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群训练理论概论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1
幻灯片1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其项群体系的构成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幻灯片2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释义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称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
幻灯片3●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幻灯片4足球下水= 水球网球上桌= 乒乓球幻灯片5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智能形态、机能、素质竞技能力幻灯片6不同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各决定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力量速度耐力难美准确隔网同场格斗体能主导类项群技心/战能主导类项群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表现性对抗性难美准确隔网同场格斗体能000 000 000 00 00 000 000 000 技能00 00 00 000 000 000 000 000 战术能力0 0 00 0 0 000 000 000 心理能力00 00 00 00 000 00 00 00 运动智能0 0 0 00 00 000 000 000 幻灯片7速度性项群短跑跨栏短距离游泳短程速度滑冰短程速度滑雪短程自行车短程划船幻灯片8快速力量性项群跳跃投掷举重幻灯片9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竞走、中长距离跑、中长距离游泳中长距离自行车、赛艇、皮划艇越野滑雪、中长距离滑冰幻灯片10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跳水、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技巧、武术套路幻灯片11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射箭射击弓弩幻灯片12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排球排球沙滩排球藤球毽球板羽球幻灯片13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冰球水球幻灯片14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摔跤拳击击剑柔道跆拳道幻灯片15●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群●棒球●垒球●板球幻灯片16●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目●比赛双方在固定时段交替进攻和防守的项目称为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目●垒球棒球幻灯片17●1983 分类训练学●1987 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1990 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1998 项群训练理论专著田麦久等1984-1998幻灯片181、从项群的角度论述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
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和建立,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他既是一般训练理论的延伸,又是专项训练理论的拓展。
通过项群训练理论这一新的层次把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原有的两个层次紧密地联接了起来。
对众多的竞技项目予以科学的分类,是构筑项群体系,进行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重要先决条件。
田麦久等于1983年根据不同分类体系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中的适用范畴和应用价值,选择了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以及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这样三个主要分类标准,建立了三个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分类体系,而且在各个体系中所划分的项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例如,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技术动作都属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又都是通过裁判员给分的方式而评定其运动成绩的高低的。
椐此又选定了决定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为首要的分类标准,将以奥运会项目为主的众多竞技项目分为八个项群,并进而对各项群的训练理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于1998年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快速力量想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快速力量能力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
主要包括田径运动中的众多跳跃、投掷项目和举重运动项目。
速度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速度能力为竞技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短距离跑(100米、200米、400米),短距离游泳(50米、100米),短距离速度滑冰(500米)和短距离赛场自行车等项目。
耐力性项群以运动员体能中的耐力素质为竞技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体能主导类里的一个亚类,主要包括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公路自行车、划船及铁人三项等项目。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event-group training theory)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项群训练大体理论和各项群的分类教学重点: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成立及其意义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组成教学难点: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项群: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称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揭露项群训练大体规律的理论称为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成立及其科学意义1.鲜明地归纳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一起规律2.增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组成1.依决定竞技术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的项目技术主导类:难性,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对抗性,搏斗性的项目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非周期性项目多元动作结构:固定组合变异组合多项组合结构:同属多项组合异属多项组合3.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式分类:测量类评分类命中类制胜类得分类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P40)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大体特点概述教学要求:大体把握各项群训练的大体特点概述教学重点: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成立及其意义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组成教学难点:各项群体能、技术训练的大体特点(请同窗们举例各专项运动员的形态特点、心理特点、训练特点等)一.技术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二.技术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三.技术类搏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四.技术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五.技术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六.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七.体能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八.体能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点概述研讨项群训练理论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1教材结构与知识点分析:本章要紧知识结构内涵:要紧论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进展进程,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进展进程,把握其划分依据,对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熟悉,并能分析其特点,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项群训练理论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而我们也不能总拘泥在过去的认知中,知识也需要更新,知识也需要不断完善,知识也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
而我们也不能总拿过去不全面的定律、框架去认识未来的某些东西,我们也需要去不断学习。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
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田麦久等人提出并创建,这个理论的确填补了我国运动训练学中一块很大的空白。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被国家所承认。
而项群训练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在对某个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时,不能很好的、准确的分属到它所在的类别中。
例如,电子竞技。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列入了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电子体育表演项目首次登场。
无可厚非,电子竞技已经是一种体育项目。
可是面对它时,我们用现有的项群训练理论进行分类却又无可奈何。
按项群训练理论中第一类分类法,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进行分类,分别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四大类,以及九亚类。
可是,电子竞技这个运动项目并不是以这四大类为主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增加一个大类,才能对这些项目进行更好的分类,像电子竞技这样模糊定位的运动项目不在少数,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棋牌类比比皆是。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增加智能主导类或者智体能主导类更为合适,这些运动项目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脑力高速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体力为基础。
电子竞技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确定不了未来会不会再增加许多未知的体育项目,而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完善知识,完善理论体系。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有猜想,才会去行动,才会进步,我们要多想、多问、多求知。
希望我的想法能给大家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