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83.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在练习中进一步加强分数的加减法的熟练性。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分数加减法,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说分数和小数的意义0.40.80.7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练习4、练习五的第1题(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这里重点练习分数的通分和运算顺序二、垃圾分类1、看图,理解图意2、提问:废纸类与玻璃类共占几分之几?看图表,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小组内提问,并组内进行解答,4、全班汇报,集中交流三、解方程。
在复习解方程的过程中,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练习四、找数字游戏猜一猜,这些数字可能是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先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然后确定数字的范围。
教学反思:五、分析统计图,回答问题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读2本和3本书的学生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组内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六、想一想,算一算。
先自己算一算,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刚才发现的方法,不用计算,你能直接得出-的结果吗?七、小结八、实践活动:建造“分数墙”〖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重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6-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 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会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2.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学习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
3. 实践: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实践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究能力。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情况:评估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学习拓展1. 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简便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学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会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起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八、学习反思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学习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第3课时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课题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安排了应用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
本节课设计突出两个特点:1.给学生留出足够合作交流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理解题意,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而解决与生活联系紧密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会用画图方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2.能够用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重点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画图方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法。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6分钟)1.课件出示复习题:(1)写出3个与14大小相同,而分子分母不同分数。
(2)分数基本性质是什么?(3)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2.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用学过分1.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复习巩固旧知。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填空。
(1)计算14+35时,要通分,通分时先求()和()最小公倍数,然后把这个最小公倍数作为(),把14和35分别化成分母相同()和(),最后相加,算出得数是()。
2.一根木头,第一次截去23m,第二次喝了( )。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关键是什么,并指名汇报。
4.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规范画图要求,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牛奶,空白部分代表水)5.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解题思路。
6.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解决这道题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知识?生1:第一次喝了2杯纯牛奶,剩下(1-12)杯。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12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12,也就是把12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纯牛奶是其中1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五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式题。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备注一、基本训练1、口算。
(直接指名口答)1/3+1/32/5+1/53/7+4/72/11+5/116/7-5/73/4-1/45/9-1/97/12-1/27/8+1/82/3-1/39/10-3/105/6+1/62、以上面题中的算式为例说说算理和计算方法。
2/11+5/11表示()个1/11加上()个1/11,一共是()个1/11,就是()。
5/9-1/9表示()个1/9减去()个1/9,还剩下()个1/9,就是()。
3/7+4/7表示3个()加上4个(),一共是7个(),就是()。
9/10-3/10表示9个()减去3个(),还有6个(),就是()。
二、设疑引入,探究新知1、设疑:我们已经理解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也已掌握了计算方法,假如我们再增加一个数的话,你会计算吗?我们在刚才的口算题中任选一题增加一个分母原来分数相同的分数编成连加或连减,并试着算算看。
2、学生编题,尝试计算。
(1)学生任选题目尝试编题计算。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要注意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一是逐个计算;二是同时计算。
(3)反馈典型题目,指名扮演,并说说算理和方法。
(4)师生共同商定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备注3、练习:13/15+4/15+7/158/11-3/11-5/11(2)讨论:分子是0的分数应等于多少?4、小结: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算理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1、练习。
1/6+2/6+3/69/10+3/10+7/1016/17-5/17-11/177/8-3/8-1/8(1)学生独立计算;(2)说说算理和计算方法,议议对结果的处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独立探索中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正方形的纸片,请你们取其中的一张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学生开始进行折纸、涂色的活动,教师进行巡视。
)师:现在,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你和折纸与涂色情况。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一个小正方形上涂颜色,这个涂色的部分叫1/4。
生: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然后在其中的3个部分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叫3/4。
一会儿时间,学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计算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合起是多少,你可列出哪些算式?生:我可以列出:1/4+3/4。
生:我可以列出:3/4+1/2。
生:我可以列出:1/8+5/8。
生:我可以列出:5/8+1/4。
(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一类是分母不同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了整理。
)师:这个同学说得正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师: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生:我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4+1/2=2/6。
生:我也选择了“1/4+1/2”的这一道题,但计算的过程与他不一样。
计算过程是:1/4+1/2=1/4+2/4=3/4。
生:我选择了“1/8+1/4”的这一道题,它的计算过程是:1/8+1/4=1/8+2/8=3/8。
第六单元第3课时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复习导入—引“探究”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80-120+65 1.95+(1.28-0.98)1.提问:整数或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2.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计算的顺序。
总结: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习任务一: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重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期间,学生通过计算,呈现不同的算法,对比沟通后发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培养了类推迁移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 新知探究—习“方法”1.教学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再次出示例1(1)的情境图问题。
例1:某森林公园植被情况如右表。
(2)教师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 同桌进行交流后,反馈。
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确:这里的森林部分包括乔木林和灌木林这两部分。
(3)让学生先尝试列出算式后,全班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适时板书: 12+310-15引导思考:同学们,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所学的分数加、减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中同时包含加法和减法两种运算。
师评价并揭题: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4)独立计算。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计算12+310-15。
(5)全班反馈,交流算法。
学生大致有以下两种算法: 算法一: 12+310-15=510+310-154 =810-155=35算法二:12+310-15=510+310-210=810-2103 =6105 =35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交流:哪种算法更简便?更合理?引导学生观察两种算法,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处理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遇到计算复杂、容易出错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计算思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运用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分数卡片、计算器等学习工具。
3.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情境,如小明和小华比赛折纸,小明折了34张,小华折了12张,问小明和小华一共折了多少张?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34+14等于多少? 2.让学生尝试解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进行讲解。
3.呈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如34+13等于多少? 4. 让学生尝试解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进行讲解。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以及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班有13名学生,其中有3名女生,10名男生。
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偏差,整体计算水平一般,在课件设计时我选择了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题。
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117——118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会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先仔细观察再灵活选择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简算。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
2 5 4 1 1 2 5 1—+ —= —-—= —+ —= —-—=7 7 9 9 5 3 6 3师:同学们分别观察第一、第二题和第三、第四题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吗?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再分类总结。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自主控究、自我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2.计算。
100+80-20 100-80+20 100-(80+20)100+(80-20)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一、第二题和第三、第四题,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谁能说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师:好!同学们如果老师把这些整数都换成分数,你们能不能会计算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联想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从而发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第117页例1的第(1)小题的表格。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本课是分数加减运算的发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
例1是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两个小题,第(1)题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第(2)题教学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
例2是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并应用到分数加法中,教材采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计算、观察两组算式,发现算式之间的关联,从而得出整数的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运算,进而体会计算的简便性。
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仍然适用,并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的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1/ 93.能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加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2/ 9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森林公园的几分之几呢?该怎么列式呢?追问:这道题和前面所学的题有什么不同?师:那该怎么计算呢?请你自己试一试吧。
反馈学生作品。
师:仔细观察两种做法,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师小结:是的,两种方法虽然有逐步通分和一次性通分的不同,但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
二、不同路径,完善运算顺序生:12+310-15生:这是一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生独立完成。
生1:生2:生1:相同点是:无论哪种方法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逐步通分,第二种方法是全部一起通分。
生1:以森林的降水量为单位1,其中720储存为了地下水,14转化为了地表水,还有剩下25转化为了其他。
3/ 9不同的方法得到了相同的计算结果。
生2:表格第二行是以裸露地面的降水量为单位1,1120转化为地表水,25转化为了其他,那储存为地下水的有多少呢?生独立完成。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二)
学习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19 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
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习难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习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36 + 97 + 64 1.5 + 3.8 + 6.2
2.写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二)思和议
1、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
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第一组中加数()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
2、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相同?
加法()和加法()
三、展和评
四、堂测
五、课后练习:完成长江作业。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应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分数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如何运用分数加减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学生如何将分数加减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找到问题的等价变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分蛋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用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用生动的例题解释这些法则。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例题中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⑴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⑵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⑶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流程:一、基本训练。
直接写出得数。
5/8÷5/12=1÷3/7=1/8×2=4/5÷3/5=11/4×2/11=4/9÷3/5=0÷2/3=12×3/8=独立完成,矫正答案。
二、提供情境,完成知识迁移。
⑴提供情境,呈现例题。
先出示的左面部分,教师示意上画的是“中国结”,示意学生理解做一个小的“中国结”要2/5米彩绳,大的“中国结”要3/5米彩绳;再呈现的右面部分,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⑵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可能会呈现下面两种解法:2/5×18+3/5×18(2/5+3/5)×18=36/5+54/5=1×18=18(米)=18(米)发现有不同解答方法和不同书写形式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⑵班级交流,揭示课题。
让学生交流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体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考方法;观察算式,揭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⑶小组合作,整理运算顺序。
学生介绍计算上面两题的计算方法,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四则运算顺序;交流运算顺序:(板书)①同一级的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②含有二级的运算,先乘除,再加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教案前的一些想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加减法,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知道怎样计算,同时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也能很容易判断用什么方法计算。
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外,能根据法则正确进行计算之外,我还认为要通过构建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并能有条理思考的思考问题。
由于这节课知识目标比较简单,我以为学生能够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还剩多少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2、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单位师:爸爸、妈妈吃的披萨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问题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迁移旧知,探究新知1、根据妈妈吃了 个披萨,爸爸吃了个披萨,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1)一共吃了多少个?2)爸爸比妈妈多吃几个?3)还剩多少个?2、你能解答这几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答,抽生口答 ,教师板书。
3、探究解决方法,渗透学法指导师:要判断是否正确解决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小组交流,汇报:从算式、结果两方面进行思考通过学生自主提问,整理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4、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含义1) 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分数加法的含义。
学生齐读分数加法意义。
2) 第二题与第三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知道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学生齐读分数减法意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运算速度较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师生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PPT,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情境的图片、游戏道具等。
3.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准备清晰易懂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分享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分数的和或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计算规律。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
因此,它是分数加减法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学习重点。
本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数下册P110~112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提出问题,揭示课题1.回忆旧知,做好铺垫师: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分数,(板书: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通过回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做好新课铺垫。
]2.设趣导入,提出问题⑴学生自报最简分数师:现在,闭上眼睛,想好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
好了吗?谁来说一个?(及时板书)[闭上眼睛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圈出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异分母分数)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加减法。
板书:加减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组合算式,培养能力⑴组合算式师:请看黑板,在这三个分数中,(在前面圈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基础上再圈一个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任意选两个组成加法和减法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写出算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答案。
)[从三个分数中任意选择两个组成未知算式,富有挑战性,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组合搭配的能力]⑵汇报算式:4.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第三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7页例1及做一做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分数加减运算的发展,是解决现实中诸多问题的需要。
教材例题1安排两问,第一问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二问教学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时体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二)核心能力结合实例,能运用迁移类比的方法推导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化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读懂图表信息,并运用迁移类比的学习方法,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计算出正确结果,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与方法,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化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四)学习重点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五)学习难点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化意识。
(六)实施资源实施资源:《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名师教学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温故知新,利用已学知识快速解决下列问题:① 534-126+74 534-(126+74) 48+52-29② 53.4-1.26+7.4 53.4-(1.26+7.4) 4.8+52-2.9(2)请根据上述式子简要说明整数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3)计算下列各题,简要说明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
235+28 12.6-5.26 17+3735-12(二)课堂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河南鹤壁云梦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山雄、水秀、谷幽、洞奇。
四季如画,景色宜人。
一条白龙溪九瀑十八潭,素有“北方小九寨沟”之称。
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山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在这里我们是把公园的总面积当做单位“1”,乔木林占12,灌木林占310,草地占15。
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1、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掌握同分母异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思想品质。
【独立自主学习】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
2、怎样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找最简公分母?
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分数加减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5、分数加减法的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合作互助学习】
1、完成课本119页第9、10题
2、解方程
X+
101=65X-(32+41)=12
11
3、用简便方法计算
71+53+76=112+158+119+157=21-121-125=87+91-8
7
= 4、一段红布做红领巾用去103米,做小红旗用去了85米,还剩下10
7
米。
这段
红布原来长多少米?
【展示引导学习】
【素材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
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