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一、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卫生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政府制定健康政策、改善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作为一份权威的卫生数据汇编工具,对于了解中国卫生状况、掌握卫生发展趋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卫生基础设施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包含了各地区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各地逐步完善了卫生机构布局,提升了基层卫生服务站点的覆盖率,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支持。
三、卫生人力资源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展示了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构成情况,其中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医疗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中国卫生人力资源总量逐年增加,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传染病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控制和预防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详细介绍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防控措施和疫情动态。
数据显示,中国积极开展了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加强了监测和报告制度,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五、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呈现了全国各地区各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
数据显示,中国积极推动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受益良多。
结语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作为一份全面、权威的卫生数据汇编工具,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通过研究和分析年鉴中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卫生状况、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
编者说明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
本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卷,收编的内容截止2010年底。
二、全书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
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三、资料来源:(一)本资料主要来自年度卫生统计报表,一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统计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摘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国卫生状况数据摘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
四、统计口径:(一)除行政区划外,书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二)卫生部三次修订了《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适当调整了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1996、2002、2007年卫生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
(三)从2010卷起,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和诊疗人次分别计入卫生机构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总诊疗人次数中(村卫生室不再单独统计)。
各年数据已按此口径调整。
五、统计分组:(一)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主办单位:以医疗机构登记注册为依据,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pdf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是由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一部关于卫
生健康统计的专著。
它集中介绍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变化情况、
实物财务投入和经济收支情况、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健康服务能力水
平等有关现状情况的统计数据,及其综合分析等内容。
为了提升数据
准确性、全面性和可比性,本年鉴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报表编制格式,依据统计调查结果整理编制,对不完整的报告以补补补补充法,对差
异大的报表采用同期替代或调整平均值法。
本年鉴反映了我国卫生健
康事业叩实而良好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未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走势。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出版物,收集、编纂了近几年我国卫生健康方面的统计数据,是国家统计法约定由国家统计主管部门发布的全面、客观、权威的统计资料。
本年鉴全面反映了新中国70多年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记录和总结了我国近几年卫生健康统计数据,内容包括健康指标、生育因素、婴儿健康指标、健康教育、医保社保、医疗服务、疾病流行和其他相关内容。
其目的在于推动各地区健康信息数据的集成共享,支撑中央、地方卫生健康决策部门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规范化、有效性更高的决策,为卫生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编者说明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
本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卷,收编的内容截止2010年底。
二、全书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
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三、资料来源:(一)本资料主要来自年度卫生统计报表,一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统计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摘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国卫生状况数据摘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
四、统计口径:(一)除行政区划外,书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二)卫生部三次修订了《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适当调整了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1996、2002、2007年卫生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
(三)从2010卷起,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和诊疗人次分别计入卫生机构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总诊疗人次数中(村卫生室不再单独统计)。
各年数据已按此口径调整。
五、统计分组:(一)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年鉴所载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全国各级卫生机构共有床位数达到了近900万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超过了1000万人。
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国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了98%,计划生育宣传和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在卫生领域,中国不断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卫生应急管理和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应对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计划生育领域,中国不断完善生育政策,积极引导人口结构优化。
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服务,为夫妇提供了更加全面的生育健康服务。
同时,加强了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保障了夫妇的生育权益。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将继续努力,推动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不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记录了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是我们不断前行的见证和动力。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编者说明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
本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卷,收编的内容截止2010年底。
二、全书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
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三、资料来源:(一)本资料主要来自年度卫生统计报表,一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统计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摘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国卫生状况数据摘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
四、统计口径:(一)除行政区划外,书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二)卫生部三次修订了《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适当调整了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1996、2002、2007年卫生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
(三)从2010卷起,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和诊疗人次分别计入卫生机构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总诊疗人次数中(村卫生室不再单独统计)。
各年数据已按此口径调整。
五、统计分组:(一)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 数据提取【最新版】目录1.卫生统计年鉴的概述2.202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主要数据提取3.数据提取的结果和分析4.结论正文一、卫生统计年鉴的概述卫生统计年鉴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籍,旨在汇集和整理全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统计数据,为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及公众了解我国卫生健康状况提供权威、可靠的依据。
202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主要涵盖了全国及各省份的卫生健康数据,包括人口与健康、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二、202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主要数据提取1.人口与健康:202 年,我国总人口为 14.3 亿,其中男性占 51.5%,女性占 48.5%。
全年出生人口 1552 万人,出生率为 10.5‰;死亡人口986 万人,死亡率为 7.0‰;自然增长率 3.5‰。
2.医疗卫生资源:202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为 104.4 万个,其中医院3.5 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97.6 万个。
卫生技术人员 1061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424 万人,注册护士 471 万人。
3.医疗服务:202 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 85.2 亿人次,其中医院 32.2 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50.8 亿人次。
出院人数为 2.8 亿人,其中医院 1.7 亿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1 亿人。
4.公共卫生:202 年,全国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病例 387.9 万例,死亡 15.8 万人。
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 292.2/10 万,死亡率为 10.6/10 万。
5.妇幼保健:202 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 17.8/10 万,婴儿死亡率为 5.4‰,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7.2‰。
三、数据提取的结果和分析从 202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提取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稳定,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020我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一、前言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综合性年度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情况。
本年鉴覆盖了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资源、卫生经济、医疗服务、健康促进、疾病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和分析,为了解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总体情况根据《2020我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在2019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卫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卫生人员总量稳步增长,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健康促进和疾病控制工作全面展开,卫生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三、医疗卫生机构1. 医疗卫生机构总量根据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达到了XXX万家,比上年增加了X.X%。
其中,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均有所增加。
2. 医疗机构床位数和医疗技术设备今年鉴显示,全国医疗机构床位总量达到了X.X万张,比上年增加了X.X%。
各级医疗机构的设备水平整体提升,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3. 专科医疗服务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专科医疗服务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专科医院的数量和服务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四、卫生人员1. 医务人员总量根据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了XXX万,比上年增加了X.X%。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注册助产士等专业人员数量均有所增加。
2. 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支,他们的水平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达到了X.X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数量大幅增加。
3. 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在卫生健康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着医疗服务的管理和效率。
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卫生管理人员总量为X.X万人,比上年增加了X.X%。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主要指标解释一、医疗卫生机构简要说明医疗卫生机构分类1、机构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类。
2、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公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团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疗卫生机构。
3、按主办单位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政府办包括卫生健康(原卫生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门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4、按分类管理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5、按城乡分,城市包括直辖市区和地级市辖区,农村包括县及县级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计入农村。
按市县分,市包括直辖市区、地级市区和县级市,县包括自治县和旗。
主要指标解释医疗卫生机构:指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中医医院:指中医(结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民营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为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22 口腔口腔医疗具有很好的市场概念和运作空间,无论是从人口的数量、口腔疾病的普遍性,还是从牙医的市场需求状况、口腔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联系、合作、互补性等方面考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口腔健康的认识,我国的口腔医疗产业都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巨大。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5岁儿童、12岁儿童、35-44岁成人、65-74岁老年四个年龄段的龋患率分别为71.9%、34.5%、89.0%和98.0%;龋齿填充治疗率仅分别为4.1%、16.5%、26.6%和12.8%,各年龄段龋齿率与诊疗率不匹配。
我国具有较高的口腔患病率的特征,但由于居民口腔健康意识较为薄弱导致我国口腔诊疗率较低。
由此可见我国的口腔医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口腔医疗服务需求巨大,市场规模近千亿。
由于口腔医疗兼容了健康和美丽的概念,属于消费升级型产品,因此,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居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处于快速增长的发展状态。
我国口腔疾病属于高发性病种之一,由于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口腔疾病患者居高不下,且随人口数量增长而不断增长。
2018年,我国口腔疾病患者数量达到6.97亿人,较2017年同比增长0.58%,占全国人口比重达到49.86%。
口腔疾病患者数量居高不下,为我国口腔医疗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口腔医院的就诊人数为3811万人,仅占口腔疾病患者的5.50%,潜在患者众多,市场饱和度极低,未来的空间广阔。
口腔行业具备重复消费、标准化等优势,四大业务瞄准高端消费人群。
口腔四项主要业务为正畸、种植、牙齿美白、儿童齿科,能够发现牙科是持续性消费项目,部分项目价格较高,属于非医保可选消费。
更重要的是,牙科项目并非通过手术等方式一次性完成诊疗,患者往往需要在1-2年的时间内不断接受牙医治疗,循环消费水平较高。
卫生统计年鉴对行政区域的定义(一)
卫生统计年鉴对行政区域的定义
定义概述
•省级行政区域:指中国各个省份,如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市级行政区域:指中国各个城市,如北京市、上海市;
•县级行政区域:指中国各个县、区,如海淀区、黄浦区;
•乡级行政区域:指中国各个乡、镇,如朝阳乡、徐汇镇;
•村级行政区域:指中国各个村庄。
理由说明
•按照行政区域的定义对卫生统计年鉴进行编制,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行政区域的卫生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行政区域的不同层级具有不同的管理职责和实际情况,对卫生统计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对行政区域进行细分和定义,以便更
加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统计年鉴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于决策者、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公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准确的行政区域定义有助于
提高统计年鉴的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书籍简介
《卫生统计年鉴》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制的一本综合性统
计资料书,每年出版一次。
该年鉴从全国、省、市、县、乡、村等不
同层级对卫生领域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和整理,涵盖了人
口卫生、疾病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等多个方面。
本书旨在
为政府部门决策、卫生管理、学术研究等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并为广大公众了解卫生领域发展状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