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21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王昭君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理解《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研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王昭君《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 课堂活动准备,如讨论问题、小组活动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向学生介绍王昭君以及她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分析诗歌- 分发王昭君的《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探索创作背景- 讲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心境、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学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 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5. 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的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诗歌作品和诗人,进一步扩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王昭君《虞美人》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带特殊条款)教案《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虞美人》的文学价值。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通过对《虞美人》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李煜生平简介2.《虞美人》诗歌解析3.诗歌意境与艺术特色4.课堂互动与讨论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李煜生平简介讲述李煜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其文学成就,为学习《虞美人》做好铺垫。
3.《虞美人》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讲述《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诗歌结构分析:讲解诗歌的起承转合,使学生把握诗歌的整体结构。
4.诗歌意境与艺术特色(1)意境分析:引导学生品味《虞美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艺术特色探讨: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用词、句式、韵律等。
5.课堂互动与讨论(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虞美人》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虞美人》的主要特点。
6.课后作业(1)背诵《虞美人》(2)撰写《虞美人》鉴赏短文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李煜及其文学成就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虞美人》诗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虞美人》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一首著名词作。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虞美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虞美人的诗歌创作和表演技巧。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欣赏和表达活动。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虞美人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过程。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虞美人的诗歌文本和图片。
音响设备:播放虞美人的诗歌朗诵和音乐。
手工材料:提供虞美人的诗歌创作和表演所需的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虞美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好奇心和兴趣。
3.2 讲解讲解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文学价值。
3.3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虞美人的诗歌文本,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
3.4 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虞美人的诗歌创作,提供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3.5 表演引导学生进行虞美人的诗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评价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进行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同伴的诗歌创作和表演。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诗歌创作和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虞美人的诗歌文本和图片。
虞美人的诗歌朗诵和音乐。
虞美人的诗歌创作和表演所需的材料。
5.2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虞美人的诗歌作品和相关文献。
组织学生参加虞美人的诗歌比赛和演出活动。
引导学生参观虞美人的诗歌展览和相关文化活动。
第六章:教学设计与安排6.1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合他们的虞美人诗歌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
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
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
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板书)二、介绍作者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
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
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虞美人这首诗产生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虞美人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虞美人的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虞美人的内容和主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2.2 教学内容:逐句解析虞美人的诗歌内容。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方法:分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引导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解读结果。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形式。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3 教学方法:提供诗歌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和修改。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
第四章:诗歌表演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帮助学生通过表演形式传达诗歌的情感。
介绍诗歌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练习。
4.3 教学方法:提供诗歌表演的指导和示范。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演质量和合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表演反馈。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5.4 教学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第六章:诗歌与生活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生活感受的能力。
分析诗歌中描绘的生活场景。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虞美人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虞美人的美丽,培养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展示虞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虞美人的世界。
学生分享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二章:诗歌朗诵2.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对虞美人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2 教学内容选择与虞美人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诵训练。
分析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朗诵技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朗诵表现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三章:诗歌解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虞美人的主题和意境。
3.2 教学内容分析虞美人的诗歌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寓意和情感。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虞美人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4.2 教学内容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一首以虞美人为主题的诗或故事。
引导学生运用虞美人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写作技巧。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写作能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5.1 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活动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虞美人这首词的作者李煜的生平背景及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理解虞美人词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帮助学生掌握诵读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虞美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愁绪和情感。
(2)体会李煜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把握词中运用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词句含义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诗词朗诵、音乐、绘画等作品,加深对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幅描绘古代宫廷的画面,然后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音乐,会想到什么呢?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帝王,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诗词却流传千古。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虞美人。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李煜的生平,重点突出他从帝王到囚徒的巨大身份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他创作的影响。
2、讲述虞美人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即李煜在亡国后被囚禁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愁。
(三)诵读感知1、教师示范诵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3、请几位学生诵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进行点评。
(四)词句赏析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们结束?(2)引导学生理解:对于亡国之君李煜来说,这些美好的景象只会勾起他对过去繁华生活的回忆,而如今身处囚禁之中,这种回忆更加痛苦,所以他希望这一切都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