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

生理心理

生理心理
生理心理

简答题

1.请简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

①单细胞电活动记录技术②脑功能基因组学方法③脑电及事件相关电位

④经颅磁刺激技术⑤脑损毁法⑥脑磁图⑦脑成像⑧行为学研究

2.请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①第一功能系统:动力系统,负责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

②第二功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由大脑皮层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皮层下组织组成。

③第三功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由额叶组成。

3.请简述视知觉自下而上加工的神经通路。

⑴初级知觉通路

①皮层下知觉通路:视觉传入神经→外侧膝状体→大细、小细、颗粒细胞通路→V1区。作用:反映物理属性,作为知觉线索的编码。

②皮层知觉通路:V1区→大细胞优势通路、颜色优势通路、色柱间优势通路→次级皮层。作用:实现物理属性向知觉过度。

⑵高级知觉通路

①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where通路:V1 → V2→ V3 →颞中回→颞上沟→下顶叶。作用:对空间信息加工,产生物体空间位置和物体运动知觉。

②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what通路:V1→ V2 → V3 → V4 →颞下回。作用:对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进行加工和识别,实现物体的再认。

4.请简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量级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①级量反应:本质是后兴奋电位,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中,不能迅速传导下去,只能在其产生部位按空间总和规律叠加起来,其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频率不变。

②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极化现象称之为静息电位。

③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其特点是全或无。

5.请简述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⑴大脑:①额叶:高级认知活动、运动。②顶叶:躯体感觉。③枕叶:视觉

中枢。④颞叶:听觉中枢⑤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调节运动功能。

⑵间脑:①丘脑是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整合中枢。②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③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④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调节运动功能。

⑶脑干:由中脑、桥脑和延髓组成。①中脑的上、下丘分别对视、听信息加工。②延髓:位于脊髓最上端,生命中枢。

⑷脑干网状结构: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组成,调节脑的兴奋性。

⑸小脑:位于桥脑延髓背侧,调节肌紧张度,维持姿势平衡,参与随意运动。

6.请简述朝向反射引起的生理变化。

①瞳孔扩大②呼吸率和心率↓③肌电活动↑④皮肤导电性↑⑤四肢血管收缩,血流量↓⑥脑部血流量↑⑦脑电表现为去同步化(α →β)。

7.请简述Oddball实验范式及其实施要点。

Oddball实验范式是研究非随意注意的实验,要点如下:

①对同一感觉通道施加两种刺激,②一种刺激出现概率很大,如85%,另一种刺激出现的概率很小,如15%。③两种刺激以随机顺序出现,④要求被试关注小概率刺激,只要小概率刺激靶刺激一出现就尽快做出反应。

8.请简述注意的功能网络及其相关脑区。

⑴定向网络:参与感觉刺激与空间位置的定向功能

顶叶;颞顶联合;中脑的上丘;丘脑的枕核

⑵执行网络:实现选择注意的执行

额叶,包括扣带前回和辅助运动区;基底神经节

⑶警觉网络:实现注意保持和持久维持的调节功能

与右半球顶叶额叶,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关;

9.请简述对侧忽视综合症的产生原因。

右侧顶叶控制左右两侧的注意;左侧顶叶只管理右侧的注意。当注意左视野时,只有右侧脑被激活;当注意右视野时,两侧大脑都被激活。右侧顶叶损伤,左侧不能代替其功能。因此当右侧顶叶损伤时,只能看见右侧视野。

10.请简述脑奖赏或强化系统的神经回路。

奖赏回路也称边缘系统多巴胺奖赏回路,包括伏隔核,尾状核,壳核,杏仁核,丘脑,下丘脑等大脑深部核团以及内侧前额叶共同组成的神经网络。功能是加工与奖赏有关的刺激,或是对奖赏的预期。

(1)快乐中枢:强化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易化给定条件下出现的行为模式,

(2)运动学习行为回路:中脑黑质-纹体多巴胺通路,

(3)成瘾回路: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通路

(4)厌恶、防御和逃避系统: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眶额皮层

11.请试述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研究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方式。

12.请简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经颅磁刺激的目的何在。

经颅磁刺激技术,可以非侵入地产生无痛感应电流,激活大脑皮质,改变大脑生理过程,通过不同的调节方式进行感觉调节,促进或抑制认知功能和行为表现。暂时阻断局部脑区功能,无创式可逆性地干预脑功能。

13.请简述前额叶皮质的功能。

⑴前额皮层参与基本情绪的表达,在趋近、退避相关情绪或心境方面有功能;眶额皮层与腹内侧前额皮层分别对报偿与惩罚作出反应。

⑵前额叶皮层是理解刺激意义的高级机构,损伤可造成人格改变和行为异常

⑶人类认知的意义加工,赋予情绪以更高级的社会适应意义,是由前额叶皮层和脑的其他高级部位实现的。

14.请简述注意早选择模型的生理基础相关理论。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兴奋作用,又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抑制作用,两个系统平衡,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抑制性闸门。

这个闸门能够对丘脑的各种感觉接替实施控制,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只有能够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导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

15. 请简述ERP的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

ERP又称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原理:构成脑电自动节律的主要是锥体细胞,大锥体细胞具有形成有效电场的特定条件,众多突触点的电活动方向一致、阻抗较低,就容易总和成为一个有效电场,这时,即可记录到一个综合性的突触后电位;连续不断的综合性突触后电位即是脑电波的主体电活动,通过对此电活动的捕捉、提取、放大即得到相关研究电位。

问答题

1.请阐述儿童多动症的病理表现及治疗措施。

⑴病理表现:

①ERP:顶叶P3波潜伏期长、幅值低

②脑结构:外侧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尾状核、壳核脑功能异常

③脑生化:多巴胺β羟化酶含量低,多巴胺生成去甲肾上腺素减少。

⑵治疗

①尚缺乏有效治疗

②精神运动兴奋剂,促进突触前膜释放单胺类神经递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③抗抑郁药,防止突触前末梢对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保持较高浓度的神经递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④系统行为训练:运动和执行监控功能的训练、工作记忆的训练

请阐述神经特殊能量说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一、观点:

认为感觉性质并不决定于刺激性质,而是决定于神经能的性质。①我们所直接感觉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神经,神经赋予心灵以自己的特质,形成特定感觉。②感觉神经分为5种,各有其特殊性质,不能相互代替。③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官引起同一感觉,反之,同一性质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官,则会引起不同的感觉。

二、评价

⑴肯定:①第一:用“能”的概念代替了“动物精气”、“活力”等神秘的概念,并从整个神经的探讨进入到个别纤维的研究。②第二:第一次提出了主观映象依赖反映机构,肯定了感官机构对形成感觉的作用。

⑵错误:认为感觉所能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只是感觉神经本身的状态或性质。

片面夸大感觉对感受器官的依赖性,否认感觉是客观现象的映象,从而陷入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3.为何内侧颞叶遗忘症被称之为关系记忆障碍?

答:内侧颞叶不同部位在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中有不同的作用;海马和后部海马旁回编码提取源记忆即情节记忆,内嗅皮质编码提取熟悉性记忆;“是什么”通过单一感觉通道传递到海马旁回前部,再到内嗅皮质;“在哪里”通过多感觉通道传递到海马旁回的后部,再到内嗅皮质的另一部分,在海马区两类信息得以联系起来,因此这种记忆为关系记忆,内侧颞叶遗忘症又称关系记忆障碍。

4.请阐述功能成像技术的种类、原理及其优缺点。

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

①原理:脑细胞活动时要消耗葡萄糖,这样,人体内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的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利用电子计算机描绘,可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

②优点:得到某些物质代谢速率的机能动态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

⑵功能核磁共振技术(fMRI)

①原理:将脑放置在均匀磁场中,当射频脉冲通过时,在频率场的激励下,脑中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原子核发生磁能级的共振,共振效应可被脑周围的线圈所检测。

②优点:fMRI是非介入性的,既可纵向研究,也可横向研究。fMRI具有非常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5请阐述情绪产生的理论有哪些。

①詹姆斯—兰格的外周情绪理论:情绪是对外周机体变化的觉知;外在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正是这种生理反应诱发了情绪的产生。

②坎农—巴德学说,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传递,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生理变化。

③沙赫特-辛格理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期望、生理、环境等因素在大脑整合的结果。

④帕帕兹—边缘系统学说:丘脑与情绪表达有关,而扣带回与新皮层与情绪体验更为密切。

6.为何内侧颞叶遗忘症被称之为源遗忘症?

答:有着严重的情节记忆障碍但是仍能学习语义知识的病例被称之为源遗忘病症,内侧颞叶不同部位在记忆的编码和提取中有不同的作用;海马和后部海马旁回编码提取源记忆即情节记忆,内嗅皮质编码提取熟悉性记忆;在海马区两类信息得以联系起来,因此这种记忆为关系记忆,内侧颞叶遗忘症又称关系记忆障碍。

7.请根据下图回答情绪信息加工神经回路的特点,并阐述其在情绪信息加工中的意义和价值。

杏仁核为中心的神经通路:外侧核整合;中央核反应。

意义:使杏仁核做好准备,以便在高级中枢传入与情绪认知相关的神经信息到来时,在其支配下作出适当反应,还能使杏仁核在新皮层下达的神经信息到来之前,抢先作出反应。

价值:杏仁核能直接激发情绪行为反应。这或许是情绪战胜理智的原因。杏仁核是内隐情绪习得和表达的必要条件;海马对情绪刺激外显或陈述性知识的习得有重要作用

8.下图描述了医生要求病人在测试用纸上找到每个水平线段的中点,并在中点位置画垂直线做出标记的任务,左图为测试用纸,右图呈现了病人测试的结果,请问这是针对什么病人所做的诊断测试?这类病人症状背后的生理基础是什

么?

并不存在一样,而且他们对自己的缺陷并不自知。

⑵右侧顶叶控制左右两侧的注意;而左侧顶叶只管理右侧的注意。当注意左视野时,只有右侧脑被激活;当注意右视野时,两侧大脑都被激活。右侧顶叶损伤,左侧不能代替其功能。因此当右侧顶叶损伤时,只能看见右侧视野。

9.请根据下图,阐述这是什么生化现象、形成过程及其在记忆中的作用。

⑴生化现象:条件反射性LTP(长时程增强效应)现象形成

⑵形成过程:

①CS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大量谷氨酸,与突触后膜NMDA受体结合,钙离子通道门开放;

②US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清除了NMDA受体调节通道上的镁离子,可使钙离子通道畅通。

③NMDA受体蛋白分子将CS +US聚合在一起,触发钙离子发挥第二信使作用,继续传递习得的神经信息,完成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过程。

⑶作用:促进学习、记忆保持

10.下图描述了在A\B\C\D四种实验条件下引起的ERP成分,A条件单纯呈现纯音;B条件单纯呈现闪光;C 条件先呈现纯音后呈现闪光;D条件在先呈现纯音后呈现闪光的同时,要求被试对闪光做出反应。请对本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阐述其成因。

分析:注意保持的脑机制的经典实验范式:伴随性负电位(CNV)实验范式,测量被试反应,在命令信号(闪光)出现前先给予一个警告信号(咯声)。在警告信号与命令信号之间,前额皮层脑电出现明显的负向波。前三种情况都不出现CNV,第四种情况出现CNV,因它的出现至少需要两个信号(警告信号与命令信号)伴随,且伴随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1.5s,且为负性而得名。

原因:伴随注意保持的警觉状态,它的出现主要与心理因素有关。由多种成分构成,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也多种多样。是在完成同种任务时,由期待、意动、动机、朝向反应、觉醒和注意等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心理负荷。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 理机制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心理学知识-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脑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得进化: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其中神经原纤维和尼氏体是神经元特有的结构。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较长,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轴突作用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去,到达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分为:内导神经(感觉神经)、外导神经(运动神经)、中间神经。 (2)胶质细胞——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沟通有重要作用。1,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了线路,并恢复受损的细胞;2,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3,给神经元输送营养,清除神经元间过多的神经递质。 4.神经冲动的传递 (1)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2)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导 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系统的中枢部位、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着。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可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健康的概念已不再被人们简单地定义和局限为生理健康,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健康的真正含义是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所作的描述是:有充沛的精力,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情绪稳定,心胸开阔等。事实上,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可谓是一对孪生兄弟,而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要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⑴躯体健康; 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生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区别和联系: 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人的心理不是一般物质的运动,而是人的机体,首先是人脑这种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的机能、活动过程或运动。人离开脑就不存在心理活动。无脑的或患

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

小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转载的)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生理心理教学文档

生理心理—体育健康课如何加强心理教育 一、加强对健康的认识,全面理解健康,重视心理健康。 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身体健康了,心理才会健康;反之,心理健康了,身体才会健康。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影响着心理健康。比如说一个人患了严重疾病,如果是癌症,你说他的心理怎么会健康,他的情绪怎么会稳定,他的信心怎么会坚定!反过来讲,人的心理也影响着身体健康。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有这样的描写,说她看到花开的时候,想到花落的情景;看到亲人的团聚的时候,想到离别的情景;碰到不顺心的时候,更是以泪洗面。林黛玉最后死于忧郁造成的肺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改革教法。 我以往的体育教学向学生传授的不少运动技术是学生在学校毕业以后就根本没有用的东西,甚至一辈子都不会用它。我们可以设想,有谁会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拿着跳高架或几个跨栏架或取上一个铅球,到体育场去跳高、跨栏或推铅球!如果有的话,人家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所以,像这一类的技术我们的学生学了用处不大。当然可能有老师这样讲,铅球最起码对提高学生的力量和协调性有很大作用。不错,但是提高学生力量和协调性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并不是说不要学生学习铅球,主要是它的有效价值和它的意义比其他有些项目要小的多。另外我们再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铅球教学。第一,在课堂上练习铅球,由于要注意它的安全性,一般排着队依次投掷。一堂课一个学生可能有3——4次机会,根本起不到增强体质的作用。第二,学生对练习铅球没有什么兴趣,因为这项运动及其练习都很呆板,学生体验不到什么运动的乐趣。这里面唯一的乐趣恐怕是类似第一次推了6米,第二次推了6.5米的乐趣。单凭这一点也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的。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更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是老师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往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一种竞技性运动的教学观念,所以什么项目都学,不管它有意义还是没意义,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管这项运动是否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在内容的选择和练习的方法上很少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许多内容远离学生现在的生活经验,更是脱离将来学生的生活需要。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就是我们体育教师现在讲不出多少通过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这是由于我们以往“重动作技术,轻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改革教法。 三、加强兴趣练习,满足个体需要。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扮演好各种角色,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体育教师要做好调查,让学生以表格形式或其他方式填报自己喜爱的项目。其次,教师按照学生填报项目进行合理分组,选出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及各小组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体育教师根据分组及课时要求做好计划、备好课。每节课除了学习新课、了解有关知识之外,还可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项去练习,以满足个体需要,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四,体育教师应充分备课,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注重对小组长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注意保护和帮助,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生理发展对心理的影响

青少年生理发展对心理的影响 摘要:青春期是个体从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生理方面发生着许多的变化,生理的变化特别是性生理和性征方面的变化容易引起心理紧张、恐惧。青春期阶段正确处理生理和心理的关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好生理对心理的影响。 关键字:青少年生理心理影响 青春期是人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是青少年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机期”。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对青少年给予及时、全面的帮助,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危机期”。 青春期生理变化可以分为三大剧变,即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体能机能迅速健全和性器官和性功能发育成熟。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等都在加速增长,第二性征的出现又是外形剧变的表现。青春期脑和神经系统基本成熟,为青少年心理的渐趋成熟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性器官和性功能的发育成熟,一方面刺激了青少年成熟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异性交往和性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 生理的变化对男孩女孩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女孩更关心自己的长相,希望自己变得有魅力,能够引起异性的注意,把一些心思放在异性身上,担心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情绪容易激动,用言语与别人争吵。男孩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希望在公众场合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学校成为学生领导,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证明自己的能力。男孩喜欢以打架等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性格上比较地豪爽。 然而男孩女孩心理产生的变化也有共同之处。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情绪容易失衡,容易动感情,但情绪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冲动。还有青少年容易形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具有强烈的叛逆感,反感长辈的“啰嗦”,喜欢张扬个性,特别是在衣着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另类一些,紧跟时尚的潮流,充满着活力。在社会交往上,青少年渴望交往,认识更多不同方面的人,但是由于鉴别能力还有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够,青少年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染上不良习惯,沉迷网络,逃避现实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青春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致。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同居,介入婚外恋等,这些问题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青春期的学生对两性的感情关系有点懵懂,由于自制能力欠缺,在感情方面不易控制,有时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对方,与对方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感情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使青少年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总之,青少年在情感方面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情绪高亢强烈,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二是情感的两极性明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个极端,这同青少年主观矛盾的增多和青春期生理发育密切有关。三是感情内容的社会性越来越深刻,道德感、理智噶、美感的内容与水平日益丰富和提高。四是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五是中学生的友谊感迅速增强,并且出现两性爱情的萌芽,这种情况若引导得当,课促进其心理品质和行为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一些中学生的哥儿们义气,拉帮结伙,早恋或两性关系上的“劣迹”行为,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17岁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

17岁孩子生理、心理特点 17岁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17岁孩子正处于高中阶段,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互有一些交叉。虽然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质,但总体上都基本有以下特点: 先来说说生理的特点: 此时的孩子,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正处于青春期,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皮下脂肪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水平。由于性腺的发育,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已基本发育成熟,具有了性与生殖的能力。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是人生最后一次生长发育高峰。 2、出现第二性征:青春发育期男女开始的年龄不同,一般女孩在10岁左右开始,17岁左右结束;男孩12岁前后开始,22岁左右结束。在这个时期体格生长加速,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喉结突出、胡须等,女孩出现月经初潮、乳房变大、骨盆变宽等,生殖系统发育日益成熟。 3、消化功能逐步完善:消化功能逐步完善,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内分泌机制完善。青少年期人体机能和形体上的巨大变化,是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的。青少年期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在体内不断增多,最终与成人接近;生长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腺素等的分泌也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激素是人体发育的催化剂,加速了高中生生理上的变化。 再来说说17岁孩子心理特点: 1、独立性。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如做事情不愿意让家长参与,不愿意让家长进入自己的房间。这一阶段高中生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

生理心理

简答题 1.请简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 ①单细胞电活动记录技术②脑功能基因组学方法③脑电及事件相关电位 ④经颅磁刺激技术⑤脑损毁法⑥脑磁图⑦脑成像⑧行为学研究 2.请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①第一功能系统:动力系统,负责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 ②第二功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由大脑皮层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皮层下组织组成。 ③第三功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由额叶组成。 3.请简述视知觉自下而上加工的神经通路。 ⑴初级知觉通路 ①皮层下知觉通路:视觉传入神经→外侧膝状体→大细、小细、颗粒细胞通路→V1区。作用:反映物理属性,作为知觉线索的编码。 ②皮层知觉通路:V1区→大细胞优势通路、颜色优势通路、色柱间优势通路→次级皮层。作用:实现物理属性向知觉过度。 ⑵高级知觉通路 ①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where通路:V1 → V2→ V3 →颞中回→颞上沟→下顶叶。作用:对空间信息加工,产生物体空间位置和物体运动知觉。 ②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what通路:V1→ V2 → V3 → V4 →颞下回。作用:对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进行加工和识别,实现物体的再认。 4.请简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量级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①级量反应:本质是后兴奋电位,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中,不能迅速传导下去,只能在其产生部位按空间总和规律叠加起来,其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频率不变。 ②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极化现象称之为静息电位。 ③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其特点是全或无。 5.请简述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⑴大脑:①额叶:高级认知活动、运动。②顶叶:躯体感觉。③枕叶:视觉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考试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神经元的概念、结构、功能与种类,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与结构,特殊通路、非特殊通路和环形通路,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的概念区别,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关系;掌握两种信号系统的概念、联系,能正确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熟悉中枢神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掌握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和条件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的概念并且能正确进行区分;掌握扩散和集中与相互诱导(正诱导、负诱导)的概念并能根据具体事例进行区分;能联系实际分析强化时程表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大纲内容与重点】 第一节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神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它们的具体功能均有不同,但在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所组成: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细胞体为神经系统提供能量。树突较短,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比树突长,也称神经纤维。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远处,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通常,通过树突及细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传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运动柙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问,起联络作用,是把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神经元。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即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习题一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根据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人体的疾病主要由()引起。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遗传因素 E.综合因素 2.# 3.医学心理学是()学的分支学科。 A.医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心理学 E.人体学 4.综合性医院中神经症和心身疾患患者约占()。 A.1/6 B.【 C.1/4 D.1/3 E.2/5 F.2/3 5.()不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征。 A.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趋增多的趋势 B.全面了解病人,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C.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 D./ E.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F.强调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6.神经症的明显特征不包括()。 A.起病与心理素质、人格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 B.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精神病性症状 C.社会功能可明显受损 D.自知力存在,有求治要求 E.病程多迁延 7.> 8.心理生理障碍是指()。 A.心身反应 B.心身疾病 C.心理生理反应

D.心理障碍 E.患躯体疾病后的情绪变化 9.心身医学概念最早出现于()。 A.2000多年前 B.: 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 E.20世纪50年代 F.20世纪末 10.目前认为()不属于心身疾病。 A.糖尿病 B.癌症 C.肥胖 D.% E.胃溃疡 F.急性肝炎 11.下列情绪因素对血压变化影响较轻的是()。 A.焦虑 B.失望 C.愤怒 D.恐惧 E.被压抑的敌对情绪 12.. 13.神经性厌食特征性症状是()。 A.无控制进食量的愿望 B.比平时体重减轻10% C.有暴饮暴食 D.采用各种方法减轻体重 E.恶病质 14.以下关于应对的说法,错误的是()。15.A.应对是一种心理现象 16.B.应对是一种心理行为策略 17.C.应对都是有益的 18.D.应对有时可以消除自己的紧张 19.E.应对过程是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 20. 21.下列关于心身疾病的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22.A.使患者适应环境 23.B.可用药物治疗 24.C.可用心理疗法 25.D.应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干预和治疗 26.E.必须用药物治疗 27.】 28.下列有关心理障碍的描述错误的是()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08初教赵潇潇028、李胜男018、安然027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 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例如,老师

生理心理.

选择填空 1.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又称神经元,神经系统的一切机能都是通过神经元实现的。 2. 从一个神经元传向下一个神经元依靠突触完成。 3.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4.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和小脑六个脑区。 脊髓分31节,颈8节、胸12节、腰5节、骶5节、尾1节。外周神 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组成。分别传递头部面部躯干的感觉与运动信息,称之为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根据自主神经中枢部位与形态特点分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5. 视觉信息经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沿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和上丘臂到达顶盖前区,这里是瞳孔反射的中枢。 5. 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6. 浅感觉的感受器多分布于皮肤内,最大的是柏氏小体(振动觉感受器),最小的是游离神经末梢,分别对压触、振动、温度和有害刺激发生反应。 7. 压觉感受器又称刺激强度检测器,在无毛皮肤中主要是莫克尔氏细胞,在有毛皮肤中主要是触盘。另一种压觉感受器即存在于无毛的皮肤中,又存在于有毛的皮肤中。 8. 触觉感受器又称速度检测器,梅斯诺小体,存在于无毛皮肤中。 9 毛囊感受器,存在于有毛皮肤中。 10. 失认证分为视觉失认证(统觉性失认证、联想性失认证、颜色失认证、面孔失认证)、听觉失认症、体觉失认证 11. 细胞外液:细胞间液、血液、脑脊液 12. 水和盐是影响口渴的两种最直接的物质。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综述? 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靳杭红,潘兴华 [摘要]各种生理和心理性的伤害刺激均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紊乱等全身性应激反应,严重或长期的应激反应可导致免疫功能抑制,诱发感染、肿瘤等疾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存在精确的相互调节关系,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各种递质和激素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而免疫细胞的各种变化也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因子等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调控,他们之间还存在共同的信号调控机制。针对应激诱导免疫抑制的发生机制,采取去除应激源、降低应激反应强度、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等措施可有效防治应激反应诱导的免疫功能抑制。 [关键词]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抑制;调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81-5122(2007)07-0591-04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 ess on immunity function and ther a2py measur es JIN Hang2hong,PA N Xing2hua.Depa rtment of Out2patient,Kunming General Hospital,Chendu Military District of PLA,Kunming650032,China [Abstr act]Different kind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on human results in neural system, endocrine,immunity,metabolism and other systemic disorders.Severe or continuative stress can induce inhibition of immunity function and this may be one 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ect disease,tumor and other diseases. Between neural system,endocrine and immunity system there are correlation of regulating each other on cell and molecules of signal transmit level.Neural system and endocrine effect the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immunity by produce neuropeptide,neurotransmitter and hormone and immunity system also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neural and endocrine by secreting different cytokine.There are common signal molecule regulating mechanism among neural, endocrine,immunity system on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action of the immunity suppres2sion,taking the complex measures of moving out stress stimulation,reducing the stress react level,psycho2therapy, behavior training,immunity therapy and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treat the immunity inhibition after stress. [K ey words]stress reaction;neuro2endocrine;immunity inhibition;regulating measure 应激反应是由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的定型反应,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系(HPA ax2is)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并伴有众多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变化。应激反应实际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性反应或自我保护机制,合适的应激反应对动员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等力量和对抗各种刺激对机体的伤害有积极意义,它是机体整体调节、反馈、适应、保护、防病、抗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过强或长期的生理(如闪光、强声、高温、冰冻、电击、震荡等)和心理(如孤独、忧伤、权力欲望、考试、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应激,均可导致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及一系列的呼吸、循环、运动、消化、泌尿、生殖、神经、肌肉系统之功能代谢改变等躯体功能性不适应症状,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胃肠松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糖与游离脂肪酸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分解代谢加快、负氮平 作者单位:650032云南昆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门诊部衡,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升高等[2]。另一方面还可表现为持续的各种类型的神经官能症,出现睡眠障碍、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工作效率下降、易疲劳、慢性疼痛、情绪不稳、易激惹,有抑郁、焦虑、恐惧心境,出现强迫观念、疑病观念等[3]。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外因刺激的种类、强度、持续时间,还受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构成应激性刺激的内外环境因素,可分为躯体性为主、以心理性为主及混合型三类刺激源,但机体对各种刺激诱发的应激反应机制具有相似性,均涉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性全身性反应,而且体内各系统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调控。强烈或持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的严重后果之一是使机体的免疫调控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反应功能不足等系统性功能变化,结果是容易诱发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 1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传统认为,免疫系统是一个调节精细、相对独立的网络系统。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的实验研究报道认为,体内各系统之间也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特别是在应激反应情况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08初教赵潇潇20081205028、李胜男20081205018、安然 20081205027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 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其答案

Ch1 导论 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 B .内正外负70-90毫伏 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峰电位 D .神经元单位发放 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C.双向传递 D.全或无 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 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 B. 海马结构 C.下丘脑乳头体 D. 桥脑被盖 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 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 B. 延缓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分化抑制 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 B.吸出损伤 C.神经化学损伤 D.冰冻法 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 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A. 损伤法 B.脑电图 C.刺激法 D. 记录法 填空 1、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 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__________ 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一例因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因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报告 姓名:X X X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 所在省市:安徽省合肥市 所在单位:XXXXXXXXXXXX

一例因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报告 安徽省合肥市xxx 摘要:本案例通过对一例心理因素引发生理障碍的个案咨询,深入探讨了来访者心理生理障碍发生发展并形成的原因,从而揭示出幼年的生活环境及经历在个体心理生理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其对性的不良认知引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课题,就是如何对性成熟的适龄青年人普及性健康教育。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 某女,23岁,某重点高校的学生,未婚。无重大精神疾病及家族病史,病史可靠。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情绪低落、不安近几个月,两周来出现不思饮食、经常失眠哭泣,不能集中注意力读书学习,什么也不想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三个月前,在我的23岁生日晚上,男友首次向我提出了性要求。在激情中我们首次身体密切接触,却在男友刚刚碰到我时,我控制不住出现一系列剧烈反应,紧张发抖疼痛尖叫,令男友倍感困惑不解。那以后,我们又在一起试了多次,但都以失败告终。无论男友怎么努力,都无法接近我,只要一碰我,我就会发出凄厉和恐怖的尖叫,并伴随着身体上的疼痛难忍。男友对此表示无法理解,而我也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这样。我和男友彼此相爱,感情一直很深很好,我渴望接纳男友却因无法解释的生理疼痛而对男友造成伤害。三个月来我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不敢面对男友。两周前,男友终于带着委屈和不满不辞而别。我觉得生活对我真是太残酷了,原本我就要与男友结婚了,可现在一切都化成泡影了。我难过得甚至写下了一封遗书,准备同这个世界告别。可思来想去,我却始终舍不下苦命的母亲,而且我对自己也充满疑问,我不怪男友的离开,我知道毛病出在自己身上,便去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医生建议我做心理咨询,于是我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三、个人成长史、身体状态、社会功能:

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一、7-9个月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大肌肉运动方面:满6个月的宝宝很快便会坐稳,而且学会连续翻身,到7月时 已开始学习匍行,进入第八个月,练习爬行就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了。(宝宝从会坐发展到学习手膝着地爬行,并逐渐学会从爬行到扶物站起,横向跨步。这就为以后的行走奠定了基础。) 2.精细动作方面:这时的宝宝能按大人吩咐拿玩具,说明宝宝已经记住玩具的名称,看到它在哪里能马上动手去取。此时,宝宝的分辩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动作技能都配合的很好。(手的动作已非常灵活;用它表示的语言更加丰富;会揭开纸或布找到玩具;会有食指操作多种开关。) 3.感知方面: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记忆力。他对周围的环境的兴趣大有提高,能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体,并对不同事物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凡是具有色彩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物,都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因此,要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让他多听多看。(这个时期的宝宝还会认识任意三个他喜欢的身体部位。) 4.语言方面:宝宝开始会模仿父母的声音、动作,这是他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他还会向别人表达意愿,会用四种以上的姿势去表达语言(这里包括用表情),这是任何一个母亲都能懂得的表达方式。当宝宝能用语言之外的方法表达时,他自然也能理解别人语言之外的用意,即学会察言观色,这是一生都有用的交往技巧,它使宝宝更加机灵、更加善解人意。 5.社交和情感方面:宝宝会对娃娃表示关心,这是关注别人,同情别人的开端;懂得别人的谈话,当谈到自己时会表现出害羞的神情。能分清身边人,熟人和陌生人,对熟悉的人喜欢用咿呀话语交流沟通,陌生人表示不安。 二、7-9个月的宝宝能做的 1.有亲子依恋情绪; 2.个性发展,好奇心日益旺盛; 3.能够熟练爬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