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_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34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程标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3、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历程难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整体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主要趋势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依据课标在操作层面上应将“欧洲联盟”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而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作为教学的两个辅点内容,力求在一个中心上深入,在两个辅点上拓展。
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义务教育初、高中历史和高中政治的联系比较密切。
要利用旧知识的回忆,借助世界政治地图,深化认识,提高概括能力。
同时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主体作用;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学生也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知识梳理】一、欧盟的发展过程1、欧共体的建立(经济实体)(1)1951年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2)1957年签定《》建立欧和,《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3)1967年,将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2、欧洲联盟的成立(政治实体)(1)1992年,欧共体12过签署《》,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2)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过渡。
(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成立的意义:(1)对欧洲:。
(2)对世界:。
思考探究1、结合下列材料和问题分析:欧洲为什么能走向联合?必要性:二战”后西欧的经济状况如何?“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临怎样的危险?可能性:德、法两国为什么积怨?又怎样抛弃前怨携手合作?“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2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满怀深情地希望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含义: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或地区,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是在当今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下全球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过程。
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和影响,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二、自主学习(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后完成,做出标注。
)(1)通过阅读课文,,完成学海导航『自主探究』(2)根据课文内容我能独立掌握以下历史问题且落实在书本上问题1、欧洲走向联合过程和作用。
问题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问题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原因、特点和作用。
特点:面积最大、贸易量最大、不同制度、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并存。
(3)我的疑惑:三、合作探究:探究1: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材料二:“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社会、经济、文化力量”。
请回答:1、材料一中“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指什么?西欧走向联合有什么原因?欧洲中心地位丧失,美苏争霸;历史:欧洲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长期战争,从反面激起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现实:战后西欧摆脱美苏控制、发展经济的需要。
2、材料二反映了西欧联合的什么特点?经济政治一体化探究2:材料: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