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4
- 格式:ppt
- 大小:308.50 KB
- 文档页数:20
物质的基本组成和元素周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物质”这个词。
物质是指组成各种物体和物质形态的基本单位。
那么,物质的基本组成是什么?这与元素周期表有什么关系呢?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以及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
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物质最小的粒子,是构成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而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原子组成的,化学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根据化学元素不同的性质,我们将它们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三大类。
金属元素包括铁、铜、铝等常见金属,它们通常具有良导电、良导热、可塑性等特点;非金属元素包括氢、氧、氮等,它们通常具有不良导电、不良导热等特点;半金属元素则具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某些特性。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分类化学元素,科学家们提出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化学元素从左到右排列在表中,并根据它们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对化学元素特征和行为的系统性了解,使化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应用元素。
元素周期表由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周期性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在同一周期中,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都有规律地变化。
周期表中的第一周期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
而第二周期,则有八个元素,依此类推。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反映了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为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化合物的形成和其他化学现象提供了基础。
除了周期性之外,元素周期表的族也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族一般按照最外层电子的数目进行划分。
例如,第一族是含有一个最外层电子的元素,它们包括氢、锂、钠等。
而第八族是典型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属于p轨道,这使得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具有相似的性质。
除了周期和族,元素周期表还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信息。
每个元素的方块中,通常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等。
同时,元素周期表还标记了一些特殊的元素,如稀有气体、过渡金属、内过渡金属等。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和元素的概念。
2. 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2. 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3. 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具体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讲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物质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3. 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讲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
4. 分析元素在物质中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功能和作用。
章节二: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常见元素及其性质。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定义及排列规律。
2. 常见元素的性质: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
2. 图形演示法: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2.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的概念,讲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3.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讲解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特点和用途。
4.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章节三:元素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2. 掌握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教学内容:1. 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
2. 元素的化学反应: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
3. 化合物的形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素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介绍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形成。
第一章第4-5节组成物质的元素;表示元素的符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认识常见元素符号(H、O、C、S、Si、Na、Fe、Cu、Cl、Ca、Ag、Al、I、K、P),会查阅元素符号。
4、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5、阅读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及典型历史事实,体会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1、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2、掌握常见元素符号及符号的意义3、认识元素周期表,熟记1-18号元素名称及符号4、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物和原子团的化合价5、能运用化合价写出简单的化学式。
掌握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知识要点1]元素1. 元素的种类和分类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根据性质的类似,初步把元素分类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有稀有元素)2. 物质的简单分类:元素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一切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的。
(1)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如一杯糖水、空气。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一杯水。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一瓶氧气。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碳气体。
注意: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纯净物。
如:金刚石和石墨3.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下列是地壳、空气、人体、海水中主要元素按质量分数排列顺序:(1)地壳中:O%>Si%>Al%>Fe%>Ca%(2)空气中:N%>O%(3)人体中:O%>C%>H%(4)海水中:O%>H%>Cl%4.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5.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原子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别不表示数量的多少;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能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认识单质、化合物的区别,会描述物质形成的方法。
2.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方法,掌握从元素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初步分类。
3.知道人体、地壳、海水中含有的主要元素。
解读1 :利用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描述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构成,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适中。
解读2: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并能辨认具体物质的类别,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适中。
知识点01 元素的种类(一)元素的种类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汉字常用“”为部首(汞和金除外),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常为固体,只有汞(通常状况下为液体)除外,金属单质由 直接构成。
(2)非金属元素:通常状况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有三种状态,一是用“气”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气态(如氮气 N 2);二是用“”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为液态,一般是双原子分子(如溴一Br 2);三是用“石"为部首的非金属元素, 其单质为固态,除碘(I 2)是双原子分子外,其余一般为单原子。
(三)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铜、氦气等。
(2)化合物:由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等。
(3)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单质 化合物 宏观组成 同种元素 不同种元素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微观构成 同种原子或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 化学性质 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 联系它们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四)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只含有 组成①单质:只含有 组成: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②化合物:含有 组成酸:HCl H 2SO 4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SO 4 ...氧化物:H 2O CaO ...(2)混合物:含有2种或以上物质组成①溶液 ②合金 ③矿山 ④空气 ......【能力拓展】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说明 物质的描写过程中“宏观与宏观”对应,“微观与微观”对应,如宏观水由氢宏观元素和氧宏观元素组成;每个水微观分子由2个氢微观原子和1个氧微观原子构成。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知识导学: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 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氧(48.60%)硅(26.30%)铝(7.73%)铁(4.75%)(3)生物细胞中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氧(65%)碳(18%)氢(10%)氮(3%)思考:能不能认为地壳中或生物体内含量多的元素作用大,含量少的元素作用小?有的元素虽然在地壳中或生物体中含量较少,但作用非常重要。
(4)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元素原子2、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1)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3)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见课本表4-3,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说明:(1)在国际上现在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来表示铜元素,O表示氧元素,Ca表示钙元素。
(2)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钅”旁,非金属元素按其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因此,我们可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它们属于哪类元素。
思考: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是否还能表示该元素?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氢原子;2H只能表示两个氢原子。
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性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是组成分子和化合物的基础。
在周期表中,元素基于它们的原子序数和结构进行分类。
根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将它们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本文将探讨化学元素的分类和性质。
元素的分类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化学元素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和稀有元素。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占据周期表的左侧,它们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常常呈现出金属光泽和延展性。
金属通常是具有高密度、高熔点和高沸点的坚硬物质,比如铁、铜和铝。
金属的原子通常含有1个至3个电子在它们的最外层轨道中运动,这些外层电子的存在使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从而形成正离子。
金属元素通常易于形成合金或混合物,从而产生特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居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和右边,具有多种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常意义下,非金属具有低密度,低熔点和低沸点,并且大多是脆性的。
非金属中最常见的元素是氢、氦、碳、氮、氧、氟和氯等。
非金属的原子通常含有3个至8个电子在它们的最外层轨道中运动,这些外层电子的存在使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获得电子,从而成为负离子。
在自然界中,非金属通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3. 半金属元素半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的杂志元素,通常位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半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因不同元素而异,但是通常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或赢得价电子。
最常见的半金属元素是硅、锗和硒。
4. 稀有元素稀有元素通常是指被称为稀土元素的元素组成的一组元素。
这些元素具有复杂的电子结构,因此它们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非常特殊。
稀有元素通常在电子设备和永磁设备中使用。
元素的性质元素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组成中的行为和属性,包括其性质和合成能力。
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能导电、导热,并具有高密度、高熔点、高沸点和良好的延展性。
金属元素的化学反应一般都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通常会流失其最外层轨道的电子,形成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
初中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相互作用和组合,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物质世界。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化学元素,它们各具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初中化学元素表中的一些元素进行介绍。
1. 氢(H)氢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它具有很高的燃烧性,是许多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氢气可以用作燃料,也可以用来制造氨、硝酸等化学物质。
2. 氧(O)氧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同时也是许多生物体呼吸过程中的必需品。
除此之外,氧还在许多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 碳(C)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也是生命的基础。
它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存在于许多物质中,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碳还可以形成四面体结构,从而构成多种复杂的有机分子。
4. 氮(N)氮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空气的78%。
氮气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大气中,但不能直接被生物利用。
只有通过氮循环,将氮转化为氨、硝酸等形式,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5. 氯(Cl)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元素,它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氯可以与金属反应产生盐,也可以用来消毒水和杀菌。
氯化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它是由氯和钠组成的。
6. 铁(Fe)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在地壳中存在丰富,并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设备。
铁还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与氧结合,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
7. 铜(Cu)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它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和建筑业。
铜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人体需要摄取适量的铜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8. 锌(Zn)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许多生物体的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锌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同时也对免疫系统和身体的代谢过程具有影响。
9. 氟(F)氟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许多工业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氟化物可以用来制造牙膏和口腔清洁用品,用于预防龋齿。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共有118种,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等不同类别。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元素。
1.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呈固态的化学元素,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铝、锌、锡、铅、钙等。
2.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指在常温下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化学元素,其特点是导电性能较差,多为非金属性质。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碳、硫、氟、氯、氢等。
3.过渡元素:过渡元素是指位于周期表中间的化学元素,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导性能。
常见的过渡元素有钼、铁、铜、锌、镍、铬、银、金等。
化学元素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下面将根据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对化学元素进行简要介绍。
1.第1周期元素:包括氢和氦。
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具有较低的密度和熔点。
氦是一种惰性气体,常用于气体放大器和超导实验中。
2.第2周期元素:包括锂、铍、硼、碳、氮、氧、氟和氖。
碳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常见的形式包括石墨和钻石。
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用于燃烧和呼吸。
3.第3周期元素:包括钠、镁、铝、硅、磷、硫、氯和氩。
铝是一种轻巧的金属,常用于制造飞机和汽车的构件。
硅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用于制造电子器件。
4.第4周期元素:包括钾、钙、钛、铁、锰、镍、铜、锌、镓、锗、砷、硒、溴和氪。
钙是维持骨骼健康所必需的元素。
铁是制造钢铁的关键元素之一5.第5周期元素:包括铷、锶、锆、钍、铌、钼、锝、钌、铑、钯、银、镉、铟、锡、锑、碲、碘和氙。
锑和碘是制药工业中常用的元素之一6.第6周期元素:包括铯、钡、镧、铪、钽、钨、锇、铂、金、汞、铊、铅、铋、钋、砹和氡。
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用于核能的生产。
7.第7周期元素:包括镓、锗、砷、硒、溴、氪和气。
镓是一种常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元素。
气是一种稀有气体,用于气体放电灯和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