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
- 格式:pdf
- 大小:152.20 KB
- 文档页数:2
GPS-RTK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技术,它结合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实时运动定位技术(RTK),可以在测量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
一、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接收机:GPS接收机是GPS-RTK技术的核心部件,它可以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移动站的位置坐标。
数据链路:数据链路用于实现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实时差分校正数据传输,保证移动站的定位精度。
基站:基站是一个已知位置的固定站点,它可以测量自身位置,并将差分校正数据传输给移动站。
移动站:移动站是需要测量定位的目标站点,它通过接收基站发送的差分校正数据,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定位测量。
GPS-RTK技术通过对卫星信号进行差分校正,可以实现厘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测量。
2. 实时性: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定位测量,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的现场工作。
3. 便捷性:GPS-RTK技术无需铺设大量的地面控制点,可以大大减少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4. 多功能性: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单点定位、差分定位、动态定位等多种定位测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测量需求。
1. 土地测量: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土地边界的精确定位,适用于土地测绘、地籍调查等领域。
GPS-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实时性、便捷性、多功能性的定位测量技术,可以在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测量、水利测量、矿业测量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PS-RTK技术将在测量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GPS--RTK简易操作步骤(⽆图版)GPS—RTK(⼯程之星3.0)简易操作步骤GPS--RTK由两部分组成:基准站部分和移动站部分。
其操作步骤是先启动基准站,后进⾏移动站操做。
⼀、基准站部分1.将脚架于未知点上,再将基准站固定在脚架上⼤致整平即可,再将电台挂在脚架上。
2.接好电源线和发射天线电缆。
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正确(红正⿊负)。
3.打开主机和电台(为开机键),主机开始⾃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主机上的STA指⽰灯开始快每秒钟闪1次,同时外挂电台上的TX指⽰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作。
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多数量卫星和⾼质量卫星,基准站⼀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截⽌⾼度⾓15度以内有⼤型建筑物;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般应选在地势较⾼的位置。
⼆、移动站部分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底部(如果需要可将⼿簿⽤托架架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STA指⽰灯和DL指⽰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且基准站与移动站电台通道相同的前提下移动站的STA、DL指⽰灯才开始闪烁)。
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这时就可以正常⼯作了。
3.打开⼿簿,双击⼿簿屏幕下⽅的“蓝⽛”图标打开“蓝⽛设备管理器”,点击“扫描设备”,在搜索到的设备中双击需要连接的设备的机⾝号,再双击“串⼝服务”,选择“串⼝前缀”为“COM”,再选择“串⼝号”(默认为“7”),点击“确定”,点击“OK”,启动⼯程之星软件(快速双击EGStar图标),若提⽰“打开端⼝失败”则点击“配置”选择“端⼝设置”将“端⼝”改为和在“蓝⽛设备管理器”中选择的“串⼝号”⼀致后点击“确定”即可。
(通过蓝⽛将⼿簿与GPS主机配对连接完成,第⼀次使⽤设置后只要没更改设置以后使⽤⽆需重新设置)4.启动“⼯程之星”软件后,单击“⼯程”—>”新建⼯程”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程名称”(⼀般以当天的时间命名,如20100526)输⼊完毕后点击下⾯的“确定”,在弹出的界⾯中点击“编辑”在出现的坐标系统列表中再点击“增加”在弹出的界⾯中输⼊“参数系统名”(⼀般和⼯程同名如⼯程名为20100526就输⼊20100526)选择“椭球名称”(Beijing54或者Xian80 坐标系)再修改“中央⼦午线”(重庆的“中央⼦午线”为105,若不知当地中央⼦午线可查看当地经度,取经度的整数位)输⼊完毕后点击“OK”再点击“确定”—>“确定”。
gps-rtk速度原理
GPS-RTK(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高精度的定位技术,
其速度原理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原理。
GPS-RTK系统由一个基站和一个或多个移动站组成。
基站已
知其准确的位置,同时也能接收来自卫星的GPS信号。
移动
站需要测量其自身的位置,并与基站进行通信。
在速度测量中,移动站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GPS信号来确定
其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移动站还接收来自基站的差分信号,该差分信号包含基站的准确位置信息。
通过对来自卫星的GPS信号和基站的差分信号进行比较,移动站可以计算
出其精确位置。
GPS-RTK系统中的差分信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到移动站。
这种相对于基站位置进行校正的差分信号可以消除卫星定位中的误差,从而提供更高精度的位置测量结果。
速度测量的原理是基于GPS信号中的相位差测量。
相位差是
指一个波形的相位与参考波形的相位之间的差异。
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相位差,可以计算出移动站相对于基站的距离差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根据这些距离差异的变化来计算移动站的速度。
总结起来,GPS-RTK速度测量的原理是通过接收卫星的GPS
信号,与基站的差分信号进行比较,并计算出移动站的位置和
速度。
通过消除卫星定位中的误差,GPS-RTK可以提供更高精度的速度测量结果。
GPS-RTK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GPS-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通过在全球分布的卫星系统和地面测量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实现对地球表面三维坐标系统的精确定位。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卫星发射的信号来测量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准确位置。
具体来说,GPS-RTK技术是基于三角测量原理,通过将接收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转化为实际距离,然后利用多个卫星的距离数据进行三角定位,从而得出用户的位置坐标。
GPS-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优点是高精度、高效率和精度持久性。
对于建筑和土木工程、道路和铁路建设等行业的测量需求来说,精准的测量数据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GPS-RTK技术可以用于实地勘察、进行测量建筑设施、标记定位以及水文测量等工程领域。
通过该技术得到的测量数据可以直接导入建筑设计软件,为工程师提供更为可靠和精准的三维模型,以便于他们在设计和实施方案时做更为精准的判断。
总而言之,GPS-RTK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和精度持久的全球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提升,该技术将在未来的工程测量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
抱歉,由于缺乏背景和具体数据,我无法为您提供准确的分析。
请提供更为具体的数据和场景,以便我能够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GPS-RTK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下面以某铁路建设项目为例,分析GPS-RTK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该项目是新建的高速铁路线路,需要进行完整的勘测、设计和施工。
在测量阶段,GPS-RTK技术被用于提供地理参考框架和针对新建线路的高精度三维坐标。
这样的测量需要高度精确的参考框架支持。
通过GPS-RTK技术和基站,在测量前和测量期间始终维护精确的3D参考框架,确保每个施工组件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GPS-RTK技术可以通过采集能够用于设计验证的大量数据,确保相同或相关组件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略谈GPS-RTK工程测量技术GPS-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K)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测绘、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常规GPS的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以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
是一种将GPS 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进行数据处理,在ls~2s的时间里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
一.GPS-RTK的系统组成原理和特点RTK技术的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
这样,接收机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RTK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及移动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利用2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其中一台安置在已知坐标点上作为基准站,另一台用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移动站)。
基准站根据该点的准确坐标求出其他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将这一改正数发给移动站,移动站根据这一改正数来改正其位置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定位精度。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RTK技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定位精度高:只要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工作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量完10km半径的测区,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设站次数。
移动站一人操作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
全天候作业:RTK测量和传统测量相比,RTK 测量受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小,在传统测量看来难于开展作业的地区,只要能满足RTK的基本工作条件,它也能进行快速高精度定位,使测量工作变得更容易更轻松。
1. GPS 相对定位原理两台(或多台)GPS用户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两条(或多条基线的端点),同步同时段(或不同时段)观测相同数量的GPS卫星,一般情况下不少于4个。
并对观测量进行差分处理,以确定基线端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站点)的相对位置,如果知道其中几个点的坐标和高程,通过专业软件的数据处理,就可以解算其它点的坐标和拟合高程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作的需要。
在多个观测站同步观测相同卫星的情况下,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时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空气中的电离层,对流层折射误差等对观测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利用观测量的不同组合,可有效地消除或减弱误差上的影响,从而提高相对定位的精度。
历元:为指定天球坐标或轨道参数而规定的某一特定时刻GPS 实时动态定位是基于载波相位的GPS相对定位方式。
采用的星历为广播星历,误差修正方式采用基准站相位误差改正,精度可达到cm级。
GPS –RTK测量技术既保证了GPS测量的高精度,又具有实时动态性。
其基本工作原理可简述为:在两台GPS接收机之间增加一套无线电通讯系统。
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相对独立的GPS接收机联成有机整体,安置在已知点上的GPS接收机(我们常说的是基准站)通过电台将观测信息,测站点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我们常说的移动站),流动站将基准站传来的载波观测信号与流动站本身观测到的载波信号进行差分处理,从而解算出两站间的基线向量;根据事先输入的坐标转化和投影参数,就可得到流动站的三维坐标数据。
GPS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流动站与基准站误差强烈类似的这一基础之上,随着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距离的增加,其误差的类似性越来越差,定位精度会越来越低。
数据的通信也会受到作用距离拉长,而干拢因素增加的影响。
因此GPS –RTK技术的作用距离是有限的,一般小于10公里。
6. 野外RTK测量将作好的转换参数以文件形式,存入到观测记录手簿中,基准站架设在参考点上,经过检查校正无误后,即可开始工作。
概述GPS-RTK技术一、GPS-RTK技术的概述1、GPS-RTK系统组成GPS-RTK又名实时动态差分法,它采用差分GPS三类(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
RTK系统基准站由基准站GPS接收机及卫星接收天线、天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发射天线、直流电源等组成。
(如图1)1.1基准站部分。
基准站负责接收GPS信号,包括导航信号、电文信号等。
基准站的使用目的是提供差分坐标,星历等信息。
1.2 差分传送部分。
差分传送的任务是将基准站的差分数据传输给移动站包括测站坐标、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等数据。
1.3 移动站部分。
移动站的任务是接收两种信号,其分别是GPS信号和基准站差分信号,在此基础上,解算信号,最后得到相关的实时定位结构,其具备高精准度的特点。
1.4 手簿终端控制器。
其内置测量软件为RTK测量软件,可以设置相关的工作参数,比如基准站和移动站等的参数,并且可以显示成果,这成果为移动站实时坐标,并且能进行测量参数的测量和设计辅助路线。
2、GPS-RTK的工作原理GPS-RTK是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基础是载波相位观测值,其功能是可以实时提供三维定位结果,并且以坐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优点是精确度高,达到厘米基本。
在该模式中,有两个部分输送数据,分别为基准站和流动站,在数据链的基础上,基准站给流动站输送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
流动站有三个职能:一是接收基准站传送的数据:二是采集GPS观测数据;三是自动组成差分观测值,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这一工作必须在系统内为完成。
流动站可处于两种状态,分别是静态和动态。
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RTK 技术的核心所在。
RTK测量技术使用领域广泛,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精确度高的优点,且其克服了传统的弊端,测量的精确度不受天气的影响,并且可24小时不停的工作。
RTK定位离不开接收机,接收机分为两种,一种是基准站接收机,另一种是流动站接收机,分别需要一台或多台以上,电台也是少不了的,其作用是数据传输,RTK模式的关键是控制手簿,其功能是记录数据,包括基准站坐标、高层、坐标系转换参数、水准面拟合参数;流动站接收机安置于众多待测点上。
GPS-RTK技术在工程竣工测量工作中的优缺点与应用一、GPS-RTK技术的特点及优势1.高精度测量GPS-RTK技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对多颗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可以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测量精度。
尤其是在山区、林区等复杂地形的测量中,GPS-RTK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测量数据,保障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快速测量GPS-RTK技术采用实时动态差分技术,能够快速获取测量数据,减少了测量的时间成本。
在工程竣工测量中,时间往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成本,GPS-RTK技术的快速测量能够大大提高测量效率,有利于工程竣工的及时验收和交付。
3.灵活便捷GPS-RTK技术可以实现无线通讯和数据传输,测量过程中无需布设大量的测量控制点,减少了现场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GPS-RTK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操作都十分方便,使其在工程现场的应用更加灵活便捷。
4.多元数据应用除了提供位置坐标的测量,GPS-RTK技术还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高程、方位、速度等多元测量数据,满足了工程竣工测量对多元数据的需求,为工程质量评估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1.地形测量在工程竣工测量中,地形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利用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对地形的高精度三维测量,获取地面高程和坡度等数据,为工程设计和质量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2.建筑结构监测在建筑工程的竣工测量中,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监测,以评估结构的变形和变化情况。
GPS-RTK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结构变形,保障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1.信号遮挡问题GPS-RTK技术受到天气、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信号遮挡的问题,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特别是在城市和山区等复杂地形中,GPS-RTK技术的信号稳定性和可靠性会受到较大挑战。
2.高成本从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来看,GPS-RTK技术相对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工程而言,成本相对较高。
且GPS-RTK技术设备对人员的使用和维护也有一定要求,对工程测量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阐述GPS—RTK技术的原理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前进,各种技术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实现了道路工程建设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工期较短,工程内容复杂繁多,道路线形更是复杂多变,导致道路工程的测量困难重重。
GPS-RTK技术是现代化测量技术的一种手段,利用这种技术很好的打破了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并且融合了长线程测量、高精确度测量等特点,满足道路工程建设现代化要求,给道路工程建设注入新鲜活力,在未来道路工程发展中的优势不可限量。
二、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点1、GPS-RTK技术的基本原理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技术原理是利用卫星上的无线电发射台和无线电测距,前者形成一个卫星导航定位提醒,后者交会确定卫星空间(一般三颗以上),最后将某个物体的位置精准确定。
RKT测量技术即为动态定位系统,基本组成一个基准站和多个流动站,主要借助无线电数据传输,基准点选取点位精度相对较高的首级控制点(处在地势较高处,视野开阔,GPS卫星连续不断变化的位置,然后通过基准站为坐标、载波观测数据还有伪距观测值等借助无线电数据传输链来更好的将信息发送给每个流动站),流动站上设置接收器(参考站),便可以连续的对卫星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无线点传输设备对受基准站数据进行定位,再链接上计算机,从计算机显示器中便可以看到该流动站的具体测量精度和精度三维图。
GPS-RTK技术(GPS-real time kinematic)也就是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测量依据主要是载波相位方法,同时结合载波相位测量和数据传输技术,十分适用于这种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具有明显的作用,是GPS 测量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技术突破之一,其研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2、RTK测量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优点首先,测量作业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地形地势下,借助于高质量的RTK设站,附近4 km半径内的测量工作可以一次性完成,传统竣工测量需要的控制点数以及仪器搬运次数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并且一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测量工作,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获得坐标,那么就有较快的测量工作速度,测量的劳动强度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进而实现测量效率得到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