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一个未成对电子 一个I=1/2的核(MI=±1/2)
自旋算符SZ的本征值MS =±1/2
体系有四个自旋状态
对于状态处于(MS ,MI) 体系的能量为
E(MS , MI )=gβ H MS +a MSMI
即
E4 =E(1/2,1/2)=(1/2)gβ H+a/4 E3 =E(1/2,-1/2)=(1/2)gβ H-a/4 E2 =E(-1/2,-1/2)=-(1/2)gβ H+a/4 E1 =E(-1/2,1/2)=-(1/2)gβ H-a/4
单个电子磁矩在磁场方向分量μ =1/2ge
外磁场H 的作用下,只能有两个可能的能量状态: 即 E=±1/2gβ H
N S
(
S N
H
磁矩与外磁场H的相互作用
E
E=1/2gβ H
H
H0
E=1/2gβ H
电子自旋能级与磁场强度的函数关系 H0为共振时的外磁场
能量差△E=gβ H 这种现象称为塞曼分裂(Zeeman splitting) 如果在垂直于H的方向上施加频率为hυ 的 电磁波,当满足下面条件
h υ =g β H
处于两能级间的电子发生受激跃迁,导致 部分处于低能级中的电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跃 迁到高能级中 --------顺磁共振现象
受激跃迁产生的吸收信号经电子学系统处理 可得到EPR吸收谱线,EPR波谱仪记录的吸收 信号一般是一次微分线型,或称: 一次微分谱线
EPR 和NMR 的区别: [1]. EPR 是研究电子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 即通常认为的电子塞曼效应引起的, 而NMR 是研究核在外磁场中核塞曼能级间 的跃迁。 换言之,EPR 和NMR 是分别研究电子磁矩和核 磁矩在外磁场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2]. EPR 的共振频率在微波波段, NMR 的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