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32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王昭君《虞美人》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王昭君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理解《虞美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研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王昭君《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课堂展示素材,如图片、音频等- 课堂活动准备,如讨论问题、小组活动等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向学生介绍王昭君以及她在历史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分析诗歌- 分发王昭君的《虞美人》的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探索创作背景- 讲解《虞美人》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心境、历史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4. 学生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思考和理解。
- 在小组中进行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
5. 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综合的诗歌创作或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诗歌的魅力,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思考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课堂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不同诗歌作品和诗人,进一步扩展对古典文学的了解和感悟。
-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诗歌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王昭君《虞美人》诗歌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课程目标与要求01知识目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掌握《虞美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0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0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学习他高超的抒情手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法01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词中意境的感悟。
讨论法02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0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文本解读与赏析词句解析对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把握情感基调。
《虞美人》的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李煜及时代背景等元素,为学生理解词意做铺垫。
主题思想阐述阐述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之痛。
《虞美人》文本解读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意象描绘分析词中运用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以及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情感表达技巧探讨作者在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如对比、比喻、象征等,以及这些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情感内涵阐释阐释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如愁苦、悲愤、失落等,以及这些情感与作者身世的联系。
简要概括《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艺术特色概述分析《虞美人》的审美价值,如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统编版必修上册《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虞美人》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那大家是否能找出一些这样“含泪”的“不朽”篇章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诗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食指的《热爱生命》也是浸透了作者自己泪水的。
《红楼梦》的作者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由此可见,很多感人的诗歌都是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的。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
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就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识补充1.关于词(复习回顾相关知识)2.关于词牌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
3.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又通晓音律,富于藏书,精于鉴赏。
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一代词帝”。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虞美人的教案教学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欣赏:歌曲跟唱(10分钟)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5分钟)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迁移训练(5分钟)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2、《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虞美人》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语文知识内在的规律以及符合学生的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以注重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互动与生成设计课堂的三维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设计理念】整体性:明确总目标与阶段目标(学年目标与学段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但又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实效性:施教以法,贵在启导,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过程参与,注重学生学习投入的态度,课堂不是哗众取宠的热闹而是让学生学有所得。
可操作性: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探索诗词诵读课的方法,以及有效扭转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冲击学生语文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不良教学现状。
【教材分析】本文是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自主赏析中的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前面两个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给了学生走进诗歌两种不同技能方法,所以明确教材的架构体系,依托教材突出单元训练重点,以纲施教,不重复单元重点。
不混淆选修和必修,选修课是在必修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提升审美境界,与必修课比较起来,细讲和全讲显然是不行的,选修课有更大的弹性空间,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放开思路、发展个性,重在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从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看,这首词是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所以诵读很重要。
从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看,它处在诗歌鉴赏学习的尾声阶段,也是前面两个单元方法技能的大验收,但“因气求声,涵咏诗韵”也是诗歌学习最易被忽视的鉴赏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诗歌多少总会有畏难和功利心理,期待老师给他鉴赏诗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诗歌的诵读需求。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的文学背景和情感内涵,特别是掌握其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2. 分析《虞美人》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领会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3. 熟悉《虞美人》的演变历程,探究其文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文学流派的形成,介绍唐诗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方式。
(2) 讲述《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及作者屈原的生平。
(3) 分析《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形式和表现手法、唯美主义的特点。
教师可设计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文学分析等方式。
(4) 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谈论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与感受。
(2) 通过讲解和讨论获得学生对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掌握,运用于《虞美人》的分析。
(3)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
(4) 通过阅读和研究历史资料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并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流派的形成,准确掌握唐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及屈原的生平,明确《虞美人》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3. 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理解其文学内涵和情感表达。
4. 分析《虞美人》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了解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5. 讨论《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并通过文学分析和文艺鉴赏的方式深入领会。
6. 了解《虞美人》在文学和社会历史上的影响和发展历程,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小组讨论、形成性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准确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背景虞美人(学名:Viola yedoensis Makino)是我国传统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花卉之一,以其美丽而娇媚的花朵广受喜爱。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针对虞美人这个话题,设计一节优质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长环境;- 了解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欣赏花卉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园艺和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虞美人的照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
【呈现】2. 基础知识讲解:a) 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b) 介绍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传统园林中的应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等。
3. 学习活动设计:a) 观察与描绘:组织学生进行虞美人的实物观察,并让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虞美人的外貌和花朵的颜色。
b) 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虞美人在园艺中的价值和在文化中的意义,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情感的交流与表达:让学生以虞美人为题材,创作诗歌、绘画、曲艺等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欣赏。
【巩固】4. 总结回顾: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复习。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拓展】5. 虞美人的种植与养护:a)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虞美人的种植和养护方法,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尝试种植虞美人,并分享种植心得。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煜《虞美人》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
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
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
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板书)二、介绍作者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
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
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诵读词作,赏析重点字词。
学习对比手法,体悟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把握词作意境,深入理解李煜的愁情内涵。
课前夜准备: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播放微视频。
要求学生看完微视频后,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明天上课展示。
课前准备:板书《虞美人》全词(写在黑板左边,中间留待播放课件,右边写板书)导入有这样一位帝王,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故国感念。
可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他是?李煜(知人论世)李煜原名李从嘉,生于南唐升元元年七夕(937年8月15日),其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他本无心皇位,因他奇特长相,而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可天意弄人,五个兄长接连去世,皇位最终落到李丛嘉身上,父亲给他改名李煜,誉是照耀的意思,象征光明灿烂,寓意国家繁荣富强。
史称李后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绝命词虞美人上课流程:初读,把握节奏全体朗读一遍(未经指导,朗读可能流于平淡。
)请一生朗读,点评节奏和情感。
(节奏缓慢一点,情感充沛一点)导学案上虞美人:带着词牌蕴含的生离死别之情来读,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并指导朗读。
再请一生朗读,点评进步;全班齐读。
品读,感悟诗情词中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是哪个字?(明确:“愁")他在愁什么?补充背景公元978年七夕这天,银汉迢迢,家家乞巧。
在北宋都城东京皇家园林西北角的一个院子里,南唐后主与他的旧臣们正相聚一堂,把酒言欢,原来今天是他是四十二岁的生日,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主触景生情,悲从中来,遂提笔写下一首《虞美人》,并命乐工立即谱上曲,让歌伎当庭进行演唱,绝美的词,随着美人绝美的琵琶,绝美的歌喉,传入了宫中。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虞美人》。
2.理解并分析《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学习赏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难点: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唱歌、朗诵或其他形式,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学习《虞美人》做准备。
2.学习:a.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简要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扩宽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b.教师朗读《虞美人》,并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美丽形象和深刻感悟,建立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
c.教师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提醒学生注意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思考诗中的启示和反思。
d.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虞美人》在当代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读者。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虞美人》和古代文学中美丽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被赋予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引用相关文学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1.自选一首古代诗歌,写一篇读后感,表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喜爱。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虞美人》这一经典诗歌作品,能够对古代文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词人李煜及其作品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让学生在对诗词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借李煜词作了解其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其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2、教学难点: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
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招来了杀身之祸,而这首词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首词,就是《虞美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虞美人》。
二、知识积累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词牌的由来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