇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在嬴政的父亲被赶出秦国后,他成为秦国的君主。
在秦始皇时期之前,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
秦国虽然规模较小,但君主嬴政却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决心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统一战争秦始皇实施统一战争的战略是“以秦为主、其他六国为辅”。
他先后灭掉了赵、魏、楚、燕、韩等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军事策略,如先下手为强,集中兵力攻打敌方要害,以攻代守等。
他还派遣大军修筑连接各个战场的著名战略性道路——“秦始皇修筑的连山阡陌”。
三、法制改革秦始皇统一战争胜利后,他致力于法制改革,以巩固统一的地位。
他采用了严酷的法律来统治人民,如实行严苛的“阿房宫法”,对犯罪分子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维护社会秩序。
作为法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四、修建兵马俑秦始皇修建兵马俑是其统一中国后鞭策下的一项重大工程。
兵马俑位于西安附近的秦始皇陵,是为了保护秦始皇在来世的生活而建造的。
这些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形态栩栩如生,堪称世界奇迹。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秦始皇的统治意义重大,也为世人提供了一窥古代军事力量的机会。
五、对汉字的标准化秦始皇通过统一文字的形式,推行了对汉字的标准化。
他下令将各个国家使用的不同文字进行统一,制定了统一的文字标准,称为“小篆”。
小篆的推广使得国家的文字统一,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后来的汉字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秦始皇的思想与遗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集权制度,打破了之前世袭的封建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
公元前257年,赢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归秦,嬴政与母亲赵姬在邯郸为质。
公元前251年,秦孝文王赢柱立子楚为太子。
9岁的嬴政开始回到秦国,结束了9年为质的生活。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子楚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尊吕不韦为仲父。
国政皆有吕不韦把持。
公元前238年,嬴政在雍城举行冠礼,嫪毐发动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21岁的嬴政亲政,免除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开始推行统一六国的战略。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滕攻韩,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嬴政派王翦率大军攻赵邯郸,李牧率大军抵御,秦军用离间计陷害李牧,使赵国失去最后一张王牌。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赵国随即灭亡。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游侠荆轲刺杀嬴政,未能成功,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饮黄河水灌城,魏王出降,魏国灭亡。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大破楚军,楚将项燕兵败,被迫自杀。
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嬴政派王贲攻燕,俘虏燕王喜,燕王喜献出了自己的儿子后,苟延残喘两年后仍难逃一死,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齐王建向嬴政投降,最后一个王国齐国宣告覆灭。
至此嬴政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嬴政自称始皇帝,分天下36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第一次巡游,开始修驰道,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万大军,发动南征百越的战争。
同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游,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年童女3000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长生不老药。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张良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铁锤误中副车,。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第四次巡游,派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次年开始修建秦长城。
公元前213年,发50万罪徒戌五岭,同年秦始皇下令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坑儒,修直道,同年建造阿房宫。
历史人物嬴政的简介嬴政(259年-210年),是秦朝的第一位皇帝,一代创业者和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措施,推动了秦国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基石。
生平简介嬴政出生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是秦孝公的嫡子。
他年轻时聪明机智,深受父亲的器重。
秦孝公去世后,嬴政继位,成为秦国的君主。
统一天下嬴政上位后,面临着七国争霸的战乱局势。
他秉承着“以力制人”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
他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的势力。
同时,他积极推行经济、农业和教育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嬴政还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修筑长城、修路开疆,强化了对外的防御和扩张能力。
他还采取了分化、联合敌国的策略,成功地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法家思想嬴政崇尚法家思想,他相信法律的严密执行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者权威的关键。
在他的统治下,他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了刑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维护社会秩序。
嬴政的遗产嬴政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基础。
他还推动了文字统一,修筑了连接北方边疆的万里长城,为后世留下了宏伟的工程遗产。
同时,他的统一法律体系也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然而,在统一秦国的过程中,嬴政的政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对大规模征兵和高税收的压迫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民不聊生的情况,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总的来说,嬴政是一个有着辉煌成就和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
他的统一政策和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东西。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前259—前210),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原称华夏族),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他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国家大权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他食封大邑万户,还拥有上万名家僮,财富巨万。
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又召集很多的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编辑成了《吕氏春秋》。
这样,在秦始皇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他母亲的情人嫪毐。
在秦王八年,即公元前239年,秦始皇满二十一岁,依照秦国的旧制,第二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
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吕不韦公开拿出了《吕氏春秋》,嫪毐则依仗赵太后的势力,私自分土封侯。
秦始皇在挑衅面前不动声色,而是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秦始皇,结果被早有防备的秦始皇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
他的同党被诛杀的有二十多人,牵连的多达四千多家。
赵太后和嫪毐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秦始皇才把母亲释放。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赶出咸阳,让他到自己的封地洛阳。
两年后,秦始皇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信中对吕不韦大加斥责“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却能封土洛阳,食邑十万?你和秦国又有什么亲缘,却到仲父的称号?你快给我滚到西蜀去吧!”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把对自己政权的威胁都清除了,秦始皇便开始对东方的六国采取了军事行动他继承了祖辈的基业,而且发扬光大。
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功过是非嬴政,名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之子,秦朝的开国皇帝,史称秦始皇。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争议。
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极度专制、残暴的统治者,其统治手段也饱受后世诟病。
要全面理解秦始皇,就必须深入探讨他的一生,从他的出身、经历、政治措施、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出身与早期经历:命运的磨砺嬴政的出身并不平凡,却也充满了坎坷。
他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异人,母亲是吕不韦的姬妾赵姬。
异人作为秦昭襄王的孙子,本在赵国作为人质,生活困苦。
吕不韦慧眼识珠,看中了异人的潜力,并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异人回国,最终成为秦王。
嬴政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出生的。
幼年时期的嬴政,生活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
他目睹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体会到了人心的险恶。
公元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了秦王之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然而,他并没有立即掌握实权,而是面临着朝中权臣的掣肘和来自六国的威胁。
吕不韦掌握着朝政大权,而嫪毐更是凭借与赵姬的关系,企图篡权夺位。
嬴政展现了他过人的政治智慧和果断的决断力。
他先是用计除掉了嫪毐,随后又罢免了吕不韦,亲政,开始了他统一六国的征程。
这段早期的经历,无疑磨练了他的意志,也为他日后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统一六国:铁血手腕与战略谋略秦始皇统一六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战略部署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他继承了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先集中力量消灭了实力较弱的国家,再逐一击破强大的对手。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他任用李斯、王翦、蒙恬等杰出的将领,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并有效地协调了各个方面的资源。
他充分利用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秦始皇:千古一帝,功过是非两千年嬴政,名政,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他统一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个暴君的形象,以其残酷的统治和高压政策而闻名于世。
要理解秦始皇,就必须将他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并从多方面审视其功过是非。
一、出身与崛起:乱世中的雄心壮志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
他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异人,母亲是吕不韦的姬妾,出身并不显赫。
幼年时期,嬴政经历了政治斗争的残酷,目睹了权力更迭的阴险。
这或许塑造了他日后强硬、果决的性格。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位,成为秦王。
然而,实际权力掌握在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作为权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嬴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操控。
但年轻的嬴政并非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他逐渐摆脱了吕不韦的控制,并开始展现出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他首先铲除了吕不韦,并对朝中反对势力进行了残酷的清洗。
他启用了一批有才能的谋士和将领,如李斯、尉缭、王翦等,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嬴政的雄心壮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和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识之上。
战国末期,诸侯混战,民不聊生,统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秦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已经积累了强大的国力,具备了统一全国的实力。
嬴政正是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二、统一六国:铁血手腕与战略谋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和险阻。
他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策略,既有军事征服,也有政治策略,甚至还有经济手段。
•军事征服:秦军以其强大的战斗力和精良的装备,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王翦、蒙恬等名将率领秦军,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秦军的军事实力,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根本保障。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要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非嬴政莫属
秦始皇,原名嬴政,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之一。
他生于公元前259年,13岁时继承父亲的王位,22岁开始统治秦国。
秦始皇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腕,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他在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了强大的官僚体系,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官员任免制度和严格的调兵制度,以确保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帝国。
此外,他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标准化制度,以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
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主张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废除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推广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历史,这对于促进统一国家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他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对于异端的儒家思想,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导致儒生对他的态度更加恶劣。
在军事方面,秦始皇一生南征北战,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局面。
他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
和车轨,使全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和交通系统。
他在位期间,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等大型工程,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军事征服和文化统一,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简历秦始皇 -简介秦始皇, 姓名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中国第⼀个⼤统⼀封建王朝——秦王朝的皇帝。
后⼈称之为“千古⼀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
出⽣于赵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了国君成⼈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重⽤李斯、尉缭,⾃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业,建⽴起第⼀个封建制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秦王政⾃认为⾃⼰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个使⽤“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了深远的影响。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帝”。
秦始皇 -年表秦孝⽂王元年(前250年)秦孝⽂王服丧⼀年后,正式即位三天病死,秦庄襄王即位。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亲秦庄襄王驾崩,终年三⼗四岁;嬴政即位,以吕不韦为相国,时年⼗三岁。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韩国⼈郑国开始在关中兴修的⼤型灌溉渠,历时⼗三年才基本竣⼯。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四⽉,⼆⼗⼆岁的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冠礼时,嫪毐发动叛乱,旋即平定;并免去吕不韦相国职位,幽禁赵太后。
秦王政⼗七年(前230年)灭韩国,⼗⼋年(前229年)灭赵国。
秦王政⼆⼗年(前227年),燕使荆轲刺秦王事件,不久攻打燕国,破燕都。
秦王政⼆⼗⼆年(前225年)灭魏国,⼆⼗四年(前223年)灭楚国,⼆⼗五年(前222年)灭燕国(余部),⼆⼗六年(前221年)灭齐国。
秦始皇⼆⼗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天下,正式建⽴秦朝,称“始皇帝”,时年三⼗九岁;秦始皇统⼀制度、修筑长城,为中国历史做出重要贡献。
秦始皇⼆⼗⼋年(前219年)在泰⼭进⾏封禅。
秦始皇三⼗四年(前213年)焚诗书。
秦始皇三⼗五年(前212年)坑术⼠;其长⼦扶苏劝谏,派扶苏赴长城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