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之诗歌鉴赏
- 格式:pdf
- 大小:263.95 KB
- 文档页数:2
诗歌语言鉴赏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诗歌语言鉴赏教案诗歌语言鉴赏教案(精选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语文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篇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语文诗歌鉴赏篇2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
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
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
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诗中有真味乃需细品评——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道是“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一首好诗,就像一道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总是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那么,如何才能领略到一首好诗的佳境、真意和妙趣呢?关键在一个“品”字。
品什么呢?品“妙语”,品“风格”。
说到诗歌语言,从命题的角度来讲,大致可以分为炼字、炼句、语言风格三类。
而考查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目失分情况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同学们思路缺乏条理性,答题缺少规范性,常常遗漏要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三、检查课前预习指出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清新自然)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含蓄隽永)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平淡自然而含蓄隽永)4.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清新自然)5.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平实质朴)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清新自然)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清新雅致、清新自然)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含蓄委婉)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清新自然、多用口语)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纲点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
鉴赏诗歌语言一、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要抓住诗中的关键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字,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了秋风大散关”一句用六个意象描绘了两幅气势磅礴的抗金斗争图。
此外,有些诗歌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如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一”字就显示出此梅先于众梅,不同寻常。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副词“尽”字,写出了戌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 鉴赏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它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不小的帮助。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而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相关链接)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工丽直率清幽雄奇奔放悲慨质朴简洁洗炼沉郁(1)许多作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李清照、姜夔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眺、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雄健高峻:王安石、王昌龄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2)不同类的诗的风格不同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
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起古诗词鉴赏,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
如何正确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从意境语言的角度鉴赏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意境美意境是古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内心产生了与环境共鸣的特殊基调。
主要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而诗歌最典型的描写手法就是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
例如: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此诗描绘出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天真无邪的姑娘,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诗通过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意境美的诗,都是有“韵味”的。
一首诗要有回味无穷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例如八年级下册课后古诗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至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古诗词的意境是繁复多样的。
或雄奇阔大,或苍凉悲壮;或清新素雅,或浓艳瑰丽。
但诸多类型不外乎可归入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两大类。
李白之诗,苏轼、辛弃疾之词属前类,其所描写的意境,往往以雄伟、粗犷、有力、奇异等感性形象给人以强烈刺激,从而使人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振奋的激荡和崇高的美感。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作者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
不同的作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
常见、常考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以下几种。
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词直接陈述。
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或用口语,情真意切;或朴素自然,宛如民歌。
总之,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中蕴含着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 饮酒(其五)》]这20个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含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清新自然具有此种语言风格的诗歌常为写景诗,诗中景物优美,色彩明丽,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也多种多样,多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景物描写或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常表达作者怡然喜悦的感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 小池》)这两句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飘逸绚丽诗歌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缤纷的色彩,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
”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这两句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红”“青”颜色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这种风格的诗歌往往不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借景抒情,用景物的色彩与特征暗示(烘托)个人的情感;或语义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用典故,借古人的事抒自己的情;或在对比中表达个人的情感态度;或托物起兴,寄托个人情感(或讽喻等)“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如梦令》)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在的惋惜之情豪放雄浑这种风格的诗歌气势磅礴,意境雄浑,立意高远,笔力雄健,气概恢宏唐诗中李白是诗歌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杰出代表沉郁顿挫此类诗歌往往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里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以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音韵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答题步骤:①点明语言风格;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③表达效果(意境,情感)常见风格举例: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浪漫主义诗人,边塞诗人,胸怀乾坤的诗人作品常有此风格。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的前两句绘景造境极其壮阔,如“千里黄云”“雪纷纷”,天地之广,风雪之大,景物之壮阔,折射出诗人心胸之壮阔。
后两句是抒情,“天下谁人不识君”,悲壮之中充满信心。
“天下”与前面的“千里”相照应,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顿挫,指语势有停顿转折。
此类诗歌的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常有此风格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雄厚等,如杜甫《登高》。
(3)悲壮慷慨此类诗歌,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边塞诗人、爱国诗人、人生坎坷的诗人作品常有此风格。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时所作。
由于武攸宜的轻率和无能,致使东征军前军陷没,陈子昂两次进谏,并自告奋勇,“乞分麾下两万人以为前驱”,结果武攸宜恼羞成怒,反将他贬为军曹。
语言美之诗歌鉴赏
发表时间:2016-10-11T14:18:11.90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作者:傅泉松
[导读] 中国的古典诗歌不仅优美,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昌学院南校区 615000
前言
中国的古典诗歌不仅优美,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够激发读者丰富的情感,使之发生跌宕起伏的变化,而且能够使读者在理解感悟与吟咏诵读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使读者尽可能多地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厚蕴,于耳濡目染之间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与悠久历史。
本篇文章着重讲解如何鉴赏诗歌,如何领会意境,提高品位,培养鉴赏能力,体会中华语言之美。
曾经有人这样问过我们该当如何地生存呢?于是就有人给过这样的答案“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是多美富有诗意的唯美的答案了。
那么我们就这句最具诗意的回答展开我们的研究讨论如何发现语言美,如何鉴赏诗歌。
第一章如何鉴赏诗歌
想要了解鉴赏诗歌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诗呢。
文学定义为:“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现下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诗里面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凝练,在和谐的程度和节奏的上特别鲜明,它所用的语言和散文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鉴赏诗歌。
1.1细读精读慢读用心去感受诗歌塑造的形象。
阅读诗歌是首先要求我们就是要细读精读慢读的用心去感受是个索要塑造的形象以及诗歌所要表达的心情,“吟哦讽诵”应是我们走进一首诗歌的唯一路径。
赏析诗歌,就应反反复复地读,仔仔细细地读。
在诗歌中寻找、感受诗的鲜明的形象,并领会作者蕴含的感情。
1.2、朗读诗歌细细品味思考诗歌所不表达的意境。
好的诗歌必有好的意境。
每首诗歌的意境,都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也就是作者心中所抒发的“情”与现实生活中的“物”有机统一后,经过提炼升华,能引人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的审美化境
1.3读诗歌时要多联想多方探寻诗的价值。
只有在读诗歌的时候多方位的思考才会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与感情,就像俗语说的,惟有知人论世,才能评说诗歌价值。
假如读者对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社会习俗、以及诗人的生活遭遇和思想倾向、创作道路等有所了解,那么会更有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
第二章鉴赏诗歌的方法
2.1鉴赏诗歌借助诗词题眼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许多诗歌,一看诗歌的标题就大体可以让读者了解到诗歌丰富的内涵和全诗的感情基调。
例如杜甫的古诗《春夜喜雨》,题眼中的“喜”字就基本上奠定了全诗载欣载喜的感情基调,尽管在全诗中喜字没有露面,但“喜”意从诗意中透漏出来。
所以,鉴赏诗歌首先要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2.2、鉴赏诗歌可以借助主旨句鉴赏诗歌
什么是主旨句呢,其实所谓的主旨句就是诗歌中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的句子。
在表情达意上,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常常把它放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2.3鉴赏诗歌要学会借助常见文化意象
这里所说的“常见文化意象”是指古代诗歌中作者采用的富有固定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景或物。
比如“爱莲说”中的诗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都是靠物来比喻人抒发作者的感情。
第三章如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能够领会意境,提高我们的品位,培养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简单概括地说,主要有三步
3.1首先鉴赏诗歌我们要读懂诗,我们鉴赏一首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
如果读不懂,那么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读明字意,要读明白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
比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字,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么就无法透彻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第二步就是读懂典故,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
鉴赏诗歌中的有些诗词,不用典故,读者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但是有些诗歌,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读懂,但是很难正确解读其中的内涵。
例如,高山流水的故事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手。
不理解这个典故,就不能很好理解二人的感情。
第三步就是读明意象,就是弄清诗歌中作者所选意象的代表。
所谓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物象。
诗歌本身是含蓄、凝练的艺术,作者的情感往往不是在诗歌中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就是借助意象来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3.2其次鉴赏诗歌我们要读透诗,读透诗歌这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二步。
在这一步上,我们要做到四会,分别是要求读者会“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是用于古典诗词鉴赏,主要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里的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也包括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
要求我们会“沿波讨源”,就是指会根据诗中的线索去探究作品之源乃至作者的师承之源等。
会挖掘意境意境,是研究诗歌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
我们要鉴赏诗歌,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
会鉴别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鉴赏古典诗词时,会就同题目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这对读透作品是极为有利的。
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道尽其妙处。
等。
3.3鉴赏诗歌我们要读化诗,读化诗歌这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也就是说我们要对一首诗歌进行解读,不
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与其意境的挖掘等层面上,而是对作品能烂熟于心,将作品的意境化为鉴赏者心中的境界,并能以其独特的角度、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古诗《春夜喜雨》唐杜甫
古诗词《爱莲说》宋周敦颐
古诗词《醉花阴》宋李清照
《古代诗歌鉴赏相关知识和技巧》宜昌七中宋正武
《如何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松原市长岭县第四中学马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