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三章 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
第1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等。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34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本章回顾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分析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介绍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运动心理学史、运动心理学性质和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特点。
难点是:运动心理学的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本章讨论了对于运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觉问题,包括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难点是:动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本章讨论了运动记忆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和锻炼心理学(大众健身)各自的侧重点1)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里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2)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3)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围绕曹家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性质: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正是体育运动实践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的。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选材:心理选材是指采用心理学的指标和方法,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人选入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过程第二编运动员的动力来源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分类:(1)成就需要(2)内部动机(3)目标定向(4)外部动机二、了解动机的三个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它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指向方面的差异。
成就需要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与工作目标的选择、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业绩有关。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选择适中难度的目标,从事风险大、责任大的职业,工作业绩好。
成就需要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至9提高。
认知评价理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运动协调(motor coordination):个体各运动器官协调动作与运动的能力。
体育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之一。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完成封闭式运动技能过程中调节、综合身体各部分动作的能力。
(2)在完成开放式运动技能过程中,运动员间相互密切配合、行动统一、和谐地完成战术意图的人际关系,以及在集体项目中运动员间在动作的时间、空间、幅度、用力程度和表情方面的默契程度。
影响因素有:动作控制能力、反应能力、注意的分配和转移、思维的灵活性、战术意识、运动情绪、人格和集体观念。
运动智能(intelligence in motion):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的认知方面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体。
表现为对外界运动客体和自身动作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清晰的动作表象和动作记忆,正确的临场判断和技术、战术想象,具有体育运动所特有的运动思维能力,即动作思维、操作思维、运动战术思维、运动战略思维等能力,以及专项运动的思维特点。
其中,观察力是基础,思维活动占主导地位。
是现代运动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运动习惯(motor habit):通过练习获得的固定的自动的身体活动方式。
不必凭借外在的督促和内在的个人意志就可使个体从事运动。
具有后天性、稳固性、指向性、省力等特点。
抗干扰能力(capacity of resisting disturbance):个体的注意力自控水平。
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个体控制行为的效果。
属于有意注意范畴,需经个体自我控制才能实现,并非自发的或遗传的。
与注意的集中水平成正比。
包括内抗能力与外抗能力。
前者干扰因素多来自内部,内向性格者多具此能力;后者干扰因素多来自外界刺激,外向性格者多具此能力。
优秀运动员同时具有这两种能力,但也因运动专项的不同而略有侧重。
可通过对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紧张性、深度性的测定进行评定。
观念运动(ideomotor):由观念引导的,为实现一个特定目标而执行的特定动作。
运动心理学主讲:温志宏运动心理学教学目录1、体育心理学对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的问题。
2、体育心理学对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兴趣习惯培养的问题。
3、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教学及教学组织中的心理学问题。
4、心理问题矫正和辅导运动心理学教学目录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教学目标:了解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了解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今后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重点:了解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性事件。
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难点1、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2、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今后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第一节运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标志事件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进行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既开社会心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心理学研究之先。
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推动了运动心理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特点一、研究领域:从研究内容分析,运动心理学有三大研究领域,即竞技运动心理、体育教育心理和大众锻炼心理。
20世纪80和90年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竞技运动心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2000年以后,研究领域明显扩大,体育教育心理和大众锻炼心理的研究明显增加。
二、性质与任务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应用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关系;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
思考与练习:何年何人何事件,可被视为运动心理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于何年,推动了运动心理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从研究内容分析,运动心理学有三大研究领域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对象是什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教学目标:1.列举成就需要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的要点并说明其应用意义。
《运动心理学》教学大纲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运动心理观念,明确运动心理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2、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人在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总论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讲述运动心理学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发展简史。
内容包括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任务;心理学学科概况和运动心理学的诞生;国外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要历程;国内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要历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重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教学难点: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及研究意义第二章运动活动的注意状态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讲述有关注意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中注意的类型及运动员的注意品质等。
内容包括注意的含义、特点和功能;注意的生理机制及注意的种类;体育运动中的注意理论;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注意类型及特点;运动员的注意品质及测量;比赛中的注意指向。
教学重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注意类型及特点;注意品质的测量教学难点:注意的生理机制及注意方式理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注意品质的测量方法,能结合实际运动训练对运动员注意品质作出正确评估。
第三章运动活动的认知过程内容提要:本章主要讲述人在运动活动中所涉及的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的分类、认知加工过程特点和规律等一般理论知识,以及运动员良好认知加工能力的培养。
内容包括感知觉含义、种类、变化规律;运动活动与感知觉系统的关系;运动知觉能力的测量;专门化知觉的含义和培养;记忆含义、种类和过程分析;运动记忆和运动表象;思维的含义、特性、分类和过程分析;运动员问题解决的特点和运动直觉的性质;运动战术思维的含义、内容和特点。
教学重点:运动活动中的感知觉、记忆、表象和思维的含义、种类、特点及规律;运动知觉能力的测量教学难点:专门化知觉和运动直觉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的测量方法,能结合实际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