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必须熟记知识点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1(一)乘除四则运算1.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常用知识点
1. 数的认识:二年级学生要掌握从1到100的数字及其顺序关系,能正确认读和书写
1-100的数字。
2. 数的比较:学生需要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并
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进行比较。
3. 数的顺序排列:学生要能够根据一组数的大小进行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 数的拆分与合并:学生要能够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的和,或将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例如把32分解成30+2,或将20+5合并成25。
5. 数的奇偶性:学生应该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够辨别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6. 加减法运算:学生应该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竖式的算式和口算。
7. 数的进位与退位:学生应该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能够进行1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运算。
8. 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学生应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关系,例如7+3=10,10-3=7。
9. 数的表达:学生应该能够用阿拉伯数字或中文数字表示和读出1-100以内的数。
10. 数的应用:学生应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例如数钱、计算物品的数量等。
1.认识数和数的读法:
认识0-100之间的数,包括顺序排列、跳数、十位数、个位数等概念。
学会用中文、拼音和数字表示数的读法。
2.自然数的认识:
认识自然数的概念,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自然数的特性,并能在实际
问题中应用自然数的概念。
3.数的比较大小:
学会用符号“<”、“>”、“=”比较大小,根据给定的数进行大小
的判断。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够从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4.数的进位和退位:
掌握两位数进位和退位的方法,加深对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理解。
可以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位和退位的方法进行计算。
5.数的分类:
学会将数字按照奇偶性进行分类,并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奇偶数的特性。
理解零的特殊性和数的位置。
6.数的组成和展开:
认识十进制整数,能够将两位数分解为各个位数之和,理解数位之间
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数的规律和结构。
7.数的运算:
学会进行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运算规则和算数口诀,并能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运算结果。
8.数的图形和几何:
学会认识各种数学图形,包括点、线、面的概念。
学习组成图形和判断图形的方法。
9.数的应用:
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如购物结账、计算时间、测量长度等。
10.数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提高对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通过思考和推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孩子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更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于计数。
2.数数:根据自然数的顺序数出若干个数。
3.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顺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4.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5.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6.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7.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
8.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乘法的口算技巧。
9.运算的顺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二、数的计量和单位换算1.长度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掌握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3.重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掌握重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4.重量的换算: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5.容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掌握容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6.容量的换算:掌握不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三、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认识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2.直线、曲线和折线:认识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征和区别。
3.角: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
5.圆形和半圆:认识圆形和半圆的特征和属性。
6.排列和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应用于简单的问题求解。
7.对称和平移:识别图形的对称性和进行简单的平移。
四、数据处理1.数的分类和排序:根据给定条件对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排序。
2.图表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4.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图表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信息。
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必备知识点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2+2+2=6,用乘法表示为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写法:如3个5相加,写作3×5或5×3。
读法:如2×5=10,读作“2乘5等于10”。
二、乘法口诀熟记1~9的乘法口诀,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
例如:1×1=1, 1×2=2, 2×2=4...9×1=9, 9×2=18, 9×3=27...三、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乘数: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
积:乘法算式中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四、乘法运算规律1.交换律: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即a×b=b×a。
2.结合律:乘法运算满足结合律,即(a×b)×c=a×(b×c)。
五、乘加、乘减运算运算顺序:在进行乘加、乘减运算时,应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乘加:如3+3+3+2=11,可以写成3×3+2=11。
乘减:如5+5+5-1=14,可以写成5×3-1=14。
六、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加法写成乘法:当加法算式中的加数相同时,可以将其改写成乘法算式,使计算更简便。
积与和的关系:在特定情况下,乘法的积等于加法的和。
七、应用题解决学会利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场景中的计算问题。
八、特殊乘法口诀的应用在9的乘法口诀中,几乘9或9乘几,可以看作几十减几进行速算。
如:9×5=50-5=45。
掌握以上知识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乘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涵盖了数字的认识、数的拆分与组合、加减法运算、时间与日历、长度与重量、集合与数据统计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字认识1. 数字书写:掌握0-20的数字的书写形式和顺序,并能够准确无误地书写。
2. 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大小符号的意义,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字的拼读:熟练掌握0-100的数字的读法,能够准确无误地读出数字。
4. 数字的顺序排列:按照大小关系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列,掌握数字的顺序排列规律。
二、数的拆分与组合1.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拆分为若干个数的和,理解数的分解的概念,培养对数的分解的灵活应用能力。
2. 数的组合:将若干个数组合成一个数,理解数的组合的概念,培养对数的组合的灵活应用能力。
三、加减法运算1. 加法的认识: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加法。
2. 加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的情况。
3. 减法的认识:理解减法的概念,学会用文字、符号和图形表示减法。
4. 减法的计算: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减法计算,包括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
四、时间与日历1. 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够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读懂时间。
2. 时间的顺序:熟练掌握一天的时间顺序,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等活动的时间顺序。
3. 日历的使用:理解日历的构成和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日历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五、长度与重量1. 长度的认识:认识长度的单位,如米、半米、厘米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长度的估测。
2. 长度的比较:理解长度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3. 重量的认识:认识重量的单位,如千克、克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量的估测。
4. 重量的比较:理解重量的比较关系,能够准确无误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
六、集合与数据统计1. 集合的认识: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和划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考点:概念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②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③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④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⑤(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2、考点:测量物体的方法。
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考点:认读物体的长度。
方法:①1厘米1厘米的数一数;②后面的刻度减前面的刻度,就是有几厘米。
4、考点:长度单位的换算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考点:长度单位的选择。
沙发长约2(米)粉笔长约7(厘米)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铅笔长17(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易错:操场长200米跳绳长2米跳绳长约4(米)6、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考点一:画线段的方法。
①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刻度几。
②如果不从0刻度开始画,从刻度几开始,加上要画的长度,就是要画到几的刻度。
例1:直尺上从0刻度到5是(5)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8是(4)厘米。
例2: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0)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4画起,画到( 8 )厘米的地方。
考点二:图形的线段例1:角的两条边是两条线段。
(×)例2: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二年级数学是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一年级主要学习数字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时间、长度、容量等知识。
下面就来总结和归纳一下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 数字的认识: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包括数字的读写和数值的大小比较。
学会认识和使用整十整百的概念。
2. 加法和减法运算:学习0-20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方法,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3. 运算的口诀:学习并熟记加法和减法的口诀,如加法的口诀“同进不动,进十进一”,减法的口诀“退位借一,不够借十”。
4. 数字的拆解与合并:学习将数字拆分为单位和十位的组合,通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合并数字。
5. 数字之间的关系:学习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二、几何图形1. 基本几何图形:学习认识并区分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
2. 几何图形的特征: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圆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等。
3. 图形的分类:学习将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四边形,圆和三角形则属于非四边形。
4. 图形的变换:学习将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操作,并能观察变换后的特征和关系。
三、时间1. 时钟的认识:学习认识时钟,掌握时钟上的小时和分钟的表示方法。
2. 时间的读写:学习读写基本的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表达。
3. 时间的计算:学习计算时间的简单加减运算,如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四、长度和容量1. 长度的认识:学习认识和估量长度的单位,如米、厘米和毫米等。
2. 长度的比较:学习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比较。
3. 容量的认识:学习认识和估量容量的单位,如升、毫升和立方厘米等。
4. 容量的比较:学习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并能使用适当的单位进行比较。
五、图形的统计和分析1. 图形的记录:学习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统计,使用条形图和折线图等图形进行记录。
二年级数学上册主要知识点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 + 25,个位上2+5 = 7,十位上3+2 = 5,结果是5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8 + 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2+1 =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57 - 23,个位7 - 3 = 4,十位5 - 2 = 3,结果是34。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1 - 23,个位1 - 3不够减,从十位5退1当10,10+1 - 3 = 8,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8。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23+15+12,先算23+15 = 38,再算38+12 = 50。
- 连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75 - 23 - 12,先算75 - 23 = 52,再算52 - 12 = 40。
- 加减混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例如:32+15 - 10,先算32+15 = 47,再算47 - 10 = 37。
二、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认识。
-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例如:三角板上有三个角。
-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 直角、锐角和钝角。
- 直角: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直角,直角是90度。
-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 钝角:比直角大而比平角小的角是钝角。
三、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
-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 3×4 = 12。
-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3×4 = 12中,3和4是因数,12是积。
2. 2 - 6的乘法口诀。
- 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一、数的认识
1.1 数的分类
整数、分数、小数、负数
1.2 数的大小比较
用大于、小于、等于号表示
1.3 自然数的认识
了解自然数的概念,认识自然数的符号“N”,序数概念
二、简单加减法
2.1 加法的性质
加数交换律、结合律、加法单位元
2.2 减法的性质
减数、被减数、差的概念,了解减法的性质
2.3 加减混合运算
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能够口算
三、时间的认识
3.1 时间的概念
认识时间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单位:日、周、月、年
3.2 时间的计算
学会日、周、月、年的转换
四、长度、面积和体积
4.1 长度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度量单位的概念
4.2 面积的认识
认识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概念
4.3 体积的认识
认识立方厘米和立方米的概念
五、分数的认识
5.1 分数的定义
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符号,学会数轴上的绘制
5.2 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口算练习
5.3 分数的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与整数的加减、分数化简
六、图形的认识
6.1 二维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图形的概念,认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6.2 三维图形的认识
立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三维图形的概念
6.3 图形的计算
能够计算二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三维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以上就是2024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二年级数学必须熟记
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必须熟记知识点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除法的两种意义。
例如: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也表示把15,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3、12÷3=4,读作:12除以3等于4,用到的口诀:三四十二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5、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7、平移就是物体运动时,(方向不变)。
(例如:汽车直线行驶、推拉窗户、电梯上升、拉抽屉、滑滑梯、观光梯)
8、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个点或轴运动),方向改变。
(例如:风车转动、地球仪转动、车轮转动、风扇转动、钟表指针转动、摩天轮)
9、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先乘除后加减)
11.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算式。
12、“和”表示加法,“差”表示减法,“积”表示乘法,“商”表示除法。
1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4.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万)。
15.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6、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17、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1,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1,最小的五位数与最大的四位数相差1。
18、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四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两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
19、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十几就读几百,十位上十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20、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就在个位上写几。
如果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21、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用字母(g)表示,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用字母(kg)表示。
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