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铁车辆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车辆总体描述第一节概述地铁车辆是地铁用来运输旅客的运输工具,它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范畴。
现代城市轨道车辆有如下特点:从构造上:列车采用动力分散布置形式。
根据需要由各种非动力车和动力车(或半动力车)组合成相对固定的编组,两头设置操纵台。
由于隧道限界的限制,车辆和其各种车载设备的设计要求相当紧凑。
从运用性能上:由于地铁的服务对象是高强度城市活动的人群,并要与公交系统、小汽车形成竞争力,所以对其安全、正点、快速上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要提供给乘客适当的空间、安静的环境及空调,使乘客感到舒适、便利。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车辆的设计、制造上,广州地铁采用了许多世界上的先进技术。
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的主要特点有:从结构上,车体朝轻量化方向发展,采用了大断面中空挤压铝型材全焊接或模块化车体结构设计,采用整体承载结构;悬挂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系统;采用电气(再生制动和电阻制动)和空气的混合制动;车辆连接采用密贴式车钩进行机械、电气、气路的全自动连接;车辆间采用封闭式全贯通通道,通过量大。
在运行方式上,应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
在主牵引传动上,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调频调压交流传动。
在辅助系统中,采用先进的IGBT技术。
列车具有先进的微机控制技术及故障自诊断功能。
如:在列车的主要子系统,牵引控制单元(DCU)、辅助逆变器控制单元(DC/AC)、电子制动控制单元(ECU)、空调控制单元(A/C)及二号线车辆的车门控制单元(EDCU)均采用了微机控制技术。
设计上采用了一系列安全保证措施,如:列车自动保护(ATP);采用“警惕按钮”;自动紧急制动;制动安全电路;高压电气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车门“不动”保护;车体具有240kJ大容量的撞击能量吸收功能等。
广州地铁一号线为柔性接触网。
供电电压为DC1500V。
采用直-交传动,这种传动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车辆总体上按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机械部分:车体电气部分:牵引及电制动车钩及缓冲器辅助系统车门系统列车控制技术(SIBAS 32)转向架列车故障诊断(CFSU)空气制动通信系统空调和通风列车自动控制(ATC)车辆是地铁系统中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设备,他是多专业综合性的产品,涉及机械,电气、控制、材料等多领域。
第一章车辆总体描述第一节概述地铁车辆是地铁用来运输旅客的运输工具,它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范畴。
现代城市轨道车辆有如下特点:从构造上:列车采用动力分散布置形式。
根据需要由各种非动力车和动力车(或半动力车)组合成相对固定的编组,两头设置操纵台。
由于隧道限界的限制,车辆和其各种车载设备的设计要求相当紧凑。
从运用性能上:由于地铁的服务对象是高强度城市活动的人群,并要与公交系统、小汽车形成竞争力,所以对其安全、正点、快速上有很高的要求。
同时要提供给乘客适当的空间、安静的环境及空调,使乘客感到舒适、便利。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在车辆的设计、制造上,广州地铁采用了许多世界上的先进技术。
广州地铁一号线车辆的主要特点有:从结构上,车体朝轻量化方向发展,采用了大断面中空挤压铝型材全焊接或模块化车体结构设计,采用整体承载结构;悬挂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系统;采用电气(再生制动和电阻制动)和空气的混合制动;车辆连接采用密贴式车钩进行机械、电气、气路的全自动连接;车辆间采用封闭式全贯通通道,通过量大。
在运行方式上,应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
在主牵引传动上,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调频调压交流传动。
在辅助系统中,采用先进的IGBT技术。
列车具有先进的微机控制技术及故障自诊断功能。
如:在列车的主要子系统,牵引控制单元(DCU)、辅助逆变器控制单元(DC/AC)、电子制动控制单元(ECU)、空调控制单元(A/C)及二号线车辆的车门控制单元(EDCU)均采用了微机控制技术。
设计上采用了一系列安全保证措施,如:列车自动保护(ATP);采用“警惕按钮”;自动紧急制动;制动安全电路;高压电气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车门“不动”保护;车体具有240kJ大容量的撞击能量吸收功能等。
广州地铁一号线为柔性接触网。
供电电压为DC1500V。
采用直-交传动,这种传动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车辆总体上按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机械部分:车体电气部分:牵引及电制动车钩及缓冲器辅助系统车门系统列车控制技术(SIBAS 32)转向架列车故障诊断(CFSU)空气制动通信系统空调和通风列车自动控制(ATC)车辆是地铁系统中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设备,他是多专业综合性的产品,涉及机械,电气、控制、材料等多领域。
第二章车体第一节概述一、概述车体是城市轨道交通中车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
它支撑在转向架上,要保证旅客安全。
车体底架下部及车顶要安装大量的机电设备,构成车辆的主体。
车体要承受各种动静载荷、各种振动并适应车辆在最高速度下的运行;还要隔音、隔热、防火,在事故状态下尽可能保证旅客安全。
车辆结构的主体,是供旅客乘坐和司机驾驶的部分。
车体由底架、两侧墙(包括车门、车窗)、前后端墙、车顶等6大部分组成.车体的强度、刚度,关系到运行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车体的防腐、耐腐能力、表面保护和装饰方法,关系到车辆的外观、寿命和检修制度;车体的重量关系到能耗、加减速度、载客能力乃至列车编组形式(拖动比),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车体的结构形式、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取决于车体材料。
因此对车体构件和内部装饰所使用的材料应当注意考虑诸多因素,其主要因素如下:⑴应具有构件所要求的高强度和刚性;⑵重量轻;⑶具有耐老化、耐污染、耐磨耗及耐光照等特性;⑷耐火、阻燃;⑸施工容易且价格便宜;⑹易于维修;⑺适合于环境的改进(隔热、隔音性能提高);⑻适合于提高舒适度(减振等)地铁车辆的车体与一般铁路客车车体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又具有其自身的特征:⑴一般为电动车组,有四节编组和六节编组;分别由拖车和动车组成;车的两端部设置有司机室;⑵由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范畴,在车内的平面布置上有其特征,如座位少、车门数量多且开度大,内部服务乘客的设备较为简单等;⑶重量的限制较为严格,要求轴重小,以降低线路的工程投资;⑷为使车体轻量化,对于车体承载结构一般采用大型中空截面挤压铝型材,或高强度复合材料,或不锈钢。
对车体其它辅助设施也尽量采用轻型化材料;⑸对车体的防火性能要求高,在车体的结构及选材上均采用防火设计和阻燃处理;⑹车辆的隔音和减噪有严格要求,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对乘客和沿线居民的影响;⑺车辆外观造型和色彩具有美化和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要求.二、类型及参数1. 类型车体结构按使用的主要材料可以分为普通碳素钢车体、高耐候结构钢(耐候钢)车体、不锈钢车体和铝合金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