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卵圆孔的形成和解剖1/4

解剖及病理学特征发泡试验证实通过PFO

的右向左分流正常的房间隔原发隔

继发隔

骑跨在PFO 处的血凝块可形成反常栓塞

PFO的临床意义

?不明原因的脑卒中,特别是年轻患者

?顽固性偏头痛,特别是有先兆的偏头痛

?潜水减压病

?围手术期与PFO有关的并发症,如围术期缺氧和栓塞

PFO现状

?许多观察研究和荟萃分析表明,关闭PFO可使不明原因脑卒中、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从中获益。

?目前为止最具权威性的RESPECT研究已表明封堵PFO可以明显降低PFO卒中患者再发卒中风险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一般无法直接发现PFO的阳性征象,是通过卵圆窝变薄,彩色多普勒显示部分患者在舒张期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束而间接的诊断

?而通过测量分流束的宽度间接判断卵圆孔的大小,但容易导致高估

?检查中加做Valsalva动作可以增加检出率

?其特异性达100%,但敏感性不佳

?优点:快捷无痛

食道超声心动图

?目前PFO首选诊断方法

?TEE可清楚显示房间隔结构以及PFO的的大小,并通过彩色多普勒判断有无异常分流

?多采用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让患者咳嗽或行Valsalva动作增加检查敏感性

?TEE+声学造影诊断PF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100%?但TEE可使患者不适,且难以配合完成一个标准的Valsalva动作,对操作者也有很高要求

经颅多普勒超声

?敏感性92.3%,特异性93.8%,被视为仅次于TEE的确定心内分流的有效途径

?TCD结合注射超声声学造影剂,能在脑循环中探及通过PFO 的微泡,从而推测右向左分流的存在

?其优点:可床旁进行,且可通过非侵入的方法使患者轻松完成标准Valsalva动作

具体操作

?在一个环境温度适宜的房间

?患者处于仰卧位、头部轻抬

?将探头放于颞窗,采用多通

道TCD技术,观察颅内血管

具体操作

?穿刺肘前静脉备用

?进行一次有效标准的Valsalva动作—深呼吸一次后,用力向压力表吹

气,使压力表刻度达40mmHg,并持

续10秒

?于此同时,快速注射微泡造影剂

?最后,通过TCD装置测定脑血管内的微泡信号

手振微泡造影剂的注射

?准备2支10ml注射器,1支抽9mlNS和1ml空气

?用三通阀连接2支注射器

?另一端通过延长管穿刺肘前静脉

?通过两支注射器来回推注,使空气充分混入NS中形成微泡?最后注入静脉系统

结果

?正常—TCD显示屏

上不会有频谱改变

?阳性—在脑部探测

到微泡信号

其他检查方法

?右心导管检查直接通过PFO从右房到左房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可有效发现PFO和精确栓子定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价格昂贵

?心导管和选择性血管造影

?同位素扫描

治疗

?药物治疗迄今为止,对于用哪种药尚无统一意见抗凝缺血事件发生后,即使系统抗凝,再发率仍较高抗血小板

?非药物治疗成为PFO患者根治的有效手段

外科手术闭合PFO 需开胸、创伤大,已不是主导治疗经皮导管闭合PFO 安全、有效、围术期并发症少,已是目前主流治疗

经皮导管闭合PFO 治疗方法?在局麻

+

监护下,穿刺股静脉,置入6F 动脉鞘,在X-ray 下,送入右心导管经下腔静脉—右心房—PFO —左心房—肺静脉,置入加硬钢丝

经皮导管闭合PFO治疗方法

?通过加硬钢丝,置入相应大小的输送鞘,将封堵器送至左心房

不同型号的封堵器

结论

?PFO的危害不只在于血运动力学改变带来的心脏重构、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反常栓塞的危害将是仿佛存在的?无论PFO大小与否,只要有异常分流,特别是右向左分流,均应重视

?PFO导致的缺血事件复发率较高

?一旦出现缺血事件,均应行手术治疗

结论

应手术治疗的PFO患者

?具有不明原因脑卒中病史,同时证实有右向左分流者?有先兆症状的偏头痛患者

?合并房间隔瘤者

?伴随反复发生肺栓塞患者

?反复发作神经及精神症状者

?潜水员

谢谢

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8-05-14T10:13:38.0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1期作者:李青1 孟祥武2(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 李青1 孟祥武2(通讯作者) (1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6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对观察组中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卵圆孔未闭发生率33.33%高于对照组的1.37%,治疗后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低于治疗前,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有着密切的联系,呈正比,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后,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介入封堵术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148-02 偏头痛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的神经功能紊乱病症,该疾病一旦发病,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症状,女性人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疾病的产生与卵圆孔未闭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应给予重点关注,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选用介入封堵术实施救治,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分析及介入封堵术的疗效,特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60例偏头痛患者和健康体检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60例偏头痛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在21~75岁,平均年龄为(47.21±1.25)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年龄为(47.26±1.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确诊观察组患者为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给予两组受检者实施TTE联合右心声学造影进行检测,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必要时,可以应用TEE进行检测;对于受检者卵圆孔未闭的判定标准为:(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受检者卵圆孔位置显示出血流回声;(2)应用TTE/TEE检查后,能发现继发隔和原发隔实施交接、重叠的位置出现显著缝隙;(3)发现卵圆窝出现显著摆动幅度和房间隔膨出。 对观察组中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然后送入动脉鞘管,为患者实施右心导管检测,对患者的动脉压进行测量,做好记录,引导右心导管经卵圆孔后,直到左心房,导丝的长度控制为260cm,在患者左肺上方的静脉实施开口,借助超声引导,将封堵器送入到患者的左心房,将伞面打开后,撤出,将输送杆固定处理,动脉鞘管回撤,将右侧伞面打开,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封堵器位置实施确定,封堵器在患者房间隔两侧,确定好周边的结构,将封堵器对周边组织的负面影响进行排除,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一旦出现无房室传导阻滞,将封堵器释放,将动脉鞘管撤除后,包扎[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各项指标: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头痛程度。头痛程度评分依据视觉模拟量表实施评价,10分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反之,表示疼痛感越轻[4]。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x-±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 两组的卵圆孔未闭发生率为33.33%和1.67%,观察组的卵圆孔未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卵圆孔未闭的症状

大家都听说过偏头痛,脑中风,脑梗死以及栓塞,可大家也许忽略了这些常听见的疾病其实与卵圆孔未闭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卵圆孔,卵圆孔未闭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临床研究具有哪些意义, 下面将带领大家了解关于心外科疾病之一的卵圆孔未闭的症状以及表现形态。 1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房间隔中部的裂隙,也就是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小通道”。是存在胎儿期为了维持右向左的血液循环,卵圆孔持续开放。出生后正常的肺循环建立,左心房间压力增加,胚胎期原发间隔自上而下逐步吸收,继发间隔从房顶自上而下形成,出生后1. 5?2岁卵圆孔自然关闭,3岁以上卵圆孔仍未关闭者即在卵圆窝顶端遗留月牙形裂隙,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PFO的发生率尚无精确的统计,过去PFO的诊断主要依靠心导管检查及尸检,成人尸检发现约 25%?34%的人卵圆窝部两层隔膜未完全融合;在一组965例尸检患者中,27. 3%存在PFO,且无性别差异;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发现,健康人群中9. 2%?11. 2%有PFO 存在( Fisher DC.1995)。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的概率逐渐下降,1?30岁为34.3%,30? 80岁为 24 .5%,80?99岁为20.2%,并且PFO患病率与其大小 有关,直径2?5mm的患病率为29%,直径6?1 0mm为6%。 PFO根 据缺损大小分为3类:直径小于2mm,为小PFO;直径为2?4mm,为中 PFO;直径大于4 mm,则为大PFO。

2卵圆孔未闭超声检查进展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PFO)的存在与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反常性栓塞、偏头痛(MA)等疾病的发生存在联系,因此引起临床广泛重视。 目前常用于诊断PFO 的检查方法有: 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心电门控多层螺旋 c T 等。 根据名为《Adva nces in Ultraso und Diag no sis of Pate nt Forame n Oval 一文中对超声诊断的种类以及优劣对比的结果显示,在PFO的诊断上,超声可供检查 者选择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TTE 无疑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由于其容易受到图像质量等的影响,在准确性上参差不齐; TEE 是最标准的检测方法,但其半有创的特点不能广泛适用于每位受检者; ICE 对于PFO 的精细结构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广泛推广之前须解决成本价格、创伤风险等问题;

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徐广润 一、概述 卵圆孔的形成在胚胎发育至第6、7周时,心房间隔先后发出2个隔,先出现的隔为原发隔或称第一隔,后出现的隔为继发隔或称第二隔,原发隔自心房中线背侧壁呈半月形长出,向房室管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与房室隔尾端部留一小孔,称为原发孔。在原发孔未闭合前,原发隔近头端部分形成一孔,称继发孔,是胎儿时期的血液的正常通道。同时在第一隔的右侧由心房壁上又长出一镰状形隔,称继发隔或称第二隔,此隔不继续生长分离心房中途停止,镰状形凹陷呈卵圆形称卵圆窝,卵圆窝处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能正常自然粘连融合留下一小裂隙称卵圆孔,在两者间残存宽约1~6mm,长约7mm的裂隙样未闭的异常通道称卵圆孔未闭。在心脏胎儿时期卵圆孔未关闭时,继发隔之自由边缘,成为卵圆孔的瓣膜,只允许血流从右房进入左房,起单向瓣膜的作用,胎儿出生后由于呼吸交换肺血流增加,左房压力增高,压迫卵圆孔瓣使之关闭,但在婴幼儿心导管检查时导管很容易经未闭的卵圆孔从右房进入左房,由此说明新生儿和小婴儿期卵圆孔瓣膜较薄,卵圆孔的闭合多数为功能性闭合,随年龄的增长,卵圆孔瓣膜粘连僵直,活动减弱,纤维组织增生使孔道闭塞形成不交通的卵圆孔,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内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约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留下很小的裂隙,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或探针可通过的卵圆孔)。PFO时出生后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能正常自然粘连融合,在两者间残存的裂隙样异常通道,类似一功能性瓣膜,当右房压高于左房压时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即出现右向左分流。 二、PFO的诊断 经食道超声(TEE)是PFO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以清楚显示房间隔未见连续中断,彩色多普勒成像卵圆窝部位存在左右心房间左向右的或右向左的细小分流。房间隔上的小房缺是在经胸超声或经食道超声下显示房间隔上有小的连续中断,房间隔上的连续中断多半大于4mm,彩色多普勒成像房间隔部位在左右心房间存在左向右的小分流。一般来说,发现PFO彩色多普勒成像多普勒高于二维超声,经食道超声又高于经胸超声,配合声学造影PFO发现率又明显增加。 目前多采用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让患者咳嗽或Valsalva动作增加右房压力,出现右向左分流,增加检查的敏感性。目前最常用的声学造影剂为生理盐水,手振生理盐水8-10ml 加1-2ml空气,通过一个三通开关将2个10ml注射器连接,反复将生理盐水在2个注射器之间快速重复抽吸10次左右经上肢静脉快速推注,提高静脉推注速度可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检查中使用彩色多普勒比二维超声效果更好,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TEE彩色多普勒加声学造影诊断PFO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到100%。

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研究现状与进展_张志宏

Chin J Hemorh.2008;18(1) 166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与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近年来,由于心导管技术进步和封堵器材料改善,对有适应证的ASD/PFO,介入封堵已逐渐取代开胸手术成为临床首选。但随着ASD/PFO封堵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出凝血并发症问题已引起关注,本文对封堵器血栓形成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1 封堵器血栓形成的概念 封堵器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心动图,尤其是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一般是指ASD/PFO封堵术后封堵器表面新出现的非平面结构的回声异常沉积物,该结构在血流冲击下可有部分活动[1]。2 封堵器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害 迄今,应用于临床的各种类型封堵器均有血栓形成报道。Krumsdorf等[2]统计1,000例ASD/PFO封堵术后6个月内血栓总的发生率为2%,其中70%在术后4周内发现,不同类型的封堵器血栓发生率分别为:CardioSEAL7.1%,StarFLEX5.7%,PFO-Star 6.6%,ASDOS 3.6%,Helex 0.8%。Amplatzer封堵器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封堵器,尽管尚未见具体统计数据,但也有血栓形成的报道[1]。Amplatzer封堵器由直径0.004 ̄0.0075英寸镍钛合金丝编织成双面伞和连接腰部,内部填充三层绦纶片。近年来国内开发的封堵器材料和结构都与Amplatzer封堵器相近,封堵操作及术后用药与Amplatzer封堵器均一致。 封堵器血栓形成的危害在于脱落潜在风险,如血栓持续增大而不得不接受开胸手术取出封堵器[2,3],而血栓脱落则可能导致血管栓塞事件,Wang等[3] 及Chessa等[4] 曾分别报道ASD封堵术后发生下肢血管栓塞。Raghu等[5]报道一例29岁年轻女性在ASD封堵术后2年因封堵器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 房间隔缺损与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研究现状 与进展 张志宏 综述,覃 军* 审校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重庆 400037)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封堵器;血栓形成  中图法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1X(2008)01-0166-03 3 封堵器血栓形成的机制 一定程度的纤维蛋白、血浆蛋白及血细胞等血液成分沉着是封堵器植入后必然的反应过程,但这与封堵器血栓形成的关系尚不清楚。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血液成分沉着不仅参与缺损处封堵,还与封堵器内皮化过程密切相关。封堵器植入后血液受阻于缺损处绦纶片,出现纤维蛋白为主的混合物沉着,继而周围纤维组织逐渐长入和包埋封堵器,内皮细胞从封堵器与周围心房壁接触位置开始贴壁生长、爬行扩展,最终在封堵器表面形成光滑的内皮细胞层,整个过程需3个月左右完成,该过程又称为封堵器内皮化,其重要意义在于避免血液直接接触封堵器,防止血栓在粗糙的封堵器表面形成和增大。 有资料显示,封堵器植入后血栓发生率与所选用的封堵器类型有关,Amplatzer封堵器与CardioSEAL、StarFLEX、PFO-Star等封堵器相比,封堵术后4周末封堵器血栓发生率差异显著[2]。猜测裸露的金属臂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Braun等[6]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PFO-Star封堵器由于镍金属臂裸露在外,封堵PFO后TEE观察到部分患者封堵器上粘附有血栓样结构;第三代PFO-Star封堵器对镍金属臂行包埋处理,再行封堵PFO后TEE未再检出血栓。此外,有研究认为合并心房颤动或房间隔膨出瘤是封堵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显著性危险预测因素,而患者年龄、性别、术后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品种、术后存在残余分流及装置断裂、甚至术前合并凝血机能异常或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均未发现与封堵器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关系[2]。然而,不同类型的封堵器血栓形成为何差异显著迄今仍无合理解释。 4 预防封堵器血栓形成现状 预防封堵器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及早发现血栓形成;二是封堵术后预防性用药。 收稿日期:2007-12-07 作者简介:张志宏(1977-),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卵圆孔未闭是常见的心脏病变

卵圆孔未闭是常见的心脏病变,一般只要营养好的话是可以自闭的;但是也有不能够闭合的,不能闭合的话则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需要手术治疗. 卵圆孔未闭临床上有自愈的可能性.如果到2岁左右还没有自愈的话就需要考虑手术修补治疗才可以的,平时就是积极的预防感冒和过度的哭闹现象 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内闭合,因此新生儿和婴儿的卵圆孔是未闭合的,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若出现明显分流时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即您看到的脸色发黑发紫,这是由于反流造成的缺氧而引起的.如果3岁以后卵圆孔仍未完全闭合,且有明显分流时,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不错,但是价格较贵,能够完成该手术的医院不是很多. 现在您要做的就是给宝宝加强营养,平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因为上感会加重心脏负担.尽量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防止缺氧. 婴儿出生后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使卵圆孔的瓣膜紧贴继发房间隔从而关闭卵圆孔。一般在出生后第八个月或更长时间完全断绝左右心房间的血流。但有20%-25%的正常人,卵圆孔瓣膜和房间隔并不完全融合,遗留有小的潜在裂隙称为卵圆孔未闭。一般无太大影响,且一般的宝宝在出生后三到六个月会闭合,可以在3个月后复查。在平常的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喂养,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着凉。 很多家长在给刚出生的婴儿体检时,发现孩子的心脏房间隔有个小洞,直径多在5毫米以下,并要求为孩子做手术。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卵圆孔未闭(英文简称PFO)。 卵圆孔是胎儿发育必需的一个生命通道,来自母亲的脐静脉血也正是经此通道进入胎儿的左侧心腔,然后分布到全身,以此提供胎儿发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孩子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窝瓣被压在卵圆窝边缘上形成功能性闭合,而解剖上的完全闭合一般要到出生后5―7个月。因此在一岁以内有可能保持开放,可能会有少量分流,甚至有5%―10%的人卵圆孔终生保持开放而不闭合,但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此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属正常生理现象,不是先心病,一般不需要做手术。但是,如果房间隔中央的缺损较大,大于8―10毫米,分流量大,则称为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需要手术修补。手术时机应争取在幼儿2―4岁时完成。

左盘无铆型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左盘无铆型卵圆孔未闭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研究背景:卵圆孔是房间隔在胎儿时期脐静脉血液自右心房流入左心房维持胎儿血液循环的生理通道,在其出生后,卵圆孔瓣随着肺循环形成而自动闭合,约25%的婴儿出生后1岁左右出现纤维素附着而永久性封闭,如果3岁后仍保持潜在的心房间通道则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在正常情况下,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位于左心房面的活瓣组织关闭,不致发生分流,因此无病理、生理变化。 但在右心房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该活瓣开放,可引起右向左的分流,为反常性栓塞提供了一个管道。PFO不仅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关,而且也与偏头痛、减压病、卧位呼吸直立低氧综合征和高原病等疾病有关。 对于有适应证的PFO患者,介入治疗已逐渐取代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目前已有多种封堵器应用于治疗PFO中,植入数量较多、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的PFO封堵器是Amplatzer PFO封堵器。 由于封堵器设计缺陷导致封堵器可能发生内皮化不完全、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增加了卒中的潜在风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血栓发生率为0.8%-7.1%不等。 为了进一步优化现有PFO封堵器的结构,我院心内科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全新的编织技术,制作了新型的左盘无铆型PFO封堵器,该封堵器左侧盘面平整,中央无不锈钢铆钉,可能会有利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快速、完全,减少血栓形成。研究目的:在动物模型中评价新型左盘无铆型PFO 封堵器经导管植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初步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1)采用22只健康、成年犬经皮房间隔卵圆窝穿刺、球囊扩张术建立犬PFO模型,其中2只犬的卵圆窝穿刺点进行病理学等检查。(2)20只

卵圆孔未闭介绍

卵圆孔未闭介绍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但这都是人们对卵圆孔未闭的的普遍误解。卵圆孔必须在孩子出生后完 成闭合。 孩子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窝瓣被压在卵圆窝边缘上形成功 能性闭合,而解剖上的完全闭合一般要到出生后5―7个月。因此在一岁以内有可能保持开放,可能会有少量分流,甚至有5%―10%的人卵圆孔终生保持开放而不闭合,但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此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属正常生理现象,不是先心病,一般不需要做手 术。但是,如果房间隔中央的缺损较大,大于8―10毫米,分流量大,则称为中央型房间隔 缺损,需要手术修补。手术时机应争取在幼儿2―4岁时完成。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闭合,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若大于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 卵圆孔未闭症状 经常听说新生孩子圆孔未闭的问题,但是卵圆孔未闭多无症状,难以听到杂音,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正常。因此,不易发现,也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长久下来不去发现和治疗,也 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那究竟都有哪些症状呢?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卵圆孔未闭是基本上没有症状发生的。而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能够 不需要进行治疗,但是如果缺损较大,最好进行治疗。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 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通过未闭的卵圆孔,下列栓子可进 入左心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①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②潜水病所致的空气栓子; ③手术或外伤后形成的脂肪栓子。而且对于发生过血栓事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再发的危险 性依然很高。因此,针对病因治疗,封闭高危人群的开放的卵圆孔,有望降低患者的发生率。另外,也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减压病等的发病有关,闭合卵圆孔可能有益于上述患者。 卵圆孔未闭怎么办

《卵圆孔未闭预防性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卵圆孔未闭预防性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原发隔和继发隔相互靠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 1 卵圆孔未闭的解剖特征 解剖上,原发隔为纤维样组织,薄、摆动大,继发隔为肌性组织,较厚。当慢性或短暂右心房压力升高超过左心房压力时,左侧薄弱的原发隔被推开,出现右向左分流(RLS)。 2 卵圆孔未闭的超声诊断 PFO主要通过超声诊断,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等来检查。 2.1 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成人因受各种因素如肥胖、肺气过多等的影响,经胸超声心动图对PFO 检出率较低,难以准确测量PFO的大小。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检查,可了解有无RLS。

2.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清楚观察房间隔解剖结构,是诊断PFO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通常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PFO的大小,将PFO分为大PFO(≥4.0mm)、中PFO(2.0~ 3.9mm)和小PFO(≤1.9mm)三种类型。根据PFO的结构特征,可将其分为简单型PFO和复杂型PFO两种类型。简单型PFO 的特征为:长度短(<8mm)、无房间隔瘤、无过长的下腔静脉瓣或希阿里氏网、无肥厚的继发间隔(≤6 mm)及不合并房间隔缺损。不能满足上述条件为复杂型PFO。 2.3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 cTCD 则是通过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 动作后注射激活生理盐水,观察颅脑循环出现气泡的多少判断RLS。 3 卵圆孔未闭与反常栓塞 大部分人群的PFO 为“良性”,没有任何影响。但是,PFO 可增加血凝块(例如来自于下肢深静脉的栓子)从右心系统进入到左心系统,从而进入动脉循环而造成体循环栓塞的风险。若脑动脉系统发生栓塞,则表现为脑卒中或TIA。这种血栓或化学物质通过特殊通道,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导致体循环栓塞的现象,称为反常栓塞。

封堵卵圆孔未闭的围术期管理

封堵卵圆孔未闭的围术期管理 (1)术前准备 在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患者应接受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临床症状评定、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肺动脉压力评定以及卵圆孔未闭(PFO)解剖学评估等,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应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评价脑卒中;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了解静脉瓣功能或静脉血栓状况。所有患者均应完成cTTE及TEE检查,评估PFO-RLS多少,PFO解剖特征、有无血栓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前48h口服阿司匹林3~5mg/k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术前1h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2)植入操作 PFO封堵过程与ASD封堵过程基本相似,但有其特殊性。封堵PFO难点之一就是导管如何通过PFO通道。1/3的患者导丝或导管就可直接通过PFO。1/3的患者需多功能导管引导,当导管头端位于肝静脉水平以下,且指向脊柱方向时,将导丝朝向房间隔方向前送,可通过PFO。如果将导丝J形头端拉直仍不能通过PFO,则需要在后前位透视下,用多功能导管头端沿房间隔中部滑动寻找PFO。一旦导管头端到达卵圆窝区域,则从8点到2点的位置,前后旋转导管,以使其通过PFO。亦可在右心房的下部,先将导管指向患者左侧(3点钟方向),

边前送导管边顺时针向后旋转导管大约1/4圈(6点钟方向),操作应轻柔连续完成,有时需要重复这一操作。仅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使用直头泥鳅导丝或可操控的冠状动脉导丝通过PFO。一般不主张经房间隔穿刺通过卵圆孔。 封堵PFO与ASD另一不同点在于对大小的判断。封堵ASD时,需测量最大径,但封堵PFO更注重其结构特点。应用StarFlex和Helex封堵器时,要根据PFO最大直径选择封堵器,需用球囊测量PFO伸展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一般不考虑PFO开放直径,故不需要球囊测量。但对于PFO合并ASA或巨大PFO,考虑应用ASD封堵器,根据球囊测量伸展径能更合理选择封堵器。 虽然国外临床先后使用Cardio SEAL/Star Flex封堵器、Amplatzer ASD或PFO封堵器、Helex封堵器和PremereTM PFO封堵系统等,但我国仅批准Amplatzer PFO封堵器或国产类似封堵器用于临床。Amplatzer PFO封堵器形态类似于ASD封堵器,其型号有18/18mm、18/25mm、30/30mm和25/35mm,封堵器右盘大于左盘。 封堵PFO推荐使用专用封堵器。ASD封堵器由于大小难以选择,易过大选择封堵器等原因,不推荐应用于PFO封堵,但对于PFO合并ASA 及巨大PFO者有优势。大多数PFO,可先常规尝试选择18/25mm中等大小封堵器,如用力不大就将左房伞拉入右房,则需更换25/35mm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