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依据课标的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设计将以“欧洲联盟”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力求在一个中心上深入,在两个辅点(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上拓展。
为此,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先引导学生把握区域经济集团的概念及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各自特点(宏观),然后再以“欧盟”为例(微观),通过对欧盟的形成历程、欧盟的形成原因及欧盟的影响等内容的深入剖析,加深学生对“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前进”等内容的理解,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初中历史以及高中政治的联系都比较密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借助世界政治、经济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概括、理解、比较能力。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相关的新闻、书籍、视频等非常丰富。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其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区域经济集团化的理解。
2.教学目标分析1.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
2.用列表等方式比较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归纳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
3.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归纳概括,历史比较等方法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欧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向世界、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
3. 教材分析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了强烈的共同合作趋势和全球化趋势。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XXX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XXX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XXX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探究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下,各国应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消除隔阂、加强合作;各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研究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分组研究,梳理XXX、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相关资料,认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XXX、北美自由贸易区和XXX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研究和了解,体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当今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地区集团化发展趋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办法】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环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地区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XXX: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出现经济地区集团化的趋势首要是由于:冷战竣事后,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严重变化;国际干系中经济身分迅速上升;各国之间环绕综合国力的较劲日益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仰面。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度选择了走经济地区化的道路。
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分歧的国度构成地区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主要史实概念: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及其三个经济区域建立的背景、过程、意义、影响。
(2)探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以及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归纳概括、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欧洲国家只有立足于欧洲才能立足于世界;同样中国只有立足于亚洲才能立足于世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2)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与发达国家合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
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让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并发现问题,查找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幻灯片。
2、思考课后的“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
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2004年9月开始,欧盟各国成为我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以后我们去欧盟旅游,只要办一个签证,带一种货币就可以了。
带什么货币去呢?(学生会回答,欧元)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不同面值的欧元,并让学生传阅,同时用幻灯片打出欧元。
师:一张张欧元纸币的正、反面的建筑样式有古典式、罗马式、哥特式等建筑风格,他们折射出了欧洲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并播放影像资料,欧元的诞生(1分23秒)。
欧元给欧洲联盟带来的利益(谈话法)启用欧元将使所有成员国的经济受益,尤其是有助于稳定、低利率和零汇率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欧元将减少企业成本和简化跨边境贸易。
对于消费者而言,欧元将促进竞争,使可选择的商品品种和服务增多,并使价格稳定,利率降低。
对于旅游者而言,因为取消了货币兑换的费用,旅游将更为便宜、方便。
三、师生互动你们认识这些标识吗?有欧盟会旗、北美自由贸易区会旗、亚太经合组织会标。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这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本课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讲明这些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思路设计●教学重点世界三大区域集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难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教材知识结构明了,而且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加深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除了让学生了解以上三个区域集团,还应提到东盟,联系博鳌亚洲论坛,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
(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全面的历史观.(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第23课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教学目标】重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重要意义。
难点: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涉及的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在教学时应利用互联网及丰富的社会资料,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了解。
由于本课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及经济区域集团等,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讲明这些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应多采用设问解答、史料阅读思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进行讲解,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你知道这张图片所示为建筑物代表着什么吗?学生答欧洲联盟总部。
教师讲解: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法律大街200号一座十字形的大厦内。
在1993年,随着《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获得所有成员国批准并生效。
一个新的欧洲诞生了。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因此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字仪式结束后,荷兰首相吕贝尔斯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
”欧洲联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欧洲联盟的建立1.欧洲共同体二战后,面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竞争更加激烈,许多国家纷纷寻求国际合作。
区域集团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的。
各种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成立,其中,以欧洲、北美、亚洲三个地区的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最令人关注。
让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的内容,归纳欧洲建立统一组织的背景。
概括为: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大下降;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以提高国际地位。
第23 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问题诱导、辩论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学习,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
难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本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问题诱导、辩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欧盟会旗、北美自由贸易区会旗、亚太经合组织会标,引发兴趣与思考。
讲授新课教师:这三个都属于经济区域集团,思考什么叫经济区域集团?你知道的还有那些经济区集团?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之上,总结归纳: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三个典型的代表。
(二)第一目欧洲联盟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伴随着1993 年《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
设问:欧洲人实现联合的背景是什么?欧洲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呢?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欧盟实现的可能性、必要性。
可能性:(1)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八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共三课,前一课讲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后一课讲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本课则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重点介绍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整体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2.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的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欧洲联盟原始资料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思考雨果的预言:“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思考:雨果的预言在现在得到了实现,那么欧洲国家为什么要走向统一?自主学习问题情境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欧共体成立有什么意义?自主学习欧洲国家走向联合首先在经济领域,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步骤:(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2月,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欧洲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问题情境欧盟是何时建立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它的成立有何意义?自主学习2004年5月,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
欧盟成员国增加到25个。
欧盟的诞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1月1日,欧元(EURO)问世;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图片情境师生互动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程标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1、掌握欧洲联盟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掌握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的过程及作用。
3、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欧洲联盟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难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比较。
【课前梳理】:1、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是在当今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下全球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过程。
2、区域集团化典型组织:、、【课堂探究】:一、欧洲联盟1、分组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材料1:欧洲位置相邻共同接受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近代又共同经历文艺复兴、启蒙思想洗礼。
共同的文化使欧洲人自内心深处对彼此有一种认同感,这为欧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材料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变化(%)材料3:二战后国际形势:材料4:欧洲近代战争年表:1652-1654,第一次英荷战争。
1654-1659,英国-西班牙战争。
1657-1660,瑞典-丹麦战争。
1665-1667,第二次英荷战争。
1672-1678,荷兰战争。
1688-1697, 洛林战争。
1684-1698,奥土战争。
1700-1721,北方战争。
1701-171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40-1748,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
1756-1763,七年战争。
1768-1774,俄土战争。
1786-1787,巴伐利亚继承战争。
1787-1791,俄土及俄瑞战争。
1808-1814 ,法西战争……材料5: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含义: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是在当今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下全球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过程。
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二、自主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完成,做出标注。
)(1)通过阅读课文,,完成学海导航『自主探究』(2)根据课文内容我能独立掌握以下历史问题且落实在书本上问题1、欧洲走向联合过程和作用。
问题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问题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
特点:面积最大、贸易量最大、不同制度、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并存。
(3)我的疑惑:三、合作探究:探究1: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材料二:“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
请回答:1、材料一中“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指什么?西欧走向联合有什么原因?欧洲中心地位丧失,美苏争霸;历史:欧洲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长期战争,从反面激起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现实:战后西欧摆脱美苏控制、发展经济的需要。
2、材料二反映了西欧联合的什么特点?经济政治一体化探究2:材料: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23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发展趋势.
本课分三个子目讲述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一子目承上启下,讲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第二子目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第三个子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一共三课,前一课讲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后一课讲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本课则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重点介绍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整体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处理本课教材时我将遵循两个指导思想,分别是:注意线索清晰,使知识的呈现系统化;结合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学生现实可以感知的内容,加强中外联系,便于认知和体会。
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难点: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及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忆、理解能力;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唯物史观,学会用史实去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让学生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
他们思维活跃,使用图片和材料分析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没有形成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辨析能力。
因此,教师要运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搜集材料,以便上课时进行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展示法(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法(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上节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的,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复苏的图片,让学生感性的认识,接着再展示有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图片,提出“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又发现世界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顺势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本节课将分为三部分来讲:分别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一)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的形成】
在讲授欧洲联盟的建立这一目时,首先向学生展示欧洲联盟的盟旗和欧盟总部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用谈话法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欧洲联盟是如何建立的?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欧洲联盟的建立背景、经过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欧盟的了解。
讲到欧元的诞生对欧元区国家有什么影响时,首先展示欧元的图案,用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分析欧元的影响:单一的欧洲货币消除了汇率风险,降低了交易费用,增加了市场的透明度;推动资本在欧元区内的流动,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有利于推动欧洲迈向统一,有利于强化欧盟内部的市场竞争,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资本和人员流动,有利于增加欧共体国家企业的活力,有利于欧元区国家不再以美元作为内部贸易的货币,减少对美元的需求,从而迫使美国改善财政,保持美元稳定。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
这一部分,首先展示北美地图,让学生知道北美的地理位置,在用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总结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过程及发展。
使学生认识到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现在已经发展为贯穿南北美洲大陆33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有着特殊的意义。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
最后讲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这一目时,先向学生展示地图,让学生明白APE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再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分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怎样建立的及其它的宗旨是什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背景、经过和意义,掌握APEC的宗旨和目标,从而加深学生对APEC 的理解。
在讲到中国与APEC时,展示APEC2001年上海会议的图片,在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何时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有什么意义?中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意义:APEC作为亚太地区级别最高的经济合作论坛,为中国领导人开展首脑外交和对外宣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对巩固和发展我国与各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APEC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
通过学生这三个国际组织,让学生通过绘画表格来展示这三个组织的不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材料和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
也可说是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得到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历史发展潮流,但他也有些负面影响。
经济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优惠措施只是针对成员国的,不利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不利于缩小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板书设计】
留有简明的板书,以利于学生梳理思路,清楚教学要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课后作业】
通过这个课后题,让学生学会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反馈以及课下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反思,以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提高。
以上我说课的内容在讲课时会根据学生课堂的具体反应情况进行取舍,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