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 公开课
- 格式:docx
- 大小:24.32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课程目标与要求01知识目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掌握《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0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学习他高超的抒情手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法0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词中意境的感悟。
讨论法0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0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文本解读与赏析词句解析对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把握情感基调。
《虞美人》的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煜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为学生理解词意做铺垫。
主题思想阐述阐述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之痛。
《虞美人》文本解读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分析词中运用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以及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情感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在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比喻、象征等,以及这些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情感内涵阐释阐释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愁苦、悲愤、失落等,以及这些情感与作者身世的联系。
简要概括《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艺术特色概述分析《虞美人》的审美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
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
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
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板书)二、介绍作者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
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
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虞美人》微型课一、导入:1、讲新课前,大家回忆,我们知道哪些写愁的诗词?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横塘路》)虽愁得对象有所不同,但都是写愁情的代表作。
2、古人多借助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文人多爱借助白发、酒、秋风,以及上学期分析李煜《相见欢》中的西楼、月如钩、梧桐、深院、清秋等萧瑟、凄凉的意象来表现愁。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词很特别,同样是李煜的词,却用美好的意象来写愁情,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
二、下面,同学们翻开书,用你体会到的情感,自由、大声的朗诵。
1、让我们一起端起书,一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在词中找到一个字作为本词的词眼,或者说概括出本词的情感。
——【“愁”】2、根据我们上学期对李煜生平的了解,李煜在愁什么?——因为他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被宋太宗囚禁,从君主沦为阶下囚,所以李煜在词中多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思家之痛。
在李煜被囚期间,创作多首类似的词作。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虞美人》,是李煜为42岁生日而坐,因词中表现对故国的眷恋,震怒了宋太宗,惹来杀身之祸,成为李煜的绝命词。
3、我们总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文人总是借景抒情,也就是我们在诗词中称之为的意象。
那么,大家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的《虞美人》中,李煜又借助了哪些意象来写愁?【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朱颜】等几个主要意象。
4、初看这些意象,并不像《相见欢》中的意象本身带有浓郁的悲凉的色彩。
我们在《虞美人》中找到的这些意象似乎都是美好的事物,但却让我们感到无限忧愁,下面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李煜是怎么把这些美好的意象变成忧愁的意象,你从哪些字读出了忧愁?5、首先,春花秋月,我们找到一个【“了”】字,词人用一字很巧妙就化美好为忧愁,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本来最能勾起人美好的联想,李煜为何盼望结束?——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他勾起为人君时的回忆,触景生情,今昔对比,从而徒生伤感。
一代词宗——李煜
教学目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帝王史上,许多权柄之手都写过气象万千的诗行。
汉高祖刘邦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西楚霸王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暮年的曹操也曾长啸“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只是他们在政治上的叱咤风云之势掩盖了文学上的成就,但有一位帝王却用文学上的辉煌掩盖了政治上的黯然,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二、作者简介
大家知道李煜哪些信息?给一分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
(一个人只能说一句、一个信息。
)
小结:
李煜生性自然,无心帝位,但他的叔叔和五位兄长全部先他而去,历史将他推向了皇帝的宝座。
25岁登基,39岁被俘,42岁辞世。
15年的帝王生涯在史上乏事可陈,但3年的囚禁生活却使一位词人走向了成熟和辉煌。
三、词风的转变
现在不妨来看一下李煜被俘之前的词风和后来的词风有什么不同。
(幻灯片展示前后期的两首词。
两分钟时间自由诵读,思考这两首词从内容到情感上有什么差异。
)
提问:哪一首是前期的,哪一首是后期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
前期,15年的帝王生涯,多写宫廷的奢华享乐生活,做为一国君主,我们在他的字里行间看不到任何雄才伟略和政治抱负,格调情趣都不高。
后期,由君主沦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
”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的流露出来。
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
板书: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
这种转变,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使词的地位提高了。
亡国之痛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了李煜,使他的词就此上升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从而成为一代词宗。
四、千古绝唱——《虞美人》
亡国之后的李煜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公开表现他对亡国的感慨和悲伤,一首《虞
美人》成了千古绝唱,但也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
1.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评析谁朗诵的更好,为什么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2.找两到三个学生点评(情感重音断句)
A.情感: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B.重音:哪些词语特别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世界?
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3.老师范读
4.一起看着幻灯片读
五、走进文本,分析这首词。
1.这一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李煜究竟在词里写了什么,让宋太宗赵光义这样不堪容忍,将他毒死?
给两分钟时间,翻译全词。
(一组点一个同学答一句)
通过翻译大家可以看见,李煜词的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几乎没办法翻译,
这正是李煜词的特点和好处。
2.写了哪些实景?写了哪些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板书
春花秋月(在)
小楼、东风(在)故国之思
雕栏玉砌(在)物是人非
生活环境也许并不至于太差,但享受生活的心境已不在。
小结:
宋太宗给李煜的生活环境还不错,但再也不能引起他对生活的热情,他用虚实结合的手
法赤裸裸表达着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对故国的思念,最终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可以
说亡国的代价成全了李煜,让李煜用眼泪书写出了不朽的篇章。
带着对这首词的理解,再诵读一次。
总结: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世囚徒,这节课通过对李煜前后
期生活经历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一个全面的李煜,因为人生经历的改变,使他的思想一步步
成熟,从而影响到词风的成熟,成为一代词宗。
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给词人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