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恩的井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瑞恩井》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瑞恩井》。
详细内容包括:解文章背景,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体会瑞恩坚持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瑞恩坚持和奉献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瑞恩坚持和奉献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奉献小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瑞恩坚持和奉献精神。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总分总2. 主题思想:坚持与奉献3. 生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瑞恩坚持和奉献精神体会。
答案示例:瑞恩为给非洲孩子挖井,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
他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懂得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2. 拓展延伸:解非洲生活环境,思考如何为非洲孩子提供帮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瑞恩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坚持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关爱意识和助人为乐品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消化吸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注意到,教学内容要精确对应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瑞恩的井》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和感知《瑞恩的井》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学习和领悟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1.2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1.3 教学时间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介绍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他因一次课堂作业而决定为非洲地区挖一口井,以解决当地人们的饮水问题。
瑞恩在家人和社区的支持下,历经艰辛,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
2.2 故事主题介绍瑞恩的井》所传递的主题,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坚定信念、团队合作等。
第三章: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故事,了解瑞恩的梦想和行动。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关爱他人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设计与实施4.1 第一课时引入故事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瑞恩的井》的故事背景。
阅读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关注瑞恩的梦想和行动。
4.2 第二课时继续阅读故事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关爱他人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3 第三课时阅读故事第三部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探讨故事主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探讨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关爱他人和团队合作。
4.4 第四课时学生进行课程反馈,分享学习收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
5.2 学习成果评价第六章:课程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灵感,将关爱他人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6.2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和提供帮助。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瑞恩的井》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瑞恩的故事,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瑞恩的故事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瑞恩的故事,感受其助人为乐的品质。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瑞恩的故事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教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等相关学习用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瑞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教材中关于瑞恩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瑞恩的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故事后的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瑞恩的故事为素材,写一篇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3. 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家人讲述瑞恩的故事,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实践作业: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个需要关爱的人或事,尝试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并将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瑞恩的井》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阅读与写作》教材第四章《人物描写与记叙文写作》。
详细内容为通过阅读《瑞恩的井》这一真实故事,学习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能够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2. 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够清晰、连贯地叙述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 通过学习《瑞恩的井》这一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2. 教学重点: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瑞恩的井》阅读材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非洲儿童生活现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们。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瑞恩的井》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3. 人物描写:分析故事中瑞恩的形象,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腻的描绘,表现人物的品质。
4. 写作技巧: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写作实践。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六、板书设计1.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 记叙文写作技巧: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瑞恩的井》为素材,写一篇关于瑞恩的人物描写和记叙文。
2. 答案要求:人物描写:具体、细腻,展现瑞恩的品质和情感。
记叙文:清晰、连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人物描写和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关爱他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瑞恩的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阅读与写作》教材第四单元“人物故事”章节,详细内容为《瑞恩的井》一文。
该文讲述了加拿大小男孩瑞恩·希里为帮助非洲儿童获得干净饮用水,通过不懈努力募捐资金,最终在非洲乌干达修建一口井的感人故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熟读《瑞恩的井》一文,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习瑞恩的优秀品质,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长难句的理解与翻译,以及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以及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英语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非洲儿童的生活图片,引发学生对非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瑞恩的井》一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针对长难句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习瑞恩的优秀品质。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经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 写作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瑞恩的井》2. 主要内容:文章大意、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3. 写作训练:句子仿写、段落写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瑞恩的井》为例,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英语短文,不少于100词。
2. 答案示例:Ryan's Well is a story about a Canadian boy named Ryan who raised money to build a well in Uganda, Africa, to provide clean water for the local children. His kindness and perseverance inspired many people. In my opinion,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care for others. Just like Ryan,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helping those in need.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瑞恩的井》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电影《瑞恩的井》的观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思考全球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学生。
1.3 教学时间本章节需1课时(40分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电影电影《瑞恩的井》讲述了一个加拿大男孩为了给非洲的村庄挖一口井而付出的努力。
2.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水资源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看电影让学生观看电影《瑞恩的井》片段。
3.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电影中涉及的问题,如全球水资源问题、环保意识等。
3.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观看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电影《瑞恩的井》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水资源问题。
4.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电影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全球水资源问题、环保意识等。
4.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后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的观后感,包括对全球水资源问题的认识,以及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6.2 评估方法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心得分享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标准以学生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为评估标准。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7.2 反思方式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和教学观察等方式进行。
7.3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瑞恩的井》的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瑞恩·希里杰克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1.2 教师播放《瑞恩的井》预告片或相关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瑞恩要挖井?他的行动带来了哪些改变?1.3 学生分享他们对瑞恩故事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瑞恩的井、改变、梦想。
章节二:观看电影《瑞恩的井》2.1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瑞恩的井》,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瑞恩的行动、遇到的困难以及他的坚持。
2.2 观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暂停,引导学生讨论:瑞恩的行动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章节三:小组讨论瑞恩为什么要挖井?瑞恩在挖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从瑞恩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梦想、坚持、帮助他人。
章节四: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其他类似案例,如:其他孩子的梦想和行动,以及他们为社会带来的改变。
4.2 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与瑞恩的故事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4.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梦想、行动、改变。
章节五:总结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瑞恩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瑞恩的井》的教案章节六:电影细节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影《瑞恩的井》中的重要细节,如瑞恩的行为、言语以及他的坚持带来的影响。
6.2 学生分享对电影中瑞恩与家人、朋友以及社区成员互动的理解,讨论这些关系如何支持瑞恩实现梦想。
6.3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瑞恩的故事如何体现责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章节七:角色扮演7.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瑞恩、瑞恩的家人、村民等。
7.2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电影中的关键场景,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观察和评价。
7.3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以及不同角色所带来的感悟。
《瑞恩的井》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阅读与写作》教材,第三章“人物描写”部分。
详细内容为通过阅读《瑞恩的井》的故事,学习如何运用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描写方法,创作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的短文。
3. 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关爱他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人物描写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非洲孩子喝脏水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喝不到干净的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瑞恩的井》。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瑞恩的爱心和责任感。
3.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并举例说明。
4. 实践: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人物,运用所学描写方法进行描写,并分享作品。
5.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一篇例文,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人物描写。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完成一篇以人物为主题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1. 《瑞恩的井》2. 内容:故事梗概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例文分析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身边的好人”为主题,运用所学描写方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身边的好人他,高高的个儿,瘦瘦的身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总是笑眯眯的。
他是我们班的志愿者,乐于助人,责任心强。
有一次,班上的小明突然肚子疼,他立刻站起来,关切地问:“小明,你怎么了?”得知小明需要去医务室,他毫不犹豫地背起小明,一路小跑。
看着他瘦弱的背影,我们都很感动。
他不仅在班级里关心同学,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周末,他常常去敬老院陪伴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快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瑞恩井》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瑞恩井》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四章,主要讲述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水,不懈努力,筹集资金,最终在乌干达捐建一口井感人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瑞恩善良和坚持。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品质。
3.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瑞恩坚持为非洲孩子捐井原因,体会他善良品质。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非洲孩子饮水图片,让学生解非洲孩子生活环境,激发他们同情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分析瑞恩品质,让学生体会他善良和坚持。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重点句子,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经历,培养他们关爱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瑞恩井》2. 生字词:不懈、筹集、乌干达、捐建、善良、坚持3. 课文大意:讲述瑞恩为非洲孩子捐井故事,体现他善良和坚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概括瑞恩品质。
(2)谈谈你如何向瑞恩学习,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2. 答案:(1)瑞恩品质:善良、坚持、无私、勇敢。
(2)示例:我可以向瑞恩学习,关心身边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尽自己能力去帮助他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瑞恩井》,让学生感受到瑞恩善良和坚持,培养他们关爱意识。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瑞恩的井》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教材第七单元,主要围绕“瑞恩的井”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导入,通过讨论非洲儿童的生存环境,引发学生对瑞恩井的关注;第二部分,阅读课文,理解瑞恩井的故事背景及意义;第三部分,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第四部分,进行口语练习,讨论如何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通过讨论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的问题。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录音、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非洲儿童生存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的问题,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瑞恩的井的背景及意义。
3. 学习词汇和语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口语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并进行口语表达。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瑞恩的井2. 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3. 口语练习话题:如何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以“瑞恩的井”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如何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
I have learned about Ryan's well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helping people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If I were to provide assistance, I would donate some of my savings to build wellsin these areas. By doing so, I can help improve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and ensure they have access to clean water.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瑞恩的井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关爱之心。
瑞恩的井教案(优秀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瑞恩的井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瑞恩的井篇一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疾病()募捐()挣钱()商量()水泵()登载()羞怯()呵护()2、回答下列问题a.“四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75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
”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骄傲”?b.“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
”句中加点词“足够”可否去掉?为什么?3、瑞恩的事在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对此,你如何理解?4、瑞恩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为非洲孩子打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5、学习了本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阅读理解,思考问题两年以后的夏天,一个酷热的早晨,八岁的瑞恩跟妈妈来到干旱的乌干达,汽车驶近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五千多名儿童,他们兴奋的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起手,瑞恩羞怯地向他们挥手。
村里的长者带着他来到一口井边,井座在鲜花的包围中,上面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 他还看到井边的菜园、山羊。
他和当地孩子们一起跳舞、欢呼,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1、概括选文内容。
2、何理解文中加点的“兴奋”和“羞怯”?3、文中画“~~~”的句子可否删去?为什么?4、“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中的“一直”有何表意作用?5、顼恩的成功,让我们看到成功与努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你一定也有美丽的愿望,想怎样实现呢,谈谈好吗?瑞恩的井篇二教材简析: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
瑞恩的井教学设计瑞恩的井说课稿《瑞恩的井》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瑞恩的井》讲述的是加拿大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瑞恩的井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瑞恩的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捐助、羞怯、骄傲”的意思。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的含义,体会瑞恩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
4 体会瑞恩的父母要求他通过做额外家务自己挣钱帮助非洲孩子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介绍“井”,导入新课媒体出示:井的图片,请看到过井的学生说说井的作用。
)2.出示课题——瑞恩的井,齐读。
3.根据课题提问归纳学生的问题:瑞恩是谁?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的?这口井在哪里?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出示并检查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募捐额外爽快奖励水泵登载羞怯设备多音字组词:zǎi ( )zhēng ( )zài ( )zhèng ( )3.交流提出的问题。
4.再次默读课文,出示文章内容的填空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从老师口中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他决定________________,可是妈妈却___________。
在瑞恩的努力下,他虽然捐助了_________________却不足以打一口井。
后来通过加拿大报纸的报道,他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并于两年后来到__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受到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瑞恩的募集活动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答案,说说这段话包含了几层意思?板书: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6.辨析“募捐、捐助、募集”(1)从课文中找到与这三句相对应的小节学校在募捐(1-2节)瑞恩的捐助(3-8节)瑞恩在募集(9-12节)(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辨析三个词语的意思出示:募捐是捐钱捐物的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瑞恩的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瑞恩的梦想及其实现过程。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瑞恩坚持梦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瑞恩坚持梦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非洲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引发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气等问题。
3.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或句子,并解释原因。
4.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书写。
学生组内讨论,用生字词造句。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瑞恩为什么坚持梦想?他付出了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瑞恩的美好品质。
6.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从身边小事做起?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练习。
2.拓展作业: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记录关爱他人的事迹。
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奉献精神。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请大家注意,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节奏,谁能示范一下?学生甲:我来试试。
瑞恩的梦想很特别,我要用充满期待和好奇的语气来读。
教师:很好,你注意到了语气的变化,其他同学也要注意哦。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词“渴望”,谁能告诉我这个词的意思?学生乙:渴望就是很想得到某样东西的感觉。
教师:对了,那你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学生乙:小明渴望得到一本新书。
2.教学难点:教师:瑞恩为什么坚持要挖井呢?学生丙:因为他知道非洲的小朋友没有水喝,他想要帮助他们。
《瑞恩的井》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英语》教材第七章第三单元,详细内容讲述了一个关于瑞恩·希里克的感人故事。
瑞恩为了给非洲孩子挖井,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梦想。
教学内容包括:词汇学习(如:井、水泵、捐款等),语法讲解(如: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等),以及文化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和短语,并能熟练运用。
2. 使学生能够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瑞恩挖井的过程,理解情态动词的用法。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了解非洲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般过去时的运用,情态动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词汇学习,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录音机学具:英语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非洲孩子取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词汇学习: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跟读、拼写,并进行小组竞赛。
3. 语法讲解:以瑞恩的井为例,讲解一般过去时和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例句展示。
4. 文章学习: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化背景。
5.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设计练习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瑞恩挖井的过程,互相交流。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词汇:井、水泵、捐款等2. 语法: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3. 文化背景:非洲水资源问题,瑞恩的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瑞恩挖井的过程,不少于80词。
2. 答案示例:Ryan was determined to dig a well for the African children. He raised money and finally achieved his dream. In the past, the African children had to walk a long way to get water. Now, they can get clean water easily.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瑞恩的井》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瑞恩的井》,涉及第二章第五节“梦想与现实”,详细内容讲述了一个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非洲孩子筹集资金,建造水井,让他们喝上干净水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瑞恩的井项目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提炼主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从瑞恩的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梦想,培养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瑞恩坚持梦想、克服困难的过程,以及他的行为给非洲孩子带来的改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炼主旨、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树立梦想、勇于担当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非洲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瑞恩的井项目,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文章主旨,了解瑞恩的梦想、付出和成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文章细节,指导学生如何从文章中获取有效信息。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瑞恩的故事给他们的启示,分享自己的感悟。
7. 情景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实践任务,让学生设想自己为非洲孩子筹集资金的途径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瑞恩的井》2. 内容:梦想与现实瑞恩的梦想:为非洲孩子建水井瑞恩的付出:筹款、宣传、监督工程瑞恩的成果:改变非洲孩子的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梦想,结合瑞恩的故事,阐述自己的梦想及为实现梦想的努力。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为非洲孩子筹集资金的途径,并说明理由。
《瑞恩的井》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电影《瑞恩的井》为载体,通过讲述一个孩子的善举,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电影《瑞恩的井》的故事背景及情节;(2)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关注全球水危机;(3)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电影《瑞恩的井》简介《瑞恩的井》是一部关于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非洲缺水村庄修建水井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瑞恩在得知非洲孩子因为缺水无法上学、甚至丧命的消息后,决定亲自为非洲修建一口井,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在家人、朋友和陌生人的帮助下,瑞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电影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全球水危机;(3)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播放电影《瑞恩的井》片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水资源、全球水危机及慈善事业的相关信息;(3)纸质教材:提供电影剧本、相关文章等纸质材料,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2 教学内容安排(1)第1-2课时:介绍电影《瑞恩的井》及主人公瑞恩;(2)第3-4课时:分析电影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3)第5-6课时:讨论瑞恩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4)第7-8课时:案例分析,了解全球水危机及慈善事业;(5)第9-10课时:小组合作,探讨如何为非洲修建水井;(6)第11-12课时:英语听说训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8)第15-16课时:课程评价与反馈。
瑞恩的井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募集、募捐、捐助”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3.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的这个道理。
4.☆发挥想象,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瑞恩对话,并试着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2.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的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的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比较丰富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不愁吃,不愁穿,可是,在非洲,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生活得非常痛苦,他们每天在等待死亡。
出示: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又缺衣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
朗读,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有一个加拿大的六岁男孩,为了帮助这些孩子,上演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课题:——瑞恩的井
齐读课题。
3.通过课前预习,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
瑞恩是。
从老师口中,他知道,还知道70美元可以。
于是,他挣到了70美元。
可是,这钱不足以打一口井。
在的帮助下,瑞恩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活动。
两个月后,他已经收到了。
两年后,他和妈妈来到了,在那儿,他看到了一口用鲜花包围着的井,上面刻着:“。
”
2.交流答案
3.辨析“捐助、募捐、募集”
(1)这段话包括三层意思:
出示:
A.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
B.瑞恩靠做家务挣来了70美元,他的这笔钱将用来捐助乌干达北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
C.瑞恩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募集活动,这一活动至今还在继续。
(2)指名分别读三句句子,从文中找出与三句话相对应的小节。
(3)小结板书:板书:
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4)利用工具书,比较三个词语的异同。
同:都有捐款、捐物的意思。
异:募捐都有募集捐助的意思。
募集是广泛征集的意思。
捐助是拿出财物来帮助的意思。
“募集、募捐”有号召大家来捐助的一层意思。
捐助则是指自己捐款捐物。
三、再读课文,品读课文。
1.全班齐读1、2,男生3-8,女生9-12
边读边想:你觉得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文中句子和自己语言都可以表达)
2.交流板书: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等等(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3.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抓住关键句引导品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
四、三读课文,悟悟道理
1.师:瑞恩的行动感动了周围的同学,他们也积极地投入到募捐活动中,并和非洲的孩子们相互通信联系。
两年以后的夏天,一个酷热的早晨。
8岁的瑞恩跟妈妈来到了——(师生配合读)
2.出示句子: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集体讨论:“瑞恩的井”代表的是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生活在非洲这片平脊的土地,其实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没有食物,没有水,饥饿、疾病、死亡威胁着人民。
而瑞恩捐助的这口井给那里的人带来了希望。
)
五、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教师总结(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
)
2.如果你是瑞恩的家人,或是他学校里的老师、同学,或是社会上的一位有爱心的人,或者你就是一位受到瑞恩帮助过的非洲人民,此时,你想对瑞恩说些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布置家作,进行练笔。
【板书设计】
3.瑞恩的井
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的募集
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