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1-24月)育儿知识大全
- 格式:pdf
- 大小:534.77 KB
- 文档页数:49
婴幼儿育儿知识大全一、婴幼儿的起居与习惯养成1. 定期作息时间婴幼儿需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包括固定的起床、就寝和进食时间。
父母应该尽量保持婴幼儿的作息规律,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睡眠环境为了保证婴幼儿的良好睡眠,父母应该注意睡眠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床铺应该选择稳固、无毒且呼吸性好的材质,避免给婴幼儿带来不必要的呼吸困难或过敏反应。
3. 饮食规律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和发育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初生婴儿主要以母乳或婴儿奶粉为主食,逐渐添加辅食。
父母需要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给婴幼儿带来食物中毒的风险。
4. 掌握排泄习惯父母需要主动引导婴幼儿养成排泄的习惯,包括尿布和大便的时间和地点。
适当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婴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卫生意识。
二、婴幼儿的健康保健1. 疫苗接种及时按照儿科医生的建议,为婴幼儿接种给予的疫苗,以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婴幼儿的身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疾病预防与治疗婴幼儿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烧等。
父母应学会正确地预防和处理这些疾病,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或就医。
3.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带婴幼儿去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时评估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格指标。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为婴幼儿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计划。
三、婴幼儿的辅助生活技能1. 婴幼儿的口腔卫生从出生后,父母就需要开始关注婴幼儿的口腔卫生。
定期进行口腔清洁,逐渐培养婴幼儿刷牙的习惯,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2. 日常清洁与保湿婴幼儿的皮肤娇嫩敏感,需要特别注意的护理。
父母应该保持婴幼儿的皮肤清洁和保湿,选择适合婴幼儿肌肤的洗护产品,并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物质。
3. 牙齿的保健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牙齿逐渐生长。
父母需要关注婴幼儿的口腔健康,适时给予牙齿刷洗和口腔保养,以防止蛀牙和其他口腔问题的发生。
四、婴幼儿的认知与智力发展1. 玩具和游戏通过提供适合婴幼儿年龄段的玩具和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运动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27个婴儿育儿知识:1.婴儿的抱姿要正确,尽量采取横抱或斜抱,减少对婴儿头、颈部和脊柱的压力。
2.婴儿的睡眠姿势要正确,避免过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定期更换睡眠姿势。
3.婴儿的衣服要选择宽松、透气、吸湿性好的材质,避免过紧、过厚、过硬的衣服对婴儿造成不适。
4.婴儿的饮食要注意卫生,避免污染和过度刺激,引起肠胃不适。
5.婴儿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潮湿和摩擦,预防皮肤感染和湿疹。
6.婴儿的脐带要注意保护和清洁,避免感染和出血。
7.婴儿的眼睛要避免强光刺激,防止视力受损。
8.婴儿的耳朵要避免过度噪音和异物进入,防止听力受损。
9.婴儿的口腔要保持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和蛀牙。
10.婴儿的指甲要定期修剪,防止抓伤自己。
11.婴儿的玩具要选择安全、无毒、无锐利边缘的材质,避免误食和受伤。
12.婴儿的床铺要安全舒适,避免过软或过硬,影响婴儿的睡眠和发育。
13.婴儿的衣物要经常更换和清洗,保持干净卫生。
14.婴儿的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过度喂养和营养不良。
15.婴儿的睡眠要保持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16.婴儿的活动要适当,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刺激。
17.婴儿的免疫接种要按时进行,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18.婴儿的身体状况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9.婴儿的情绪要关注和安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0.婴儿的环境要舒适、安静、安全,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21.婴儿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婴儿的营养需求。
22.婴儿的玩具要注意安全性和适宜性,避免对婴儿造成伤害。
23.婴儿的房间要注意通风和采光,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4.婴儿的衣物要注意保暖和透气,保持干爽舒适。
25.婴儿的尿布要注意及时更换和清洗,保持干净卫生。
26.婴儿的睡眠要注意保持安静和稳定,避免过度嘈杂和干扰。
27.婴儿的活动要注意适量和适度,避免过度疲劳和意外伤害。
初生婴儿育儿知识大全一、宝宝的喂养宝宝的喂养是婴儿成长的基础,正确的喂养方式可以帮助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于宝宝喂养的知识:1. 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来源,应尽量让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母乳可以提供宝宝所需的养分,并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初生宝宝通常每天需要喂养8至12次,母亲要注意及时哺乳。
2. 奶粉喂养: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可以选择合适的奶粉进行喂养。
奶粉的配方要选择符合宝宝年龄的产品,按照说明进行正确配比。
注意保持奶瓶的清洁和卫生。
3. 辅食添加:通常在宝宝六个月左右可以适当添加辅食。
初次添加辅食时,应从单一的食材开始,如米粉、果泥等,逐渐引入多样的食物。
避免添加过多调味品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对宝宝的肠胃造成负担。
二、宝宝的睡眠宝宝的睡眠对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良好的睡眠能够促进宝宝的身体和大脑发育,维持他们的健康状态。
以下是一些关于宝宝睡眠的知识:1. 充足的睡眠时间:新生儿每天大约需要睡眠16-18小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
家长应该为宝宝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定期保持宝宝的睡眠时间。
2. 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宝宝建立适应环境的能力。
每天固定的起床、睡觉时间可以让宝宝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3. 安全睡眠姿势:宝宝在睡觉时,应该采取仰卧的姿势,避免仰睡过久导致窒息的风险。
同时,床的床垫应该保持平整,避免出现突起物。
三、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的口腔健康对于他们的食欲和语言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宝宝口腔卫生的知识:1. 牙齿清洁:宝宝的乳牙在4-6个月时开始生长,因此应该从这个时候开始给宝宝进行口腔清洁。
可以使用婴儿口腔湿布或婴儿牙刷进行清洁,注意用温水冲洗干净。
2. 饮食控制:避免给宝宝过多的含糖食物,长时间的吮吸奶嘴或拇指也会导致牙齿问题的产生。
家长应该适度控制宝宝的饮食和习惯,避免对口腔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四、宝宝的洗护宝宝的皮肤娇嫩敏感,因此洗护过程需要特别注意。
婴幼儿发育阶段的注意事项婴幼儿的发育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对于他们的健康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照顾者需要特别关注婴幼儿的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睡眠和安全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发育阶段的注意事项,帮助父母和照顾者更好地照顾婴幼儿。
一、新生儿期(0-1个月)1. 喂养:新生儿需要经常喂养,通常每2-3小时喂一次,每次喂奶量约为60-90毫升。
母乳是最好的喂养方式,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抗体。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配方奶粉,但要确保奶粉的质量和卫生。
2. 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时间很长,每天大约需要16-20小时的睡眠。
为了保证婴儿的安全,睡眠环境应该安静、温暖、通风良好,避免使用过多的被褥和枕头。
3. 安全:新生儿的头颈部肌肉较弱,需要特别注意支撑头部,避免颈部受伤。
同时,要保持婴儿周围的环境整洁,避免细菌感染。
二、婴儿期(1-12个月)1. 饮食:婴儿期的饮食逐渐引入辅食,可以从6个月开始添加米粉、果泥、蔬菜泥等食物。
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质量,确保婴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要避免添加盐和糖,以免对婴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运动:婴儿期是婴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婴儿提供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玩具,鼓励他们爬行、翻滚、坐立等活动,促进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发育。
3. 安全:婴儿期的婴儿开始爬行和探索周围环境,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家中的电源插座应该用安全盖子覆盖,锐利的物品应该放置在婴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同时,要避免婴儿接触有毒物质和危险品。
三、幼儿期(1-3岁)1. 饮食:幼儿期的饮食应该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肉类等。
要避免给幼儿过多的零食和高糖饮料,以免影响他们的健康。
2. 运动:幼儿期的幼儿需要更多的运动和活动,可以带他们去户外玩耍,进行跑步、跳跃、爬山等活动,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协调能力。
3. 安全:幼儿期的幼儿开始学习走路和独立行动,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家中的楼梯应该安装护栏,锐利的物品应该放置在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
婴儿育儿知识百科一、新生儿护理1、新生儿的皮肤娇嫩,需要特别的呵护。
每天用温水给宝宝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但要注意不要过于频繁,以免破坏宝宝皮肤的天然保护层。
洗完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如脖子、腋窝、腹股沟等,可适当涂抹婴儿润肤霜。
2、新生儿的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带残端的干燥和清洁。
每天用碘伏消毒 2-3 次,避免沾水和受到摩擦。
一般在出生后 1-2 周,脐带会自然脱落。
3、宝宝的眼睛和口腔也需要注意清洁。
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眼睛,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拭,动作要轻柔。
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别清洁,喂奶后可适当喂一点温水,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奶液。
二、喂养知识1、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的食物。
产后应尽早让宝宝吸吮乳头,促进乳汁分泌。
母乳喂养应按需喂养,即宝宝饿了就喂,一般每天 8-12 次。
妈妈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乳汁的质量。
2、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选择配方奶粉时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段位。
冲调奶粉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调配,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奶粉中的营养成分。
喂奶时要注意奶嘴的大小和流速,避免宝宝呛奶。
3、随着宝宝的成长,4-6 个月左右可以开始添加辅食。
首先添加的是米粉,然后逐渐引入蔬菜泥、水果泥、肉泥等。
添加辅食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 3-5 天,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后再添加另一种。
三、睡眠问题1、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较长,一般在 16-20 小时左右。
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宝宝睡觉时可以使用柔软的床垫和被褥,但要避免过于厚重,以免影响宝宝的呼吸。
2、宝宝的睡眠姿势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仰卧是最安全的睡眠姿势,但在宝宝清醒时,可以让他们适当练习俯卧,有助于锻炼颈部和背部肌肉。
3、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也很关键。
尽量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入睡和醒来,白天适当增加活动量,晚上避免过度刺激,让宝宝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1、疫苗: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2、维D:出生后15天即可开始补充维生素D33、戴帽子:新生儿头部是重要的散热部位,室内不戴帽4、皮肤:选择正规品牌的宝宝面霜5、穿衣:不要捂,讲究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为准6、枕头:1岁内宝宝都不需要枕头的7、睡姿:新生儿宝宝两侧交替睡,一是为了防止吐奶,二是为了注意睡头型8、喂水:母乳喂养的宝宝在不加辅食前可以不用喂水9、奶粉冲泡:先加水后加奶粉,45℃水温,用手心来回搓动奶瓶摇晃均匀10、洗澡:室温28℃,水温38℃,新生儿洗澡时间不超过10分钟11、鼻屎鼻痂:量多用生理盐水滴入软化后再取出12、胎毛:无需特意处理,随着宝宝长大后期会自行脱落13、红屁屁:及时更换尿不湿,洗屁屁,保持干燥14、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碘伏消毒,洗澡时用防水护脐贴15、洗护:新生儿宝宝皮肤有天然油脂,因此前6个月只需用清水洗澡即可16、眼睛:给新生儿洗眼睛时,先用棉球在水里沾湿,再挤干水分,擦眼睛时由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拭17、发烧:新生儿正常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2℃,38.5℃以下是低烧,可以物理降温,烧过38.5℃,可以服用退烧药,要是反复及时去医院18、指甲:勤剪指甲,防止划伤宝宝19、肠绞痛:拜奥益生菌、做排气操、飞机抱婴儿的小肚脐防护宝宝出生后,脐带与母体分离,在产房被剪断,只留一小段在肚脐上,并用线结扎,脐带会自然脱落但一定要注意护理,否则可能感染。
在家准备75%酒精和棉签,每天以肚脐为中心向四周擦拭,保持肚脐的干燥,更换的尿不湿不宜过长避免摩擦,而且要注意不要在肚脐上沾染到尿液防止感染。
婴儿小屁屁的护理宝宝肌肤娇嫩容易出现红屁股,不建议妈妈们用护理纸巾类的湿巾擦拭宝宝的屁股,容易导致红屁股,更好的方法是用温水给宝宝擦洗屁屁,擦干净之后在条件允许下适当晾一下,给小屁屁通风透气,宝宝会更加舒服,如果宝宝已经出现红屁股的话就不要再用湿纸巾摩擦,一定换成温水清洗,可以用一些小屁屁护理霜之类的产品很快见效。
育儿知识大全0到3岁宝宝从0到3岁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充满了无尽的惊喜和挑战。
作为父母,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一些育儿知识,以便正确地指导和辅助宝宝的成长。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宝宝0到3岁期间的育儿知识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宝宝的需求。
一、新生儿阶段(0-3个月)1. 日常护理: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需要特别的护理。
每天给宝宝洗澡时,可以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婴儿沐浴液清洁宝宝的身体。
在换洗尿布时,应该使用婴儿专用湿纸巾,以保护宝宝的皮肤。
2. 哺乳: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它提供了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和抗体。
母亲应该在需要时随时哺乳宝宝,并确保宝宝吃饱。
如果母乳不够或其他原因无法喂养母乳,可以选择适当的婴儿奶粉来喂养。
3. 睡眠:新生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帮助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
尽量为宝宝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确保没有任何窒息的危险物品存在。
二、婴儿阶段(4-11个月)1. 辅食添加:当宝宝达到4个月大时,可以逐渐添加辅食。
最初的辅食应该以稀糊状的米粉、果泥或蔬菜泥为主,然后逐渐引入其他食物,包括肉类、豆类、鱼类等。
一定要确保食物是安全和易消化的,并注意观察宝宝是否对某种食物过敏。
2. 感觉发展:婴儿在这个阶段会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来探索世界。
为了促进感觉发展,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适当的玩具和游戏,例如发声的玩具、颜色鲜艳的图书等。
3. 社交交往:在这个阶段,宝宝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兴趣。
父母应该多与宝宝互动,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同时,可以带宝宝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婴儿互动。
三、幼儿阶段(1-3岁)1. 智力发展:在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父母应该多和宝宝交流,多读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学习新的词汇和概念。
同时,可以给宝宝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如拼图、积木等,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2. 社交技能:幼儿开始逐渐与其他孩子进行更多的社交互动。
父母可以带他们参加幼儿园或其他亲子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
一月到十二月育儿口诀育儿无昼夜,每一个月都有不同的成长需求和挑战。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学习和调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月到十二月育儿口诀。
一月:注意保暖、警惕感冒。
宝宝易生痰,可以用温水擦拭鼻子和嘴巴,并及时清理鼻涕,避免堵塞呼吸道。
还需注意睡眠,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二月:掌握哄孩子入睡的技巧,利用拍背、摇篮曲等方式帮助宝宝安心入睡。
另外,适当参与亲子游戏、唱歌等活动可以促进宝宝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三月:开始适当开窗通风,增加宝宝接触外界的机会,同时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宝宝会出现口水、手舞足蹈、翻身等行为,父母需要陪伴宝宝,注意保护和安全。
四月:宝宝开始进入固体食物期,需要注意食物的种类和口感,避免喂食过快、过久等不当喂养方式。
同时,要观察宝宝的呼吸、肤色等体征,及时处理宝宝的不适症状。
五月:开始适当给宝宝穿上轻便的夏季衣服,避免过度包裹。
此时,宝宝的运动能力增强,可以给宝宝安排更多的户外活动,促进宝宝骨骼和肌肉的发展。
六月:进入夏季季节,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注意防晒和避免中暑。
宝宝的情感认知发展快速,需要父母温馨的陪伴和引导。
七月:增加宝宝接触自然、动物等的机会,培养宝宝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同时,父母要养成规律、有节制的生活习惯,避免宝宝养成不良习惯或情绪波动。
八月:宝宝的生长速度开始逐渐放缓,需要注意提供适当的营养、锻炼和休息,保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父母要耐心教育宝宝,引导宝宝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九月:开始逐渐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教宝宝穿衣、洗手等基本技能。
父母要关注宝宝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并注重沟通和交流。
十月:宝宝开始出牙,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清洁宝宝的牙齿和舌苔,避免口臭、蛀牙等问题。
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大幅提升,父母要及时引导和锻炼。
十一月:增加宝宝接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机会,培养宝宝的审美和艺术兴趣。
同时,注意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宝宝避免奔跑、攀爬、交通等危险行为。
育儿知识详解育儿是每个家长都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从孩子出生起就开始了,直至孩子成年成人。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很多家长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
因此,需要对育儿知识进行详细了解,提高育儿的技能和水平。
本文就来详细介绍育儿知识,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
一、婴儿期1.喂养方式一般来说,婴儿的喂养方式主要有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种。
母乳喂养是最为自然、最为健康的喂养方式,可以提供宝宝各种所需营养,利于宝宝的免疫力和智力发育。
人工喂养则需选择适宜的奶粉,并按照奶粉配方进行喂养,这种喂养方式相对母乳喂养会相对简单,但需确保奶粉的质量以及喂养方法的正确。
2.尿布使用宝宝在婴儿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排泄物也更为频繁,因此尿布的使用极为重要。
婴儿尿布的选择应依据孩子的体型和排泄量而定,一般而言需要保证不漏尿、不漏便,保持宝宝的干燥,避免感染。
3.睡眠方式宝宝在婴儿期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是在白天较为清醒,晚上更容易入睡。
在睡眠环境的选择上要考虑温度、光线、噪声等因素,宝宝床铺的选择也需要保证安全性和舒适性。
4.打嗝宝宝在吃奶后经常会出现打嗝的情况,家长需及时对此进行处理,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轻拍宝宝的背部或使用打嗝水来缓解。
二、幼儿期1.饮食管制幼儿期儿童的身体发育快,饮食营养摄入需要注意饮食营养搭配,不要局限于某一种食物,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
同时也需要防止过多进食导致的肥胖问题。
2.睡眠时间幼儿期的儿童睡眠时间仍然相对比较长,应确保足够的睡眠时间,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3.生活习惯培养在幼儿期,孩子的生活习惯也需要逐步培养,如穿衣、洗脸、刷牙、洗手、大小便等方面具体操作,家长需认真进行指导和引导。
4.性格特点培养幼儿期的儿童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但家长需要适当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品质,让孩子在日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1到24个月育儿方案第一篇儿童保健第一章1—3个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徐秀1、体格生长此期是小儿体格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体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克,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5-3.0厘米。
1-3个月男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个月5.2257.038.238.02个月6.3760.740.040.43个月7.2363.541.342.11-3个月女童体格发育月龄体重(千克)身长(厘米)头围(厘米)胸围(厘米)1个月4.9156.337.537.32个月5.8259.339.039.23个月6.5561.940.340.72、如何给宝宝称体重体重是儿童的健康标志,是判定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个正常的小儿体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而且还有一定的规律。
一个足月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千克左右;在2.5-4.0千克之间均属正常范围。
几乎每个新生儿在生后的最初2-3天内,都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这叫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生后3-5天降至最低点,下降幅度可达出生时体重6%~9%,但最多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
以后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体重逐渐增加,大多在生后第7-10天内,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到满月时,新生儿体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
在生后的头三个月,体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加750克左右。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几种,也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用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测体重时应注意,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婴儿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仅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测得的宝宝体重都应作记录,在注意宝宝体重是否达到参考标准的同时,还应注意体重增长的速度。
有的小宝宝出生体重比较轻,但其增长速度已达到甚至超过正常水平,尽管测得的体重还没有达到参考标准,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宝宝不但生长健康,还在努力“赶上生长”呢。
相反,有些宝宝虽然测得的体重尚符合参考数值,但增长速度比较慢,倒要认真寻找一下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如何给宝宝量身高(身长)身高(身长)是孩子骨骼发育的一个主要指标,它包括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
身高的增长速度和体重一样也是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在生后第一个月,宝宝身体可长高5厘米左右。
在生后头三个月,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5厘米。
3岁以下的小儿应躺着测身长,在医院有特定的量板测量小儿的身长。
测量前先脱去孩子的鞋、袜、帽、外衣裤及尿布。
让小儿仰卧在量板的底板中线上,头接触头板,面向上。
测量者站在孩子的右侧,用左手按直小儿的双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的足底,读取身长的刻度。
在家里,如果没有量板,也可让小儿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
在小儿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测量方法和医院量板的量法一样,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小儿的身长。
测量身长时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紧贴小儿的足底,而不能只量到脚尖处,否则,会使测得的身长大于其实际身长。
3岁以上的小儿可站着测身高。
可用身高计或将皮尺钉在墙上进行测量。
小儿直立,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臀部、双肩及头部均接触到立柱或墙壁,两手垂直于身体两侧,两膝站直,不能弯曲,足跟并拢,足尖稍分开,两眼平视正前方,头不能上仰或俯视。
用一横木板紧压头顶,读取数值,即为身高。
孩子将来能长多高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
人的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以及活动锻炼等等。
一般来讲,5岁以前,孩子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不大,主要受营养、慢性疾病和内分泌因素的影响。
5岁以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父母高大的,孩子一般也长得较高。
但也有不少矮个子的父母其子女身高远超过父母的,这说明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很重要,保证宝宝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一定的活动量,促使孩子健康生长。
4、如何测量宝宝的头围头围是反映脑的发育,脑容量的大小也是体格发育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婴儿出生后头两年大脑的发育迅速,头围增长也很快。
二岁以后头围的长速逐渐减慢。
出生时头围平均34厘米,出生头三个月头围平均每月增加1.5厘米。
测量头围时选用一软尺,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左侧眉毛的上缘,然后紧贴皮肤经过枕骨结节最高点绕头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头围。
头围的大小也象体重、身高一样有个正常范围,并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头大肯定大脑发达,小孩聪明,这是不正确的。
如果一个小儿出生时头围正常约为34厘米左右,到3个月时头围迅速长到42厘米时,这就要怀疑是否有脑积水、佝偻病或其他疾病。
如果一个小儿出生时头围就比正常小,生后头围的增长速度也很慢,甚至停止生长,那么要高度怀疑是否有脑发育不良,是否有头小畸形的可能。
因此,当宝宝的头围长得过快或过慢,都是不正常现象,家长都应及时带他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5、如何测量宝宝的胸围胸围是用来评价小儿胸部的发育状况,包括肺的发育、胸廓的发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程度。
新生儿出生时胸围约32厘米,比头围小1-2厘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厘米。
一般情况下,小儿在1岁以内头围比胸围大,1岁时胸围逐渐超过头围。
3岁以下小儿测量时取卧位,让婴儿平躺在床上,两手自然平放,将软尺零点固定于乳头下缘,使软尺接触皮肤,经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的数值即是胸围。
3岁以上测量时取立位,两手自然下垂,测量方法同上。
胸围的大小与体格锻炼及衣着有关。
小宝宝正处于迅速生长时期,日长夜大,而有的家长喜欢给宝宝穿束胸的裤子,人为的束缚其胸廓的发育,时间一长可导致宝宝肋骨下陷、外翻,胸围过小。
因此,家长应注意给宝宝穿宽松的衣裤。
同时,经常给宝宝做被动操锻炼其肌肉和骨骼,如扩胸运动等,锻炼孩子的胸肌,促使宝宝的胸肌发达,带动胸廓和肺部的发育。
6、定期带宝宝去健康体检看着日长夜大的小宝宝,父母总有点不放心,心存疑虑:我的宝宝长的健康吗?那么定期带孩子去儿童保健科体格检查是解决您心中疑虑的最佳方法。
定期体格检查,首先可以系统了解宝宝各个年龄段的体格生长情况,通过定期的多次测量,不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长水平是否达到参考标准,还可以及时了解一段时期内,宝宝生长的动态变化,观察他的生长速度是否和参考标准相近,能及时发现生长异常,仔细寻找病因,使一些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其次,对孩子的智能发育作出评估,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是否在正常水平。
发现有疑,进一步通过神经心理测试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做全面的评价,对有智能发育迟缓和心理发育偏离的孩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计划。
另外,在定期体格检查时,还能从保健医生处得到科学育儿的知识指导,了解许多有关孩子喂养、护理、卫生保健和早期教育等方面的新理念,促使宝宝长得更健康。
带宝宝定期体格检查,一般来讲,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个月一次;6个月到1岁,每2-3个月一次;1岁到3岁每半年一次;3岁以后每年检查一次。
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一般情况详细询问宝宝的进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
全身检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及评价;婴儿前囟的闭合情况、牙齿萌出或患龋齿的情况,眼、耳、淋巴结有无异常,以及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四肢关节、骨骼、皮肤等全面检查。
发育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孩子发育的粗动作、细动作、言语发育、社会适应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婴儿生后6-9个月应进行血色素检查等。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指导。
每一次的体格检查都应记录在宝宝健康手册上,父母应妥善保管好这本宝宝健康手册,它就象宝宝的健康护照,记录了宝宝成长的每一步。
记住不管去何处就医,均应带上宝宝健康手册,以供医生系统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
7、神经心理发育1个月的宝宝在俯卧时已能稍抬头片刻,到3个月俯卧时能抬头45度,同时眼睛也能追随物体转头过中线。
小手开始逐渐放松,不再一直紧握拳头,有时会两手张开,有时看到玩具会手舞足蹈,全身乱动;2个月时,吃奶会用小手去触摸乳房、触摸妈妈的脸,偶尔也会吸吮手指;3个月能在胸前玩耍自己的双手,碰到物体能随意抓握。
双腿开始蹬踢有力,扶着宝宝的腋下,双腿已能支持部分体重。
此时宝宝愉快时会微笑,并发出咕咕的喉音,与成人交流。
1个月的婴儿已初步具备感知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觉1个月的婴儿可注视物体并且目光随着物体移动,但在生命最初的两个月里,婴儿只能看到20~30厘米以内的东西。
两个月时已能调节视焦距,并且分辨不同波长的颜色,到3个月时,调节范围扩大,头眼协调好,头部可灵活转动,转向有光亮、色彩鲜艳的地方盯着看。
对颜色视觉已接进成人,喜欢红色、黄色、橙色。
听觉研究表明新生儿已有良好的听觉灵敏度,稍响一点声音会引起宝宝一些细微的动作改变,如眨眨眼睛、动动咀唇、或加快呼吸等。
1个月左右已能分别人的言语声和环境发出的非言语声。
小婴儿喜欢听和谐、轻柔的声音,妈妈的声音对宝宝来说是最动听的音乐。
一般婴儿到3个月时能感受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将头转向声源。
嗅觉和味觉1个月的宝宝能区分母乳的香味,不喜欢刺激性的气味,到2-3个月时碰到难闻的气味会扭头避开;婴儿天生喜欢甜味,尝到甜味会露出愉快的表情,不喜欢苦、酸、咸味的食物。
3个月左右的婴儿已能区分食物的细微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宝宝习惯了妈妈的奶香味后,不喜欢吃其他奶粉的原因之一。
触觉宝宝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
小婴儿的触觉非常发达,当身体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时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当您抱起宝宝时,他们喜欢紧贴你的身体,依偎着你。
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温暖的手轻轻抚摸他的面部、腹部或背部,大多能使宝宝逐渐安静下来,停止啼哭。
在平时,父母应学会用皮肤接触来表达自己对宝宝的爱护和关怀,每天给宝宝作抚触训练有利于宝宝身心健康。
8、宝宝每天需睡多长时间新生儿每天要睡16个小时(可能更多),一般每次持续2-3小时。
宝宝睡眠也有几个阶段:打盹,快速动眼睡眠,深睡眠,和极深睡眠。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清醒的时间逐渐增加。
由于宝宝每次2-3小时的睡眠周期可能会使你们困惑,因为他不同于我们成人的睡眠习惯。
更有甚者,宝宝白天呼呼大睡,晚上精力旺盛开始不睡觉,也就是常说的睡倒觉。
耐心些!这些状况会随着长大而改变,并开始适应子宫外的生活节律。
同时,家长可以尽量安排让宝宝在下午保持清醒状态,特别是到下午4-5点钟以后不要给宝宝睡觉,逗他玩一会儿,到晚上7点钟左右再给宝宝做睡觉准备,可以开始建立一些睡前准备(如洗澡、阅读、唱歌),这些当孩子大一些后,有助于他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