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第4章 建筑在总平面中的布置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0
施工总平面管理规定范文是指对施工项目的总体平面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其目的是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高效和顺利进行。
一、总体平面规划要求:1.根据工程特点和总体需求,合理确定施工项目的总体平面方案。
2.总体平面方案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总体平面方案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环保、经济等因素。
4.总体平面方案要与相关设计文件相衔接,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二、总平面组织管理要求:1.明确总平面的组织管理职责,确保管理机构的合理设置和人员的配备。
2.制定总平面工作责任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权责。
3.建立总平面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管理环节的协调和衔接。
4.组织开展总平面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5.建立总平面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追溯性。
三、总平面监督检查要求:1.建立总平面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施工项目的总体平面得到有效监督和检查。
2.对总平面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确保施工单位按照总平面进行施工。
4.建立总平面安全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总之,施工总平面管理规定是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规范和管理施工项目的总体平面,可以提高施工项目的安全性、效率和质量。
施工总平面管理规定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施工总平面管理,保障施工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有序进行,提高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各类施工项目的总平面管理,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
第三条施工总平面管理是指统筹管理施工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进度计划、资源配置、施工组织、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
第四条施工总平面管理的原则是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环保。
第二章进度计划管理第五条施工项目应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工艺合理制定进度计划,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间。
第六条施工进度计划应包括项目起止时间、里程碑节点、关键工序、分项工程、工期要求等。
第1篇概论第1章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筑物实体的研究。
2. 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
3. 生产性建筑可以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不同的类别,非生产性建筑则可统称为民用建筑。
4. 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可以分为_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两大类。
5. 建筑物通常由_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组成。
第2章建筑物设计的程序及要求1. 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_方案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2. 对于有些小型和技术简单的城市建筑,可以以方案阶段代替__初步设计阶段_,而有些复杂的工程项目,则还需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之间插入技术设计阶段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1.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交通联系;两部分。
2. 使用部分是指满足_主要使用功能,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
3. 建筑物的交通联系部分包含建筑物的_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_等等4. 建筑物的_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结构、围护分隔构件本身;_所占用的面积之和,就构成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5. 走道的长度根据__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走道的布置方式,建筑物的使用性质_来决定。
6. 疏散距离是指_使用房间对走道的出口到达疏散口之间的距离。
7.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_主要出入口_处起_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8.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为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_连接处__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货流的_集中交汇处_起到_缓冲_的作用。
9. 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会首先借助_功能分析图_或者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这一功能分区。
10. 建筑物平面组合方式有_串联式组合,并联式组合,混合式组合。
2建筑空间结构及其组成第1章建筑平⾯的功能分析和平⾯组合设计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设计. ⾛道——建筑物中最⼤量使⽤的交通联系部分门厅和过厅——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处起内外过渡、集散⼈流作⽤的交通枢纽。
过厅⼀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3.楼梯和电梯——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的重要部分●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1. 满⾜使⽤⾼峰时段⼈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的安全尺度;2. 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 ⽅便各使⽤空间之间的联系4. 满⾜采光、通风等⽅⾯的需要第1章建筑平⾯的功能分析和平⾯组合设计●建筑物使⽤部分的功能分区: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泡图来归纳、明确使⽤部分的功能分区兼顾其他的可能性,尤其建筑的结构传⼒系统的布置建筑物各部分的使⽤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对于⼈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
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的⽅便和安全建筑物的主要⼊⼝门厅和各个次要⼊⼝布置应该考虑迎向⼈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在建筑物内部,各使⽤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频率较⾼的房间靠近主要⼊⼝或交通核布置建筑物的平⾯组合⽅式: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串联式的平⾯布局容易组织交通路线利⽤连廊部分的收进使得建筑的体块明确1.3 建筑平⾯的组合设计●建筑物使⽤部分的功能分区:借助功能分析图,或称之为⽓泡图来归纳、明确使⽤部分的功能分区兼顾其他的可能性,尤其建筑的结构传⼒系统的布置建筑物各部分的使⽤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对于⼈流和物流流线的合理组织。
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的⽅便和安全建筑物的主要⼊⼝门厅和各个次要⼊⼝布置应该考虑迎向⼈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在建筑物内部,各使⽤部分的分布应该尽量使得使⽤频率较⾼的房间靠近主要⼊⼝或交通核布置●建筑物的平⾯组合⽅式1. 串连式组合:令各使⽤部分之间互相穿通。
2020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直播精讲-2何思成考试日期:2020年11月7、8日课程时间:晚7:00~9:00上课学习方法:课前→下载讲义,做好预习课上→主理解、辅记忆、做笔记课后→做练习问答方式:学术问题→问答中心其它问题相关课程:专题规范讲解1实务综合案例实务1 基础知识建筑防火实务2 建筑分类、耐火等级综合1 建筑分类、耐火等级实务3 防火间距、平面布置综合2 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案例1 实务4 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综合3 防火分区、防火分隔案例2 实务5 安全疏散综合4 安全疏散案例3 实务6 防火防爆综合5 防爆案例4 实务7 装修保温综合6 装修保温案例5 实务8 灭火救援案例6案例7案例8 听课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精讲建筑防火建筑防火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和分隔防火措施安全疏散灭火救援设施疏散和救援防火防爆装修保温材料防火精讲篇章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均分第2篇建筑防火第1章概述第2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 2 4 2 1 2.2 第3章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3 3 3 5 4 3.6 第4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5 7 7 7 3 5.8 第5章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5 3 4 1 0 2.6 第6章安全疏散8 6 6 10 4 6.8 第7章建筑电气防火 2 2 2 1 0 1.4 第8章建筑防爆 4 1 2 2 0 1.8 第9章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1 3 3 1 1 1.8 第10章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4 4 4 6 5 4.6 第11章灭火救援设施 3 4 4 2 2 3 小计37 35 39 37 20 33.6 历年分值分布精讲课程内容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建筑分类建筑耐火等级精讲一、建筑分类【内容提要】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建筑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工业建筑民用建筑(一)按建筑高度分类工业建筑以24m 为节点,节点就低原则,单层再高也是单层厂房和仓库24m单、多层 高层(单层再高也是单层)【单选】下列工业建筑属于高层工业建筑的是( )。
第4章 施工总平面图及临时设置布置
设施、加工车间、现场办公、设备及仓储、供电、供水、卫生、生活等设施的情况和布置。
说明:现场临时设施必须经业主、监理批准后进行搭建。
1.宿舍区若实际施工无法布置,我司将在施工现场附近租用民房。
2.卫生间使用校内卫生间。
3.布置于绿化区的设施我司竣工后,负责恢复。
4.若
仓库
宿舍、生活区 现场项目部办
公室
临时机械停放
场
材料堆 放场
木材及模板 加工区
钢筋作业棚
砂石堆放场
搅拌场
垃圾堆场
场地狭窄,考虑将现场临时设施、施工机械停放场、材料堆放场等安排在绿地上,同时生产加工区等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可灵活调整,减少二次搬运,后期我司负责绿化地恢复。
5现场设门卫负责材料、机械及人员进场登记;6办公房、宿舍及仓库工地绿地上搭设活动房(可根据业主指定地点),以方便现场施工及施工管理,办公室设五牌一图。
附件:施工临时用地表
施工临时用地表。
2019年国家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泡沫灭火系统由于其保护对象的特性或储罐形式的特殊要求,有多种分类形式。
下列属于按系统形式分类的是( )。
A、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B、液上喷射系统C、固定式系统D、全淹没式系统>>>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7节>泡沫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答案】:D【解析】:泡沫灭火系统的分类:1)按喷射方式分为液上喷射、液下喷射、半液下喷射。
2)按系统结构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
3)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4)按系统形式分为全淹没式系统、局部应用系统、移动系统、泡沫—水喷淋系统和泡沫喷雾系统。
本题答案为D。
2.某谷物加工厂,占地面积为24000m2,共设有6个谷物筒仓工作塔,该谷物筒仓工作塔的生产火灾危险性为( )。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2章>第2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1,谷物加工厂的生产火灾危险性为丙类,谷物筒仓的工作塔的生产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本题答案为B。
3.下列关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用范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室内净空高度超过一定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的初期火灾和属于中危险级Ⅱ级及以上的场所应采用雨淋系统B、湿式系统适合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的环境中使用C、严禁系统误喷的忌水场所应采用预作用系统D、干式系统可以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70℃的场所>>>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4.2.6—3,火灾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Ⅱ级的场所应采用雨淋系统,A选项错误;根据4.2.2,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的场所,应采用湿式系统,B选项正确;根据4.2.4—2,系统处于准工作状态时严禁管道充水的场所,C选项正确;根据4.2.3,环境温度低4℃或高于70℃的场所,应采用干式系统,D选项正确。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总平面布局:是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防火间距要求,从总体上合理安排各个建筑的位置,从而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平面布置:是指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使用性质、安全疏散等因素,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置(楼层位置、楼板隔墙、防火门窗、房间面积、安全出口、消防设施等),已达到防止火灾蔓延的目的;5.2.1 在总平面布局中...,不宜将民用建筑布置在甲乙类厂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的附近。
第二节建筑防火间距1.防火间距:是指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2.防火间距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满足防火间距(按最近边缘距离)计算3.防火间距,应按建筑外墙的最近边缘距离计算,如有凸出的可燃构件的外墙应从凸出部分外缘算防火间距计算方法1. 建筑物↔建筑物从外墙的最近水平距离计算,当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或难燃构件时,从其凸出部分外缘计算外墙有凸出的不燃性构件时,凸出部分距离可不计入内2. 建筑物↔储罐↔堆场:外墙↔外壁↔堆垛外缘3. 建筑物、储罐、堆场↔道路:外墙/外壁/外缘↔道路最近一侧路边建筑物、储罐、堆场↔铁路:外墙/外壁/外缘↔铁路中心线的最小水平距离【2020补充】3.3.11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不应设置铁路线。
需要出入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丙、丁、戊类厂房(仓库),其屋顶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
3.4.3 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4.3的规定,但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当有安全措施时,防火间距不受表3.4.3规定的限制。
甲厂(仓)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名称甲仓甲厂秸秆、芦苇、打包废纸等材料堆场厂外铁路中心线40 30 30厂内铁路中心线30 20 20厂外道路路边20 15 15厂内道路路边主要10 10 10次要 5 5 53.4.4 高层厂房↔甲乙丙类液体、可燃助燃气体、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除煤和焦炭场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第4章的规定,且应≥13m。
6.4安全疏散第7章建筑设备7.1给水排水7.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7.3建筑电气7.4综合布线附录A藏书空间容书量设计估算指标附录B阅览空间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附录C目录柜占用面积计算公式附录D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第1.0.4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第1.0.5条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公共图书馆Public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第2.0.2条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第2.0.3条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InstitutionLibrary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第2.0.4条专门图书馆SpecialLi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第2.0.5条普通阅览室GeneralReading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施工总平面管理规定范文1、施工承包商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根据合同所规定承建的工程范围,按照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所划定的用地范围,结合所承担的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绘制其施工总平面图,该施工总平面图随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
2、施工承包商在其所给定的施工场地内建造带有半永久性质的临时建筑(如住宿、办公用房等)时,包括临建位置、外形、层高、建筑标准及道路、管线等内容必须先送监理单位审查,提出监理意见后报建设单位核批后才可施工。
3、施工承包商不得在其给定的施工场地之外私建、乱搭临时建筑和设施或堆放设备、材料,更不允许占用道路作为施工场地。
4、施工场地随着施工阶段的变化和施工承包商的实际需要,管理单位协助建设单位调配使用,如土建施工高峰后,部分场地需交安装单位使用。
5、各施工承包商要对其所占用的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安全、防火、道路和排水系统的畅通以及良好的文明的施工环境负责。
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各种污水排放都要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乱放、乱排。
6、施工承包商在施工时需要开挖已有道路、中断交通、水源、电源时,必须提前____天提出书面申请,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执行。
当事施工承包商必须在批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予恢复;如不能按时完成并影响其他施工承包商施工时,其后果由当事施工承包商负责赔偿损失。
7、各类履带式机械、重型压路机械及超重件运输机械进厂路线,须经监理单位审核、建设单位批准。
施工承包商必须按批准的、指定的路线通行,否则对道路及地下设施造成破坏的由当事施工承包商负责修复或赔偿损失。
8、施工承包商需使用建设单位提供的水源、电源时,应事先提出申请,经管理单位审核,报建设单位批准,按指定地点和容量联接并应按承包合同的规定向建设单位交纳费用。
9、建设单位按计划需要停电、停水时,应事先提前一天通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负责通知有关的施工承包商,以利作好施工安排。
《房屋建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1篇概论第1章房屋建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建筑设计的内容。
(空间与实体)P1建筑设计的内容:对建筑空间的研究和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2.建筑物根据使用性质的分类。
(生产与非生产)P3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
生产性建筑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3.民用建筑根据使用功能的分类。
(居住,公共)P4非生产性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又根据其使用功能,再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按功能特征的分类。
(十六大类及各小类的归属问题)P4公共建筑按其功能特征,大致可分为:生活服务性建筑:如餐饮类、菜场、浴场等;文教建筑:如各类学校、图书馆等;托幼建筑:指幼儿园、托儿所;科研建筑:如研究所、科研试验场馆等;医疗建筑:如医院、诊所、疗养院等;商业建筑:如商店、商场等;行政办公建筑:如各类政府机构用房、办公楼等;交通建筑:如各类空港码头、汽车站、地铁站等;通讯广播建筑:如电视台、电视塔、广播电台、邮电局、电讯局等;体育建筑:如各类体育竞技场馆、体育训练场馆等;观演建筑:如电影院、音乐厅、剧院、杂技场等;展览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等;旅馆建筑:如宾馆、饭店、招待所等;园林建筑: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各类城市绿化小品等;纪念性建筑:如纪念堂、陵园等。
宗教建筑:如各种寺庙、教堂等5.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六大组成部分)P5建筑物的主要构成部分: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第2章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1.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方案、初步及施工)P7建筑设计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方案阶段、初步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2.建筑设计的要求。
P9(功能、技术、经济及美观)(1)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2)符合所在地规划发展的要求并有良好的视觉效果(3)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4)提供在投资计划所允许的经济范畴之内运作的可能性第2篇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1.建筑平面按空间的使用性质分,可分为几个部分。
《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总体目标《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空间组合与建筑构造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基本掌握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构造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最终来促进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设计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知识目标(1)掌握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构造原理;(2)掌握地基与基础、楼地面、墙体、楼梯等构造;(3)了解建筑防火与建筑节能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1)对一般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进行建筑构造设计;(2)能够对建筑构造组成进行认知;(3)对建筑防火及节能进行认知。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5)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具有决策、规划能力;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3、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建筑业、现身建筑业的思想品质,认具有及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能力;(2)具有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动手实践能力,操作技能。
(3)具有在施工现场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吃苦精神。
具有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三、课程实施和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由老师利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室进行系统讲授;围绕每一个典型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建筑结构特点。
2.评价方式(1)关注考核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及考试的情况,综合考核学生的成绩。
(2)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考核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