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四课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单元植物第4课这是谁的叶教学内容:这时谁的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4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学生准备: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猜叶”的游戏。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还可以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
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
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围绕“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师还可以补充“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请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说,其他学生补充。
小学探究型课程一年级第一学期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计划以《上海市中小学生探究型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探究型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探究式研究方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智慧能力和生存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学内容、进度及设计合作教学内容:综合活动第一章:小猪盖房子第二章:身边的安全标志第三章:手的游戏第四章:变色的水果第五章:玩具天地第六章:保护我们的牙齿复评价进度安排:第1周~第4周:小猪盖房子第6周~第7周:身边的安全标志第8周~第9周:手的游戏第10周~第11周:变色的水果第12周~第13周:玩具天地第14周~第15周:保护我们的牙齿第16周~第19周:复评价三、各单元教学目标第一章:小猪盖房子1.通过视频收集资料,了解房子一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盖,讨论总结盖不同房子需要用到的工具以及盖房子的过程。
2.按照自己设计的房子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尝试盖起自己设计的房子,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研究猪小弟勤劳刻苦、做事脚踏实地的精神。
第二章:身边的安全标志1.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交流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初步感知标志醒目、简练、通用等特点。
2.认识安全标志,会识别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知道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观察,发现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尝试设计校园安全标志。
4.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并能提醒同伴注意安全,增强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第三章:手的游戏1.知道每个人的手是不一样的。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一些与手有关的问题。
3.尝试利用感官,以及测量工具进行观察、比较。
4.提高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5.体验观察的乐趣,对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四章:变色的水果1.能利用身体的各种感官,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较,了解水果的基本特点。
2.能发现水果会变色的现象,并思考与寻求让水果不变色的方法。
3.会用各种符号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能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四季》是一年级上册的第四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
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课文所描绘的不同季节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课文所描绘的不同季节的特征。
2.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美丽。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卡片。
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不同季节的景色,搜集有关四季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 师生共同背诵学过的儿歌《春风吹》。
2.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关于四季的新课文《四季》。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生字词语。
3. 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4. 指名读课文,师生正音。
5. 启发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 学生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7. 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画“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等词语。
并在图下出示相应的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板书“春、夏、秋、冬”四个字。
8. 学生结合图意了解不同季节的特征,并用一两句话说明每个季节的特征。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用优美的语言自然过渡到四季部分的教学。
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看看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随机学习相关词语“尖尖、圆圆、弯弯、躲躲藏藏”等。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三个季节的相关词语和自然段。
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再读课文,感受四季的美1.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季美景,引导学生欣赏。
2. 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四季的景色。
3.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读相关课文,研究研究相关问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教案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教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教案课题: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第8课时一、谈话导入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三、再读感悟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
(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
)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课题:4、《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型:复习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教具准备:能背课文教学过程:第9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摘要:一、课程概述二、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主题2.重点词汇与句型3.语言表达特点三、教学目标与建议四、课后练习与拓展正文: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主题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课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主题本课故事围绕一年级小学生小明的日常生活展开,描述了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有趣事物。
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展现了小学生天真可爱的一面,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2.重点词汇与句型本课新词汇包括:学校、老师、同学、家庭、爸爸妈妈、超市、水果、蔬菜等。
通过故事情节,学生可以学习到以下句型:- 描述人物:这是我的老师/同学。
- 描述事物:这是一个学校/家庭/超市。
- 询问事物:你看见了我的(书/笔/水果)吗?3.语言表达特点本课故事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富有童趣。
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故事情节紧凑,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与建议1.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课新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能理解故事主题,通过故事情节学习描述人物和事物的句型。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的能力。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运用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自己的生活故事。
四、课后练习与拓展1.复习本课新词汇,尝试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简单的故事。
3.观察身边的同学、家人和事物,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型课程全册教案教学计划教学前思:通过此课程培养学生在综合研究实践或专题探究过程中的创造性,以创新意识进行探究、求真、求实。
形成学生自我学习的良好态度,并了解和掌握相宜的科学研究方法。
并且在开放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2.养成学生安静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能够补充别的同学的发言。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学着做好观察记录和实验记录。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5.能够感受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主题单元安排:课时安排: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探究型课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动物教学前思:小朋友对动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探究使学生能通过认真、细致、耐心的观察,认识、了解身边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情况;能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主动探索;培养自觉关心、爱护小动物的习惯;能运用口头表达、动作表演、图画、声音模拟等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认识。
活动一:问题超市活动目标:1、认知与技能:探究、探究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
3、思维能力:通过对动物的表面的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探究型课程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活动, 我们可以任选一些去探究.. 揭示课题:《如何开展探究》(二)进入问题超市,对认识动物进行提问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生:喜欢。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喜欢的动物。
现在同学们自己先把对动物的疑问放进我们的问题柜台。
生:写问题。
师:我们今天先来探究动物的身体表面有什么这个问题。
要解决动物的身体表面有什么这个问题,同学们又有哪写疑问呢?快放进问题柜台,老师会给他加分,到课结束的时候凡积满五分的同学,老师都会给予奖励哦!生:填写(三)回忆印象中的动物,探究其表面师:同学们大家现在先来回忆一下自己以前看到过的动物,想想它们的身体表面都有些什么?生:老虎和斑马的身体表面都有漂亮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