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4.5电子顺磁共振
4.5.1 电子顺磁共振基本原理
物质的顺磁性是由分子的永久磁矩引起的
根据保里原理: 每个分子轨道上不能存在两个自旋态相同的电子, 因而各个轨道上已成对的电子自旋运动产生的磁矩 是相互抵消的,只有存在未成对电子的物质才具有 永久磁矩,它在外磁场中呈现顺磁性。
EPR 和NMR 的区别: [1]. EPR 是研究电子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
化合物,但它们的未成对电子相距较远,相互作用较弱
H3C CH3
.
ON
CH3CH3
.
NO
H3C CH3
H3C CH3
.
.
C
C
[3].三重态分子(triplet molecule)
化合物的分子轨道中含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但与双基不同的是,两个未成对电子相距 很近,彼此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如氧分子。它们可以是基态或激发态。
自旋算符SZ的本征值MS =±1/2 体系有四个自旋状态
对于状态处于(MS ,MI) 体系的能量为
E(MS , MI )=gβH MS +a MSMI
即
E4 =E(1/2,1/2)=(1/2)gβH+a/4 E3 =E(1/2,-1/2)=(1/2)gβH-a/4 E2 =E(-1/2,-1/2)=-(1/2)gβH+a/4 E1 =E(-1/2,1/2)=-(1/2)gβH-a/4
[4]. EPR 和NMR 仪器结构上的差别: 前者是恒定频率,采取扫场法, 后者是恒定磁场,采取扫频法。
4.5.2 电子顺磁共振仪器 [1]. 提供必要的共振频率的电磁波发生器
—速调管(微波系统)
[2]. 由电磁铁提供的稳定磁场(磁铁系统)
[3]. 可使样品处于磁场和电磁波都合适的 方向的样品腔 (谐振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