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5.67 KB
- 文档页数:5
中式英语之鉴笔记以下是一份中式英语之鉴笔记:一、中式英语的表现1、用词不当:中式英语常常在用词上出现偏差,使用不地道的表达方式。
例如,“I am very happy to help you.”应该翻译为“我很高兴能帮助你。
”而不是“我非常开心可以帮助你。
”。
2、语法错误:中式英语在语法方面常常出现错误,比如使用动词的不当形式,或是在句子的结构上出现问题。
例如,“Yesterday I went to the park and I saw a beautiful sunset.”应该翻译为“昨天我去了公园,看到了美丽的日落。
”而不是“昨天我去了公园我看到了美丽的日落。
”。
3、表达方式生硬:中式英语的表达方式常常显得生硬,不够流畅自然。
例如,“I like this book. It is very interesting.”应该翻译为“我喜欢这本书,它很有趣。
”而不是“我喜欢这本书,它很有趣吗?”二、如何避免中式英语1、多读多听:多读英文原著和新闻报道,多听英语音频和视频,可以提高英语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习语法:学习英语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可以帮助你正确地使用英语。
3、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可以锻炼你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请外教指导:请外教指导你的英语表达,指出你的问题所在,可以帮助你纠正中式英语的错误。
三、中式英语之鉴示例1、“I very like English.”(错误)正确翻译:“I like English very much.”(正确)2、“She is beautiful than me.”(错误)正确翻译:“She is more beautiful than me.”(正确)3、“I have two books in my hand.”(错误)正确翻译:“I have two books in my hands.”(正确)总之,要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高中生习作中中式英语分析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生搬硬套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产生的错误称为中式英语, 英语初学者或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突出。
词汇层面上的问题主要表如今以下六个方面。
一、字对字直译[ 例 1]他的年龄太小了,不能去上学。
中式: His age is too small can ’ t go to school.地道 : 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分析:学生将“他的年龄〞字对字直译为“ his age 〞,而“ his age 〞不可能是“ go to school 〞动作的施行者。
[ 例 2]我有 17 岁了。
中式 : I have 17 years old.地道 : I am 17 years old.分析:学生将“有〞字对字直译为“ have 〞用来表达人的年龄有多大,明显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 例 3]十年后,石油将缺乏。
中式 : Ten years after, the rock oil will be in short supply.地道 : Ten years later, oil will be in short supply.分析:表示时间“……之后〞, after 是介词,习惯用在时间之前,而later 是副词,习惯用于时间之后;“石油〞直接翻译成“ oil 〞就行了。
字对字直译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只记汉语意思,不记单词的词性,不清楚单词的英语意思,不清楚单词确实切用法,没有牢记英语的一些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达,生搬硬套。
字对字直译也是引起下面将要谈及的搭配不当、误用主语、语序不当、过多使用修饰词、不注意词性转换等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搭配不当[ 例 4] 你应该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
中式 : You should look up the dictionary when you see a new word.地道 : You should look up a new word in the dictionary when you come across it.分析:“查字典〞的本质是在字典中查生词,而不是单纯为了查看字典,所以英语的正确表达应为“ look up a new word in a dictionary 〞。
12个典型中式英语及纠正1、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误: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正:The price is right.提示: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
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这句话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2、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误:What's your job?正: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提示:what's your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
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3. 用英语怎么说?误:How to say?正: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提示: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绝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
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4. 我的舞也跳得不好。
误:I don't dance well too.正:I am not a very good dancer either.提示:当我们说不擅长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英语里面通常用not good at something,英语的思维甚至直接踊跃到:我不是一个好的舞者。
5. 现在几点钟了?误:What time is it now?正:What time is it,please?提示:What time is it now是一个直接从汉语翻译过的句子,讲英语的时候没有必要说now,因为您不可能问what time was it yesterday,或者what time is it tommorow?所以符合英语习惯的说法是:请问现在几点了?还有一种说法是:How are we doing for time?6. 我的英语很糟糕。
中式英语是一种以中文语言结构和文字表达方式来使用英语的语言,在中国,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语言的使用。
下面就来看一些生活中的中式英语的例子:
(1)“太累啦!”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I'm so tired!"。
(2)“一会儿见!”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See you later!"。
(3)“你怎么了?”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What's wrong with you?"。
(4)“去不了”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I can't go."。
(5)“等一会儿”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Wait a minute."。
(6)“好久不见”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Long time no see."。
(7)“不好意思”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Sorry."。
(8)“真的吗?”这是一句中式英语,意思是"Really?"。
以上就是生活中的中式英语的例子,在日常的交流中,中式英语的使用会使人们的交流更加顺畅,让双方更加容易理解。
中式英语经典例子
中式英语经典例子
中式英语经典例子
中式英语是指受不同语言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出的综合性的英语
语言,其表达特征是介于传统英语和本地汉语之间,包含英语语法和汉语句式、词语。
其中有大量来自中国文化及英语文化的异化词汇,普遍使用在中国当地英语话语中,也被称为Chinglish。
中式英语习语在用词上比英式英语多了些汉语色彩,可以向外地人展示中国文化,让人们了解一些本地习俗,此外也可以帮助中国本土人士更好地融入英语学习环境。
以下给出几个典型的中式英语例子:1.One-day trip”的是“一日游”,意思是在一天时间内完成的
旅行,而不是只去一天的旅行。
2.Can Charge”指的是“充电”,就是把电池充满电的过程,而
不是收费的意思。
3.Shut up”的是“安静”,意指你不要说话或不要发出声响,而不是被人闭嘴或放纵说话的意思。
4.Actually”的是“实际上”,意指事实上,或你所说的不一定
准确,而不是表示非常感谢别人的话。
5.Lollipop”指的是“棒棒糖”,是一种小小的甜食,而不是表
示要抚摸或喜欢。
6.Brainstorm”的是“头脑风暴”,即通过小组合作,思考出一
些有益的想法,而不是把别人的想法拒绝掉。
- 1 -。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 中式英语之鉴01.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误] With a comet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正] With a jinx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注:“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comet)的俗称,因其后面象拖着的一条像扫帚一样的长尾巴而得名。
在中国古代,“扫帚星”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祸根:(person or thing that is thought to bring)bad luck(to sb/sth );curse。
英语的 comet 虽然没有这层含义,但却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即 jinx。
例:There's a jinx on/Someone's put a jinx on this car: it's always giving me trouble. “这辆汽车上有什么妨人的东西,总给我找麻烦”。
0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误]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正] Tastes differ.注:Tastes differ/vary 是句英语谚语,除此以外,原句还可翻译成:No dish suits all tastes. / You can never make everyone happy. / All things fit not allpersons. / Every man has his hobbyhorse[liking]. / Every man[one] to his(own) taste. / It is difficult to cater for[to] all tastes. / It is hard to suit all tastes. / No dishsuits all tastes. / Some persons like to eat radishes, others prefer cabbages--people's tastes are various. / There is no accounting for tastes. / There is no disputingabout tastes. 等。
外教一对一英文表达中的常见中式英文——俚语1.Tom总是拖大家的后腿。
中式英文:Tom always pulls our leg.地道版本:Tom is always a drag on the team.在不熟知正确表达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对于中文的成语或特色表达的第一反应便是直译为英文,认为只要英文的语法与基本词汇不出差错,含义亦可准确传达。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如成语或俚语的表达常包含了不同语言的文化特色。
这样的直译不仅不能表现出本意,有时也会带来违背初衷的效果。
例如,此处的pull one's leg,说话人本意想表达Tom是团队的累赘,降低了大家的效率。
于是根据中文中“拖后腿”进行了直译。
殊不知这个英文短语的意思是“愚弄某人”。
这就是直译造成了初衷背离。
那么,此处正确的表达可以是be a dragon。
drag在此处的英文释义是: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makes someone or something else develop or process more slowly.符合我们所谓的“拖后腿”的表意。
2.他上课时如履薄冰。
中式英文:He feels like walking on ice while teaching.地道版本:He feels like walking on eggs / eggs hells while teaching.鸡蛋是极易破裂的,所以买菜的时候我们通常将它们置于单独的袋中。
这里的walk oneggs/eggshells的表达就是根据此特点而产生,对等了中文中“如履薄冰”这个成语的含义。
虽然此处中式英文的直译“ice”不至于对于交流造成极大障碍,但毕竟中英文在此处的文化喻体不同,对于标准的英文表达,我们依旧需要牢记于心。
3.三思而后行中式英文:Think three times before you act.地道版本:Think twice.每当提到Think twice, Thomas总不经想起Michael Jackson大名鼎鼎的单曲Billie Jean中的那句歌词:So take my strong advice, just remember to always think twice (do think twice ). 意在告诫纠缠不休的女孩儿们,三思而后行!中文中以“三”言其多,如“三省吾身”,“孟母三迁”等等。
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和例句分析
一、什么是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日常交际和写作中因受汉语思维和文化
的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
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征
的英语,是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的。
中式英语是规范英语在中国的误用,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受汉语思维和文化影响拼造出的与正规
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习惯相悖的英语。
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出
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二、中式英语的例子
中国人长期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又深受汉
语思维、文化背景、表达方式的影响,常直接套用汉语规则和表达习惯。
下面
就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一)语音方面
汉语和英语发音规则差异很大。
例如,汉语拼音中没有/θ/这个音,很多
学生就借用与之相近的/s/来发/θ/的音。
比如,think和thank you,这是两
个最容易出现的中国式发音的典型错误。
(二)词汇方面
1.词汇误用
英语中的一些词有与之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语境中,
常犯的错误是只记住了单词的中文意思,没有考虑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只是机械地对应英汉翻译,因此导致了出现中式英语现象。
例1:I am watching a book.
例2:Tomorrow I will look a movie.
例1和例2中“watch”和“look”都有看的意思,但他们使用的语境各
不相同,规范的英语应该是“reading a book”和“watch a movie”。
与这类错误相似的还有“speak,say,talk”的误用,如“Can you say
Chinese?”。
2.词汇冗余
汉语表达中经常会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强调所说内容和语气,而英语则
尽量避免重复,强调简洁明了。
常犯的错误是按照汉语思维逐字翻译,从而出
现中式英语。
例1:His body is healthy.
例2:My name is called Peter.
例1和例2的两个句子作为中国人来看,不难理解,因为这两句话的表达
与汉语思维完全一致,但是作为英语人士来看的话,两个句子都犯了累赘的错误,与英文的表达习惯不相符。
应改成“He is healthy.”以及“My name is Peter.”
3.词语搭配不当
英语中的一些词组有固定的搭配,如果仅根据中文自作主张地安排搭配,
难免会产生中式英语的句子。
例:Welcome to visit Nanjing!
例句中的意思是欢迎光临南京。
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时没有注意到“welcome to”这个短语后是直接接名词的。
所以地道的英语表达应为“Welcome to Nanjing!”
(三)句法方面
1.语序颠倒
英、汉两种语言陈述句的正常语序都是主-谓-宾(SVO),而英、汉两语
在状语、定语和疑问句等的修饰成分里的位置差异较大,因此,学生容易在这
方面出现错误。
例1:You have how man ypens?
例2:I tomorrow go to Guilin.
英语中的疑问句是把疑问词提前放在句首,后面接一般疑问句或者陈述句,因此例1应该为“How many pens do you have?”。
对于例2,英语的表达习惯是把时间状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因此例2应改成“I will go to Guilin tomorrow.”。
2.虚词的过度使用
(1)过度使用定冠词“the”
在英语口语表达中很习惯在句子中的名词前特别是一些专有名词前加定冠
词“the”。
例:The China is bigger than the France.
对于定冠词“the”,容易出现在不需要定冠词的情况中也使用了定冠词。
有一些国家名称的专有名词是不需要加定冠词的,例如China,France,England等。
但有一些国家名称是由几个普通名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的,就需
要加定冠词,例如:The United States。
(2)过渡使用介词“to”
英语中一些动词与介词“to”搭配构成短语,从形式上看,与不定式很相似,但是这里的“to”后面应该接-ing动名词短语。
但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能与“to”搭配。
在使用介词“to”时往往会出现过渡使用的现象。
例1:I must to go.
例2:We get to home at four in the afternoon.
例1中的“must”是个情态动词,其后直接接动词原形构成句子的谓语,
应改成“I must go.”。
例2中“get”后接的是副词“home”,两者之间不
能加“to”,应把它删掉。
3.单复数、时态及词性不当
汉语的语法关系是通过词汇和词序来表达,没有英语中相对应的单复数和
时态。
因此学生在单复数、时态的运用上容易发生错误。
例:John buys some book in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例句中约翰买书的行为发生在昨天,应该使用一般过去式,“buy”应改
成“bought”,而“几本书”应该用复数形式,应把“book”改成“books”。
4.语态错误
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较高。
汉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情况不多,如果
不需要明确指出动作的执行者,且主动意义和被动意义又不发生混淆时,一般
不使用被动语态。
因此常常会说出语态错误的中式英语。
例1:My dog called Adam.
例2:The story was happened long long ago.
例1是按照中文意思“我的狗叫亚当”直接翻译过来的,没有考虑到主语
和谓语之间的被动关系,应改成“My dog is called Adam.”。
例2中的谓语
动词“happen”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通常是没有被动语态的,应改为“The story happened long long ago.”。
5.汉语习惯表达误用于英语表达中
汉语中有些固定的连词搭配,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即使……也……等,都是经常出现在汉语表达中的连词搭配,但英语的句法结
构中并没有这样的固定搭配,当直接借用了汉语的习惯表达时,就会出现表达
上的错误。
例1:Although he is rich,but he is not happy.
例2:Because the weather is fine,so I want to go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例1和例2中连词的使用是按照了汉语的习惯表达,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去
掉逗号后面的连词“but”和“so”。
四、文化思维模式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虽然掌
握了基本的英语词汇和语法,但由于对英语文化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不够
深入,在与英语人士交往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对方不能理解的甚至是与社交场合
不吻合的中式英语。
例:A(a foreigner):Wow,you look so nice in that dress!
B(a Chinese):It’s just an ordinary dress.
对于赞美,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是谦虚,而西方人士则更乐于欣然接受。
而
中国学生偏爱使用“普通”一词,学生的英语词库中的对应词就是“ordinary”“common”,这些词在汉语表达里不带有一点贬义,而在说英语人士看来这些
词均含有消极意义或带贬义色彩。
例子中B的回答很可能传达给A的信息就是,B认为A的眼光有问题,居然称赞一件很一般的衣服。
如果双方对于对方的文
化背景都不熟悉的情况下,这样的对话很可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是矛盾。
五、中式英语解决方案
(一)保持正确的态度
对于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不要过分厌恶或纠正,而应保持理解和开放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出现的中式英语现象。
外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批判者,应该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更平稳地度过这一语言的认知阶段。
(二)采用综合立体的外语教学策略
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得体地进行目的语输出,帮助使用纯正的目的语进行交际,这就要求外语教学必须做到将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环境相统一,将目的语与其产生的社会相结合。
就我国目前的外语学习条件和环境而言,外语学习的中心环节仍在课堂,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尽可能运用一切现代化语言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更直观地感受、了解目的语的使用背景,并通过大量目的语的输入与输出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消除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目的语输出的潜意识影响。
不能仅仅以单一文字性的语言知识输入,而应把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信息揉合到大量的目的语输入之中,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策略。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非纯语言性的教学,也必然是超出课本范围与程度的目的语输入训练,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出发也是符合学习者认知规律的。
同时,非纯语言学习给课堂注入趣味性,从紧张、消极、防范的状态转入松弛、积极、愉快的状态,创造出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氛围,并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