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千古一帝秦始皇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主要功绩1.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1)条件:时代趋势,国力基础,重用人才,个人条件。
(2)过程:从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2.政治制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颁行秦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经济文化措施:按田征税,土地私有合法化,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4.开拓疆土:北击匈奴,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筑灵渠,设三郡,扩大疆域。
(二)功过评述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3.过分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刑凤峻法、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专制暴虐,制定各种残酷的刑罚、赋敛严重,使秦朝短暂而亡。
4.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一)主要功绩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开明开放,兼容并包。
(2)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肃清吏治,化重为轻(2)经济:延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3)民族关系: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等。
(4)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5)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存百姓(二)功过评述1.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
《“千古一帝”秦始皇》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秦始皇的境遇、言行,评价秦始皇个人在历史的作用。
【课前预习任务】
1.用一句话说出你心中的秦始皇。
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产生这样的印象的?
2.通过查阅资料,制作《秦始皇年表》。
3.关于秦始皇你还想知道什么?
【课上学习任务】
1.秦始皇对国家的有效统治是怎样实现的?
2.秦只存在了15年就轰然崩塌的原因?
3.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秦始皇有多种评价的原因?
4.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课后作业】
学习本课后,请你评价“秦始皇”。
(要求:请课后自主开展基于史料的探究性学习,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源清晰,逻辑严密,字数不限)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目。
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就是高水平的小论文:运用唯物史观评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
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22岁时正式登基,“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秦朝。
定都咸阳。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者,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他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
秦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车同轨,道同距,大大便利国内交通;焚书坑儒,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但总体来说,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去图书馆查阅图书,与同学合作,向关学科老师咨询等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了从诸多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更让我收获颇多的是我对秦始皇这一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过程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秦统一中国的原因;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秦始皇在国家统一过程中的雄才伟略,领略中华民族的政治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评价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
三、教学用具幻灯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法:学生齐读单元序言的内容,感知本单元所要学习的人物,初步寻找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为三个部分:我眼中的秦始皇、历史上的秦始皇、现在如何评价秦始皇)活动一:我眼中的秦始皇谈谈我眼中的秦始皇?此部分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从读过的历史书籍或学过的课文甚至是看过的影视剧中谈谈自己了解或认识的秦始皇)……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适当总结,以激励学生,教师再以问题自然过渡: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统一后秦始皇又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巩固统一?活动二:历史上的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学生自主学习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1、背景(原因)五个方面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各地区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②长期频繁的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④广泛吸引各国贤士⑤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2、经过:方法:结合动态地图演示韩、赵、魏、楚、燕、齐——(巧记:“喊赵薇去演戏”)3、历史意义:(采用填空的形式)①政治: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②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③人民、民族: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民族融合。
教师:同学们,秦统一六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连李白赞叹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重任建立了秦朝,面对辽阔的地域,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统治呢?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将学生分4组从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交通探讨教师设计的表格)注: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强调政治方面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含义,核心所涉及的具体的政治制度,有何意义,回顾必修一所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这些措施的理解。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课标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并吞六国1.条件(1)必然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可能性:①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嬴政掌权后锐意进取,善于用人,广招贤良。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思维点拨1.局部的统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发展、人们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秦的统一是秦王嬴政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趋势的结果,是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只是秦统一的原因之一。
二、制度创建1.皇帝制度:为自己选择了“皇帝”名号,“朕”成为皇帝的专称,玉玺为皇帝专用品,以显皇权至高无上。
2.政治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经济制度(1)下诏“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
(2)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
重点精讲丞相等三公的设置加强了专制集权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之间各自分权,互不统属,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任命,使军政大权都集中于皇帝手中。
三、缔造统一大帝国1.军事上(1)命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重设九原郡,修筑长城。
(2)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2.交通上(1)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2)修筑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3)统一车辆形制。
(4)拆除原六国所设路障、堡垒,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3.文化上:“书同文字”,小篆成为全国通行字体,后出现了隶书,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
重点精讲秦始皇以小篆通行全国,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以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考纲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知识疏理】◆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原因:根本:统一是战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条件:①时代趋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国力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③人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①个人作用: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收各国贤士,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②方略得当:先尽弱后强,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实现各个击破☆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合作探究】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思考:此则史实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背景材料二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
——贾谊《过秦论》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千古一帝——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
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暴君、伟人,这要从不同角度来才能看出,说他是个暴君,是的他是个暴君,例如焚书坑儒、残害百姓、,肆意妄为,建血肉长城、咸阳宫,大兴土木,唯吾独尊的思想十分的根深蒂固,但是要说他是个伟人,也是对的。
他创立了皇帝制度,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无论他对百姓怎么样,但是至少他给了人民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不是吗?他还创立了中央集权和宰相制度,为之后的多有王朝树立了一个典范,结束了长年的战乱,所以说他既是个伟人又是个暴君,再者说了,没有一定的浪子野心和手段,是不可能坐上皇帝这个位置的,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心”啊!我们也应该表示理解,因为并没有人知道······也许秦始皇所作的一切都也只是为了巩固江山呢?也只是为了给人民一个稳定的生活呢?评价秦始皇是一个暴君的人不在少数,而我却觉得,秦始皇是一位明君。
建长城、骊山墓,耗尽木土人力。
在当时看来,的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弊政,不过,到21世纪的今天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伟大政绩!血汗长城抵御了多少年的匈奴,为人民带来了多少的安宁,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他就是为天下统一改革而生的。
他励精图治,在政治军事人文民族方面下足了功夫,大修驰道,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哪一个不是造福人民的政策?他是违背了秦国节俭的观念,是残忍无情,可是,自古君王最是无情,皇位本就是用鲜血铸成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死亡之谜公元前230至前221年,秦灭六国。
秦始皇赢政建立了大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集权制度的中国,横空出世独占历史舞台成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开天辟地,建立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帝国,他的生命是一首壮丽的历史诗篇。
那么,秦始皇赢政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死于“惊恐劳累”和“外伤诱发结核性脑膜炎”。
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关于秦始皇之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
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
他为人又刚愎自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温,以上诸因素并发,促使他在途中病发身亡。
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认为他死于癫痫。
癫痫发作一般分四个时期:起初头晕、胃部不适,继尔突然意识丧失,隔肌痉挛,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然后全身肌肉抽动、口吐白沫,最后数十分钟才能清醒。
郭沫若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时常患着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似豺狼,后来由于政务繁重,引发脑膜炎和癫痫等病症。
后来秦始皇渡黄河,癫痈病发作,后脑壳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人处于昏迷状态;当车赶到沙丘后第二天,赵高、李斯发觉秦始皇已死去多时。
秦始皇小时候患过软骨病和气管炎,壮年时患上癫痫(俗称羊角风),且经常发作。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求仙药巡游来到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境)的博浪沙附近,突然一声怪响,飞来一只大铁锤打在他身后一辆副车上,车被砸得粉碎。
这是被人行刺所致。
秦始皇惊恐症自此而起,以后便经常梦见与海中怪兽怪鱼作战,无以宁日。
公元前211年,东郡(今河南濮阳)发现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字样的陨石,秋天又发生使者被“仙人”截留,告之“今年祖龙死”的事件,就更加重了他的恐惧心理。
高二历史自主探究学案
课题: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编号
【创设情境】: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秦国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如何巩固统一?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共同走入那段尘封的历史,说一说秦始皇的千秋功过。
【学习任务】:
一、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一)条件
1、客观条件:
①经济基础:战国时期,的提高,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地联系
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制而实行制,局部实行
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统一。
③民族基础: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族为中心,形成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渴望。
2、主观条件:
①秦国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根本原因)
②个人因素:具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雄才大略,能顺应历史发展
的趋势,广罗人才。
③秦国实行了等正确策略。
(二)时间:前——前年
(三)方式:。
(四)过程(前230年——前221年)远交近攻、分化离间:韩赵魏楚燕齐
(五)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百代犹得秦政法”(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一)政治上:
1、实行皇帝制度:
①,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②: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③“家天下”的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自称始皇帝。
2
3、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1)产生方式和待遇不同:
分封制以为纽带,实行世卿世禄制,官职是,享有封地。
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其官职是由皇帝。
有俸禄无。
(2)影响不同:分封制:由于地方自主权较大,所以形成地方分裂格局。
郡县制:由于,所以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二)经济上:
1、“黔首自实田”
含义:百姓自报土地数量,政府按申报数量收税。
作用:把制推向全国,推动了封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2、鼓励耕织,奖励垦荒。
3、统一度量衡、货币。
作用: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三)司法上:颁布《秦律》,统一法律。
体现的意志。
(四)军事上: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1、北击,修筑长城。
2、南征百越,修灵渠,设桂林等三郡。
3、征西南夷,开五尺道。
(五)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
作用: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六)文化上:
1、统一文字——小篆;促进了各地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2、焚书坑儒:实质是,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但也有利于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秦始皇的勤政:做为优秀政治家他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具有高度的行政能。
四、秦始皇的暴政:
(一)暴政表现:1、公元前214年,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连年征伐:如南征百越、北击匈奴
3、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如筑长城、开弛道、建宫室、修陵墓
4、刑法严酷
5、赋税沉重:
(二)暴政后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秦朝的历史:前221年统一,前209年秦末农民战争,前207年秦亡(14年)
六、评价秦始皇:
(一)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二)评价秦始皇:
1、阶级本性:他是杰出的阶级的政治家。
2、功:(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建立了制度,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4)做为优秀政治家他勤于政务,富于实干精神,具有高度的行政能力,坚韧执着。
3、过:他是统治残暴的封建专制皇帝:实行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制定了严刑酷法;
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积极影响:
1、政治: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
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
2、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封建经
济发展。
3、民族: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
(二)消极影响:
1、经济上: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
3、思想文化上: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自主检测】:
(2010年江苏卷)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
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
......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
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
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