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计算1. 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
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 学习简单的竖式加减法,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4. 掌握乘法表,能够熟练背诵2至9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5. 学习除法的初步概念,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6. 学习基本的四则运算的顺序,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二、几何图形1.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
2. 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特性,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
3. 掌握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4. 学习图形的组合与分割,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5. 认识立体图形,如球、立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并了解其基本特性。
三、量与计量1. 学习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 学习重量单位,如千克、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测量。
3. 学习容积单位,如升、毫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容积测量。
4. 学习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5. 学习货币单位,如元、角、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应用题1. 能够理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习使用图表、图像等辅助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五、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1.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2. 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如通过已知条件推断未知信息。
3. 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多步骤计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综合练习1. 定期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2.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七、自我评价与反思1. 学会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强项和弱项。
2. 通过反思学习过程,找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易考点总结第一章数据收集整理1,第2页,求总人数就是把人数加起来;没有选择的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是人数最多的那一种。
2,第3页,投票。
一个对勾表示1个数据,一个圆圈表示1个数据,一个正字表示5个数据。
3,第6页6(3),买哪几种水果合理,选择水果时至少两种。
4,第6页6(3),现在每个小长方形表示2份报纸,原来长方形的数目要除以2。
第二章表内除法(一)1,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的问题。
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一种是几个。
24页4题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5页6,9题。
3,算除法,想乘法口诀。
有的乘法口诀可以列两个除法算式,有的只能列一个除法算式。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1,将一个图形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对称)的,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画的时候用直尺,画虚线,穿透这个物体。
2,平移后的物体和之前的相比,(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3,一些汉字或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33页第2题。
第四章表内除法(二)1,比较大小时,先把计算结果标出来,然后根据题意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注意,排列是算式,不是结果。
40页第3题。
2,应用题中,购物是必考题,仔细看题,列式计算。
42页例3.第五章混合运算1,混合计算要注意脱式计算。
先算哪一步,可以在算式下面轻轻画一条横线。
注意数字和数字对齐,符号和符号对齐。
如果遇到难以计算的两位数加减法时,可以再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再写到卷子上。
47-49页例题。
2,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要注意,只列一个综合算式,不写单位不写答,而且要脱式计算。
列式时,先要想清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找准关键字(和表示相加,差表示相减,积表示相乘,商表示相除),再进行列式。
3,列综合算式。
先算最上面的算式,再和其他数进行计算,最后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第一步的算式一定要加上括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第二单元时、分、秒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1)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时针用来表示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分针用来表示几分,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叫1分。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3)书写时刻文字式:如:8时电子式:8:00文字式:如:8时零5分电子式:8:05(注意读时要把“零”读出来,写时也要把“0”写出来。
)(4)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5)计算间隔时间的方法:间隔时间即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要用后一个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1)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
早晨的太阳在东方,中午的太阳在南方,傍晚的太阳在西方。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论把它平放在什么地方,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在野外,可以通过观察树的年轮来辨别方向。
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在夜晚,可以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2)读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数的末尾的0都不读。
写数时,哪一位上没有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3)在算盘上,拨珠时要从高位拨起。
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4)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1.比位数,位数越多,数越大。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只要是平均分,就是要用除法计算。
2.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用“除数-1”求出最大余数,用“余数+1”求出最小除数。
3.有余数的除法: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下的数量。
分物品,有剩余,剩余多少余数是几,余数总比除数小。
、4.有余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利用和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小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5.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问题结果有时要用商加1。
6.排列规律问题,余数帮忙找答案。
余数是几就是第几,没有余数找最后。
7.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分四步:一商、二乘、三减、四比8.在解决“租车(船)”“装载”等问题时,计算后如果有余数,用商+1“求得的结果才是所求问题的答案。
9.在用竖式计算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商要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
10.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余数。
第二单元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按顺时针写出8个方向,依次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3.方向具有相对性,在确定方向时,首先要确定以谁为中心。
4.东对西、北对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第三单元1.个、十、百、千、万都是计算单位。
2.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4.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
5.比较大小时,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知道比出大小为止。
6.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十的数及几千几百、几百几十的数,称为近似数。
7.读数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几个连续的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的0不读。
8.写数从高位写起,千位是几就在千位上写几,百位是几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点知识归纳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拟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 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5、计算或者比拟大小时,假如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量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总结2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状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6=4(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6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挨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 ),6是(商 );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局部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变式:被除数÷商=除数( 如何求被除数,想:除数×商=被除数。
)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主要内容知识点
1. 数到一百
- 认识100以内的数字
- 数到100的顺序
- 数与数相邻的关系
2. 口算
- 加法口诀表
- 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 减法的认识与计算方法
3. 量的认识
- 长度的认识:用米、分米、厘米测量
- 重量的认识:用千克、克测量
- 容量的认识:用升、毫升测量
4. 三角形与四边形
- 认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形状及特征
- 角的认识:直角、钝角、锐角
- 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5. 时钟与日历
- 认识钟表的示意图及指示方式- 认识日历的示意图及日期概念
6. 运算符号
- 等号的认识与运用
- 大于与小于的认识与运用
- 加号与减号的认识与运用
7. 由一数到千
- 正整数的认识与读法
- 通过数位表达数字的大小
8. 位置关系
- 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前、后、近、远的位置关系- 地图与建筑中的位置关系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主要内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升计算能力,并扎实掌握数学概
念和技巧。
数学小报(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一、表内除法1、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的类型(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3、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4、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5、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二、有余数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有余数除法的各部分a÷b=c……d被除数÷除数=商……余数4、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四、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的顺序(1)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非同级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带小括号运算的算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一、数据收集整理。
1. 简单的统计表。
- 学会用调查法收集数据,会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例如,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个水果被喜欢的人数,最后整理到简单的统计表中。
-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如“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喜欢苹果的比喜欢香蕉的多多少人?”等。
2.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可以根据数据的大小、多少等进行简单的分析,如根据同学们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
二、表内除法(一)1. 平均分。
- 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例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
- 平均分的方法:- 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如把8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次给每个小朋友分1个,分完为止。
- 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如把12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可以每次给每个小朋友分4个。
2. 除法的初步认识。
- 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例如,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可以写成15÷5 = 3。
- 除法算式的读法:15÷5 = 3读作15除以5等于3。
-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15÷5 = 3中,15是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5是除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3是商,表示每份的个数。
3. 用2 - 6的乘法口诀求商。
-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例如,计算12÷3,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3×4 = 12,所以12÷3 = 4。
- 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类型:-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如把18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8÷6 = 3个。
-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如10里面有几个2,10÷2 = 5。
三、图形的运动(一)1. 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
一、数与数的关系
1. 数的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2. 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排列数。
3. 数的进位与退位:理解和运用十位、百位进位和退位。
二、数的认识与运算
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零、负整数的概念与比较。
2. 加法运算:数的加法法则、加数、和的认识与运算。
3. 减法运算:数的减法法则、减数、被减数、差的认识与运算。
4. 乘法运算:数的乘法法则、因数、积的认识与运算。
5. 除法运算:数的除法法则、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认识
与运算。
三、长度、重量和时间
1. 长度的认识:厘米、米的换算与使用。
2. 重量的认识:克、千克的换算与使用。
3. 时间的认识:秒、分、时刻的概念与换算。
四、图形与空间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等的认识与绘制。
2. 立体图形: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认识与绘制。
3. 方位与方向:前、后、左、右、上、下等的概念与运用。
五、数据的图表
1. 图表的认识: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的概念与使用。
2.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以上为二年级数学下册各概念知识点的简要概括,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
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了解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