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 格式:docx
- 大小:19.79 KB
- 文档页数:4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学目标】1.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了解《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并训练“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教学难点: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2)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发射到月球上;……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预设:儒勒·凡尔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去感受他非凡的想象力和不可思议的预知力。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走近名著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本名著的作者。
(出示课件4)预设:儒勒·凡尔纳 (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早年在巴黎学法律,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科学幻想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他的故事生动,幻想有科学基础,许多预想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名著的内容概要。
(出示课件5、6)预设: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一个怪物,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计划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完成读书交流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海底两万里》,老师要教给大家的阅读方法是——快速阅读。
二.走近凡尔纳1.大家都知道《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他。
2.课件出示儒勒·凡尔纳的简介,指名读。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他一生共完成作品104部,代表作《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球旅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等,其作品幻想大胆真实、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堪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三.创作背景介绍四.简单介绍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五.介绍快速阅读的方法。
六.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根据刚刚学到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本p158-p160的精彩选篇,概括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2.再次快速阅读“缺少氧气”这一情节,概括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说说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七.感知人物:(1)说说书中的主要人物⑵人物评析:介绍尼摩船长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根据作品内容,以最后返回陆地的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的身份,给一个亲密的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介绍尼摩船长其人。
请几位同学上来朗读他们所写的信,教师评价。
八、教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两万里》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时而险象环生,时而千钧一发,时而景色绝美,令人陶醉,充分给我们展现了人们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遨游世界的强烈愿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六、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部优教案《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与惊险刺激;2.研读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分析看似完美的他却“不快乐”的原因;3.了解读文、读人、读己的阅读方法,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安排】一课时一、导入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因为一本有趣的书而相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有趣的书——《海底两万里》,一起走进一段奇妙的旅程!二、读文、读人、读己1.活动一:畅游海底世界假如给你一次随鹦鹉螺号在海底遨游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提到的哪个情节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漫步海底世界、收集贝类标本、穿用海洋里的生物为原料做成的衣服、游览海底沉船、勇斗土著人、海底狩猎、海底采珍珠、观赏海底火山喷发、智斗大章鱼、感受鹦鹉螺号的神奇之处、去海底挖煤矿、与抹香鲸搏斗、南极历险等相关的情节……小结:这里有好看的海底美景、好吃的海洋美味、好玩的海底活动,还有惊险刺激的海底冒险,简直是一趟完美的旅程!2.活动二:聆听人物心声美景需要有人共赏,美食最好和人分享,惊险时刻更需要有人帮忙。
在这次难得的海底探险中,你最想与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伴呢?为什么?预设1:博学的阿龙纳斯,忠诚的康塞尔,勇敢的捕鲸手尼德兰,神秘、正义、博学多才、向往自由的尼摩船长。
追问:毫无疑问,同学们选的这四个各有所长的人都会是我们这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好伙伴,但如果说其中有一个人几乎具备了这四个人的所有优点,他可能是谁?(学生:尼摩船长)尼摩船长何其幸运,在他的身上既有着阿龙纳斯的博学多才,也有着康塞尔的对人忠诚、更有着尼德兰的勇猛无畏,况且还富可敌国,每天驾驶着亲自设计并建造的世界上最厉害的潜水艇鹦鹉螺号自由遨游在美丽的海底,还能偶尔扮演英雄的角色,救人于水火,他的人生堪称完美,这个坐拥一切的人,肯定每天都过得快乐而又幸福!你们同意老师的观点吗?预设2:他并不总是快乐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教案《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1.让同学在阅读中学会快速阅读,给他们供应快速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的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同学沟通。
2.让同学在快速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爱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同学喜爱科学、憧憬探险的热忱。
同学的“读书笔记”;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一)展现导入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闻名作家的话,让我们明白: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友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2.展现同学优秀的读书笔记卡,老师作简短的点评。
3.展现老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知同学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观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二)实践阅读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阅读了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爱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请大家再次阅读文本(2分钟),之后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的。
(1)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
人物身份阿龙纳斯船长康塞尔渔叉手之王尼德兰教授的仆人尼摩教授(2)生说喜爱阅读的理由。
(生自由发表见解)师总结:①这部科幻小说叙述的故事真可谓大胆至极。
①我很喜爱《海底两万里》,是因为它有众多的知音。
①凡尔纳所描绘的那些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也是令我非常鄙视的。
①海底的世界特别奇异。
①《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极其惊险的氛围,给我们以视觉上的享受。
2.快速阅读指导,详细方法:①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
同时要留意读书的姿态,要留意读书的质量,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目的学问与实力1.学习并驾驭“快速阅读”这一根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驾驭《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奇妙与惊险,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讲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扶植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爱好,进步阅读实力。
2.通过对名著的理解、探究,激发学生酷爱科学、憧憬探究的热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并运用快读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内容,驾驭相关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与梦想的奇妙结合。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学生沟通有关潜水艇的学问信息)早在潜水艇独创之前,已有一位作家对它进展了详尽的描绘——不仅是对潜艇的外形、功能,甚至包括它在海底的经验都完好地写了下来。
是不是觉得很奇妙?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
在真实的事物还未出现时,我们已经预见了它的样子。
更不行思议的是,如今现实中的潜艇与那位宏大作家的描绘有着很多相像之处。
这部作品就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
二、作品介绍1.作家介绍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与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梦想如今大局部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与“现代科学梦想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化意义,合适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
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
2.内容概览《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个助手,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神秘的潜艇“鹦鹉螺号”所俘虏,之后在海底世界中展开了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
本节课我们将对《海底两万里》进行快速阅读,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小说,对科幻小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经典科幻小说,其内容丰富,情节复杂,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掌握科幻小说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海底两万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海底两万里》原著或简化版。
2.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资源:相关资料、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海底两万里》的封面、插图等,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一. 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神秘的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这部作品具有丰富的科学幻想元素,描绘了奇幻的海底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敬畏之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领略科幻小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幻题材的作品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理解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
2.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海底两万里》原著、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预习《海底两万里》原著,了解小说基本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述小说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如“海底漫步”或“与海怪搏斗”,引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迅速阅读配套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经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
3、感觉小说中出色的人物描绘。
教课要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
教课难点:感觉小说中出色的人物描绘。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现法,练习法教课课时: 2 课时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 500 字左右的读后有感。
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迅速阅读速读能够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能够掌握更多,因此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升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防止发声。
2、减少凝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防止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阅读法。
阅读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仔细认识的书本,不过从整体上大略掌握书中大体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宽泛地认识信息,有助于宽阔视线,是博学多才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过目不忘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守信息的一种迅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没关紧急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要点性内容的一种迅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获得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有关书本资猜中找寻查找的一种迅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念书读文章时,以所认识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边的内容预作猜想,而后将其与后文实质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迅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升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办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一般来说,迅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 70% 左右的水平。
五、对话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 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创始者之一。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快速阅读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
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五、对话作者儒勒·凡尔纳(Jules V 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1.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理读《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课时第1课时1.学习阅读一整本书的方法。
2.学习并训练“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探究活动。
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诺第留斯号”潜艇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它的名字叫“诺第留斯号”。
它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前世今生,请看大屏幕。
1866年凡尔纳通过想象创造了“诺第留斯号”。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6年英国人发明了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1954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师:“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前身出现在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里,其实,在凡尔纳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发明出如此先进的潜水艇,它不过是凡尔纳的想象,但是后来凡尔纳的想象变成了现实。
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大胆的想象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所以这部作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还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预言性。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杰出的科幻小说,有科学幻想,也有梦幻精彩的旅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开启我们的科学幻想之旅吧。
(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
师:在翻开作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
(参见《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设计意图】用“诺第留斯号”潜艇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作家作品介绍便于学生理解作品,同时,为拓展阅读做准备。
二、整体浏览,激发兴趣1.浏览封面。
师:我们读一本新书时,不妨先浏览一下封面,从中获取有助于阅读的信息。
七年级下语文:名师教案:《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一、教学目标1. 通过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作者及背景介绍2. 小说主要人物、情节概括3. 科幻元素和科学幻想的特点4. 小说主题及其现实意义5. 快速阅读技巧与策略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海底两万里》的背景。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概括人物、情节,提炼科幻元素。
3.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小说主题,分享阅读心得。
4. 课堂小结:总结快速阅读技巧,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
2. 评价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
3. 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整地阅读《海底两万里》。
3.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科幻小说,简要介绍其内容并与《海底两万里》进行对比。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海底两万里》过程中的发现和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小说情节、人物和科幻元素的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解答。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情节,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要求学生从科幻元素、人物发展和主题角度出发,讨论并制作一个简短的汇报PPT。
3. 角色扮演:选择几个关键场景,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七、教学资源1. 《海底两万里》原著:提供给学生原著书籍或电子版本,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引用。
2. 相关背景资料:收集有关儒勒·凡尔纳和《海底两万里》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等,供学生参考。
中考复习资源库建设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海底两万里》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单位执教者电话1.教学内容分析《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代表他丰富多彩的想象和慎密细腻的行文特色。
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语音生动有趣,即是艺术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音,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2.学情分析:本篇文章立足于几百年前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想象,距离学生当下,年代差异较大,学生难以产生情感共鸣。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作者的科幻精神,同时,也要注意对于学生前瞻性的引导,科幻是未来发展的极大动力此外,这部小说涉及到生物、地理知识较多,学生阅读起来略有障碍,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注重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在复习这本名著时候,应该从快速阅读下手,回忆找准知识点,串联知识点。
3.教学目标确定(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结合内容理解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特点。
4.学习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并获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难点:提出取有义的针对《海底两万里》的探究专题,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5.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同学们,想必大家都喜欢科幻电影吧?(举例)其实大多数科幻电影都是由科幻小说改编而来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述说看哪些科幻电影是小说改编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海底两万里》这一本科幻小说,快速阅读,重温经典,尤其是故事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了解!学生活动举例自己看过的科幻电影,哪一些是由小说改编的?再回答自己对《海底两万里》还有哪一些印象。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跳读方法,搜索有效信息2.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本内容3.精读片段,感知人物形象4.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热情,开启幻想之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热情,开启幻想之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兴趣1866年,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内德•兰,受美国海军部的邀请,参与清除“海怪”的活动。
结果三人却成为“怪物”俘虏。
原来“海怪”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潜水艇。
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他们便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今天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阅读《海里两万里》,进行一次科学与幻想之旅。
二、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1、假如你在深海里航行,你会遇到哪些海洋生物?2、跳读《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第十四章,用笔圈画出你所读到的海洋生物3、出示胭脂鱼、海鳗、白头虾虎鱼图片,请学生根据特征猜测名称。
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1、打开目录,用笔圈出目录中出现的海域2、请同学在地图中指出航海的路线3、在不同海域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发生?4、跳读第二部分第十六章思考:尼摩艇长带领我们来到南极洲,在南极洲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尼摩船长用了怎样的办法?四、神秘莫测的人物精读第二部分第十六章,看看大家是怎样在大章鱼面前化险为夷的,解读尼摩船长的为人。
阿罗纳克斯教授评价:“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伸张正义的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复仇天使。
”若想深入了解他为何被称为“复仇天使”请课下继续阅读。
五、科学梦幻的精彩旅程1、出示“鹦鹉螺”号图片,并讲解: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请大家猜猜它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核潜艇的大小、时速、动力系统等数据。
2、快速阅读第一部分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比较“鹦鹉螺”号的前世今生有哪些相似之处?3、出示资料并思考科学与幻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开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释放》的科幻小说。
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
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键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
4、总结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六、总结:美国评论家哈桑曾说过:“科幻小说最好的方面是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
”课下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被科学与幻想不断撞击自己的精神中枢。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结合作品明确人物形象特点。
2.通过梳理情节,明确科幻小说的特点及作品叙事模式,小组合作进行基于作品思维的模仿创作、评价,提高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基于作品思维的模仿创作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四、学情分析:全班在开始阅读作品前进行了方法指导、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过程中做到了全程性监督检测,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了解已经比较熟悉,同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教材中鹦鹉螺号的结构示意图、航海路线图及航海日记、介绍尼摩船长的一封信这三个专题进行了梳理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明确叙事模式,进而进行大胆的想象创作便没有了障碍,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创新发散思维,读写结合更能深化阅读效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孩子们,我们通过一个月有计划的阅读,结束了《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旅行,在这趟奇妙的旅程中,我们掌握了快速阅读、精读和跳读、做批注、做笔记和写心得等读书方法,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专题探究我们从书中掌握了更丰富的知识和策略以及人生的启迪,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再次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奇妙的科幻世界。
2.新授(1)交流:这部作品你最喜欢的章节有哪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并且这些故事情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遇险——提出解决方案——成功脱险同时,作品精彩地刻画了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以及康赛尔和尼德兰这些人物的形象。
作品同时给我们展现了一副绝美、奇幻的海底世界图景。
(2)和学习伙伴合作交流,用几个关键词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定义,并结合作品内容进行说明。
(3)展开想象,如果你也是这次两万里海底旅行的其中之一,你还有什么样的惊险故事或海底美景向我们介绍呢?小组合作交流,要求:仿照作品的故事叙述模式,能够体现人物性格,想象符合科幻小说基于科学基础的特点。
3.小结凡尔纳的目的在于概括现代科学积累的有关地理、地质、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重新讲述历史。
——【法】埃泽尔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法国院士利奥泰它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叶呼吁人们保护海洋资源与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同时告诫人们要正确使用科学技术。
总而言之,这是凡尔纳对于17世纪重重社会现象的含蓄回应。
——叶颖聪《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怎样丰富的知识底蕴啊!因此,人们将凡尔纳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确实至名归!《海底两万里》和另外两部《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一起被称为科幻三部曲。
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体会凡尔纳科幻作品的独特魅力。
4.延伸阅读阿西莫夫《基地》 J.K罗琳《哈利波特》六、板书设计: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情节:一波三折遇险——提出解决方案——成功脱险人物:尼摩船长:机智、冷静、知识渊博、神秘阿尤纳斯教授:知识渊博……尼德兰:脾气暴躁、机智……康赛尔:忠诚、勇敢……环境:绝美奇妙的海底风景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3 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从不同角度去去探究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多个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读书专题探究,整理好探究成果。
可以用不同形式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杨利伟遨游了太空,今天我们要和凡尔纳一起搭乘“鹦鹉螺号”到《海底两万里》去旅行。
二、知识竞赛(一)从内容概括、人物、情节等方面准备10道题,让各小组进行抢答。
1. 说一说:请你说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怎样的故事?2. 连一连:请给人物对应的身份连线“鹦鹉螺号”船长法拉格特自然科学家康塞尔仆人尼德•兰捕鲸手尼莫“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阿龙纳斯3. 填一填:(1)凡尔纳是()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被公认为“”。
(2)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3).《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4. 选一选:(1)《海底两万里》第十七章海底森林中出现的动物不正确的一项()A、海蜘蛛B、水獭C、海豚D、火鲛(2)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地呼吸是因为()A. “鹦鹉螺号”将海水进行分解,从而制造氧气。
B. “鹦鹉螺号”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新鲜空气。
C.“鹦鹉螺号”可以利用一些海底植物制造氧……D.鹦鹉螺号上有储存着取之不尽的新鲜空气。
5. 下列是“诺第留斯号”在海底遇到的险情和化解方法,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珊瑚礁上搁浅时,他们等到几天后潮水上涨才脱险离开。
B、搁浅时遭土著人袭击,他们用电还击土著人,使他们自己离开。
C、在南极被困在冰内,面临缺氧而窒息的危险,他们分头轮流带氧气罩外出掘冰,最后挺过危险。
D、遇到章鱼的触须缠绕潜艇的推动器,致使船不能前行,他们勇敢的下船和章鱼进行肉博,牺牲一名船员,但最后取得胜利。
6.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7.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书中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有哪些?三、专题探究成果分组展示1.“海底小纵队”进行“航海路线图”解说。
2.“海葵号”进行“话说尼摩船长”专题展示,用对联的形式阐述故事情节。
3.“带条纹的勇士”组用小报的形式分析尼德兰的个人物形象。
4.“尼德兰航行记”组用漫画的形式展示尼德兰的形象。
5、“南浮一号”用水粉画呈现“遇见大鲨鱼和大章鱼”精彩片断。
7.“惊鸿号”用小报图片形式展现尼摩船长“炽热”和“冷漠”的两面性,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8、“旅行青蛙号”从人情冷暖的角度分析“诺第留思号”潜艇上的社会现象。
四、谈收获和启示五、学生推荐阅读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