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时知识梳理
- 格式:ppt
- 大小:799.00 KB
- 文档页数:5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一)夏朝的建立1、阅读课本,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⑴时间:公元前2070年⑵建立者:禹⑶都城:阳城2、夏王朝建立的地位及意义?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地位)②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夏朝的传承启继承禹的位置,夏朝继位方式发生变化: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三)夏朝的统治1、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2、夏朝的国家机器有哪些?国家机器的实质是什么?⑴国家机器: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⑵实质: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考古发现的夏朝遗址—二里头遗址4、夏朝灭亡原因:夏桀暴政,失去民心二、商汤灭夏1、阅读课本,归纳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⑴时间:公元前1600年⑵建立者:汤⑶都城:亳2、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迁都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迁都意义:商朝历史由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点(商朝又称“殷朝”/“殷商”)5、商朝灭亡原因:商纣暴政,失去民心三、武王伐纣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⑴时间:公元前1046年⑵人物:周武王⑶战役:牧野之战⑷结果:商朝灭亡2.归纳西周建立的时间,人物(建立者),都城?⑴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专断横行引发“国人暴动”,平民赶走了周厉王。
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亡国之君:周幽王)1.对比夏商周三代基本事实,完成下列表格。
2、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共同原因:统治者暴政,失去民心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知识点汇总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2、禹建立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受战乱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5、周武王与商军在牧野大战,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6、西周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4)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 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出现开始于原始社会后期。
2.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2.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
(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2.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3.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作用?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开始。
内容:①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解释:通过《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等,掌握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家国情怀:分析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认识民心向背对王朝统治的影响。
知识构建一、夏朝的兴亡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阳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度的更迭与哪一事件相关?夏朝还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①制度:禅让制、世袭制。
②事件:启继承禹的位置。
③统治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思维导引】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世袭制的开启者是启。
【史料研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意思是夏朝政局动荡,于是禹制定刑法来维持统治)二、商朝的兴亡完善表格相关内容。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定都亳迁都多次迁都,商王盘庚迁到殷后,保持相对的稳定灭亡商纣王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为周武王所灭三、西周的兴亡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右侧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指出该制度的对象、目的及作用。
(1)制度:分封制。
(2)对象:宗亲和功臣等。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内容:【时空观念】“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史料研习】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5)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思维导引】分封制的弊端:周天子分封宗亲、功臣等为诸侯,形成了众多的诸侯国,由于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的授课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知识点:1.了解夏商周朝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2.认识夏朝的创始人和重要的贡献;3.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认识殷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考古发现;4.认识西周的建立过程和政治制度,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更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发展历程。
2.图片和文物展示:通过展示夏商周的文物、图片,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其文化特点和历史价值。
3.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夏商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中国文明的探索欲望。
2.讲述夏商周的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夏商周的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夏朝的暴君是桀称商朝为殷商。
7. 商朝最后一个暴君是:商纣王9.武王伐纣中商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牧野之战,商纣自焚而死。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11.15.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3.4.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
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
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标志。
3.春秋后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4.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在齐国进行改革。
5.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齐桓公(春秋首霸)6.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是对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7.春秋时期设置郡县,分封制开始瓦解。
8.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春秋时期的第一9.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10.晋楚争霸时,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概括: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的目的是拓展疆域,战争性质是兼并。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七年级历史暑假精品课(部编版)夏商周的更替1.立足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认识夏朝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
2.立足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了解商朝的建立和盘庚迁殷。
3.立足史料实证,分析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
通过夏商周更替的分析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知识点]夏朝的兴衰[答案]2070禹夏朝奴隶制国家[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是禹建立的,所以①答案是2070,②答案是禹,③答案是夏朝;禹建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所以④答案是奴隶制,⑤答案是国家。
[知识点]夏朝的兴衰[答案]启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家天下[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所以①答案是启;启继禹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以②答案是世袭制,③答案是禅让制;启继禹位,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④答案是公天下,⑤答案是家天下。
反抗。
[知识点]夏朝的兴衰[答案]400夏桀[解析]根据所学夏朝的知识可知,夏朝经历400多年,夏桀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知识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答案]桀1600商汤[解析]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
[知识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答案]亳[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所以答案是亳。
[知识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答案]战乱环境变化殷[解析]因为战乱和环境变化,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战,耗费国力,同时修建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知识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答案]商纣王赋税酷刑[解析]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