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分区
- 格式:ppt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26
注册消防工程师重点难点汇总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是一项具有较高难度和专业性的资格考试,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汇总和梳理。
一、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是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的基础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消防组织、消防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法律责任部分是重点和难点,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不同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二、建筑防火建筑防火是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安全疏散、建筑电气防火、建筑防爆等方面。
1、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建筑的分类标准,以及耐火等级的划分和要求。
例如,区分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理解不同耐火等级建筑在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方面的差异。
2、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这部分内容涉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消防车道、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的设置要求,以及不同功能场所(如厂房、仓库、民用建筑)在平面布置上的防火规定。
3、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和计算方法是重点,同时要掌握各种防火分隔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的性能和设置要求。
4、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的重中之重,包括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等的计算和设置要求。
考生需要熟练运用相关公式和规定进行计算和判断。
5、建筑电气防火了解电气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掌握电线电缆的选型和敷设要求,以及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措施。
6、建筑防爆掌握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以及防爆厂房、仓库的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要求。
三、消防设施消防设施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是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
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5%。
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
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厂外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为40m。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平面布置要求:(1)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2)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3) 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4)确需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5)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消防控制室设置层数及要求:(1) 宜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2)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3) 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近(4) 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对防火间距进行实地测量时,沿建筑周围选择相对较近处测量间距。
具体方法有: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岀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岀部分外缘算起。
建筑与储罐、堆场的防火间距,为建筑外墙至储罐外壁或堆场中相邻堆垛外缘的最近水平距离。
3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3.1 一般规定3.1.1 本条对人防工程的总平面设计提出了原则的规定。
强调了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的结合,特别是与消防有关的地面出入口建筑、防火间距、消防水源、消防车道等应充分考虑,以便合理确定人防工程主体及出入口地面建筑的位置。
3.1.2 液化石油气和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一旦泄漏,极容易积聚在室内地面,不易排出工程外,故明确规定不得在人防工程内使用和储存。
闪点小于60℃的液体,挥发性高,火灾危险性大,故规定不得在人防工程内使用。
3.1.3 婴幼儿、儿童和残疾人员缺乏逃生自救能力,尤其是在人防地下工程疏散更为困难,因此,规定这些场所不应设置在人防工程内。
3.1.4 医院病房里的病人由于病情、体质等因素,疏散比较困难,所以对上述场所的设置层数作出了限制。
3. 1.5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发生火灾时,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为保护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对这些场所在地下的设置位置作了规定。
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如果垂直疏散距离过大,也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故规定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
3,1.6 本条规定了平时作为地下商店使用时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 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极易燃烧,难以扑救,故规定不应经营和储存。
2 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主要考虑如果经营和储存的商品数量多,火灾荷载大,再加上垂直疏散距离较长,一旦发生火灾,火灾扑救、烟气排除和人员疏散都较为困难。
3 为最大限度减少火灾的危害,同时考虑使用和经营的需要,并参照国外有关标准和我国商场内的人员密度和管理等多方面情况,对地下商店的总建筑面积规定了:“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但考虑到地下人防工程战时需要连通,平时开发使用也需要连通,故对局部需要连通的部位,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防火分隔技术措施。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4.1 一般规定4.1.1 飞机库的总图位置、消防车道、消防水源及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等应符合航空港总体规划要求。
4.1.2 飞机库与其贴邻建造的生产辅助用房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应根据生产辅助用房的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飞机库应采用防火墙与办公楼、飞机部件喷漆间、飞机座椅维修间、航材库、配电室和动力站等生产辅助用房隔开,防火墙上的门窗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2 飞机库与单层维修工作间、办公室、资料室和库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卷帘。
4.1.3 在飞机库内不宜设置办公室、资料室、休息室等用房,若确需设置少量这些用房时,宜靠外墙设置,并应有直通安全出口或疏散走道的措施。
与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顶板隔开,墙体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
4.1.4 飞机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
确有困难的局部开口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防火墙上的门应采用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门或卷帘应与其两侧的火灾探测系统联锁关闭,但应同时具有手动和机械操作的功能。
4.1.5 甲、乙、丙类物品暂存间不应设置在飞机库内。
当设置在贴邻飞机库的生产辅助用房区内时,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直接通向室外的安全出口,与其他部位之间必须用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
甲、乙类物品暂存量应按不超过一昼夜的生产用量设计,并应采取防止可燃液体流淌扩散的措施。
4.1.6 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使用场所和库房不得设在地下或半地下室。
4.1.7 附设在飞机库内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其疏散门应直接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疏散走道。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4.1 一般规定4.1.1 飞机库的总图位置通常远离航站楼,靠近滑行道或停机坪。
飞机库的高度受到飞机进场净空需要的限制,又不能遮挡指挥塔台至整条跑道的视线,所以要符合航空港总体规划要求。
飞机库一般设在飞机维修基地内,有时由几座飞机库组成机库群。
飞机库之间,飞机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应有一定的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等应按消防要求合理布局。
此外,用于飞机库的消防水池容量较大,是分建还是合建也需要统筹安排。
4.1.2 为了节约用地和方便生产管理,有可能将生产管理办公大楼、各种维修车间(包括发动机、附件、特设等)、航材库、变配电室和动力站等生产辅助用房与飞机维修大厅贴建,按防火分区的要求,要用防火墙将其隔开。
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门时,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GB 7633中背火面升温的判定条件进行。
飞机部件喷漆间和座椅维修间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国外的飞机库将其视为飞机停放和维修区的一部分,一般不采取防火分隔,按照我国相关规范要求,本条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火分隔措施。
4.1.3 根据飞机维修具体情况,确需在飞机停放和维修区内设置少量办公室、休息室等用房的,本条对其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措施。
4.1.4 飞机库用防火墙分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飞机停放和维修区时,为了生产的需要往往在此防火墙上需开设尺寸较大的门,为此,本规范规定采用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门。
要求该门两侧均设火灾探测器联动关闭装置,并具有手动和机械操作的功能。
4.1.5、4.1.6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有关规定,结合飞机库的特点制定。
4.1.7 飞机库消防控制室能俯视整个飞机停放和维修区为最佳。
消防泵房设在地下室或一层,应能通向疏散走道、疏散楼梯或直通安全出入口。
4.1.8 由于飞机库价值高,为避免火源,应将火灾危险性大或与飞机维修工作无直接关系的附属建筑分开建设。
一、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4.2.1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 4.2.1的规定。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表4.2.1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4.1.8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车停车库,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4.3 消防车道4.3.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4.3.2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4.3.4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3.5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4.3.6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4.3.7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6.1 一般规定6.1.1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总平面布局及平面布置消防设计要求1.消防车道外侧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5m。
2.扑救作业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设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场地应平整无障碍物;(2)应能够承重载重型消防车辆通行和扑救作业;(3)建筑高度50m一下的扑救作业场地尺寸不应小于15*8m,建筑高度50m以上的扑救作业场地尺寸不应小于15*15m,并应保证消防车从消防车道顺畅进入消防扑救场地;(4)场地的设置间隔距离不应超过30m;(5)扑救场地距离建筑物外外檐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6)住宅小区消防车道宜结合人行通道设置,并采取防止民用车辆进入消防车道的措施。
3.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首层,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地下层数为2层及2层以上时,可设置在负1层,并应符合如下要求:(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2)设置在负1层消防控制室距离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不应大于5m,该疏散楼梯不应与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楼梯共用。
4.消防水泵房设置在地下的,其泵房门直通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5m,1且应设置醒目标识。
消防水泵房应采取防淹措施。
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及防火分隔消防设计要求1.儿童活动场所、娱乐场所、消防控制室、锅炉房、消防设备等用房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若墙上必须开门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2.公共建筑中使用燃气的厨房操作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房间严格分隔。
3.开设在消防电梯前室内的其他电梯应达到消防电梯的防火要求(停靠层数、集水坑的相关要求除外)。
4.强弱电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建筑高度100m以下高层建筑管道井上的检查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建筑高度100m以上高层建筑管道井上的检查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总平面布局:是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防火间距要求,从总体上合理安排各个建筑的位置,从而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平面布置:是指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使用性质、安全疏散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置(楼层位置、楼板隔墙、防火门窗、房间面积、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等),已达到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5.2.1 在总平面布局中...,不宜将民用建筑布置在甲乙类厂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
第二节建筑防火间距1.防火间距:是指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2.防火间距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满足防火间距(按最近边缘距离)计算3.防火间距,应按建筑外墙的最近边缘距离计算,如有凸出的可燃构件的外墙应从凸出部分外缘算防火间距计算方法1. 建筑物↔建筑物从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出部分外缘计算外墙有凸出的不燃性构件时,凸出部分距离可不计入内2. 建筑物↔储罐↔堆场:外墙↔外壁↔堆垛外缘3. 建筑物、储罐、堆场↔道路:外墙/外壁/外缘↔道路最近一侧路边建筑物、储罐、堆场↔铁路:外墙/外壁/外缘↔铁路中心线的最小水平距离【2020补充】3.3.11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不应设置铁路线。
需要出入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丙、丁、戊类厂房(仓库),其屋顶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
3.4.3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4.3的规定,但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当有安全措施时,防火间距不受表3.4.3规定的限制。
甲厂(仓)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名称甲仓甲厂秸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厂外铁路中心线40 30 30厂内铁路中心线30 20 20厂外道路路边20 15 15厂内道路路边主要10 10 10次要 5 5 53.4.4 高层厂房↔甲乙丙类液体、可燃助燃气体、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场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第4章的规定,且应≥13m。
建筑消防总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布局主要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规模、火灾危险性、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和地形地势等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建筑火灾、爆炸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为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辆扑救火灾提供可靠的保证。
防火检查中,主要通过对总平面布置、防火隔离、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等进行检查,核实建筑物总平面布置是否符合现行国家工程建设防火技术标准的规定。
一、城市总体布局的消防安全城市总体布局应当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城市消防规划的要求,从保障城市消防安全出发,合理地布置大型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场所、汽车加油、加气站、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码头、车站、城市消防站等在城市中的位置,它关系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建筑的安全使用,检查要求为:1.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场等,布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位于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与影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型商场、公共建筑或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保持足够的消防安全距离;2.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粉尘工厂和大型液化石油气储存基地,布置在城市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与居住区、商业区或其他人员集中地区保持足够的防火安全距离;3.大中型石化企业、石油库、液化石油气储罐站等,沿城市河流布置时,布置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液体流入河流;4.汽车加油、加气站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重要的公共建筑。
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和CNG加气主站位于城市建成区和中心区之外。
输油、输送可燃气体干管上不得有违法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堆放物质;5.地下建筑(包括地铁、城市隧道等)与加油站埋地油罐和其他用途的埋地易燃液体储罐保持足够的消防安全距离,其出口和风亭等设施与邻近建筑保持足够的防火安全距离;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远离易燃、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生产装置区和储存区;汽车库与甲、乙类厂房、仓库分开建造;7.装运液化石油气和其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码头、车站布置在城市或港区的独立安全地段。
建筑防火70大考点记忆口诀总结一、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1. 建筑分类。
咱就说建筑分类这事儿啊,就像给建筑分个小帮派似的。
民用建筑呢,住宅和公共建筑得分开看。
住宅就看层数,什么单多层啦,高层啦。
公共建筑呢,那可就复杂点喽。
高度24m是个小界限,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可还是单层建筑呢,可别弄错啦。
这就好比是给建筑定个小身份,不同身份有不同的防火要求。
2. 耐火等级。
耐火等级这东西啊,就像是建筑的防火小盾牌。
一、二、三、四级,一级那是最厉害的,四级就相对弱一些啦。
咱就记个口诀“一级全不燃,二级吊顶难,三级屋顶可难燃,四级可燃不限定”。
你看,这么一说是不是就好记多啦。
比如说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墙啊、柱啊、梁啊这些构件都得是不燃性材料,就像一群超级防火小卫士一样。
二、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1. 总平面布局。
总平面布局就像是建筑在大地上的站位。
防火间距可是个重要的事儿。
不同类型的建筑之间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人和人之间得有点小空间一样,不然容易出事儿。
厂房和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咱可以根据它们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来记。
比如说甲类厂房和其他厂房的防火间距就比较大,这就好比是危险分子得离大家远点。
2. 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那可是建筑内部的事儿啦。
办公室、休息室如果要设在丙类厂房内,那可不能随便设。
要是贴邻的时候,耐火等级得是三级以上,还得用防火墙隔开,还得有独立的安全出口呢。
这就像是在一个大集体里,有些特殊的小空间得有自己的规矩。
还有像人员密集场所,可不能设在地下三层及以下,这就像是不能把大家都塞到特别危险的地儿一样。
三、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1. 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就像是给建筑内部划个小地盘。
不同类型的建筑,不同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面积可不一样。
比如说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就比较小,这是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得太厉害。
咱们就记着这个面积的大致范围,像高层民用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1500平方米(特殊情况还会有调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