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四课千古一帝秦始皇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35
清单一统一全国错误!并吞六国错误!1.条件(1)必然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可能性①秦国实力:商鞅变法,使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个人才能:嬴政掌权后,锐意进取,善于用人,广招贤良。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清单二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百代犹得秦政法”错误!1。
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为自己选择了“皇帝”名号,“朕”成为皇帝的专称,玉玺为皇帝专用品,以显示皇权至高无上.(2)国家体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制度(1)下诏“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2)奖励移民垦荒。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密切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
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从此“玺”成为皇权的集中体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清单三军事、交通、文化措施缔造统一大帝国错误!1.军事(1)命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重设九原郡,修筑万里长城。
(2)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2.交通(1)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
(2)修筑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3)统一车辆形制。
(4)拆除原六国所设路障、堡垒,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3.文化(1)“书同文字",小篆成为全国通行字体,后出现了隶书,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
(2)“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
清单四秦始皇的历史功过错误!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错误!1.功绩(1)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2)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3)勤于政务,富有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关于课程标准1、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三维目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教学指导意见: 1、内容:2、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关于备课1、总体把握: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派兵北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等。
秦始皇为了这种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创建及其实施的严刑峻法,成为后人臧否的焦点。
2、学情:A、已有知识储备(表一):B、生活中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耳熟能详。
第 1 页 共 4 页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一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11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5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第17课 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革的艰难历程的艰难历程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统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外交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必修二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 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2 页 共 4 页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修三必修三 文明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笔墨丹青 第9课 诗歌与小说诗歌与小说 第10课 梨园春秋梨园春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4课 理性之光理性之光 第15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6课 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电影与电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第 3 页 共 4 页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孙中山的民主追求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29课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岳麓版选修教材总共6本,辽宁只选择了三本(选修1、3、4); 没有选择的是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一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课 走向民主政治走向民主政治 第2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课 忽必烈改制忽必烈改制 第8课 张居正改革张居正改革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课 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阿里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第15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第16课 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综合探究:中、日近代改革比较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高中选修三高中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战云密布的欧洲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惨烈的四年战事第3课 大战的后果大战的后果第4课 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综合探究: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