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治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
小朋友过敏性紫癜()一、过敏性紫癜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ICD-10:D69.004)。
(二)诊断根据。
根据《临床诊断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见于小朋友和青少年,特别5-10岁小朋友。
病因尚不完全清晰,部分患儿发病前可有呼吸道感染或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
2.症状体征:典型皮疹为高出皮面旳出血性紫癜,以四肢伸侧面为主,常为对称性。
可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关节及消化道受累体现。
部分患儿浮现浮肿、血尿及蛋白尿等肾脏受累体现。
3.实验室检查: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
部分患儿浮现白细胞及CRP等炎症指标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血小板增高及其她凝血指标异常;消化道受累时大便潜血可阳性。
(三)治疗方案旳选择根据《临床诊断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型紫癜(单纯皮肤紫癜):注意休息及对症治疗(可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如双密达莫片、维生素C、维生素P 等)。
2.浮现关节受累体现:严重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浮现消化道受累体现:给暂予无渣或少渣免动物蛋白饮食;如浮现严重腹痛或消化道出血时,需禁食,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浮现肾脏症状:按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判断临床类型,必要时行肾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类型作分型治疗)。
(四)原则住院日。
一般型3-5天,关节型或腹型一般7-10天。
(五)进入途径原则。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69.004过敏性紫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步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旳临床途径流程实行时,可以进入途径。
(六)入院后检查1.必需旳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大便隐血;(2)C反映蛋白(CRP)、抗链O、血沉;(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凝血指标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尿微量蛋白系列、补体、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过敏原检测、抗中心粒细胞胞浆抗体、胸片、B超及心电图等。
导师运用四草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瘢经验**基金项目: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药防治皮肤病创新团队(2019HC001)第一作者简介:李梦琪(1996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皮肤病的中医防治与研究。
△通信作者:欧阳晓勇,E - mail :oyxy68@ 126- com李梦琪】,黄 南】,张成丹】,邓 洋】,邹纯燕】,车朝敏】,谢太琴2,欧阳晓勇仏(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2.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建水654399%摘要:过敏性紫瘢是皮肤科多发难治的细小血管炎,常见儿童皮肤病,中西医治疗本病各有优0,中医药 在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笔者运用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的自拟方四草汤,结合欧阳晓勇教授临证经验,道驭法术,合方治之,多有佳效。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瘢;四草汤;刘复兴中图分类号:R554- 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21 %04 - 0044 - 04过敏性紫瘢是皮肤科常见的多发生于儿童的 变态反应性疾病,吾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瘢奏效显 著,擅长化裁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的自拟方——四草汤。
导师欧阳晓勇教授是刘复兴教授学术继 承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系云南省 中医医院皮肤内科主任,尤善经方治疗皮肤病,临床尤重辨证,用药精炼,现将欧阳晓勇教授运用四 草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瘢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望同道斧正。
1中西医对过敏性紫瘢的认识过敏性紫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IgA 抗 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性细小血管炎,其特点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瘢,可伴有腹痛、关节痛及肾脏病 变。
本病冬春季易发,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低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 好发于下肢,以小腿伸侧为主,重者可延及上肢或躯干。
研究显示儿童过敏性紫瘢每年发病率高达 (3〜26.7 )/10万#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1.3 手术方法 以L4椎体滑脱为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取俯卧位,以L4棘突为中心,显露L3~5棘突及椎板,确定滑脱的L 4椎体,显露椎弓根的钻空点,置入椎弓根钉后,切除L4、L5大部分椎板和增生的黄韧带,松解神经根,马尾神经与周围的粘连,剔除L4、L5椎间软骨面及椎间盘组织,通过术前X线滑脱的度数,选用适当角度的AF钉,滑脱度约大,选用AF提高度数愈大,椎弓根进钉点为横线中部,纵线在关节线之外侧。
向内倾斜约10°,深度为3cm,需一直感觉到钻头在骨中行进。
行X线电视或照片检查。
对脱位间隙的上下脊椎,每侧椎弓根拧入1枚螺钉。
将选用4枚椎弓根钉打入后,拧入相应的螺母,同时将改善椎体滑脱程度,C型臂透视下满意,最后做横突间椎骨融合,放置引流管一根,术后卧床4周。
带支具起床活动。
2 结果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诊,随诊时间6个月~6a。
平均18个月,18例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腰腿痛症状减轻,根据疼痛及日常功能分级[3]评定结果,优17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5%,术后滑脱率65%~100%,平均87.2%。
滑脱程度按wilts e分类[2]:Ⅰ°13例,Ⅱ°6例,Ⅲ°1例。
3 讨论自1969年Harringt on始创哈氏棒轴向撑开复位植骨融合术后,许多复位器械先后问世,如:stefee椎弓根螺钉、Dick 钉、RF系统等运用于滑脱的复位和固定[3]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如哈氏棒等固定节段长,复位效果不理想,st effee钢板、CD棒等螺钉操作困难。
而AF钉整个固定过程只要放置4枚椎弓根钉。
且腰椎管径较大,因此具有手术剥离范围小,手术时间短,操作较容易。
腰椎滑脱是否需要复位,以往存在争议,早期治疗方法限于各种因素,不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有学者认为滑脱可使局部解剖发生改变,神经根拉长,如强行复位会破坏此种已适应了的解剖关系产生新的症状。
本组采用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术中通过局部减压,包括清除增生的黄韧带,切除部分关节突,扩大侧隐窝,松解粘连的神经根,当椎体复位后迂曲肿胀的马尾神经根不受卡压,术后未出现新的坐骨神经症状,因此滑脱的椎体复位前彻底减压,扩大侧隐窝是必要的。
入院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现住址:工作单位:出生地:民族: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电话:无病史主诉双下肢皮疹4天,腹痛6小时。
现病史患儿4天前在云南高烧后发现双下肢出现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紫红色皮疹,突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无疼痛、瘙痒,无血尿、蛋白尿,无腹泻、黑便。
遂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增高,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尿常规无异常,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氯雷他定10mg qd,双嘧达莫2片bid,头孢地尼2片bid,3天治疗后皮疹颜色变淡,皮疹数目减少。
6小时前患儿无诱因出现剑突下腹部钝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
就诊于我院,血常规如前,尿常规提示酮体(+),尿蛋白微量,余下正常。
门诊以“过敏性紫癜”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儿有一过性关节疼痛,神清、精神可,食欲一般,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身体一般。
无肝炎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结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外伤史及血制品输注史,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
个人史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0kg,出生时无抢救及窒息史,母孕期健康。
生后母乳喂养,6月加辅食,饮食习惯正常。
智力及体力发育同正常同龄儿,3月开始抬头,6月会翻身,7月会坐,8月会爬,10月会站,11月会走, 24月说话。
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
居住条件良好,睡眠规律,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户外运动多,家庭周围环境良好,未饲养动物,否认毒物、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家族史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0℃,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06/65mmHg。
体重:41.0Kg 身高(长):155.0cm 体表面积:1.45m2头围:50.0cm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
皮肤、黏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肤湿润,弹性好;双下肢可见散在暗红色皮疹,大小不等,对称分布,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
银屑病患儿患过敏性紫癜1例治疗经验发表时间:2018-08-27T14:21:03.5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2期作者:蒋雪梅毛井兵崔晶晶[导读] 患儿腹痛缓解,银屑病皮疹缓解,予住院第12天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后门诊随访尿常规半年均正常。
(昆明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云南昆明 650000)【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139-01 病历资料:患儿,女,9岁9个月,因“腹痛1周”入院。
腹痛以脐周为主,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有呕吐胃内容物,无腹泻、发热等不适,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输液治疗患儿腹痛无好转,至我院急诊,予完善腹部B超发现左腹部部分肠管肠壁增厚声像,左侧小腿可见一红色压之不退色的皮疹,疑诊“过敏性紫癜”收住院。
1年前患儿诊断过“银屑病”,因病初在当地医院治疗静脉使用地塞米松,停药后导致病情反复严重,住院治疗3月左右才临床痊愈,患儿祖父及姑姑均患有银屑病。
入院后患儿一直持续性腹痛,脐周为主,脐上压痛明显,使用山莨菪碱及奥美拉唑等治疗效果差,患儿皮疹无变化。
住院第4天,予行胃镜检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炎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
因患儿皮疹不典型,患儿胃镜亦未见典型过敏性紫癜样改变。
患儿腹痛仍剧烈,临床仍考虑不典型过敏性紫癜。
因既往患儿使用激素出现银屑病加重,家长不愿意使用激素。
与家长沟通后使用静注人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为400mg/kg/d连续使用3天,患儿腹痛缓解,复查B超,肠壁水肿缓解。
住院第6天,患儿下肢出现较多新出皮疹,对称分布,压之不褪色。
同时躯干、双下肢出现红斑,部分有鳞屑,呈黄豆大小,散在分布,确诊:(1)过敏性紫癜。
(2)银屑病。
患儿腹痛好转予出院。
出院当天,患儿进食较多排骨、莲藕等难消化食物后再次出现腹痛,次日再次入院。
查体:下肢可见紫癜样皮疹,脐周压痛明显。
无其他阳性体征。
再次静注人丙种球蛋白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病例范文# 过敏性紫癜病例。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小明。
性别:男。
年龄:8岁。
住址:[具体住址]联系电话:[电话号码]二、主诉。
双下肢皮疹伴腹痛、关节痛3天。
三、现病史。
这孩子啊,3天前不知道咋的了,两条小腿上突然就冒出来好多小红点,就像撒了一片红芝麻似的,密密麻麻的。
刚开始家里人还没太在意呢,以为是被啥小虫子咬了或者过敏了,说不定过会儿就消了。
可谁知道啊,这小红点不但没消,还越来越多,而且慢慢地两条腿都布满了。
这还不算完,孩子开始喊肚子疼,那小眉头皱得呀,就像个小苦瓜似的。
疼得一阵一阵的,有时候疼得轻一点,还能勉强玩会儿,可有时候疼得厉害起来,就捂着肚子在床上打滚儿。
家里人这才慌了神儿,赶紧带着孩子去附近的诊所看。
在诊所看的时候呢,孩子又说自己的膝盖和脚踝也疼,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了。
诊所的医生看了看,也不敢随便开药,就建议来咱们大医院瞧瞧。
从发病到现在,孩子也没发热,也没有咳嗽、咳痰这些情况,小便看着颜色也正常,就是被这一身的毛病折腾得没什么精神,饭也不想吃。
四、既往史。
这孩子以前身体还不错呢,没什么大病。
就是有点小过敏,像春天花开的时候,闻到花粉偶尔会打几个喷嚏,皮肤稍微有点痒痒,但过一会儿就好了,也没吃过什么特殊的药去治疗。
也没有做过什么手术,没有得过传染病,疫苗都按时打的。
五、家族史。
家里人都挺健康的,没听说有什么遗传性的疾病。
爸爸妈妈身体都倍儿棒,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健在,也没有得过类似的病。
六、体格检查。
1. 一般情况。
体温:36.8℃,呼吸平稳,心率85次/分,血压正常。
这孩子看起来有点蔫儿,精神不太好,可能是被这几天的病痛折磨的。
2. 皮肤黏膜。
双下肢皮肤可见对称性分布的紫红色瘀点、瘀斑,主要集中在小腿伸侧,密密麻麻的,有的瘀点融合成片,就像一小片紫红色的地图。
按压这些瘀点瘀斑呢,不褪色,就像印在皮肤上一样。
上肢、躯干皮肤未见明显皮疹。
口腔黏膜光滑,没有溃疡和出血点。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3 讨论血栓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和内皮细胞受损。
高原地区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主要由于海拔过高,长期缺氧状态下容易使红细胞、血红蛋白等物质增加,从而延缓了血流的速度,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阻塞血流,损伤血管壁[4]。
由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患者往往出现突发胸痛、气促等症状,但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必须对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进行排除与预防,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咯血、心动过速等症状,则应考虑是否急性肺动脉栓塞发作,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由文中比较可知,患者经过紧急救治、安全运转、吸氧治疗、溶栓、抗凝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后,其临床观察指标明显优于护理前,疼痛评分也比护理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说明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总而言之,对于高原地区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尽早实施相对应的治疗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仔细分析患者的发病风险因素,并实施规范的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其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1] 陈润芝,姚艳敏,宋巧凤.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462-1464.[2] 史鹏举.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17(72):187-187.[3] 齐星.研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61-162.[4] 张小芬.急性肺动脉栓塞抗凝治疗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12(4):341-342. [收稿日期:2020-06-30]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卢金凤,彭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护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措施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核心提示:过敏性紫癜一般发病于3〜10岁儿童,开始出现皮肤及粘膜紫癜,多见于下肢,臀部及上肢次之,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压之不褪色,鲜红或脂红色,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
并有发热头痛,不适及食欲不振。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中医属“葡萄疫”、“肌衄”、“斑毒”范畴。
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
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
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病程多在1个月左右,偶有延长,但复发率高,约30%的患者有复发倾向。
一般发病于3〜10岁儿童,开始出现皮肤及粘膜紫癜,多见于下肢,臀部及上肢次之,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压之不褪色,鲜红或脂红色,可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
并有发热头痛,不适及食欲不振。
偶尔以腹绞痛或关节痛为主要表现,腹痛可为钝痛、隐痛或阵发性绞痛,部位不定,腹肌软,可伴呕吐及血便;关节痛可伴红肿及活动障碍,主要累及膝、踝、腕及肘关节,可单发或多发,可游走。
约有50%病例发生肾损害,可表现为肾综或肾炎样改变,偶可发展为急、慢性功能衰竭。
【治疗原则】1、设法除去致敏因素。
2、单纯者可用复方路丁、钙剂、维生素C、抗组治胺制剂。
3、发热及关节炎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但不能阻止肾脏侵犯,对顽固的慢性肾炎者可加免抑制剂。
中医疗法: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辩证论治。
【具体治疗方法】(一)消除致病因素防治感染,清除局部病灶(如扁桃体炎等),驱除肠道寄生虫,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及药物等。
(二)一般治疗1.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阿司咪唑(息斯敏)、去氯羟嗪(克敏嗪)、西米地丁及静脉注射钙剂等。
2.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曲克芦丁、卡巴克络等。
维生素C以大剂量(5〜10g/d)静脉注射疗效较好,持续用药5〜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