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2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阶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文学形式。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文学,其核心思想是反传统、反自然主义和反现实主义。
这些作品更加注重形式和语言,尝试在文字中表现出深层次的内心体验和感觉。
代表作品有提奥·杜雷和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以及艾略特的长篇诗《荒原》。
第二个阶段是1920年代的实验性文学,其特点是追求抽象和独特性,采用了一些流派和技巧,如自由诗、流派诗、超现实主义和写作套路。
代表作品有安德烈·布勒东和乔治·安普索尔的散文、菲利普·拉金的自由诗和詹姆斯·芬尼莫尔的小说《烟》。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战争文学,它反映了世界战争和社会变革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些作品有时采用了现实主义和传统的文学形式,以更好地表现人们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挣扎。
代表作品有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托马斯·曼的小说《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其核心思想是对语言和意义的怀疑和批判,这些作品采用意象、符号、流派和叙述方式来表达混乱和对现实的怀疑。
代表作品有辛西娅·奈特和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威廉·S·伯勒斯的小说《裸体午餐》。
总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阶段繁荣多彩,为后来的文学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启发,这对我们理解文学发展历程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析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形态转变作者:李慧欣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3期摘要:文学理论是文学方面的实践性概括、总结,是对文学文化发展的前进动力,又是对文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向。
西方文学理论随文学研究影响颇深,不同时代的西方理论家运用发展多视角形式,对发展文学实践,不断深化,从片面走向全面。
在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上,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学艺术理论,通过重要发展的简单叙述,本文将对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与形态的转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形态转变一、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源头——古代文学理论古希腊文艺理论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源头根基,但是其中真正的思想体系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主要是从奴隶主贵族派政治立场和唯心哲学角度出发,对现实的文学艺术进行否定,片面认为文学艺术来源于神的灵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文艺理论的否定者,他自小的奴隶主的人生态度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角度,对文学艺术模仿活动理论,模仿现实艺术价值作用,提出艺术分类理论,西方文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观念就是古希腊艺术的古典观念,在中世纪后,西方文化的特点就发生变化,转变为基督教的统治,西方文化理论受基督教影响,但是在一些思想家的观念上大多数需要借助古代思想证明完善基督教义。
借助神秘主义,形成哲学理念,不仅为民族文学发展奠定夯实基础,也为文艺理论发展奠定基础,在文学理论发展道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1]。
二、西方文学理论的进化发展——近代文学理论为了维护封建王权,封建统治者在意识形态方面,时刻强调理性,在文艺理论上强化理论体系,便出现新古典主义。
法国倡导的是理性原则和自然原则以及古典与道德原则,全面概括创作经验,艺术创作问题上也体现出现实主义见解问题,但是,两者矛盾的是在艺术上又存在封建贵族阶级的审美观念。
英国是以新古典文论问体系,将应用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念汇总,对整个西方文学理论的思想有深远的影响某一方面是维护传统的古典主义,另一方是挖掘新古典主义现实因素,但总体来说,无论是传统古典文学理论还是新古典现实因素,都淡化了色彩,呈现出现实内涵。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及规律研究作者:李慧欣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22期摘要: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大致经过了两千五百年的文化积淀,之后形成了对西方古希腊文化、古希伯来文化的发展与特性研究。
由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悠久,所以它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西方文学的思潮、理论以及批评三个环节。
本文基于西方文学的历史发展轴,对其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促进西方文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西方文学发展;理论;规律;研究“西方”,即位于地球西半球区域的欧美国家,拥有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的欧美国家。
其理论的形成也是基于拥有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的欧美国家的文化探究,西方文学的发展源头也是在这里诞生的。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自公元前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大致经过了从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七个发展阶段。
下面进行详细叙述:一、西方文学发展理论研究(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在这一环节,主要研究古希腊遗产文化的特征、修辞批评的发展以及对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的认识。
首先,古希腊遗产文化特征就是指的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性自足作用、希腊宗教的独特性以及古希腊的社会风俗上。
其次,修辞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为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其内容主要包括:“虚构问题”、“语言与真理”问题、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以及强调“语言形式和情感”的关系。
最后,苏格拉底作为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研究“诗与真理的问题”、“灵魂说与迷狂说”和“诗句理论和诗教理论”。
而亚里士多德主张“模仿论”、“悲剧及其接收理论”,强调“艺术、诗歌”的真实性[1]。
(二)中世纪的文学理论中世纪的文学理论,即自公元476年到13世纪文艺复兴前的文学理论,大约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文化积淀。
具体来说,该时期实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北欧民族文化以及希伯来文化的有机融合,但前提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大背景下。
除此之外,基督教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了完善与发展,形成了特殊的拉丁文化。
西方文论选读云南摘要:一、西方文论选读云南的背景二、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三、西方文论对云南的影响四、云南文论的发展现状五、总结正文:一、西方文论选读云南的背景西方文论选读云南,是指在西方文学理论的框架下,对云南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解读。
西方文论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方法,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
云南地区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其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了西方文论研究的热点地区。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西方文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文论的奠基之作。
随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历史时期的发展,西方文论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而复杂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
三、西方文论对云南的影响西方文论对云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云南文学的研究水平。
西方文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云南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云南地区的文学现象。
2.丰富了云南文学的创作手法。
云南地区的作家在借鉴西方文论的过程中,逐渐吸收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创作手法,使得云南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丰富化。
3.促进了云南文化的传播。
西方文论对云南地区的研究,使得云南的民间文学、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从而有利于云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四、云南文论的发展现状在西方文论的影响下,云南文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云南文论研究已经涉及到民间文学、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多个领域,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方法。
然而,云南文论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水平参差不齐、研究方法过于西方化、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等。
五、总结总之,西方文论选读云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为云南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然而,在借鉴西方文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本土文化的特色,避免盲目西方化。
西方文学理论绪论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以欧洲为主的西方文学理论遗产。
二、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文论的主流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经为寓意”说和“诗为寓意”说:阿奎那、但丁3、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为诗辩护、悲剧理论、小说理论、艺术真实和想象: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塞万提斯、莎士比亚4、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经典和范本,强调服从权威、规范与统一,据此为文艺制定法则。
“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古典主义传统;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毁坏德行,主张“回到自然”;狄德罗提出文学的逼真性原则,严肃喜剧取代古典主义喜剧;鲍姆嘉通强调诗的感性构思方式、修辞对诗意的作用;莱辛批评古典主义的“诗画同一”说和“单纯肃穆”的审美趣味,,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首位,倡导市民戏剧;赫尔德提出用民间诗歌的再生来复兴诗歌,发扬民族文学传统;维柯注重原始人的诗性思维。
5、德国古典时期康德提出了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等观点;歌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首创“世界文学”的概念;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探讨)、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黑格尔提出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在悲剧冲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表现,强调想象和情感的巨大作用,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现实主义文论方面,巴尔扎克主张文学应像镜子一样,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提出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司汤达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和文学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别林斯基提出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杜勃罗留波夫将现实主义文论发展为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三原则;托尔斯泰主张文学要忠实地按照实际生活原样再现生活,文学的典型化原则。
第一讲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一、西方文学发展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两大源头”和“六大思潮”1、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及文艺理论。
2、六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18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法国大革命先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思潮▪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第二讲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一、希腊神话的内容构成:神的故事、英雄传说(1)神的故事:赫西俄德神统——希腊氏族社会早期历史生活的反映:实行血缘群婚、食人之风犹存、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2)英雄传说:源于希腊人对祖先的崇拜和追忆。
二、古希腊神话的特点:(1)神人同形同性(2)热爱现世生活,追求幸福和光明,积极乐观(3)系统性和丰富性三、古希腊神话的丰富内涵(1)希腊神话里的酒神和爱神体现了人的两大主要情欲——食和色。
(2)希腊神话的深刻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两大情欲带给人们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人生体验。
(3)希腊神话中表现的比较多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关于人和命运的冲突。
四、古希腊神话中三大悲剧家1、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3、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五、古希腊神话的影响(1)古希腊人的一部百科全书;(2)身后影响了后来的希腊文学艺术;六、“荷马史诗”——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1、可分为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2、《伊利亚特》的结构:①两阿内讧②空前激战③英雄葬礼3、阿喀琉斯: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天真温厚善良的情感,再加上对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敏感意识,构成了其性格的三角形。
4、史诗的价值:史诗是在“无师可法、无可借鉴”的条件下创作而成,因此在许多方面具有首创性质。
其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不可低估。
第三讲中世纪的基督文化和骑士浪漫主义一、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两种文学现象1、基督教宗教文学(统治地位)2、骑士文学二、基督教●基督教——公元前一世纪●基本教义是神权中心和来世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