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稳固结构的探析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11
1.2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的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的第2课时。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
学生已经初步明白了“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和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形式,通过有趣的小试验,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所以本课时是在第一节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具体对结构的两个重要性质:稳定性和强度做详细分析。
课文从实例出发,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接着讲了结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学会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教师在技术试验中应该加以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重点:强度概念。
教学难点: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上已经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可以说物理的力学知识和上节课常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本课时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四.教学策略通过做一个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演示试验,来说明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在技术范围内与结构稳定性相关的主要因素,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领悟各因素与结构稳定性之间的定性关系。
(一)教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和课堂提问等方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本课时要求学生亲历探究易拉罐的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的探究试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了解问题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感受探究成功后的喜悦。
(二)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结构的一个重要就性质:结构的稳定性。
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练习题1.如图所示的时钟。
将时钟背部的悬挂孔对准墙体上的自攻螺钉或膨胀螺栓,可方便挂上,而且时钟不易滑动、掉落.以下各种悬挂孔中最合理的是()【答案】B2.如图所示是一个落地式展示架,在使用中整个展示架发现容易往后翻倒。
以下改进方案中,合理的是()【答案】D3.如下图所示为一款A型吉他架,支架整体呈三角”A型”,海绵包裹的托架可以确保吉他放置稳定,底架钢管长度适宜,钢管两端防滑套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下列关于该吉他架的设计中,主要体现结构强度的是()【答案】B4.下列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属于铰连接的是( )【答案】D5.如图所示,要把直角钢板固定在方钢管上,应采用的连接件是()【答案】A6.小张想将如图所示的一块20cm*65cm的胶合板和4个万向轮做成电脑主机底座,以下最适合作为木板和万向轮的连接件的是()【答案】C7.为了使榫头能顺利打入榫眼又达到接合紧密牢固的要求,有时需要对榫头进行倒角处理,你认为对榫头的倒角应该是下面的哪一种()【答案】B8.如图所示为一款理发用的椅子,关于该椅子的设计,是从提高椅子的稳定性角度考虑的是( )A.椅子的椅子脚用较重的金属材料制作B.椅子的高度可调C.椅面的面积比五只椅子脚与地面所围成的面积大D.椅子可以水平旋转角度【答案】A9.以下连接方法或连接件中,不能用于铁块连接的是()【答案】B10.下面哪个连接方式不同与其他三个()A.门与门框的连接B.门板与门锁的连接C.门锁与锁芯的连接D.鼠标上滚轮的连接【答案】B11.如图所示是一个木制双人秋千,能增加其稳定性的是()A.更换材料,把木质改为钢制B.把支架的交叉角度增大,增加其支撑面积C.加固坐板与绳子的连接部分D.加固最上端横杠与绳子的连接部分【答案】B12.如图所示为一款可折叠椅子,支撑架、支撑脚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制成。
支撑脚与支撑架的连接处采用活动连接,以实现可折叠。
在支撑架连接处设计有小孔用于穿过销钉,则活动支撑脚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是()【答案】A13.设计如图所示的一款遮阳伞,使用时能保持非常稳定的形状,并且能抵抗较强的风力,以下描述对于其有较强的稳定性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支撑杆材质的硬度较高B.整体结构的重心落在底部支撑面积之内C.底座采用了质量较高的材质D.采用分层流线型设计,风阻小【答案】A翻到的根本原因14.如图所示一款晾衣架,其不会..是()A.支撑面比较大B.采用高强度的不锈钢材料C.不锈钢之间采用焊接D.可以折叠【答案】A15.分别在一根竹杆和一根同样尺寸的脆性塑料杆上不断加挂相同质量的重物,竹杆比脆性塑料杆能挂更多重物而不会断裂。
1.2 稳固结构的探析(精选9篇)1.2 稳固结构的探析篇1《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1课时)说课人:昌乐县教学研究室赵丽萍稳固结构的探析(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及地位课标要求:能通过技术实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实验报告。
选用教材:这节课选用的是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
本节课第一章第二节,课题是“稳固结构的探析”,本节内容共3个学时,本节课是第1学时。
主要内容: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教材地位:本节内容在《结构和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础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的教学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2.能通过技术实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和技术实验,对简单的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在技术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影响结构稳定的各种因素,解决所设计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2.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3.教学重点理解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4.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在技术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影响结构稳定的各种因素,解决所设计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章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构的类型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稳定这类前概念,知道它是对物体的某方面性能的一种描述和评价,只是还没有上升到科学的程度,还没有系统化。
高二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和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
因此如果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在解释相关现象的同时探究原理,应该是可行的。
二十四中教学案例纸教学过程教师:(观看幻灯片)来看一下这些图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翻到在地的物体。
是什么原因出现了图上所示的现象?学生发言:这些物体失去了平衡。
教师:在台风来之前它是稳定的!是什么原因出现了不平衡状态?学生发言:是台风把它们吹倒了![引出问题]:那到底什么样的结构是稳定的,什么样的结构又是不稳定的?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新课内容: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台风过后,部分结构却完好无损,这又说明,有的结构稳定,有的结构不稳定。
想一想:结构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填表说明下表中的物体有可能因受哪些力的作用而出现不稳定现象,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说明原因。
(P012)物体受到的外力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广告牌重力、风力底座小、重心高、受风面积大落地灯重力、撞击力底座小、重心高重力、撞击力底座小、重心高底小口大的空竹篓(一)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实验探究1]:学生拿一本书,让它直立在桌面上,它马上倾倒了,显然,其稳定性不好。
同样的一本书,把它的下端各书页展开一定的角度,仍旧将它直立在桌面上,它就能很好的挺立住。
因素一:支撑面积的大小1.稳定性与支撑面积的大小有关,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A.落地电风扇或者宾馆里的落地灯,它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底座。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大,稳定。
B:为什么大坝的横截面总是建成梯形?生:思考回答师:大坝需要承受很大的力的作用,如自身的重力,水的冲击力、压力等等,要起到防洪的作用,大坝必须要求非常稳固。
大坝建成梯形,增大了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支撑面越大越坚实,稳定性就越好。
通过分析长方体重心的垂线位置与稳定性示意图,使学生容易理解,比萨斜塔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塔的底面的范围内。
当塔倾斜到一定程度,重心的垂线不再落在塔的底面时,塔就会倾倒。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有关。
《稳定结构的探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结构的稳定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简单结构的认识、结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结构知识的深化与延伸。
它符合学生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结构设计”以及“设计的评价”做了很好铺垫。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它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我设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技术试验,使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的概念;知道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能利用稳定性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试验分析、案例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写出简单试通过科学严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乐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并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确定为:运用结构稳定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结构的概念、结构受力分析、结构的类型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
虽然高中学生对结构的稳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日趋成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的能力,技术试验的能力和自我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将采取直观教学法、试验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根据上面对教材、学情、教法学法的分析,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将采取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学以致用——总结拓展这四个环节组织教学:第一个环节,我用课件展示一组武术动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组图片,两两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稳定的结构和不稳定的结构,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稳定结构?为什么有的结构稳定有的不稳定?这样,通过这四幅图片,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二能引出课题,得出结构稳定性的概念;三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架属于什么连接?刹车连杆之间属于什么连接?辐条与钢圈之间属于什么连接?3、同一结构中,比较榫接与钉接,分析哪种连接方式的强度最大?哪种连接方式的强度最小?案例分析探究结构与功能【案例1】伞与拐杖一把撑开的雨伞,是通过伞的骨架和伞面的受力以实现遮风挡雨功能的,而收起的伞则可以通过伞的主干骨受力实现拐杖的功能。
【案例2】多用起子一把固定结构的起子,它的功能往往是单一的,如果把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总结和归纳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总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不同的结构会带来不同的功能等。
附:(两份试验报告单合印在一张纸上)试验报告1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做成的梁的强度试验试验目的:测试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做成的梁的强度试验准备:剪切长度及宽度相同的厚卡纸条若干,将卡纸条分别折成截面为“一” L”“U"形,每式一根;做一个“井”字形试验支架;弹簧秤一把.试验过程:1、分别将不同截面形状的厚卡纸构件放到试验支架上,夹紧一端。
2、用弹簧称分别去钩拉卡纸条,直到卡纸条活动的一端离开支撑板,记录此时弹簧称的读数.3、将木夹带着纸条翻转180度放置,再用上一步的测量方法测量、记录。
试验记录:试验分析:试验结论:结构强度与构件的有关。
试验报告2构件的不同连接方式的强度测验试验目的:测试构件的不同连接方式的强度。
试验准备:取4段长度一致的20cm长的扁铁条,在每段扁铁条的一端开好两个小孔,两段铁条中间用一根方铁棍焊接连接在一起;小螺栓四,螺丝刀一把,书本若干。
试验过程:1、将所有的扁铁条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人字形框架,使铁条与铁条的两孔对齐,铁条与铁条相互垂直,在其中的一个孔插入一根螺栓并上紧螺母;将框架立放在桌面,加上书本做负载,而后逐步增加书本,直到将框架压垮.记录支撑量。
2、重复第一步但插多一根螺栓到另一对齐的孔,即用双螺栓连接两铁条,而后逐步加上书本负载,记录支撑量。
试验记录:试验分析:试验结论:结构强度与构件的、有关。
§1.2.1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一课时)班级:____ __ 姓名:_______ 授课日期:________ 顺序编号:_______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2)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构稳定性的定义。
难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常见结构的认识1.构件的受力形式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形变形式,构件可分为受________,受________、受________、受________、受________五种基本形式。
2.结构的基本类型结构分类多种多样,从力学架构与形态方面考虑,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类型。
二、新课导学:1.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______________的能力,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形状。
静止状态结构稳定的根本原因是:结构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落在支撑面内,则不会倾倒。
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方法:(1)______重心;(2)______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3)______结构的形状。
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稳固结构的探析: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学习评价※当堂检测:1.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
①物体的形状。
②材料。
③材料之间的联接方式。
④物体重心的位置。
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2.结构的稳定性是指()A、结构在负载作用下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B、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维持原有平衡状态C、结构在负载作用下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现象D、结构的牢固3.立柱式的广告牌容易被台风吹倒,是因为()A、造得不牢B、受力面积大C、支撑面积小D、受力面积大而支撑面积小4.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除了重心高低、支撑面积的大小和形状以外,还与()有关A、材料B、高低C、粗细D高低和粗细5.不倒翁“不倒”的主要原因是()A、构成其材料的强度大B、其形状的美观性较好C、其底部接触面小D、其重心低,底部接触面是光滑的弧面6.设计如图所示的一款椅子,在确定结构尺寸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人机关系、稳定性和强度等。
稳固结构的探析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稳固结构的探析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课时:第1课时作者:张海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什么是结构的稳定状态。
(2) 理解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有三个主要因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参与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技术试验。
(2) 观察不同的结构,通过探究、试验、讨论、分析等方法学会分析实际问题;能对常见的结构进行分析,对结构提出合理化的设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试验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乐趣。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
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而结构的稳定性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紧紧抓住课程的标准“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突出教材的“探究”的教学指引。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易学到相关知识,以“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达到应用知识的最终目的。
课堂安排具有开放性的学生定性的小试验,培养学生设计试验方案能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小试验完全可以不需要老师出示探究指引,放手由小组商量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1、2稳固结构的探析--- 结构与稳定性授课人马磊一、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能通过技术实验分析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实验报告。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
而结构的稳定性又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结构体现了空间的概念。
因此,本节内容在《结构与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通过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探究、小试验及阅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结构的稳定性、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而且也为以后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学习,对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受力、及结构的一般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会产生兴趣,也有了一定探究的欲望。
因此采用激趣法,合理引导,通过具体的小试验、多媒体手段等方法,使学生基本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结构稳定性的概念(2)技能目标: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写出试验报告(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乐趣。
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2、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桌子、人字梯和四杆框架等配套教具六、教学方法一开始采用激趣法,通过视频图片资料介绍今年夏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很多结构受到破坏,引起学生对影响结构稳定性因素的兴趣。
接下来结合生活事例,借助于学生动手试验,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八、教学构思与流程以课程的标准相关内容为依据,以教学用具为载体,重点突出教材的“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设计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