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天地@案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3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一、现场调查及资料整理1.该区域现状施工情况:光谷广场综合体改造工程启动,总投资22亿,工期4年,2015年初开工。
因地铁2号线南延长线下穿,光谷广场将被全部挖开,在巨大的光谷转盘下,公路隧道、地铁隧道、地铁站、地下商城将构成国内最复杂地下工程。
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定位调整为地面一层加地下四层的五层立体交通枢纽。
此前建地下商场和停车场的规划取消。
由于工程规模较大,原本就拥堵的光谷转盘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一定会堵得惨不忍睹。
民族大道上新建了一个过街天桥,弥补之前地下通道通行能力不足的缺陷。
之前很多行人不愿意走或者没看见地下通道指示牌的问题也得以解决,都选择走过街天桥,不随意横穿马路。
在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一侧,开辟一定空间作为临时公交站台,供公交车停靠。
还多架设了过街天桥。
在华美达酒店与光谷地铁站出入口之间的道路实行限行和限制转弯。
2.相交道路的断面情况:光谷转盘共有六个出入口,相交道路断面情况大致相同。
纵断面不详,坡长、坡度等没有具体的数据。
横断面方向,大多是双向四车道,设置对向分隔带。
两边是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存在分隔带。
具体的路面各部分宽度及横坡设计没有数据。
其中光谷世界城步行街与民族大道间存在一条较小的出入口,是双向双车道,存在对向分隔带,两边没有非机动车带,具体的路面部分宽度与横坡设计也没有数据。
3.环形交叉口进出流量:路口转向交通量。
光谷转盘6条路口的数据如下所示地点11:地点12:地点13:地点14:地点15:地点16:4.高峰小时公交站上下乘客数二、外围及区域交通现状分析1.外围交通现状分析光谷片区交通运行现状,搜集周边区域施工改造计划,并分析其对光谷广场转盘的影响。
外围施工项目概况1、有轨电车有轨电车T1线线路全长15.824公里(含单线里程2.414公里,双线里程13.410公里),另T1线与T2线形成三通的支线共979米。
全线共设车站23座,平均站间距700米,除万科城市花园站、光谷大道站为高架站外,其余均为地面站。
武汉新天地业态分析及借鉴一、项目概况瑞安房地产打造的“武汉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永清地块,是集住宅、办公楼、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的市中心城市综合体发展项目。
项目占地6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00亿元人民币。
1、地块分析:商街靠近中心城区,交通优势明显,位于十字路口,双面临街且临街面长。
经济指标占地面积3.3万方,建筑面积4.9万方,2007年9月一期试营业,2009年6月全面营业,租金80-120元/㎡·月,管理费25元/㎡·月,停车位600个外部动线内部动线内部动线规划为内部大循环动线,洄游性好,利于提升商户的可到达性,从而增加消费机会。
3、建筑形态武汉天地由12栋建筑组成,保留区域内9栋历史建筑,配以不超过3层的砖砌筑低矮建筑,营造开阔、舒适的商业空间,其建筑密度不大于50%,高度控制在20米以下,建筑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但每个建筑内部则按照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度身订做,体现现代休闲的气氛。
武汉天地整体建筑风格有保留建筑、沿袭保留建筑风格的新建筑和时尚钢结构玻璃窗建筑三种风格穿插混搭而成,辅以街道铺装、休息座椅和小品雕塑。
建筑以两层和三层为主,局部有四层、五层。
4、购物氛围的营造项目通过小品景观,绿化,地铺,喷水池,街灯,艺术品,遮阳顶棚,休闲座椅来体现体现整个街区的休闲购物氛围。
二、业态分布及结构1、整体定位:2、业态分布:武汉天地目前共有店铺87间,其中餐饮49间,占比56%,品牌组合以年轻时尚消费人员为主1、四季恋餐厅2、牙买加蓝科菲3、古家海南鸡饭4、仟吉西饼5、巴适6、彩云轩7、燕之屋8、琥珀餐厅9、小小城10、面兑面11、知味粥12、橙花日式西餐13、汉口人家14、御甲堂养生餐厅15、黛樱料理16、美国R-31冰淇淋17、金津咖喱18、优果果吧19、古记面馆20、甜蜜蜜港式甜品21、法朵澳葡餐厅22、川源色23、黄记煌24、韩香三千里25、家泰国餐厅26、战锅策27、帕帕罗蒂28、Kaldi caffee&tea 29、维根艺厨素食餐厅30、品三月时尚茶餐厅31、港汇时尚茶餐厅32、山姆大叔美国美食33、彩云南34、伊莉维尔35、净果甜品36、快乐柠檬37、哈根达斯38、歌帝梵巧克力39、Costa Caffee40、王子厨房41、丹青宴42、小城故事餐厅43、品楚味餐厅44、享一刻45、馋艺堂46、丽豪茶餐厅47、爱么泡芙48、海名轩酒店49、芙蓉堂娱乐业态7间,占比8%,通过目的型消费业态,吸引客群消费,聚集人气。
光谷广场综合体设出入口11个(车站5个,物业开发6个),消防疏散口11个以及2个地铁消防专用通道。
地下一层为地铁换乘大厅及珞喻路隧道上方公共空间。
地铁公共区包含地铁中央90米直径换乘大厅和45米宽非付费区环形通道;公共区周边结合5个下沉庭院布置10米宽物业管理及设备用房。
地下一层夹层为9号线站台层及鲁磨路隧道。
9号线为侧式站台,位于鲁磨路隧道两侧,侧站台宽度4米。
地下二层为公共区转换厅、2号线南延线区间、珞喻路隧道及设备用房。
地下三层为11号线站台层,为岛式站台;采用8A 编组,站台宽度14米。
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特点:行人全都在地下空间活动。
地下空间行人组成繁杂多样,包含过街客流、商业客流、地铁站进出客流。
客流量规模大,由于光谷广场为商业中心,四周大体量的商业建筑带来大量的商业客流和过街客流,同时光谷广场站为三线换乘车站,轨道交通客流量巨大。
行人路线复杂,交织点较多,该地下空间共有17个出入口(包含2号线光谷广场站和珞雄路站出入口)。
地下空间面积较大,B1层换乘大厅及公共空间组成的圆盘直径达200米。
二、行人仿真模型的建立以及研究方法英国Legion 公司开发的Legion 行人仿真软件,目▲ 图1 武汉光谷广场综合体空间布局图48 |2018.4三、需求预测分析光谷广场综合体客流包括三部分:轨道交通客流、地下商业(扣除轨道方式)引发客流和市政过街客流。
轨道交通客流包括进出站客流和各线路之间的换乘客流。
根据需求预测,远期地铁车站高峰小时集散客流为80 889人次/高峰小时(见表2)。
表2 光谷广场综合体远期高峰小时轨道交通客流量单位:人次/小时线路换乘客流进出站客流集散客流2号线11 30011 84223 14211号线12 56725 49838 065(Legion)为核心,结合静态计算,在对客流细分的基础上对站点平面布局、设施能力、动线安排、紧急疏散等进行评价与优化。
行人仿真评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行人的服务教授提出的服务水平的标《行人规划和设计》Pedestrian Planning 服务水平与空间密度的对应关系人/平方米>2.171.08—2.17▲ 图2 行人仿真模型B1层2018.4| 49表4 优化前后换乘时间优化前 9号线下行换乘2号线9号线上行换乘2号线11号线换乘2号线11号线换乘9号线下行11号线换乘9号线上行2号线换乘11线换乘客流1 0591 2643 4933 7149862 630优化前换乘时间(S)322371362196221341▲ 图5 改善后平均密度图▲ 图3 改善前平均密度图▲图4 关键区域行人流线冲突示意图50 |2018.4合计11步行速度,但是没有出现客流冲突聚集现象。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光谷步行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鲁巷广场,由开发商利嘉置业(武汉)有限公司费时两年,聘请美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外多家全球著名步行街规划设计团队设计而成。
该项目总占地约41.79万平方米,全长1350米,总建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
项目是复合了五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步行街以及高档住宅“四位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心建筑群,集购物消费、餐饮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健身、商务办公、酒店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全业态、复合型超级商业步行街区。
其中商业近60万平米、住宅近80万平米,内有10000多个沿街当铺,可同时容纳300万人在这里逛街,是武汉当前最大的商业地产项。
项目的商业景观设计,由香港迪斯尼商业景观设计原班人马打造,与一般城市景观不同,它强调的是互动和趣味。
EDAW公司放言,不仅要将步行街打造成一个商业中心,更要将其打造成一个可以吸引全国消费者的旅游胜地,在光谷步行街再现迪斯尼商业奇迹。
项目地块呈不规则长方形,中心轴线1800米,平均宽度170米,全长1350米,2006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最长步行街”称号。
1350米光谷步行街自西向东依次规划为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意大利风情街、法国风情街和北欧风情街。
十大风情街广场,自东向西,从欧洲文化的标志凯旋门开始,依次是莱茵广场、杜塞尔多夫广场,至罗马凯撒广场,朱丽叶婚庆广场、蒙提拿破仑广场、柏林广场、毕加索广场、西班牙广场、斗牛士广场、下沉广场。
⏹项目地点武汉市珞瑜路光谷广场东⏹发展商武汉市世界城置业有限公司⏹商管物业武汉市世界城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武汉市世界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工时间一期2006年⏹开业时间一期2008年⏹项目定位集主题式定向购物,一站式步行街区消费的多功能、全业态、复合型超级商业步行街区1. 区位优势翻开武汉地图,不难发现武昌的司门口、中南、街道口、光谷等商圈呈带状分布在珞瑜路上,且商业中心向东迁移趋势明显。
大数据时代城市地下空间智慧防灾系统的创新——以武汉光谷广场地下空间为例侯杰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组织与结构,并使得城市地下空间的研究面临变革。
城市随着地下空间编制工作的逐步深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迅速增长,许多城市围绕地铁站点建设了相互连通的大型地下空间设施群,其安全及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各方面所关注。
地下空间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使得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理问题变的更为困难复杂。
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必须构建与之相应的安全评价体系与防灾系统。
本文试图从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角度出发,在回顾国内外地下防灾模拟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武汉光谷广场的地下空间防灾进行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方法,分别对系统的数据层、逻辑层、应用层提出不同的策略,探索城市地下空间“智慧防灾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防灾;城市地下空间;防灾系统1引言1.1 大数据时代对地下空间的影响“大数据”最早被认为是更新网络搜索索引需要同时进行批量处理或分析的大量数据集,但后期不仅仅表达一个数量概念。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类型复杂、价值密度低以及处理速度快4大特点,可划分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工程、大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1]。
其中,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为目前发展的主流。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在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运用地下的实体空间来进行商业活动、交通流等的形成。
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在推进着技术、资源等的时空交换,使得居民的生活范围、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改变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区域与格局。
这样的格局是可以被大量复杂的网络或移动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由于手机网络化的普及、定位移动系统技术的成熟,居民的活动可以通过大数据而反映出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地下空间的应用,这对地下空间的防灾具有深刻意义。
1.2 “智慧城市”的地下空间建构目前,中国的粗犷式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弊端,土地浪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耗尽了城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潜力[2]。
大中型商业综合体设计要点初探——以武行绿地光谷中心城JKL地块为例张意东(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摘要:在过去的近10年中,我国商业综合体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筑师完成了大量的商业综合体设计。
商业综合体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项目,有其特有的规律和手法。
商业综合体对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随着中心城、CBD类型项目的大量兴起,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是开发商、建筑师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因此,应重视对商业综合体的品质设计,并针对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规划原则;双首层天街;人流组织[中图分类号] TU247 [文献标识码] A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sign Point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Complex—— A Case of JKL Block in Wuxing Greenland Optics Valley Central CityZhang Yidong(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00, China)Abstract: I n the past ten years, China’s commercial complex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architects have completed a large number of commercial complex designs. As a complex and comprehensive project, the commercial complex has its own unique rules and techniques. The commercial complex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 the engin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hallmark of urbanization. There are a lot of projects in the central city and CBD types. How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market is a problem that developers and architects need to think deepl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design of commercial complexes and to adopt corresponding design strategies to solve various problems. The following is an analysis of this issue.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the planning principle; double first-floor commercial street; people flow organization商业综合体是基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度集约使用需求而产生的,因此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和未来的核心区域,具体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新开发区的中心商贸区、城市副中心、CBD和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