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之内容分析法(完整版)汇总共19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4.97 MB
- 文档页数:4
内容分析法特别适用于传播媒介的研究,回答传播媒介研究的经典问题:“谁、说了什么、对谁说的、为什么说、如何说以及产生什么影响"内容分析法步骤:1。
内容抽样。
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
2.类目与分析单元的决定.要按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判断、记录各类目所表现的客观事实。
类别(类目)是内容分析的基本单位,每一个最小的分析单位都可以归入某一个类别之中;建立类别的原则是“穷尽”和“互斥”3。
评判记录.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观事实和频数。
4.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可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低,则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相互同意率5.统计处理。
对评比判结果(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描述各分析维度(类目)特征及相互关系,并根据研究目标进行比较,得出关于研究对象的趋势或特征、或异同点等方面的结论。
内容抽样通常要涉及到三种方式:1.来源抽样这是指对资料来源的取样,如选择怎样的报刊、杂志、教育电视节目、书本、演讲、学生作业等等。
2.日期抽样这是指选择哪一段时间的资料进行分析,例如要研究某一种教育理论的思想发展规律,需要对几十年有关刊物论著进行内容分析。
这就需要通过按日期抽样。
但在按日期抽样时,必须注意某种资料的周期性的特征。
如果以报纸为研究对象时,间隔抽样就必须避开七或它的倍数,假如以七为倍数。
则会使全部样本都集中在同一个“星期×”。
3.单元抽样即确定抽取资料的单元,可能是整份、一段、一篇、一页。
信度:信度是内容分析的重要概念,多次测量相同资料并能获得类似结论,则该研究分析是可信赖的描述性的统计分析:主要计算和回报统计类目的频数(出现次数)、百分比、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主流媒体对中国梦的意义建构-—基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五章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内容分析法是对传播内容进行的一种系统的和量化的研究方法。
早期的内容分析是严格按照符号或者主题在文本出现的频率得出的。
以了解媒介文本中相对突出和相对缺乏的关键性。
内容分析法计算具体因素出现的次数,并且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内容分析的步骤(1)定义研究问题;(2)选择具体的媒介和案例;(3)定义分析的类型;(4)制定编码表;(5)进行测试,检验编码表的可靠性;(6)数据的准备和分析。
3、选择具体的媒介和案例(1)选择媒介或内容范围;(2)抽取内容来源和选择日期;合理样本的抽取:该样本不会因为研究者的个人偏好和直觉,或是为了证明某一预想观点等因素而偏斜或者偏差,妨碍作出公证的判断。
避免媒介特征的周期性和循环性(比如间隔七天抽一次),避免抽取的时间段与季节变化或者其他影响报道性质的事件重合。
(3)抽取相关内容既控制分析资料的数量,又保证资料有足够的代表性。
4、定义分析的类型确定分析的标准和要分析的特征是内容分析中最费力的一个方面。
研究者需要对分析的资料的内容、结构和基本的性质比较熟悉,才能确定类别。
内容分析所选择的类别将主要取决于研究的目标和目的。
常用的一些类别:(1)参与者/出处/初步定义者及它们的性质(2)学科/主题/论点(3)词汇表或者词汇的选择(4)价值次元或价值元(价值判断)5、内容分析的主要缺点:对于任何数量的文本特征的计算和统计都是简单地,或者说是主要地依赖于那些能被计量或者能够使得自身易于被计量的部分。
所选择的要进行分析的文本特征应该同整个研究问题或者指导研究的假设之间有直接联系。
比较叙事分析和类型分析法的异同(猜题):同:(1)目的:都是为了提炼和理解活动视觉活动影像内容内在的意义、故事情节和意识形态;(2)其方法都有得益于植根于文学和电影理论的理论思考,有关方法的讨论是以对活动视觉影像内容的定性分析;(3)对活动视影像的成功分析都依赖于研究者对其分析的作品有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