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的横断面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为了确保道路的建设与改造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
在测量过程中,准确性是关键,因为断面测量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设计与施工工作。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一些实用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基本原理。
道路纵断面是指道路沿纵向的剖面,而道路横断面则是指道路沿横向的剖面。
这些断面测量结果将为道路修建提供基础数据,包括道路的几何形状以及各种要素的位置和高度,如边沟、排水沟、标志线等。
在进行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如测量仪器、测量杆、标尺等。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电子测量法等。
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直接观测目标点的位置和高度来获取测量结果。
这可以通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直接测量,如使用水平仪测量坡度,使用测角仪测量角度等。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一些能够间接反映目标点位置和高度的要素来获取测量结果。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道路两端的标志线的高度差来估算道路的纵坡。
另外,电子测量法则是指通过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测量,如全站仪、GPS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点测量法来提高测量的精度。
多点测量法是指在道路上选择多个目标点进行测量,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点的测量结果来计算出道路的几何形状。
这种方法可以减小由于个别误差而引起的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可靠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测量,以充分利用各种测量方法的优势。
在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时,我们也需要考虑一些实用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在测量前检查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其正常工作。
如果发现仪器有问题,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这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测量点的位置、使用合适的校正技术以及避免环境因素的干扰来实现。
道路施工中的测量技术方法道路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路施工涉及的测量工作尤为重要。
测量技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和建设质量,因此,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道路施工中的测量技术方法,包括路线测量、路面平整度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等。
一、路线测量道路建设的第一步是产生确定的线路。
因此,在道路建设的初期就必须进行路线测量,以确定道路的纵向和横向线路。
路线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横断面测量、高程控制和数据处理。
1.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是指在确定道路线路的同时,根据土地现状、地形、传输策略等条件,按照固定间距布设的横断面参考点等措施,得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横断面线路。
横断面测量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全站仪、GPS等工具来完成。
2.高程控制高程控制是将已测量横断面线路与已知管制点、仪器及其距离和高程等相联接,使道路设计的高程线路得以控制。
高程控制可以采用三角高测和电子水准仪等方法来完成。
3.数据处理在测量完成后,应及时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符合道路建设的规划要求的推掉淤的平台和布砂沟的深度等。
各种数据应将经纬度、高度数据转换成二维或三维坐标,并将其放入CAD或其它设计软件内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可采用计算机数控、全站仪、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二、路面平整度测量道路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和驾驶舒适度。
为了保证道路的平整度,必须对路面进行测量和分析。
路面测量主要包括已有道路条件测量和道路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测量。
已有道路条件测量:采用全站仪、GPS等测量工具对道路上某一路段的各种物理形态进行测量。
包括破损、坑洞、凹凸、沥青层厚度、硬化层厚度等,依据所测量数据得到与该路段现状相适应的设计方案。
道路工程竣工后的验收测量:测量道路竣工后的平整度并将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并对不符合标准的处于进行修缮。
测量方法可采用静力跑车(FWD)和动力跑车(RWD)等方法。
教学设计困难时,也可以参考地形图选定一个与实地高程接近的数值作为起始水准点的假定高程。
(3)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以水准测量为主,应根据等级要求采用三等或四等水准进行,S3水准仪,采用一组往返或两组单程在两水准点之间进行观测,闭合差不超过mm。
也可按全站仪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
全站仪竖直角观测精度不大于2″,标称精度不低于(5+5×10-6D)mm2.中平测量中平测量是依据基平测量设置的水准点,向前进行单程符合水准测量,测定中桩地面高程,为绘制纵断面图提供资料。
(1)水准测量法如图6-1所示,该线路每隔100m打一里程桩,在坡度变化的地方和特殊地段处设有加0+050,0+108,0+120,0+140,0+160,0+180,0+221,0+240等。
先将仪器安置于①处,后视水准点BM1上的水准尺,其读数为2.191,计入表中第3栏(见表6-1),并计算视线高:12.314+2.191=14.505(m),计入第6栏内。
旋转仪器照准前视尺(0+000桩)读数为1.60,计入表格第4栏。
然后依次照准0+050, 0+100,0+108,0+120处的水准尺,读数为1.90、0.62、1.03、0.91,计入表格第4栏,最后照准转点TP1上的水准尺,读数为1.006,计入表格第5栏。
第一站测定后,将仪器迁至②处,此时以转点TP1上的水准尺为后视尺,照准后视尺度数为2.162,计入与TP1对齐的第3栏内,并计算视线高;13.499+2.162=15.661(m),计入第6栏内。
转动仪器,依次照准立在0+140、0+160、0+180、0+200、0+221、0+240桩处的水准尺,读数为0.50,0.52,0.82,1.20,1.01,1.06,计入表格第4栏,最后照准转点TP2上的水准尺,读数为1.521,计入表格第5栏。
前视读数由于传递高程必须读至mm,0+050, 0+100,0+108,0+120,·····为中间桩,不传递高程,可读至㎝,又称间视点。
1、纵断面图测绘线路纵断面测量又称线路水准测量。
它的任务是测定中线上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绘制中线纵断面图,作为设计线路坡度、计算中桩填挖尺寸的依据。
线路水准测量分两步进行:首先在线路方向上设置水准点,建立高程控制,称为基平测量;其次是根据各水准点高程,分段进行中桩水准测量,称为中平测量。
基平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中平测量按普通水准测量精度。
(1)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就是沿线路方向设置若干水准点。
布设的水准点分永久水性和临时性水准点。
永久性水准点,在较长线路上一般应每隔5km布设一点;在线路起点和终点、大桥两岸、隧道两端,以及需要长期观测高程的重点工程附近,均应布设。
临时水准点的布设密度应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和工程需要而定。
在丘陵和山区,每隔0.5~1km布设一个,在平原和微丘陵区,每隔1 ~2km布设一个。
此外,在中小桥梁、涵洞等地段,均应布设。
(2)线路纵断面测量线路纵断面测量也称中平测量。
如图11-3-1所示,从一个水准点出发,逐个测定中线桩的地面高程,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上。
相邻水准点间构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测量时,在每一测站上首先读取后、前两转点的水准尺读数,再读取两转点间所有中线桩地面点(间视点)的水准尺读数。
由于转点起传递高程的作用,因此,转点标尺应立在尺垫、稳固的桩顶或坚石上,尺上读数至毫米,视距一般不应超过150m。
间视点标尺读数至厘米,要求尺子立在紧靠桩边的地面上。
图11-3-1 中平测量(3)纵断面图的绘制线路纵断面图既表示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又可在其上进行纵坡设计,是线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资料。
如图11-3-2所示,纵断面图是以中线桩的里程为横坐标、以其高程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绘制。
里程(水平)比例尺和高程(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工程要求选取。
为了明显地表示地面起伏,一般取高程比例尺较里程比例尺大10倍或20倍。
高程按比例尺注记,但要参考其他中线桩的地面高程确定原点高程在图上的位置。
如何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与计算道路纵横断面测量与计算是道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形状、交通流量分布以及排水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对于确保道路的安全和顺畅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关键步骤以及常用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首先,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前,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测量常用的工具包括测量尺子、水平仪、锤子、彩色标记笔等。
此外,需要地形测量仪和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来获取地形数据。
在使用测量设备时,需要确保其正确校准和准确放置,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进行道路纵横断面的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并设置基准点。
然后,按照事先设定的间距,在道路纵向上进行横截面的测量。
可以选择两侧对称测量,或者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单侧测量。
在每个测量点上,使用测量尺子等工具测量路面的高程,并记录在测量表格中。
同时,还需要记录道路的宽度、道路边线、沟槽、护栏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然后,进行道路纵横断面的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利用道路纵断面图和测量数据,使用数学和图形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首先,计算道路各截面的纵坡、横坡和高程等参数。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每个测量点的高程值,并根据高程值的变化来计算纵坡。
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测量点的高程值,计算出横坡和弯曲度等参数。
最后,绘制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道路纵横断面测量与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实际测量中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测量中可能会存在测量误差和仪器偏差,因此需要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其次是道路设计的要求和标准。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能需要对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是数据的处理和存储。
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应该进行合理的归档和管理,方便日后的查阅和使用。
综上所述,道路纵横断面测量与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道路设计和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正确使用和校准。
线路纵、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目的: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横断面图,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工作步骤:"先基平、后中平" 基平就是控制测量,中平就是碎步测量一、基平测量1.水准点的设置(1)横向位置,不易破坏且方便之处,一般离中线50~100m(2)纵向密度山区:相隔0.5km ~1km ; 平原区:相隔1km ~2km 每5km 、线路起终点、重要工程处,设永久性水准点。
2.基平测量的方法50-100m水准点道路中线BM1BM2BM3山区:0.5~km 平原:1~km(1)路线 符合水准路线(2)仪器 不低于DS3精度的水准仪或全站仪(3)测量要求:水准测量 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往返测,闭合差不超过20√L 或6√n (mm)(L 为长度(km)n 为测站数。
)三角高程测量 一般按全站仪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四等)规范进行。
用全站仪测高程和水准仪测量高差是不同的,全站仪是在要测量的两点分别架仪器和立棱镜,水准仪是在两点中间架仪器。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首先在BM1点架仪器,BM2架棱镜,精确的测量两点 之间的高差。
D ·tan α+BM1仪器高-BM2棱镜高,就 可以得到BM2的高程,把两点的高程相减就得到两 点之间的高差,再吧仪器搬到BM2,后视BM1,把两 个高差取平均值,这种方法叫做“对向观测或双向 观测”用同样的方法测BM3。
二、中平测量1.定义:在基平测量后提供的水准点高程的基础上,测定各个中桩的高程。
2.方法:(1)水准仪法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用“视线高法”测出该测段内所有中桩地面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个水准点上。
TP 点就是转点(一般情况下是先测设转点再测其它的点)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高速、一级公路±30√L 。
二级及以下公路±50√LBM1BM3BM2三角高程测量BM1TP1TP2图形:水准仪中平测量(2)全站仪法先在BM1上测定各转点TP1、TP2的高程,再在TP1、TP2上架仪,测定各桩点的高程,其原理即为三角高程测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