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0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分析一、引言《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闻名的科幻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其紧凑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写作技巧,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本文将以《海底两万里》为教材对象,进行快速阅读教学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部经典作品。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特点《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以其奇特的题材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尼摩船长率领“鲍勃罗索”号潜水艇在海底进行探险的故事,充满了奇奥和刺激的元素。
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还蕴含着深刻的人文主题,引发读者对科技与人类命运的思考。
2. 教学目标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快速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 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想象力;- 探讨小说中所涉及的科技和人文主题;-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海底两万里》的情节梗概、主要人物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意图等方面。
通过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意义,提高阅读效率和深度。
4.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作者的写作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小说的核心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演讲、写作练习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5. 教学评判在教学评判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考核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评判内容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写作技巧的解读等方面,旨在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
三、教学实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修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进修效果。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再次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与故事,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完成读书交流单。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海底两万里》,老师要教给大家的阅读方法是——快速阅读。
二.走近凡尔纳1.大家都知道《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他。
2.课件出示儒勒·凡尔纳的简介,指名读。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科幻小说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他一生共完成作品104部,代表作《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球旅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等,其作品幻想大胆真实、知识丰富、涉及面广,堪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
三.创作背景介绍四.简单介绍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五.介绍快速阅读的方法。
六.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根据刚刚学到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本p158-p160的精彩选篇,概括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2.再次快速阅读“缺少氧气”这一情节,概括这一情节的主要内容,说说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七.感知人物:(1)说说书中的主要人物⑵人物评析:介绍尼摩船长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根据作品内容,以最后返回陆地的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的身份,给一个亲密的朋友写一封信,向他介绍尼摩船长其人。
请几位同学上来朗读他们所写的信,教师评价。
八、教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两万里》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时而险象环生,时而千钧一发,时而景色绝美,令人陶醉,充分给我们展现了人们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遨游世界的强烈愿望。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小说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
概述小说的情节,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小说的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第二章:小说背景介绍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19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小说中对科技元素的描绘。
讲解小说中的海洋生物和地理环境,增加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3 教学方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第三章:人物关系和角色分析3.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特征和关系。
探讨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合作,以及他们对冒险旅程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对话。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第四章:故事情节概括4.1 课程目标让学生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点。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小说中的重要章节,概括故事情节。
分析故事中的高潮和结局,理解作者的叙事技巧。
4.3 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整理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汇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章:主题探讨和启示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思考《海底两万里》中的主题,探讨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科技与自然、人与自然的主题。
讨论小说对环境保护、探索精神等方面的启示。
5.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学目标】1.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了解《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并训练“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教学难点: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2)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有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发射到月球上;……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预设:儒勒·凡尔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去感受他非凡的想象力和不可思议的预知力。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走近名著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本名著的作者。
(出示课件4)预设:儒勒·凡尔纳 (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早年在巴黎学法律,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科学幻想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他的故事生动,幻想有科学基础,许多预想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名著的内容概要。
(出示课件5、6)预设: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一个怪物,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计划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导学内容:一、故事背景《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于1870年首次出版。
故事讲述了一艘潜水艇“鹦鹉螺号”号船长尼摩和他的船员们在海底探险的故事。
作品描绘了海底奇奥世界的奇幻景象,充满了冒险和想象力。
二、主要人物1. 尼摩船长:奇奥的海底探险家,操纵着“鹦鹉螺号”号潜水艇,在海底展开探险活动。
2. 阿龙纳克传授:法国生物学家,受邀加入尼摩船长的探险队,与尼摩展开了一系列冒险之旅。
3. 康塞尔:法国海军军官,作为囚犯被尼摩船长带到潜水艇上,后来成为了尼摩船长的忠实助手。
三、故事情节1. 尼摩船长指挥船员们乘坐潜水艇“鹦鹉螺号”号在海底展开探险活动,发现了许多奇奥的海底生物和景观。
2. 阿龙纳克传授与尼摩船长在海底进行了屡次探险,发现了许多奇幻的海底景象,包括海底火山、珊瑚礁等。
3. 康塞尔作为囚犯被带到潜水艇上,后来成为了尼摩船长的忠实助手,一同参与了海底的探险活动。
四、阅读提问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这部小说讲述了什么故事?2. 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在故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3. 故事背景是什么?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在海底进行了怎样的探险活动?4. 你觉得尼摩船长为什么选择在海底探险?他的行为有什么特点?导学作业:1. 阅读《海底两万里》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这部小说的背景知识。
2. 思考尼摩船长的探险行为对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
3.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
通过本次快速阅读《海底两万里》的导学,希望同砚们能够对这部经典科幻小说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愿大家在阅读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启发!。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2一. 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两个助手,在一次捕鲸过程中,被神秘的潜艇“鹦鹉螺号”所俘虏,之后在海底世界中展开了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
本节课我们将对《海底两万里》进行快速阅读,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科幻小说,对科幻小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经典科幻小说,其内容丰富,情节复杂,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掌握科幻小说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海底两万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科幻小说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海底两万里》原著或简化版。
2.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资源:相关资料、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特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海底两万里》的封面、插图等,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小说,找出小说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1.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理读《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课时第1课时1.学习阅读一整本书的方法。
2.学习并训练“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探究活动。
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诺第留斯号”潜艇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它的名字叫“诺第留斯号”。
它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前世今生,请看大屏幕。
1866年凡尔纳通过想象创造了“诺第留斯号”。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6年英国人发明了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1954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师:“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前身出现在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里,其实,在凡尔纳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发明出如此先进的潜水艇,它不过是凡尔纳的想象,但是后来凡尔纳的想象变成了现实。
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大胆的想象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所以这部作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还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预言性。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杰出的科幻小说,有科学幻想,也有梦幻精彩的旅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开启我们的科学幻想之旅吧。
(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
师:在翻开作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设计意图】用“诺第留斯号”潜艇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作家作品介绍便于学生理解作品,同时,为拓展阅读做准备。
二、整体浏览,激发兴趣1.浏览封面。
师:我们读一本新书时,不妨先浏览一下封面,从中获取有助于阅读的信息。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封面,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由这些信息推测一下,这本书可能会写什么内容?预设信息:篇名《海底两万里》,作者是儒勒·凡尔纳,画面是奇妙的海洋世界,人在海底行走。
推测:由篇名推测这本书讲的是海底的故事,由凡尔纳和“两万里”以及封面配图推测这可能是一个幻想的海底探险的故事。
2.浏览“序言”。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导读部分,这一部分就是编者的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你从中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呢?写作背景,作品特色,主要内容,主要人物。
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这本书的主要特色,主要内容,主要人物,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这本书。
我们读一本的时候,不妨先读读导读部分。
3.浏览“目录”。
(1)圈出目录中和人物有关的篇章。
师:接下来老师还想带同学们看一看目录,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目录中圈出和人物有关的篇章。
(生自由勾画,交流明确)预设第4章:尼德·兰。
第9章:尼德·兰的怒火。
第10章:水中人。
第22章:尼摩船长的“雷”。
第26章:尼摩船长的新提议。
第46章: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
(2)勾画目录中出现的海域。
师:现我们继续找一找,用波浪线勾画出目录中出现的地名。
(生自由勾画,交流明确)预设太平洋,万尼科罗群岛,托列斯海峡印度洋,红海,阿拉伯海底地道,希腊群岛,地中海,维哥湾,萨尔加斯海,南极,合恩角,亚马逊河,大西洋。
(3)标示目录中和海洋生物有关的篇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三角符号标示目录中和海洋生物有关的篇章。
(生自由勾画,交流明确)预设第7章:种类不明的鲸鱼。
16章:在海底平原上步。
第17章:海底森林。
第24章:珊瑚王国。
第27章:价值千万的珍珠。
第35章:萨尔加斯海。
第36章:大头鲸和长须鲸。
第42章:章鱼。
师:目录可以告诉我们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人物前进的路线、人物见到的海底世界。
我们阅读一本新书,可以先浏览一下目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浏览作品的内容,激发阅读兴趣,为整本书的阅读做铺垫,同时指导阅读一部品的方法,让学生“课内得法”。
三、指导方法,分类导读师: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人物在海底经历了什么事情呢?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疑惑,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去书中一览究竟吧!1.跳读,认识海洋生物。
(1)布置学习任务。
师:我们先去海底世界一睹为快。
请同学们根据跳读提示,跳读第一部分第16章,找一找书中写了哪些海洋生物,用红笔圈画出海洋生物的名字,快速看介绍。
跳读指导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接获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方法:注意力集中,用红笔圈画出海洋生物的名字,快速看介绍。
其他无关的文字快速跳过。
(2)展示学习成果。
师: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阅读效果,请同学们说说你记住的书中的海洋生物,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生自由回答,交流)提示:可以让会画画的同学画出喜欢的鱼种,同学们根据特点说出名称。
(3)启发阅读。
师:我们发现海底世界很美妙,因为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还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我们刚才只读了一章就发现了这么多海洋生物,如果把整本书全部读完的话,我们会发现更多的海洋生物和有趣的科学知识。
2.扫读,欣赏探险故事。
(1)布置学习任务。
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尼摩船长去南极洲看看,同学们想象一下,在南极洲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带着疑问阅读)师:现在冰山已经形成了,而且潜水艇里的空气只够呼吸两天了。
请同学们扫读第38章,看看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
扫读之前先看看老师给出的扫读指导。
扫读指导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地扫描,以大量获取信息为目标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方法:不指读、不回读;尽量扩大视线范围,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2)引导交流。
师:在这生死关头,尼摩船长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的呢?预设用翻滚的开水来破开冰层。
(3)启发阅读。
师:南极洲的旅行真是险象环生,幸好有尼摩船长才化险为夷。
尼摩船长还带领大家去了很多地方,这期间发生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故事,不妨用扫读法在课下阅读《海底两万里》。
3.浏览,见识神秘人物。
(1)布置学习任务。
师:尼摩船长想到用翻滚的开水来破开冰层,最终得以化险为夷,我们都忍不住要佩服这个船长了,可是他也有让人觉得不可理喻的时候,阿龙纳斯教授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仇天使”,阿龙纳斯教授为什么这么说?请同学们浏览第45章,找一找答案。
浏览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浏览指导。
浏览指导浏览法是指对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方法:带着问题快速浏览,保持注意力集中。
(2)引导交流。
师:为什么阿龙纳斯教授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仇天使”呢?预设尼摩船长主动攻击其他的船只,而且还伤害了很多人,所以阿龙纳斯教授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复仇天使。
(3)启发阅读师:尼摩船长这样的行为真是让人费解!在这本书中像尼摩船长这样复杂的人物不止一个,读完整本书,你就可以见识到更多复杂神秘的人物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训练学生用跳读、扫读、浏览等快速阅读方法,阅读书中描写海洋生物、探险故事、尼摩船长的部分,初步了解内容,指导阅读方向,为专题探究打基础。
四、明确任务,制定计划1.明确任务。
师: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到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课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开展三个专题探究活动,请看大屏幕——第一个专题:绘制航海路线图,讲述旅途中的故事。
第二个专题:选择书中喜欢的人物,站在他的视角身临其境写航海日记。
第三个专题:探究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准备“我眼中的尼摩船长”主题辩论赛。
师:我们的课下阅读、探究时间为三周,每个同学选择一个专题,课代表按照同学们的自主选择成立三个专题小组,组织组员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督促组员进行课下阅读、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如期完成探究任务。
课代表和小组长及时向老师汇报同学们的探究情况,和老师一起筹备展示活动。
我们将在第四周的语文课上围绕这三个专题进行展示交流,期待同学们的精彩表现!2.制定计划。
师:同学们可以参阅老师的表格制定阅读、探究计划。
阅读时间阅读章节主要内容阅读感受探究收获3.布置作业。
开始整本书的阅读,每天记录阅读情况并在组内汇报。
第2课时1.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理读《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和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神奇而惊险的海底世界。
2.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课前,生按照自选专题分组,每组组长担任展示活动主持人)一、导入新课海底世界师: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神秘美妙的海底世界充满幻想。
我们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已经跟随主人公阿龙纳斯教授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进行了两万里的旅行,在海底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这也是一趟领略迷人的海底风光的揽胜博物之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旅行的感受和收获。
有请主持人上场。
二、活动展示第一个展示活动:绘制航海路线图,讲述旅途精彩故事1.开场白。
主持人:海底遨游,书海拾贝。
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展示活动:绘制航海路线图,讲述旅途精彩故事。
让我们跟随凡尔纳再一次走进这两万里的海底之旅!有请我们小组的同学给大家画出“诺第留斯号”潜艇航行线路图,并讲述航程中的精彩故事。
2.活动展示。
(1)一名学生绘制航海线路图。
(2)三名学生依次上场各讲述一个精彩故事。
3.学生评价。
评价角度:(1)线路是否准确?线路是否完整?(2)讲述的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否准确、清楚?事件讲述是否流畅、生动?第二个展示活动:展示航海日记1.开场白。
主持人:读完这本书,书中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我们组的同学走进作品,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或站在阿龙纳斯的视角,或站在康塞尔的视角,或站在尼德·兰的视角,写了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航海日记。
下面有请我们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航海日记。
2.作品展示。
(1)愿意朗诵的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作品,老师将作品投影在屏幕上。
(2)愿意张贴自己的作品的同学,将自己的日记整理成漂亮的书法作品当堂展示,教师投影,课下做成墙报展示。
3.师生共评。
评价角度:(1)情节是否贴合原著?(2)口吻是否符合人物形象?(3)想象是否合理?第三个展示活动:“我眼中的尼摩船长”主题辩论。
1.开场白。
主持人:尼摩船长神秘莫测,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残酷不近人情的复仇者,你认为呢?下面我们开展第三个活动:“我眼中的尼摩船长”主题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