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
- 格式:doc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21
1、C(文中与“做官”没关系)2、A(秦时称“郡守”。
“拜”为任命,而非提拔。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3、D(“除三人名”中的“除”,是除去,消除的意思)4、B(出,是指调出京城。
)5、B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6、B(B项,“进直”指的是官员入宫值班供职。
此题也可以结合语境来看,“龙图阁”只是一个部门,不是官职,明显是指让李光去这个部门任职。
)7、A(A“淮左”江淮东部,“淮右”就是江淮西部。
古人看地图与我们今天的看地图的方式相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8、C(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9、C(“左迁,即官职的晋升”理解不正确,左迁,为贬官。
)10、C(河内是指在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区)11、C(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名与字关系可以看出来。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走在学霸的路上,想想都觉得很兴奋!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一、语文类1. 《诗经》中的“风”是指什么?答案:民歌。
2. 唐代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谁?答案:李白。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答案:苏轼。
4.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
5. 中国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还包括哪三部?答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6.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谁的名句?答案:白居易。
7.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什么?答案:《狂人日记》。
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答案:屈原。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提出的?答案:范仲淹。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谁的名句?答案:王勃。
11. 《史记》的作者是?1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1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14. 《呐喊》是鲁迅的哪部作品集?1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谁的诗句?1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7. 《左传》是哪个时期的史书?1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蕴含了什么哲理?1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的是什么景象?20.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美的是什么植物?二、历史类2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哪一年?答案:公元前221年。
22. 汉武帝接受的哪一思想家的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董仲舒。
23. “文景之治”出现在哪个朝代?答案:西汉。
24. 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是谁?答案:魏征。
25. “开元盛世”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唐玄宗。
26. 安史之乱发生于哪一年?答案:公元755年。
27. 宋朝的建立者是谁?答案:赵匡胤。
28. 元朝的首都是今天的哪里?答案:北京。
29. “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哪几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答案:康熙、雍正、乾隆。
30.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答案:《南京条约》。
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2. 《西游记》中,唐僧的本名是什么?:陈玄奘3. 《三国演义》中被誉为“智绝”的人物是谁?:诸葛亮4. 《水浒传》中绰号为“及时雨”的人物是谁?:宋江5.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由谁改进的?:蔡伦6. 中国古代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谁?:李白7. 中国古代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谁?:杜甫8.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9.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的是什么?:“风”是各地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乐歌10.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山东省11.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牡丹12.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银杏13.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张择端14. 《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王羲之15.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陶渊明16.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王勃17. 《春夜喜雨》的作者是谁?:杜甫18. 《静夜思》的作者是谁?:李白19. 《出塞》的作者是谁?:王昌龄20. 《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谁?:杜甫21. 《题临安邸》的作者是谁?:林升22.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王安石23. 《游园不值》的作者是谁?:叶绍翁24. 《江雪》的作者是谁?:柳宗元25. 《咏鹅》的作者是谁?:骆宾王26.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王之涣27. 《悯农》的作者是谁?:李绅28. 《离骚》的作者是谁?:屈原29. 《九歌》的作者是谁?:屈原30.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谁?:马致远31.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白居易32. 《琵琶行》的作者是谁?:白居易33.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沈括34.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李时珍35. 《史记》的作者是谁?:司马迁36. 《汉书》的作者是谁?:班固37. 《后汉书》的作者是谁?:范晔38. 《三国志》的作者是谁?:陈寿39.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司马光40.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蒲松龄41.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吴敬梓42. 《孽海花》的作者是谁?:曾朴4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是谁?:吴趼人44. 《老残游记》的作者是谁?:刘鹗45. 《镜花缘》的作者是谁?:李汝珍46. 《醒世恒言》的作者是谁?:冯梦龙47. 《喻世明言》的作者是谁?:冯梦龙48. 《警世通言》的作者是谁?:冯梦龙49. 《初刻拍案惊奇》的作者是谁?:凌濛初50. 《二刻拍案惊奇》的作者是谁?:凌濛初51.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谁?:李宝嘉52. 《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主要是哪一类人?:封建官僚和知识分子53.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不包括以下哪位女性?:晴雯(正确答案应为非正册人物)54.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了哪座山下?:五行山55.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主要策划者是谁?:周瑜和诸葛亮56.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最终接受招安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宋徽宗57.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是指哪三个第一?: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5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秦始皇59. 《论语》中提出“有教无类”思想的是谁?:孔子60. 《孟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谁?:孟子61. 《庄子》一书的作者是谁?:庄子及其门徒62. 《韩非子》一书的作者是谁?:韩非及其门徒63.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武64.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老子(李耳)65. 《黄帝内经》分为哪两部分?:《素问》和《灵枢》66.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哪个朝代?:战国至汉代之间67. 《搜神记》的作者是谁?:干宝68. 《世说新语》的编纂者是谁?:刘义庆69. 《文心雕龙》的作者是谁?:刘勰70. 《诗品》的作者是谁?:钟嵘71. 《唐诗三百首》的编纂者是谁?:孙洙(号蘅塘退士)72. 《宋词三百首》的编纂者是谁?:朱孝臧(号疆村)7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建立的?:秦朝74.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谁?:傅善祥(太平天国时期)75.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指鹿为马”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秦二世胡亥76.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唐高祖李渊77.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发生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宋钦宗赵桓和其父宋徽宗赵佶7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明英宗朱祁镇79.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红丸案”和“移宫案”发生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明光宗朱常洛和其子明熹宗朱由校初年80.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发生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81.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事件发生在哪一年?:1839年82.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甲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1894年83.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开始于哪一年?:1898年84.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1911年85.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1919年86.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于哪一年?:1937年87.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1937年冬季8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发生于哪一年?:1936年89.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庆谈判”发生于哪一年?:1945年90.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国大典”发生于哪一年?:1949年91.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哪一年?:1950年92.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于哪一年?:1966年(注意: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具体年份可能因不同定义而有所差异)93.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于哪一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94.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擅长于哪个领域?:数学与机械制造(圆周率计算、指南车等)95.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什么仪器来测量地震方向?:地动仪96.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僧一行在天文学方面有哪些贡献?:编制《大衍历》,发起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等97.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了哪部科技巨著?:《天工开物》98.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与哪部科技著作有关?:《农政全书》(同时他也是《几何原本》的中文翻译者之一)99.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建安七子”不包括以下哪位文人?:苏轼(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100.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竹林七贤”不包括以下哪位文人?:陶渊明(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建筑,因系双阙孤植,“中间阙然为道”,故称“阙”。
文中代指朝廷。
B.“季”,古代兄或姐妹之间依照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
“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季”。
文中指“小儿子”的意思。
C.“巾车”,最早是古代一种官名;“巾车”也有表示整车出行、郑重其事的意思。
后来巾车也指有帷幕的车子,成为一种车种名称。
文中指“做官”的意思。
D.“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高尚出俗之士,多指隐士。
文中表达的就是“隐士”之意。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太守”。
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
“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C.《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D.郅都执法不阿。
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临江王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
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
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含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贾谊,东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
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C.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D. 庠、序,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2.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A. 临安B. 建康C. 金陵D. 江宁3.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B.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C.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D.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
4.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 《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C. 《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D. 《陈情表》中提到“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5.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
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选择题,附答案)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和生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
因此,它就成了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A.戊B.戍C.戌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的时候_____?(C)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园林?(B)A.颐和园B. 圆明园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A.象形字 B .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A.大都B.中都 C .上都 D. 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下列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盛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文、行、忠、信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 (B)A .花旦B .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 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A .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 .汉高祖和汉武帝 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A)A . 阴文印 B.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 B.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 B.《三字经》 C .《千字文》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A . 挂香包B .插艾蒿C .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B.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 (B)A.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B)A .晚春 B.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推荐文章高考备考:高三高效复习必需的七大习惯,高考生如何做好倒计时规划热度:备考指导:高考考试大纲是一种重要的复习资源,高考一模过后如何成为黑马热度:高三班主任:临近高考高三生该怎么对待,高考备考要向复习要效率热度:高考支招:高三生考前20多天如何复习备考?如何优化考试技巧热度:高三后期备考指导:高三生自主复习重在夯实基础热度: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内容,文化常识的积累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备考复习文化常识及答案详解(前50道)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 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答案:A,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
A项汉明帝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
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转载]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答案: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答案: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答案A【解析】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C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蹈袭,沿用之意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
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答案A “左迁”必是降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0.【答案】D。
【解析】皇帝的庙号。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12 A(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1 时正)。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13.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4. 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亚年间”)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15. B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1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②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⑥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16. C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
指夏历(农历,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 时正至上午9 时正)。
十二时辰制子时( 23时至01时) 丑时( 01时至03时) 寅时( 03时至05时) 卯时( 05时至07时) 辰时( 07时至09时) 巳时( 09 时至11时) 午时( 11时至13时) 未时( 13时至15时)申时( 15时至17时) 酉时( 17时至19时) 戌时( 19时至21时) 亥时( 21时至23时)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A.陛,是宫殿。